屈原

屈原

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楚国人(今湖北秭〈念“紫”〉归)。

屈原急急忙忙地跑到楚王宫门前,守卫一把拦住他。

“三闾大夫,你这是要去哪呀?”

“废话,到这里当然是要见大王,难道找你唠嗑!赶紧帮我通报一声。对了,张仪那老小子是不是走了?”

“是呀,走了。不过他人真不错,走时还跟我们一一握手,每人都给了个大红包。咦,大人你抢我长戟干嘛,还这么瞪我,我跟你无冤无仇——喂,你们拉住大人,我去给他通报。”

宫殿里,看着楚怀王,屈原气就不打一处来。

“齐国当初多好呀,大老远的,还跑来帮我们一起打秦国。结果你贪心张仪的六百里地,把齐国的祖宗十八代都给骂了。然后好了,人家一转脸,六百里变六里。你气不过,死命跟秦国死磕,可又磕不过。这一年多里,我们死了多少人,丢了多少地!”

“大夫,那个,说点别的好吗?”

“我知道,你恨张仪恨得牙痒痒。这次秦惠王为了跟我们讲和,想把汉中一带还给我们(之前刚被秦国占领),你都不要,说只要张仪。结果人家来了,你是把他给关起来,可现在怎么又给放了,还好吃好喝地送走呢?”

楚怀王支支吾吾地说:“人家上次也是有苦衷的,各为其主嘛。而且张先生说了,这次不仅地照给,他还可以牵线,回去将秦国公主嫁给我,两国永结兄弟友邦呢。”

“就他那种能把活人说死、铁棒说弯的人,你也能信?”

“再信一次吧!你看,又有地拿,还赚一个小老婆,这多好,又不亏。我还蛮期待的!”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这是可怜的楚怀王又一次被张仪忽悠,虽然后来得到了小老婆,但大头张仪跑了,土地最终也没拿到手。

屈原和孙叔敖一样,也是芈姓,不过他和楚国王室的关系更近些。他的先祖,是孙叔敖先祖楚厉王的弟弟楚武王,后来当了国君,成了王室正统。

之后楚武王的儿子楚文王成为君主,而文王的亲弟弟熊瑕(也称屈瑕),则被封到屈邑(今湖北秭归),于是后代就以封地为姓氏,称屈氏。屈原就是熊瑕后裔。

屈原小时候非常聪明,又因为家族显赫,受过良好教育,读过很多书,而且人还不错。据说他从小就懂得同情贫民,体恤百姓,声誉很好。

在20岁左右,秦国发兵来犯(当时秭归县靠近楚国西边边境,离秦不远),屈原协助军民,一起帮着打退秦军,展示了他不凡的能力。再加上之前的名声,他得到楚怀王的关注,第二年被任为鄂渚(今湖北武昌内)的县令。

由于治下业绩好,又一年他被直接调回都城,担任左徒(楚国特有的官职,类似谏官兼外交官,有很大权力;之后的春申君黄歇也当过)。当年,他还被派去出使齐国。

此时公孙衍已被张仪赶到了楚国,正在拼老命搞第二次合纵。屈原也没闲着,除了肯定支持公孙衍,还忙于内政外交和进行变法改革。

之后,公孙衍被召回魏国做相国,不过第二次合纵也搞成了。然后就是楚怀王总是心太软,当着纵约长,还拿钱不办事,最后第二次合纵攻秦失败。

说说楚怀王吧,他其实也是个苦主。

楚怀王的前十几年还是不错的。在他即位时,经过上几代先辈的努力和扩展,正是楚国最强盛、地盘最大的时候。

楚怀王也不丢脸。他上位后,大力改革,发展经济,并重用昭阳(海扁张仪的那位)、唐昧、屈原,以及后来的公孙衍、陈轸(念“诊”)等人,还把病殃殃的魏惠王打得更加病殃殃。

当时楚国的经济,是诸侯国中最发达的。中国最早的黄金货币,也是在楚怀王时铸造的,叫“郢爰(念‘元’)”,也叫印子金等。据说因为楚国金子多,楚怀王还用它铸了个艺术品。这艺术品是一套各诸侯国君的人像,然后楚怀王自己坐在金车上,而其他国君则为他拉马、赶车、抬凳,或者打扇子什么的。很好玩。

但遇到张仪后,就不好玩了,楚怀王一路衰到底。先是被张仪一再忽悠,再连着几次被秦国打得国力大衰,还被魏、韩、齐围殴过。期间虽然灭掉已经衰落的越国,但楚国自己也开始走向没落。

而这还没衰完。在去世前三年,他又被秦昭王骗去秦国喝茶,结果被绑架扣押。之间他曾成功越狱一次,逃到赵国边境。但赵国不敢收,他又被抓回秦国,最后客死在秦国。

不过,这绑架君主的习惯,倒不是秦昭王的专利,反倒是楚怀王的先祖楚成王(楚庄王的爷爷)开的先例。这楚成王更是在几个诸侯国君会盟时,把有争议的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给拐回楚国囚禁起来。

所以,当时秦昭王肯定想,不怪我,要怪就怪你的老祖吧。可楚怀王应该也会想,人家宋襄公后来被放回去了,奶奶的,你倒好,关我关上瘾了!

这里插一下。这陈轸也要交待下,他也是张仪的仇人之一。他的祖上是陈国的国君,和孙武还有远亲关系呢。后来他来到秦国做事,和公孙衍同朝(也是难兄难弟),很受重用,不过之后也被张仪赶跑,就去了楚国。他也是当时有名的辩士,还很会讲故事,成语“画蛇添足”、“坐山观虎斗”等,都是出自于他的。

合纵攻秦失败后,楚怀王财名双收,整天乐呵呵。而屈原却整天苦着脸,因为他的改革。

其实屈原不仅是文学家,还是很杰出的政治家。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修明法度,推行法制,选举贤能,唯才是用,同时严明赏罚,限制贵族的种种特权等。有点像吴起的那次。

这就不讨人好了。所以很多人反对,阻力很大,尤其是那些旧贵族,特怨恨他。

终于在四年后,楚怀王听信上官大夫(一个姓上官的官员)等人的谗言,免去屈原官职。屈原只好回到老家,开始写《离骚》。

然后,张仪来了。然后,楚怀王很受伤,不仅感情被骗,和齐国撕破脸,还一直打不过秦国。不得已,他只好重新启用屈原,任他为三闾大夫,并出使齐国,去缓和当初骂人家十八代祖宗的关系。

这三闾大夫和左徒一样,都是楚国特有的官职,主要是负责当时楚国三大家族屈、景、昭的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后人也常以三闾大夫来代指屈原。

谁知屈原还没回来,楚怀王又被忽悠,听从小老婆郑袖的话,把送上门的张仪给放跑了。气得屈原直吐血,自己在《离骚》里白说了楚怀王那么多好话(也说了不少坏话)。

接下来几年倒是比较安逸,因为张仪死了。再加上秦昭王刚即位没多久,国内政局不稳,没空折腾。这期间,楚怀王还趁越国内乱,把越国灭了。

越国被灭的第二年,楚国和秦国联了婚。再一年,秦昭王第一次约楚怀王在黄棘(今河南南阳)喝茶。不过这次他倒没使坏,两国签定了“黄棘之盟”,互相手牵手、哥俩好。

这两件事,屈原一直很反对。他认为应该和齐、魏等国结盟,共同对抗秦国,因为秦国威胁最大。但楚怀王不听,还有点烦他。再加上楚怀王次子子兰(名字挺好听,人却坏得很)为首的一班贵族,对之前屈原的改革怀恨在心,时常说屈原的坏话。

楚怀王耳根软。于是在黄棘之盟的同年,屈原再次被贬,并流放到汉北地区(今湖北襄阳一带)。这是屈原第一次被流放,他开始写《天问》及《九章》诸篇。

在屈原被流放期间,齐国恼怒楚国和秦国哥俩好,联合魏、韩一起来打楚国。第二年,秦昭王借楚国太子横(就是后来被女神迷得迷迷噔噔的楚顷襄王,当时在秦国做人质)杀人逃回楚国事件,也来打楚国。

楚怀王四面受敌,焦头烂额,最后又想起了屈原。于是在外流放了三四年,屈原又被召回,去和齐国言和。然后,就是秦昭王再次邀楚怀王去喝茶了。

屈原从形势上分析,认为秦昭王这次很可能使坏,所以极力劝阻。但子兰出于私心,却一直怂恿老爹赶紧去送死。然后,楚怀王就被绑票了。三年后,他死在了秦国。

不过要说一下,楚怀王在秦国还是很硬气的。秦昭王要他拿楚地来赎身,但楚怀王始终不肯。虽然他在遇到张仪后,经常丧失理智,但在楚国人的心里,地位还是很高的。

所以他死后,楚国百姓都很可怜和怀念他;他的谥号“怀”就是这么来的。后来秦末项羽的叔父项梁(项燕的儿子)起义时,就是用楚怀王的名号立的新君(其实这新楚怀王也是旧楚怀王的一个孙子),以招揽民心。

在楚怀王被绑票没多久,楚顷襄王就即位了(所以楚怀王立马没了勒索价值,怪可怜见的)。当楚怀王死后,屈原伤心又愤怒。他痛恨当初子兰怂恿老爹去送死,经常唾骂子兰,还把楚顷襄王等一干君臣也捎带上。

楚顷襄王和子兰一不做,二不休,又把屈原放逐到江南之地(和上册《老莱子》篇中的江南一样,今湖南沅湘一带)。

这是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在南方的荒僻地区,他前后流浪了十八年之久。直到白起攻下郢都后,屈原在极度苦闷和绝望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今湖南汨罗市凤凰乡河泊潭村)自尽了。

屈原写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招魂》等作品,其中《离骚》《九歌》《天问》,是他的作品代表。这里的骚,是愁的意思,不是卖弄风骚。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古代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被誉为“中华诗祖”。他还是“楚辞”的开创者,并和荀子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他的作品,内容宏大壮阔,感情真挚深沉,想象绚丽多彩,语言热情奔放,辞藻华美绮丽,形式自由灵活,富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同时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深的爱国之情,和对现实不屈、不与世同的高风亮节。

屈原对后世有着巨大的影响。他的楚辞诗歌新体裁,浪漫主义文学思想,“香草美人”(指忠诚贤良的人,用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不是又香又美的女人)的象征手法等,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同时,他热烈深厚、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坚持理想、追求真理的执着,反抗现实、宁死不屈的气节,都为后人所深深敬佩景仰。

当然,还有一个影响,就是端午节。

其实端午节的起源,是来自古代吴越部落图腾祭祀的节日。早在屈原之前,吴越一带就有农历五月初五时,以划龙舟的形式举行祭祀的习俗。后来因为屈原也是在这一天死去,所以又演变成了纪念他的传统节日,一直流传至今(也有纪念伍子胥等的说法)。

至于吃粽子,则起源于春秋战国之前,用黍(念“蜀”;坏蜀黍!)祭祀的习俗。到汉代时,才出现用粽叶来包裹,不过包的还是黍,当时叫角黍(包成牛角形的黄米团),并且整个夏天都可以吃。到了晋朝时,粽子才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并开始用糯米来取代黍。

(说着说着又饿了!)

李牧作者简介及目录、序平原君赵胜管仲李悝苏秦吕不韦医竘邹衍平原君赵胜禽滑釐石申蔺相如苏秦李牧乐毅猗顿鲁班宋钘孙膑甘德范蠡邹忌孙膑司马穰苴孟子老莱子公孙龙专诸伍子胥孟尝君田文范雎春申君黄歇许穆夫人医竘宋玉老莱子韩非子蔺相如范蠡孟尝君田文伯乐老莱子许行甘德惠施许穆夫人信陵君魏无忌医和墨子左丘明邹忌医竘公孙龙廉颇白圭禽滑釐孙膑范蠡猗顿鲁班商鞅计然伯牙白圭春申君黄歇宋玉作者简介及目录、序白起宋钘范蠡春申君黄歇邓析郭偃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宋钘列子李冰屈原许穆夫人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郑国吴起李冰庄子王翦文种孟子鬼谷子孙子老莱子百里奚平原君赵胜左丘明孙膑作者简介及目录、序专诸孙膑
李牧作者简介及目录、序平原君赵胜管仲李悝苏秦吕不韦医竘邹衍平原君赵胜禽滑釐石申蔺相如苏秦李牧乐毅猗顿鲁班宋钘孙膑甘德范蠡邹忌孙膑司马穰苴孟子老莱子公孙龙专诸伍子胥孟尝君田文范雎春申君黄歇许穆夫人医竘宋玉老莱子韩非子蔺相如范蠡孟尝君田文伯乐老莱子许行甘德惠施许穆夫人信陵君魏无忌医和墨子左丘明邹忌医竘公孙龙廉颇白圭禽滑釐孙膑范蠡猗顿鲁班商鞅计然伯牙白圭春申君黄歇宋玉作者简介及目录、序白起宋钘范蠡春申君黄歇邓析郭偃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宋钘列子李冰屈原许穆夫人诸子百家(下册) 目 录郑国吴起李冰庄子王翦文种孟子鬼谷子孙子老莱子百里奚平原君赵胜左丘明孙膑作者简介及目录、序专诸孙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