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抢入汉城

十九世纪,国弱被人欺,朝鲜弹丸小国,夹在中国、日本、俄国三大国中间,按照地缘决定政治的理论,破事就特别多。

根据崇厚当年跟日本人签的和约,日本在汉城设立了大使馆,花房义质成为首任日本驻朝公使,他这人很鸡贼,知道要吞并朝鲜,第一步,首先要让朝鲜解除和中国的藩属国关系,便让朝鲜派官员去日本看看,货比两家,才知道谁好谁坏,没想到就引狼入室了。

闵妃派金允植为团长,带外交使团访日,并派青年贵族为主的“绅士游览团”去日本考察政治和经济制度,这批人后来成为“开化党人”,老跟在小日本屁股后面想搞维新。

本来这没事,但闵妃干了一件特别的蠢事,她当年到刘铭传的军营参观,深感朝鲜御林军武器装备落后,为加强宫廷防卫,增设近卫军,还让花房义质找日本军官帮助训练,教习洋枪。

朝鲜老百姓被李家关起门来愚弄了好几百年,日本人在他们眼里无疑是侵略者,一看,好家伙,日本人到跑到我们皇宫了,简直丧权辱国呀,简直是丢脸丢到家了!

一般来说,越穷的人,自尊心越强,因为越穷,尊严越容易被践踏,国家也是一样的。朝鲜人虽然穷,但一直很有民族气节,闵妃跟日本人眉来眼去就是不行。

所以很多守旧大臣发了神经,开始怀念大院君,跑到大院君的坟前哭诉,问他到底去哪了啦。

大院君一听,靠,本王还没死呢,只是被困在云岘宫,我儿媳不让我随便走动而已。他派人暗中联络他的旧党安骥泳,拉拢了三十多个大臣密谋废掉高宗,立庶长子李载宪为国王。

大院君是当过朝鲜一把手的人,当然不会傻到带着一帮守旧大臣就冲到景福宫,把闵妃从王座上拉下来。

大院君老谋深算,派人往汉城五营的七千卫戍部队口粮里掺入了大量石子和秕糠,煮出来的饭,石头比米粒还多,简直没法吃,七千个士兵们怒了,要闹事,闵妃竟然头脑发热,派御林军去抓带头闹事的,结果激起兵变,这些士兵跑到云岘宫请大院君主持公道。

大院君趁机挑拨,说是日本人胁迫闵妃抓人的,士兵们请他出山,这老家伙还假装推辞,说这样不好吧,我跟儿子抢王位,传出去那是家丑,我老脸往哪搁。

安骥泳很默契地跪下说,你老人家快出来吧,你儿媳都给朝鲜戴绿帽了,你再不出来搞不好她把日本人也圈圈叉叉了。

士兵们听了群情激奋,闵妃这样的美人,要干也是我们进宫去干,别便宜了日本人,于是,他们纷纷大叫“干掉日本人”。

大院君一看士气高昂,不动手都不行了,于是兵分两路,两千人去攻打日本公使馆,五千人去攻打景福宫。

花房义质也是武士出身,但当时驻朝公使馆没有日军保护,人数也就二三十人,面对百倍于己的朝鲜军队,花房义质一咬牙,自己动手,烧毁使馆,背火一战!他带人开了正门,利用武器方面的优势,集中火力杀出一条血路,结果在大使馆的日本教官都战死了,他只身逃回日本。

另一路,大院君亲自带着五千人攻入王宫,刚好碰到了躲在那里的闵谦镐,马上命令士兵将他凌迟处死。然后开始地毯式搜查,连厕所都搜了两遍,没见着闵妃,她没有裹脚,溜得快,在大院君攻入王宫之前,就化妆成宫女逃往南部的忠州向大清国求援去了。

在厕所里,大院君倒是找到了瑟瑟发抖的高宗李熙,骂了一句“窝囊废”,就宣布闵妃死于乱军之中,李熙原来搞不清楚是谁叛乱,一看是亲爸爸回来了,赶紧请老爸上座,重新回宫当摄政王。

大院君本来就是亲中国的,对中国倒是忠心耿耿,李鸿章本来不想派人插手,但花房义质回国汇报后,日本马上派出海陆军一千四百人,气势汹汹赶往朝鲜,要帮闵妃讨回公道,他不得不向吴王曾纪泽求救,吴国战舰多的是,曾纪泽也说过,教训日本人义不容辞,小日本犯贱,闹一次打一次!

吴王曾纪泽便派让曾广孝和吴长庆率精兵五千,搭乘五艘军舰和一艘运兵船,火速开往汉城平乱。

曾广孝回国后,已经长成一个成熟干练的青年,他努力让自己镇静下来,那天出发前,他到吴长庆的府上拜访。

当时已经是下午,曾广孝进到客厅,里面已经坐了五六个人穿灰色长袍的人,其中一人身体硕长,浓眉大眼,右眉上方还有一颗小黑痣,胡须灰白,大约五十出头的年纪,他身后还站了一排精神奕奕的戎装将领,一律站得笔挺,红顶花翎,穿箭袖马褂,腰佩军刀,脚下黑色战靴。

这时,坐着的人便都站了起来,都是吴长庆的幕僚,他一一介绍,首先介绍了一位瘦高个秀才张謇,江苏南通人,二十七岁,幼时有神童之名,但就是考不中举人。

后面的一排都是中年的淮军营官,有前营管带、记名提督黄仕林,后营管带王得功等。他俩都是武官,从太平天国时期就跟着吴长庆出生入死,对曾广孝这样的高官二代不感冒。

吴长庆看出曾广孝没有受到欢迎,但也不好训斥他们,便道:“仕林、得功,将门出虎子,曾公子留学美利坚回来,以前就在朝鲜大败过日本人,你们不要小瞧他。此次入朝,我准备让他当中营管带,你们三人每人领一营五百人,谁英雄谁好汉,到时候战场上见分晓。”

黄仕林大笑:“打败日本人的肯定是刘六麻子,瞧瞧眼前这位公子哥,油头粉面,细皮嫩肉,我敢拿我的头上顶戴打赌,他一听到枪炮声估计就吓尿了。”

王得功也凑热闹,道:“我跟着黄大哥赌了。”

在场的将士和幕僚除了张謇,都一脸嘲笑。初来咋到,当然不能被人看扁了,否则以后没脸混了,曾广孝不动声色地道:“看来黄大人,王大人都很喜欢赌,咱们来点大的,也别赌头上顶戴,有种就赌项上人头吧。”

这话一出,连吴长庆都大吃一惊,这年轻人看似文弱书生,行事却果断刚毅,有勇气,对曾广孝刮目相看。

黄仕林被曾广孝一激将,一拍胸脯:“赌就赌,谁怕谁呀,到时候就请吴大人裁定,看我们前中后营谁的功劳最大。”

曾广孝问王得功:“王大人呢?”

王得功默不作声,也算加入了赌局。

“中!有意思!卑职也加入这个赌局。”这时,议事厅里进来一个穿着帮办军服的青年人,他一开口,便是浓重的河南口音。

来人身材矮下,声音洪亮,双目却炯炯有神,脑袋比一般人都大,脖子短,几乎没有过渡就到了肩上,他是袁世凯!

袁世凯也加入了赌局,接着说:“不过,卑职赌的是曾公子赢,五日之内,我等定能平定朝鲜兵乱!”

吴长庆见袁世凯不但不解围,还跟着起哄,责备道:“贤侄,你不是请假了么?怎么还来凑热闹?”

袁世凯对吴长庆道:“近来在大营里读书,读得心里发慌,出来透气时,听军中兄弟说,朝鲜出现兵乱,吴大帅要率军入朝戡乱!这么大的事,大帅怎能不叫上我呢?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

吴长庆问道:“啊?贤侄不回乡考试了?”

袁世凯道:“卑职已倾箧举所作诗文付之一炬!”

袁世凯为了跟随吴长庆入朝鲜,竟然把应试科举的东西全烧了,决心很大。

曾广孝初次见到袁世凯,对他这种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很是赞赏。

而袁世凯的嗣父袁保庆本来就对吴长庆有恩,吴长庆急公好义,重情知恩,加上他素有儒将之称,好读书,爱人才,知道袁世凯胸怀大志,便答应让袁世凯也一同入朝平乱!

八月七日,曾广孝从美国带回的机枪和天龙步枪,还有其他军需物资都备齐了。早晨,在烟台的港口,军舰加好了煤,远山近水都陷入一片浓雾当中,“威远”号、“泰安”号、“镇东”号炮舰和、“日新”号运兵商船一字排开,汽笛长鸣,升火待发。在战场上,快一分钟就多一分胜算,日本海域又离汉城比较近,为了抢时间,尽管当时狂风夹着大雨,吴长庆还是下令四艘船按时出发!

四艘船加满了煤,开足火力,冒着黑烟,不舍昼夜地往汉江疾驶。

袁世凯和唐绍仪在“日新”号运兵商船上,曾广孝带着数十仆从,也跟着袁世凯上了这艘船。

途中,袁世凯还带来了一个人——闵妃派来中国求救的大臣金允植。

金允植和袁世凯也是初次相见,但两人一见如故,以笔谈方式攀谈许久,金允植对袁世凯称赞有加,认为袁世凯英达夙成,志气轩豁,结为忘年之交。

去朝鲜的路上还有五六天时间,曾广孝和袁世凯便详细跟金允植了解朝鲜当时的内政,还有壬午兵变的内幕,以便对症下药!

曾广孝跟金允植详细了解了朝鲜当时的内政,搞清了朝鲜有两大政治势力:“事大党”效忠宗主国中国,“开化党”亲近日本,他和袁世凯商量了对策。

在战场上,快一分钟就多一分胜算,日本又离汉城比较近,四艘船在烟台加完煤之后,加大火力,冒着黑烟,不舍昼夜地往汉江疾驶。

过了五天四夜的狂奔,船到了汉江边,当时天已经黑透了,无边的天空下了大雨,汉江上风高浪急,军舰剧烈摇晃,士兵虽然披了雨衣,但是太薄,一个翻头大浪打来,人就像落汤鸡了,有的淮兵脚跟没站稳,船体一晃身子就滚到船舷,曾广孝也是抓紧了船上的铁环,才没有被晃倒。

吴长庆原本命令哪艘船先到江边就马上登陆,直奔景福宫,“威远”号、“泰安”号、“镇东”号先后到了,却没有登陆。吴长庆心里有一些疑虑,不知道日本人有没有先到汉城,万一日本人先到了,在岸上设下埋伏,就自投罗网了。

黄仕林和王得功见吴大帅的船都没动静,也不愿去冒那险。曾广孝朝他们俩人大喊:“登陆宜早不宜迟,一旦日本人到了,占领了景福宫,制服了大院君,就没我们什么事了。你们前营和后营要是不敢上去,我带中营的兄弟们先上了。”

黄仕林摇摇头说:“你想逞英雄你就先登陆吧,我可不会拿兄弟们的性命开玩笑。”

王得功也退缩,随声附和:“你要去送死,你就去吧。就算是头功,也要有命享才行呀。”

曾广孝心急如焚,等风浪小了一些,即刻命令士兵们跟他登陆。考虑到这次登陆风险确实比较大,吴长庆的意思,是让淮军自愿选择上不上岸。让曾广孝尴尬的是,捻军平定后,淮军近十年粮饷充足,有点偏于安逸,血性已经和当年曾纪泽创建时期不可同日而语,加上对曾广孝这个“空降”管带没有信心,“日新”号约五百名淮军中,只有袁世凯和二十多个兵表示可以跟着上岸瞧一瞧。

正当曾广孝准备带这二十几人下船时,张謇乘着小船过来解了他的围,张謇表示自己愿跟着曾广孝前去攻打景福宫,金允植也要求一起去朝鲜王宫。

张謇一个文弱书生都愿意去冒险,加上他是吴长庆身边的“红人”,“日新”号战舰上的淮军先后有两百余人,跟着中营管带曾广孝迅速登陆,从汉城正南的崇礼门入城了。

后来的事实证明,曾广孝果断登陆是正确的,他们要是再晚一个时辰,日本的军队就到景福宫了。

大清国是朝鲜的宗主国,曾广孝带着两百多名全副武装的淮军,从崇礼门入汉城,朝鲜守军听说他们是来打日本人的,没有阻拦。

(。)

第7章 大决战(3)第59章 僧王被干掉第9章 程学启投降第155章 中英翻脸第101章 捍卫海权第2章 顿生杀机第139章 夺取柬埔寨第42章 拥兵自重第9章 大战告捷第178章 佛兰德斯战场第194章 沙俄内乱第88章 权力的游戏第48章 兰芳国的危机第34章 石达开出走第112章 俄日开战第134章 帝国崛起第13章 色胆包天第153章 大扩军第72章 改朝换代第65章 猛将李续宾第72章 改朝换代第68章 石达开受挫(1)第175章 巴黎夜色159章 杀到尼泊尔第5章 西洋军事考第96章 要东亚海权第64章 曾国藩的遗嘱第89章 中法大战(2)第44章 苏丹玉玺第34章 石达开出走第143章 爱情与革命第54章 开疆拓土(2)第30章 截杀李秀成第46章 借鸡生蛋第121章 准备大战第11章 安庆城破第186章 持久战第96章 要东亚海权第191章 毒气战第130章 大海军建设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国第58章 率军北上第139章 夺取柬埔寨第202章 中国的野望第92章 韦俊的战斗第41章 阿思本舰队第84章 密谋反清第25章 韦昌辉的杀心第113章 瓜分日本计划第75章 湘军三大纪律第11章 初见曾国藩第127章 沙皇是骗子第114章 四国联军第184章 巨无霸战舰第32章 进攻天京第17章 得饶人处且饶人第87章 设行省计划第29章 拿下苏州第173章 德军攻陷巴黎第2章 曾国藩的儿子第201章 攻占东南亚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87章 设行省计划第13章 世道人心第90章 胡雪岩的秘密第86章 搞定朝鲜第62章 三位夫人第177章 凡尔登绞肉机第177章 凡尔登绞肉机第190章 丘吉尔下台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国第191章 毒气战第79章 少年袁世凯(3)第121章 准备大战第116章 消灭日本海军第130章 大海军建设第3章 李鸿章出走第194章 沙俄内乱第89章 艰难的决定第18章 刘永福立功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39章 说服曾国荃第51章 大汉国思想第153章 大扩军第130章 大海军建设第36章 左宗棠的牢骚第90章 胡雪岩的秘密第117章 日本投降第142章 天堂即地狱第95章 占领日本长崎第61章 容宏归来第60章 救了林肯第43章 重用容闳第24章 曾国藩的难题第25章 天京会战(1)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1章 小将陈玉成第44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169章 大贝尔塔炮第166章 导火索
第7章 大决战(3)第59章 僧王被干掉第9章 程学启投降第155章 中英翻脸第101章 捍卫海权第2章 顿生杀机第139章 夺取柬埔寨第42章 拥兵自重第9章 大战告捷第178章 佛兰德斯战场第194章 沙俄内乱第88章 权力的游戏第48章 兰芳国的危机第34章 石达开出走第112章 俄日开战第134章 帝国崛起第13章 色胆包天第153章 大扩军第72章 改朝换代第65章 猛将李续宾第72章 改朝换代第68章 石达开受挫(1)第175章 巴黎夜色159章 杀到尼泊尔第5章 西洋军事考第96章 要东亚海权第64章 曾国藩的遗嘱第89章 中法大战(2)第44章 苏丹玉玺第34章 石达开出走第143章 爱情与革命第54章 开疆拓土(2)第30章 截杀李秀成第46章 借鸡生蛋第121章 准备大战第11章 安庆城破第186章 持久战第96章 要东亚海权第191章 毒气战第130章 大海军建设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国第58章 率军北上第139章 夺取柬埔寨第202章 中国的野望第92章 韦俊的战斗第41章 阿思本舰队第84章 密谋反清第25章 韦昌辉的杀心第113章 瓜分日本计划第75章 湘军三大纪律第11章 初见曾国藩第127章 沙皇是骗子第114章 四国联军第184章 巨无霸战舰第32章 进攻天京第17章 得饶人处且饶人第87章 设行省计划第29章 拿下苏州第173章 德军攻陷巴黎第2章 曾国藩的儿子第201章 攻占东南亚第54章 裂土封王(1)第87章 设行省计划第13章 世道人心第90章 胡雪岩的秘密第86章 搞定朝鲜第62章 三位夫人第177章 凡尔登绞肉机第177章 凡尔登绞肉机第190章 丘吉尔下台第132章 世界第三帝国第191章 毒气战第79章 少年袁世凯(3)第121章 准备大战第116章 消灭日本海军第130章 大海军建设第3章 李鸿章出走第194章 沙俄内乱第89章 艰难的决定第18章 刘永福立功第87章 慈禧的秘密(2)第39章 说服曾国荃第51章 大汉国思想第153章 大扩军第130章 大海军建设第36章 左宗棠的牢骚第90章 胡雪岩的秘密第117章 日本投降第142章 天堂即地狱第95章 占领日本长崎第61章 容宏归来第60章 救了林肯第43章 重用容闳第24章 曾国藩的难题第25章 天京会战(1)第18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1章 小将陈玉成第44章 江南制造总局第169章 大贝尔塔炮第166章 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