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准备反击

打是肯定得打,可是怎么打,却成了问题。

内阁会议结束后,木村小次郎与荒川太郎就怎么打进行了争论。荒川太郎继续坚持以制空作战为主,即在夺取制空权之前,舰队得呆在战场之外。木村小次郎则认为,舰队能为夺取制空权的战斗机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应该进入战场执行作战任务,并且在夺取制空权期间反攻钓鱼岛。

严格说来,木村小次郎更有道理。

第一轮交战,已经证明了舰队的价值。如果不是东海舰队前出,中国空军的预警机就不可能深入东海,为制空战斗机提供支持。相反,正是因为护卫群呆在后方,所以日本空中自卫队的E-767也得留在后方,无法为战斗机提供支持,从而导致战斗机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完败。

只是,木村小次郎的战术中存在一个非常巨大的漏洞,即前出的护卫群很难得到有效的反潜掩护。

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中国海军最强大的不是水面舰队,而是潜艇。

如果无法解决水下威胁,那么进入东海的护卫群很容易遭到潜艇猎杀,根本没有存活的机会。

这下,问题回到原点。

对付中国潜艇,最有效的作战平台不是反潜战舰,而是反潜巡逻机,而且日本拥有一百多架反潜巡逻机,覆盖整个东海还绰绰有余。问题是,要想让反潜巡逻机派上用场,首先就得夺取制空权。

没有制空权,反潜巡逻机根本上不了战场。

结果就是,必须首先夺取制空权,用反潜巡逻机清场,才轮到护卫群参战。

在荒川太郎坚持下,木村小次郎不得不做出让步。

事实上,木村小次郎耍了一个漂亮的手腕,即利用荒川太郎坚持主见,把责任推给了空中自卫队。

按照两人达成的协议,荒川太郎有三天时间夺取制空权。

三天之后,木村小次郎指挥的舰队将进入东海。如果空中自卫队没能夺取制空权,将首先迎战中国东海舰队,协助空中自卫队夺取制空权,随后才反攻钓鱼岛。如果已经夺取了制空权,舰队将直接反攻钓鱼岛。

商定之后,荒川太郎启动了空中自卫队的作战计划。

荒川太郎也很清楚,夺取制空权的关键是打掉对方的指挥与情报系统,因此得把重点放在对海打击上。

只要能够击溃东海舰队,空中自卫队就能夺取制空权。

受此影响,空中自卫队的作战计划完全围绕着对海打击展开,仅在攻击东海舰队时需要夺取局部制空权。

为此,空中自卫队首先得把用来执行打击任务的F-2派往嘉手纳空军基地。

五月二十九日上午十点,第一支F-2中队从九州岛出发飞往嘉手纳空军基地,在随后的十二个小时内,还有三个F-2中队陆续到达,使前沿部署的F-2增加到六十架,而这也是日本空中自卫队的全部资本。

只是,这样一来,嘉手纳空军基地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

正常情况下,嘉手纳空军基地最多能容纳一百二十架战斗机,部署预警机、加油机、反潜巡逻机的话,数量还要相应减少。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嘉手纳空军基地的利用效率才能达到最高,增加部署量,必然降低利用效率。

问题是,在整个冲绳群岛,能够提供全面后勤保障的只有嘉手纳空军基地。

虽然可以把一些次要的作战飞机转移到野战机场,但是在执行作战任务时,这些飞机照样得返回嘉手纳空军基地。

当时,日本空中自卫队只转移了部分反潜巡逻机。

不管怎么说,在夺得制空权之前,这些反潜巡逻机派不上用场。

此外,日本空中自卫队还把一些支援性飞机转移到了本土,比如把E-767与K-767转移到鹿儿岛的空军基地,C-17C与C-130J则全部转移到四国岛的空军基地,尽量为战斗机留出转圜余地。

如此一来,部署在嘉手纳空军基地的,除了八架E-2D之外,全都是战斗机。

增派四十八架F-2之后,日本空中自卫队还在嘉手纳部署了三十二架F-22A、七十二架F-15J、十二架RF-4G,部署总量达到一百八十四架,接近空军基地允许的两百架的最大部署量。

除了部署上存在的问题,在战术使用上也存在问题。

说得简单一点,不是说在空军基地部署多少战斗机,一次就能出动多少战斗机。

虽然在美军苦心经营数十年之后,嘉手纳成为西太平洋地区最庞大、也是基础设施最完善的空军基地,但是在最高强度下,一次也只能出动七十二架战斗机,而且得分成三个批次升空。

这个出动量,明显不足以支持起一场高强度的对海打击行动。

以出动六十架F-2为准,在与中国空军对抗的时候,日本空中自卫队至少得提供相当于攻击机群三分之一的护航战斗机。按照出动二十四架护航战斗机计算,仅仅是战斗机就得动用八十四架。此外,还需要出动四到六架预警机来支持作战飞机。在攻击之前,还得动用十二架侦察机。如此一来,需要出动一百架以上的作战飞机,远远超过了嘉手纳空军基地的支持能力。

万幸的是,东海并不是一个足够开阔的战场。

即便扩张到日本与中国的领空边缘,战场的纵向深度也在八百公里以内,在绝大部分战斗机的作战半径之内。

这个战场特点,让日本空中自卫队有了转圜余地。

按照日本空中自卫队的部署,只有四架E-2D从嘉手纳空军基地起飞,E-767则直接从鹿儿岛机场起飞。四架K-767也将从鹿儿岛机场起飞,为执行护航任务的十二架F-22A与十二架F-15J提供支持,其中十二架战斗机在完成护航任务之后,将转为执行防空任务,不会立即返回嘉手纳空军基地。执行前进侦察任务的RF-4G在完成任务之后,将直接返回本土的空军基地。

如此一来,就算没有损失一架战斗机,需要立即返回嘉手纳空军基地的战斗机也只有七十二架。

此外,因为攻击距离不到五百公里,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只有三百多公里,所以在完成作战任务后,F-2还有足够多的剩余燃油,必要的时候可以飞往邻近的野战机场,补充燃油后再返回嘉手纳空军基地。

如此一来,在确保投入八十四架战斗机之后,日本空中自卫队还能出动至少两个中队的防空战斗机,以应付中国空军的反击,或者为前出执行指挥任务的预警机提供掩护,确保在整个交战过程中,预警机的安全都有保障。

部署完空中力量后,荒川太郎开始考虑嘉手纳空军基地的安全。

可以说,中国要想在这场战争中取胜,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攻击嘉手纳空军基地,使日本丧失作战基础。

可想而知,如果嘉手纳空军基地瘫痪,日本连防卫的能力都没有,更别说与中国争夺东海的制空权与制海权。

从技术角度讲,中国有足够的能力瘫痪嘉手纳空军基地,甚至不需要动用作战飞机。

要知道,中国用有全球规模最为庞大的战术弹道导弹部队,射程在一千公里以上的战术弹道导弹少说也有一千枚,此外还有两千枚以上的巡航导弹。只要中国使用这些导弹,嘉手纳空军基地就将遭受灭顶之灾。

从战术上看,五十枚配备了反跑道子母弹头的弹道导弹就足够了。

相对的,日本并没有可靠的反导拦截系统,或者说足以跟中国第二炮兵强大战术弹道导弹部队相抗衡的反导力量。

虽然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后,日本加强了对反导力量的投入,更加重视弹道导弹、特别是那些具备精确制导能力的战术弹道导弹构成的威胁,花巨资从美国引进了包括THAAD在内的战区反导拦截系统,但是在美国尚且无力应付中国的战术弹道导弹的情况下,日本投入再大也买不来安全。

事实上,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后,中国也提高了对战术弹道导弹的重视程度。

虽然中国有自成体系的弹道导弹技术,用有独自研制先进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但是在第二次朝鲜战争结束后,利用中俄加深军事合作的机会,获得了一些先进技术,包括俄罗斯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系统的制导部件。

这些技术,全都用在了新式战术弹道导弹上,也用来改进已有的战术弹道导弹。

荒川太郎能做的,仅是从后方调来两套THAAD战区反导系统与四套“爱国者3”战术反导系统。

这点反导力量,显然只是摆设。

中国真要打算攻击日本的军事基地,就算日本集中全部反导力量,也不见得能够确保嘉手纳空军基地安然无恙。

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国攻击冲绳,就没有理由不攻击日本本土的军事基地。

也就是说,在加强冲绳的反导力量时,日本还得考虑本土反导,在横须贺、长崎、广岛与吴等重要军事基地附近部署反导拦截系统。

从某种意义上,嘉手纳空军基地的最大安全保障在政治上。

说得简单一点,这只是一场局部冲突,在中国掌握主动权、而且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的情况下,没有理由攻击日本的军事基地。

问题是,如果战场形势逆转,中国还会这么克制吗?

第38章 劳动力第50章 重创第6章 第一步第91章 迎难而上第67章 外行看热闹第173章 振奋军心第187章 再起狂涛第20章 克制第52章 凶猛打击第47章 金蝉脱壳第320章 宗教干预第192章 选择权第27章 利诱第99章 故技重演第274章 觉悟第255章 最后方案第312章 个体与整体第112章 以炸促战第35章 支柱第40章 此消彼涨第240章 不算圆满第21章 动员第105章 准备再战第85章 科技战争第45章 宣传战第124章 厚积薄发第3章 前沿科技第60章 围剿第50章 关键技术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100章 钢铁洪流第107章 临时政府第181章 最后的顽抗第13章 新兵能战第112章 了不起的胜利第2章 大马士革事件第116章 重拳齐出第35章 瘫痪的左翼第318章 总则第23章 战略误判第9章 备战第48章 全身而退第97章 战略分歧第52章 突击开始第2章 唯一选择第17章 地区战争第1章 千锤百炼第131章 稳打稳扎第112章 以炸促战第110章 爱莫能助第4章 怎么打第59章 再接再厉第162章 弹雨第24章 裂痕第165章 按兵不动第286章 中美联合体第44章 舰炮怒吼第21章 突如其来第58章 海航突击第191章 最后的机会第103章 电磁打击第40章 援助战第313章 千年战争第47章 抢先攻击第46章 海军新锐第65章 国家意志第53章 橄榄枝第84章 战略平衡第84章 轰炸机登场第8章 扩军浪潮第9章 进军神速第11章 玩火自焚第31章 限制军备条约第202章 分散的防线第83章 歪打正着第230章 理智决策第50章 重创第44章 加速追击第98章 假戏真做第54章 军人的归属第20章 进攻意识第16章 巢臼第34章 炮战第62章 弄巧成拙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2章 经济基础第59章 起始点第154章 特种战斗第53章 再次攻击第39章 余辉第67章 错失良机第41章 顺藤摸瓜第3章 大难不死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92章 突击失败第71章 新理论第73章 余波第284章 转变第34章 炮战第169章 表明身份
第38章 劳动力第50章 重创第6章 第一步第91章 迎难而上第67章 外行看热闹第173章 振奋军心第187章 再起狂涛第20章 克制第52章 凶猛打击第47章 金蝉脱壳第320章 宗教干预第192章 选择权第27章 利诱第99章 故技重演第274章 觉悟第255章 最后方案第312章 个体与整体第112章 以炸促战第35章 支柱第40章 此消彼涨第240章 不算圆满第21章 动员第105章 准备再战第85章 科技战争第45章 宣传战第124章 厚积薄发第3章 前沿科技第60章 围剿第50章 关键技术第201章 轻型对轻型第100章 钢铁洪流第107章 临时政府第181章 最后的顽抗第13章 新兵能战第112章 了不起的胜利第2章 大马士革事件第116章 重拳齐出第35章 瘫痪的左翼第318章 总则第23章 战略误判第9章 备战第48章 全身而退第97章 战略分歧第52章 突击开始第2章 唯一选择第17章 地区战争第1章 千锤百炼第131章 稳打稳扎第112章 以炸促战第110章 爱莫能助第4章 怎么打第59章 再接再厉第162章 弹雨第24章 裂痕第165章 按兵不动第286章 中美联合体第44章 舰炮怒吼第21章 突如其来第58章 海航突击第191章 最后的机会第103章 电磁打击第40章 援助战第313章 千年战争第47章 抢先攻击第46章 海军新锐第65章 国家意志第53章 橄榄枝第84章 战略平衡第84章 轰炸机登场第8章 扩军浪潮第9章 进军神速第11章 玩火自焚第31章 限制军备条约第202章 分散的防线第83章 歪打正着第230章 理智决策第50章 重创第44章 加速追击第98章 假戏真做第54章 军人的归属第20章 进攻意识第16章 巢臼第34章 炮战第62章 弄巧成拙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2章 经济基础第59章 起始点第154章 特种战斗第53章 再次攻击第39章 余辉第67章 错失良机第41章 顺藤摸瓜第3章 大难不死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92章 突击失败第71章 新理论第73章 余波第284章 转变第34章 炮战第169章 表明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