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_第三章

时光荏冉,十年过去了,已是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中秋节的前一天掌灯时分,焕成才带着马帮从重庆回来。

一进屋他锁紧双眉,满腹心事,一言不发,让秀儿拍拍身上灰土,一屁股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秀儿递过一杯茶水,他咕嘟咕嘟一口气喝了个底儿净。秀儿静静站在身边,见他放下水杯,忙地上水烟袋,吹燃纸媒子点燃烟袋。焕成呼噜呼噜抽起来,足足吸了一袋烟,才向后一仰,长长出了一口气,闭着眼,沮丧地叹道:“这世道越来越乱,生意怕是做不下去了!”

秀儿扶着丈夫肩头,轻声柔语说道:“相公,生意做不下去,咱就不做了罢。反正家中也不缺银钱,何苦冒这么大风险呢。”

自从十年前汪大爷把他的人和马都交给了他,焕成的二十匹马骡,十多伙计的马帮就成了县里第一大帮。别人只是替人驮货,赚脚力钱,焕成从来就是自出钱买货,到了重庆涪陵再找来熟知熟地老主顾家悉数卖给他们,这样不仅赚脚力钱,还赚了很大一笔差价,所以很快他就大大地赚了一笔银子,已是囤满钵满。

今天他由重庆带回的是洋布洋货,差一点就泡汤了。现在的重庆因为四川护路风潮,群情激愤,市民上街、商人*,城里乱成一团围着重庆知府衙门,喊口号,坚决反对朝廷收回四川铁路路权,而且把路权卖给洋人。更有人提出杀掉川督赵尔丰以谢全川百姓。城里道路拥堵,焕成只好绕了半个城,才找到老客户们,看着老面子,凑足了货。哪知回来路上凭白地多出了许多关卡和守卫兵丁,害得焕成多花了许多银子。实在不行他就拿出大哥焕文的帖子,这才一路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大哥焕文在十二年前中进士在京城候补。庚子之变,他惶惶然逃离京城,在邢台遇见带兵进京勤王的广东布政使岑春煊。岑春煊问明焕文的情况,就叫他在军中效力,专管筹集军粮。队伍火速赶到张北护送慈禧和光绪逃离险境,顺利经太原到达西安。后来八国联军撤兵,清政府与联军订签了卖国的辛丑和约,慈禧和光绪才得以回銮北京。慈禧对岑春煊们大加赏赐、加官进爵。焕文因筹粮得力,被钦点放了湖北武昌知府。前年焕文走了点路子,摄政王指名放回四川做了盐巡道台(相当于省盐业厅厅长)。盐道本是肥缺,尤其在四川。四川煮盐的人很多也极富,贩私盐的更多。所以一心想巴结他的很多。焕文身份顿时倍增。大娘神气了许多,摆宴大庆,还发柬请了焕成。宴席间焕成向大哥讨了一张帖子(即名片)。有了这张帖子省却了许多麻烦。

“谁说咱家不缺钱?”焕成指着秀儿日渐隆起的肚皮,“你自己看看,肚子又大了。眼前咱们有二个儿子、二个女儿,还要添丁的。儿子要读书、女儿要嫁人。哪儿不用钱?”

这些年焕成把赚来的钱大部分买了田和土、几处房屋,手头还有一千多大洋。正因为有钱,他才敢将泽元送到涪陵读县立高等小学堂。

泽元五岁就到晏家祠堂的家塾读书。十岁那年塾馆的老夫子特意从祠堂家塾来到高家湾找到焕成,说道:“三老爷,你家大少爷是个读书的好材料。别家小孩子象他这般大还只会背百家姓三字经。而你家大少爷已经读完了四书五经,文章写得也好,聪颖通透。若是在过去,可以下场取功名了。唉,现在可好,朝廷停了科举,真是无用武之地呀。”

“老夫子,如何是好?如何是好?”焕成忙问道。焦急之情让老夫子忍不住笑了。

“不须多虑,不须多虑。当下时兴新学。三老爷,你何不让大少爷去新学堂读书呢。老朽对新学一窍不通,大少爷若是进了新学堂必然前程远大呀。”老夫子缓缓讲道。

焕成怔住了,两眼圆溜溜瞪着,没说话。他对老夫子是很了解的。自己小时候曾经受其启蒙,经其调教,后来考取秀才功名。他对恩师是崇敬有加。老夫子人品好、学问好,只怪运气不济,自从他十六岁考中秀才之后,连着考了三十年没能中举。因为家境贫寒,只能委屈来这个偏僻晏家祠堂的家塾来教书。晏家虽是大族,又不乏官宦,对他却十分高看,每年二十两舘银,管吃管住,每逢年节还替他添些衣帽鞋袜,待遇甚是优厚。老夫子在晏家教舘近三十年,晏家弟子考上秀才举人很多有二十多人,考上进士的也有五、六个,其中焕文就是一个。自打焕文返川当了盐道道后,就返家省亲过。焕文特意摆下一桌酒席款待过老夫子,席间单单封了百两银子送与老夫子,以表示当初教诲之功。

所以听了老夫子这番话,焕成自然觉得唐突。焕文宴请老夫子时,焕成也在座,不管如何,焕成也是老夫子的学生呀。于是焕成冲老夫子拱手作揖后又深深鞠躬,说道:“老夫子,您老人家的学问道德,大哥和我都是深深佩服。今天,若是小儿泽元得罪了您老人家,就请老夫子讲明,在下必将好好教训他一顿,让小儿向老人家赔罪。老夫子只管严加管束,不许他有一丝半点懈怠。”焕成言语诚恳,丝毫没有护短的意思。

老夫子哈哈一笑,捻着山羊胡,说道:“三老爷,你误会了,泽元虽然年岁小,却实在是聪颖好高之人。老朽心里甚是喜欢,又从何谈起有得罪之事。倒是老朽有对不住大少爷的地方。你想想,老朽不过是一个没出过四川的腐儒而已,对当今的新东西一概不通,更不知什么英吉利法兰西,还有什么德意志俄罗斯。你家大少爷对这些却很是了解,还经常求教于老朽。我却无法回答,你说如何为师?”

“这个……”焕成明白了。原来自己经常跑重庆涪陵,带回来许多报纸杂志和新书,原本是自己闲着没事读读,想不到小泽元拿过去读得津津有味。毕竟年纪太小,似懂非懂,于是就问父親。焕成也是一知半解,不能对儿子讲明白。小泽元只好去问老夫子……

焕成若有所思,想了许久,最后说:“老夫子,您老人家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泽元还小,让他去涪陵读新学堂,我得好好斟酌一下。过些日子再定吧。”

“三老爷,你可以细细考虑,但是不可拖得太久,免得耽误了大少爷的时光。”老夫子拱手说道,随后道别走了。

后来换成又去找汪大爷谈了此事。汪大爷一百个赞成,说道:“如今朝廷正往废了科举考试,兴办新学。以后做事都要应用新学。遴选人才,也只考新学。我在重庆、涪陵看见办了许多新式学堂。教书先生多是留洋归来的新派人物。你呀,咋个还叫我的外孙娃儿还去晏家私塾里背什么子曰诗云的老古董。不行,不行,赶快送泽元去涪陵读新学堂。”

焕成搔搔脑壳,说:“伯伯,我拍孩子小……”

哎哟,人家吃住在学堂里,只是年节才回家,派个人接送不就行了吗。焕成,听伯伯的,马上送泽元去上新学堂。“汪大爷说道。

从此泽元就进涪陵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了。

“伯伯,伯娘,我回来啦!”泽元跳着蹦着跑上外面石阶,冲进堂屋。

秀儿上前抱住泽元,欢喜的不得了:“元儿你回来了。娘想死你啦!快让娘看看。”

说着她捧起泽元的脸细细端详起来,“瘦啦,黑啦!也长高啦,读书辛苦啵?”

焕成也走过来问道:“为啥这么晚才回来?老杜呢?”

“老杜?我没瞧见。下学了,我就到渡口,坐船回来了、没见到老杜噻。”泽元说道。

老杜是他家的长佃。一大早,焕成就叫他去接泽元的。

“这么说,你是一个人走了四十里路?吓死人喽。”秀儿紧紧抱住儿子,担心死了。

“伯娘,没啥子,走这点儿路,怪好玩的。”泽元却很是高兴。

焕成正要发脾气骂人,只见老杜满头是汗气喘吁吁地跑进屋:“三老爷,我去江边没接到大少爷!”

焕成恼也不是笑也不是,指着秀儿抱着的泽元,说道:“老杜,你真是瓜娃子(傻娃娃),叫你接人,却把人接掉了。”

老杜边用手抹去头上的汗水边傻笑道:“三老爷,我真没用……”

原来泽元放学早早就到渡口坐船过了江,两个人在江边错过了。

“好啦,好啦,老杜,这事怪不得你。下回呢,早些去接就可以了。你来回走了八十里路,早就饿了吧,下厨房去叫你婆娘给你盛饭吃吧。“焕成并没有责怪他,平日里老杜做事是很卖力的。老杜答应了,进灶房吃饭去了。

大弟弟和大妹妹从睡房中出来,围在泽元周围又蹦又跳,嚷着要和大哥玩。

“好嘞,咱们到外面去藏猫猫耍。”泽文拉着弟弟妹妹到院坝玩去了。

“泽元,带好弟弟和妹妹,千万别绊跤碰坏了。”秀儿跟在后面忙不迭地叮嘱道。

“放心,伯娘,我们小心就是了。”泽元边跑边答道。

第二部_第四章上(二)第一部_第五十四章(一)第二部_第十二章上(三)第一部_第八十一章(一)第一部_第四十八章(二)第三部_第二十四章第一部_第十五章(二)第二部_第三十六章(二)第二部_第十四章上(一)第一部_第一章(二)第二部_第五章第二部_第十章下(三)第一部_第五十一章(一)第一部_第三十一章(二)第二部_第十六章下(一)第三部_第二章(二)第一部_第四章(二)第二部_第三十二章(二)第三部_第十五章(二)第一部_第八十一章(一)第一部_第十七章(三)第二部_第十一章(一)第三部_第一章(一)第一部_第七章(三)第一部_第二十八章(一)第三部_第九章(一)第三部_第十七章(二)第三部_第三十二章(一)第一部_第四十一章(一)第二部_第十六章下(二)第一部_第三十一章(二)第二部_第十六章下(二)第二部_第二十章(一)第一部_第八十四章上(一)第二部_第十六章上(一)第二部_第十章上(一)第三部_第三十九章(二)第二部_第四十六章(一)第二部_第二十五章(二)第一部_第八章(二)第一部_第五十七章(二)第一部_第四十三章第一部_第六十九章(二)第一部_第六十五章(二)第一部_第七十三章(一)第二部_第四十一章(二)第二部_第七章(一)第一部_第二十二章(二)第二部_第十章上(二)第一部_第六十五章(三)第一部_第六十九章(二)第二部_第四十五章(二)第三部_第二十六章(二)第二部_第四十三章(三)第一部_第三十九章(二)第一部_第六十八章(二)第一部_第四十八章(一)第三部_第十七章(一)第一部_第十一章(二)第二部_第二章(一)第三部_第二十五章(一)第一部_第三十九章(一)第二部_第二章(二)第二部_第二十八章(二)第二部_第二十八章(三)第一部_第九十五章(一)第二部_第四十二章下(二)第一部_第七十三章(一)第二部_第五十章(二)第一部_第九十二章(二)第二部_第三十七章(三)第一部_第九十四章(一)第二部_第三十五(三)第一部_第十七章(一)第二部_第十一章(一)第二部_第一章(一)第一部_第十三章(二)第一部_第三章第三部_第十六章(一)第二部_第二十三章(二)第三部_第四章(一)第一部_第三十章(二)第一部_第九十三章(一)第二部_第十章下(三)第三部_第四章(一)第一部_第二十五章(三)第一部_第六章(一)第一部_第三十章(一)第一部_第八章(三)第一部_第十八章(一)第三部_第二十六章(一)第一部_第五十五章(二)第一部_第十七章(二)第三部_第四章(一)第一部_第七十章(一)第二部_第二十八章(二)第一部_第六十六章(一)第三部_第十五章(一)第二部_第四十八章第三部_第六章(一)
第二部_第四章上(二)第一部_第五十四章(一)第二部_第十二章上(三)第一部_第八十一章(一)第一部_第四十八章(二)第三部_第二十四章第一部_第十五章(二)第二部_第三十六章(二)第二部_第十四章上(一)第一部_第一章(二)第二部_第五章第二部_第十章下(三)第一部_第五十一章(一)第一部_第三十一章(二)第二部_第十六章下(一)第三部_第二章(二)第一部_第四章(二)第二部_第三十二章(二)第三部_第十五章(二)第一部_第八十一章(一)第一部_第十七章(三)第二部_第十一章(一)第三部_第一章(一)第一部_第七章(三)第一部_第二十八章(一)第三部_第九章(一)第三部_第十七章(二)第三部_第三十二章(一)第一部_第四十一章(一)第二部_第十六章下(二)第一部_第三十一章(二)第二部_第十六章下(二)第二部_第二十章(一)第一部_第八十四章上(一)第二部_第十六章上(一)第二部_第十章上(一)第三部_第三十九章(二)第二部_第四十六章(一)第二部_第二十五章(二)第一部_第八章(二)第一部_第五十七章(二)第一部_第四十三章第一部_第六十九章(二)第一部_第六十五章(二)第一部_第七十三章(一)第二部_第四十一章(二)第二部_第七章(一)第一部_第二十二章(二)第二部_第十章上(二)第一部_第六十五章(三)第一部_第六十九章(二)第二部_第四十五章(二)第三部_第二十六章(二)第二部_第四十三章(三)第一部_第三十九章(二)第一部_第六十八章(二)第一部_第四十八章(一)第三部_第十七章(一)第一部_第十一章(二)第二部_第二章(一)第三部_第二十五章(一)第一部_第三十九章(一)第二部_第二章(二)第二部_第二十八章(二)第二部_第二十八章(三)第一部_第九十五章(一)第二部_第四十二章下(二)第一部_第七十三章(一)第二部_第五十章(二)第一部_第九十二章(二)第二部_第三十七章(三)第一部_第九十四章(一)第二部_第三十五(三)第一部_第十七章(一)第二部_第十一章(一)第二部_第一章(一)第一部_第十三章(二)第一部_第三章第三部_第十六章(一)第二部_第二十三章(二)第三部_第四章(一)第一部_第三十章(二)第一部_第九十三章(一)第二部_第十章下(三)第三部_第四章(一)第一部_第二十五章(三)第一部_第六章(一)第一部_第三十章(一)第一部_第八章(三)第一部_第十八章(一)第三部_第二十六章(一)第一部_第五十五章(二)第一部_第十七章(二)第三部_第四章(一)第一部_第七十章(一)第二部_第二十八章(二)第一部_第六十六章(一)第三部_第十五章(一)第二部_第四十八章第三部_第六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