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关键装备

燃烧的海洋

美国不是没有合适的作战平台,只是肯定不会卖给日本。

这就是美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

不管是老掉牙的B52H、还是曾经风靡一时的B1B、肩负起战略打击重任的B2A,都是非常理想的对海打击平台,能够携带数十枚反舰导弹执行作战任务,甚至能使用射程高达数百公里的远程反舰导弹。

可惜的是,钱德勒就算疯了,也不会把这些轰炸机卖给日本。

只要美国不打算把东海冲突发展成世界大战,就绝对不会在战略武器上做文章,不然中国将变本加厉的发起反击。

钱德勒不答应出售轰炸机,喜田多一郎又不想要退役战斗机。

问题显得非常突出。

只是,双方都清楚,如果不能为日本空中自卫队组建一支足够强大的打击力量,再有力的军事援助也无法扭转战局。

谈到最后,双方不得不各让一步。

喜田多一郎接受了钱德勒的折中方案,只不过是临时解决方案,即以极为低廉的价格购买美国空军的F16CD,最初六十架不做任何改进,意向采购的六十架则按照Block60批次的标准加强作战能力。

按照喜田多一郎的要求,美国空军将在二十四小时之内移交第一批六十架,并且在一周之后交付第二批六十架。

随同第一批六十架战斗机一同飞往日本的,还有美国空军的七十二名飞行员。

此外,美国空军还将派遣十二名教官,在接下来的一周之内,让曾经飞过F2的日本飞行员掌握F16的操作技巧。

显然,这不是喜田多一郎想要的最终解决方案。

为此,钱德勒不得不做出让步。

按照喜田多一郎的要求,美国空军对第五批次的F22A进行改进,而且按照FB22的战术标准进行改进。

当然,这些改进仅局限在火控系统上。

虽然美国空军已经接收了第一个中队的FB22,但是这种飞机被定性为战术轰炸机,不在外贸清单之中。

从性能上讲,FB22甚至超过了很多国家的中程轰炸机,比如中国的H6。

按照美国空军公布的性能指标,FB22在携带九吨弹药的时候,作战半径高达二千七百公里,能够从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轰炸中国腹地的军事目标。如果进行两次空中加油,作战半径能达到四千五百公里,足以覆盖整个中国。与载弹量、航程等相比,FB22最突出的还是隐身能力。作为在F22A基础上改进而来的轰炸机,FB22的隐身能力明显超过了B2A,能够突破绝大部分国家的防空系统。

把这种轰炸机卖给日本,等于挑起世界大战。

钱德勒不是笨蛋,只要走出这一步,战争就会失去控制。

以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立场,如果日本获得了打击中国战略目标的能力,中国将毫不犹豫的把战争扩大到国家层面上,直接轰炸日本的军事基地,甚至动用战术核武器摧毁日本的战略报复能力。

只要中国轰炸日本本土,美国就得把成千上万的士兵派上战场。

美国直接参战,那就不是局部冲突了。

只是,喜田多一郎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非常强硬,即日本必须获得一种足够先进的进攻性飞机。

钱德勒不得不在技术文献上玩手段。

他答应出售的是F22A的改进型号,而不是FB22。

事实上,FB22与F22A与很大的区别。除了机身的主体机构基本一致之外,这是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作战飞机。比如FB22的机身长度比F22A增加了三米,采用了无尾式全翼身融合升力体机构,不但没有垂直尾翼,连水平尾翼都没有,完全依靠矢量喷管与副翼控制航向。

这种独特的结构,让FB22没有任何空战能力。

没有采用B22的代号,而是在前面加了一个F,也只是为了证明这是一种战术性质的轰炸机,或者说是更强调打击能力的战斗轰炸机。

也正是独特的结构,让F22A不可能改进成FB22。

美国空军的FB22都是重新生产的,而不是在F22A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

就算能改,也要花很大的功夫,肯定无法在短期内交付使用。

为此,美国提供的,实际上是配备了FB22火控软件的F22A,即通过改进软件系统来增强F22A的对海打击能力。

至于其他方面,基本上与F22A没有区别。

可以说,钱德勒不但是一名出色的军人、精明的情报家,还是一名很有头脑的商人。

在这笔合同中,美国不但没有吃亏,反而大赚了一笔。

通过出售FB22级别的F22A,不但能够卖掉更多的F22A,还能在改进火控软件上大赚一笔。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笔合同,足以证明F22A的先进性能与改进潜力。

如果今后还有别的国家希望获得具有强大打击能力的F22A,那么由日本出资改进的战斗机就是最佳选择,获益的却是美火商。

显然,美火商不可能向日本支付专利使用费。

完成意向谈判后,喜田多一郎把接下来的事情交给了外交人员。他没在华盛顿停留,当天就启程返回东京。

只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喜田多一郎搭乘的专机起飞后不到两个小时,记者就获得消息,驻扎在关岛的F22A机群集体飞往横须贺航空站。随后,一些记者获得内幕消息,美国国防部已经与数十名飞行员签署了志愿合同。

这下,美日之间的秘密军事写就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了。

美国联邦政府没有等着记者发难,而是在钱德勒与喜田多一郎签署意向合同之后,立即公布了相关消息,即作为日本的盟国,虽然美国没有义务帮助日本参与涉外战争,但是有义务确保日本的战略安全,因此将按照《共同防御条约》向日本提供一批军事装备,并且派遣军事人员帮助日本掌握与使用这些装备。

东京时间三十日夜间,美军飞行员驾驶的第一批十二架F22A到达日本。

接下来二十四小时之内,还有四个中队的四十八架F22A、五个中队的六十架F16、一个联队的八架E3G、一个中队的四架EC135到达日本,而更多的F22A与F16将在接下来的一周之内陆续到达。

必须承认,美国尽心尽力。

在不用流血的情况下,协助日本打下去,美国能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问题是,在这些军事援助中,缺乏一些至关重要的东西。

其实,在与钱德勒谈判的时候,喜田多一郎就知道,仅仅加强空中力量无法确保日本战胜中国。

当时,喜田多一郎提出从美国购买潜艇。

可惜的是,美国只有核潜艇,而按照《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美国不可能向任何国家出售核潜艇。

如果美国把核潜艇卖给日本,哪怕日本拥有建造核潜艇的技术实力,后果也无法想象。

说得简单一点,只要美国这么做了,中国就有理由把核潜艇、甚至是核武器卖给任何一个关系良好的盟友。

核武器泛滥的话,最大的受害者不会是中国。

问题是,美国没有常规潜艇。

喜田多一郎不是笨蛋,提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即以美国的名义,从德国或者法国购买常规潜艇,而且是现货。

钱德勒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可是办不到。

原因很简单,德国已经表明立场,不支持交战中的任何一方,别说卖现货,连“期货”都不会买给日本。法国的原则性没有这么强,答应出售潜艇,可是只能卖“期货”,即按照订单销售。等到潜艇在造船厂下水,战争恐怕早就结束了。再说了,日本能建造潜艇,建造的话,没有必要购买其他国家的潜艇。

当时,答应出售潜艇的只有加拿大。

问题是,加拿大的几艘常规潜艇是二手货,即英国海军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建造的“支持者”级,不但性能严重落后,日本海上自卫队也不熟悉英国潜艇,不大可能在获得潜艇后立即形成战斗力,而加拿大又不肯派遣军事人员参战。

这件事,最终不了了之。

只是,日本需要的不仅仅是潜艇,还有水面战舰。

当时,喜田多一郎也提出了从美国采购水面战舰,只是他的胃口太大,而钱德勒的要价又太高。

喜田多一郎想要得到的是美国最新式的战舰,特别是“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

可惜的是,美国海军现役的“朱姆沃尔特”级只有四艘,剩下的要么在船厂建造、要么在码头上舾装。更重要的是,这是美国海军最新式的驱逐舰,甚至算得上是世界上战斗力最强大的驱逐舰。

显然,美国海军不会把箱底货拿来出售。

钱德勒只答应提供“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与第二批次以前的“伯克”级驱逐舰,而且提出,日本海上自卫队装备的“金刚”级与“爱宕”级驱逐舰与“伯克”级同平台,主要装备与“提康德罗加”级相似,因此很容易掌握这两种战舰,从尽快形成战斗力来看,自然应该采购这两种战舰。

为此,钱德勒的要价非常高。

即便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已经服役了二十四年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的售价也是当初造价的三倍。因为“伯克”级仍然是美国海军的主力战舰,而且在短时间内无法被其他战舰取代,所以要价更高。

最终,这笔买卖没能谈成。

除了要价太高、战舰太旧之外,还与日本海上自卫队没有受到重创有关,毕竟四支护卫群有四十艘大型战舰,还有多艘两栖战舰,日本海上自卫队对装备的需求强度远远比不上空中自卫队。

只是,喜田多一郎并没想到,正是缺少了这些至关重要的装备,日本为这次军购花费的数千亿美元很快就将沉入浩瀚的东海。

第25章 奋起一战第31章 返航第303章 幸运儿第63章 不可避免第174章 伏尔加河第93章 两头作战第97章 战前会议六十五章 过分自信第2章 经济基础第68章 南海战略第7章 机关算尽第233章 蚕食第76章 作战策划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125章 鹤蚌相争第56章 抽身第34章 盟友第27章 山穷水尽第14章 宣战第129章 积极外交第138章 警钟第97章 针锋相对第57章 战争决议第63章 全力以赴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39章 出其不意第137章 困难重重第24章 变数第104章 猛然觉悟第295章 遗迹第66章 起航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32章 匹夫有责第234章 推波助澜第153章 关键日第61章 动力革命第107章 全面压上第15章 宣战第180章 围点打援第240章 涉险过关第36章 分外之责第84章 轰炸机登场第76章 自知之明第2章 经济基础第14章 鬼子出动第102章 陆军的未来第233章 蚕食第137章 困难重重第2章 大马士革事件第141章 入朝第56章 抽身第83章 空中遭遇第35章 孤注一掷第10章 共同体第65章 全面行动第8章 经济账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172章 不战而退第271章 复员大潮第179章 救星第16章 强渡第16章 阴差阳错第113章 潜艇禁区第16章 准备第70章 后果第54章 生于忧患第42章 冬天里的战火第21章 点燃导火索第121章 全电动潜艇第58章 海航突击第228章 毁灭性武器第237章 最后的反击第277章 小心为上第45章 越界第150章 现实选择第92章 怎么打第79章 立场第55章 两手准备第44章 蛇困浅滩第34章 盟友第250章 信心崩溃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56章 家宴第40章 此消彼涨第18章 猛然觉醒第236章 消耗战第42章 四个小时第39章 出其不意第45章 突然遭遇第10章 站队第78章 船队的丧钟第32章 关键时刻第83章 离岸平衡手第98章 战略轰炸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7章 实干阶段第74章 争取时间第58章 潜艇伏击第75章 积极迎战第31章 围攻埃拉特
第25章 奋起一战第31章 返航第303章 幸运儿第63章 不可避免第174章 伏尔加河第93章 两头作战第97章 战前会议六十五章 过分自信第2章 经济基础第68章 南海战略第7章 机关算尽第233章 蚕食第76章 作战策划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125章 鹤蚌相争第56章 抽身第34章 盟友第27章 山穷水尽第14章 宣战第129章 积极外交第138章 警钟第97章 针锋相对第57章 战争决议第63章 全力以赴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39章 出其不意第137章 困难重重第24章 变数第104章 猛然觉悟第295章 遗迹第66章 起航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32章 匹夫有责第234章 推波助澜第153章 关键日第61章 动力革命第107章 全面压上第15章 宣战第180章 围点打援第240章 涉险过关第36章 分外之责第84章 轰炸机登场第76章 自知之明第2章 经济基础第14章 鬼子出动第102章 陆军的未来第233章 蚕食第137章 困难重重第2章 大马士革事件第141章 入朝第56章 抽身第83章 空中遭遇第35章 孤注一掷第10章 共同体第65章 全面行动第8章 经济账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172章 不战而退第271章 复员大潮第179章 救星第16章 强渡第16章 阴差阳错第113章 潜艇禁区第16章 准备第70章 后果第54章 生于忧患第42章 冬天里的战火第21章 点燃导火索第121章 全电动潜艇第58章 海航突击第228章 毁灭性武器第237章 最后的反击第277章 小心为上第45章 越界第150章 现实选择第92章 怎么打第79章 立场第55章 两手准备第44章 蛇困浅滩第34章 盟友第250章 信心崩溃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56章 家宴第40章 此消彼涨第18章 猛然觉醒第236章 消耗战第42章 四个小时第39章 出其不意第45章 突然遭遇第10章 站队第78章 船队的丧钟第32章 关键时刻第83章 离岸平衡手第98章 战略轰炸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7章 实干阶段第74章 争取时间第58章 潜艇伏击第75章 积极迎战第31章 围攻埃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