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败敌逐远山林深(下)

前日军议之后,王韶和高遵裕就带着三千名从军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向南往露骨山进发。

苗授坐镇河州大营,整备营地,并派人去清理河州城中的废墟。

景思立去代替姚麟,姚兕在他兄弟到来之前,就已经开始清理周边的蕃部。必须要打得他们派出人质来投降,既然已经占据了河州城,就不可能会容忍木征的余党继续安坐在河州的关键地带。

韩冈则是同王中正一起回到了熙州。

跟随着他,在珂诺堡立下大功的广锐军,此时重又分作了两部。刘源带着将校跟在韩冈身边,仿佛一支卫队,而士兵们则还是留在珂诺堡,继续负责往香子城那一段的粮秣输送。

就在狄道城的城门处,韩冈第一次见到了沈括。

名垂青史的古代科学家,此是看起来也只是个寻常的士大夫。而且可能是因为工作忙碌的原因,还有些不修边幅的地方。韩冈没有镜子,不过想来赶了一天路的自己,也应该是同样的狼狈。

沈括与王中正见礼之后,来到了韩冈的面前。

同样的职位、同样的官品,韩冈因为资历上的差距,先一步向沈括行礼:“在下韩冈,见过沈兄。”

沈括躬身回礼,“沈括久闻韩玉昆之名,今日得见,果然一如传言之中。”

说着惯常初次相见的寒暄,韩冈对沈括的第一印象也只是平常而已。

但能够准确地把握住自己在兵站制度上的关键,将之全盘接收下来,却又在不重要却显眼的地方加以变动,在向人表明自己的能力不输同僚的同时,还能让转运之事稳定地运作。

沈括这些日子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让人没有话说。能看出韩冈调动广锐军卒的用意不难,但敢于从中拦腰斩上一半,并将叛军推上关键的地方,这个胆量也是不一般的——虽然可能是有韩冈在前,他自己仿效者的缘故在。

陪着王中正和韩冈进城,沈括问起了河州那里的情况。王韶的安排,韩冈不信沈括不清楚,但现在作为寒暄用的闲话,说说也是无妨。

但沈括的话很快就带上了一点责难,“怎么就让王经略率军翻越露骨山去了?”

王中正和韩冈的心中,同时就有些不痛快。谁说他们没有劝过?前几日就应该知道的事,现在何必多提。

韩冈出头说话,“木征非除不可,否则其人一日尚在,河州就是一日不稳。经略既然作出决断,我等则自当领命相从。”他很自信地笑了一笑,“以经略用兵之能,当能马到成功。”

“王经略当是因为有玉昆你在,所以才能放心地去追击木征。”

“在下觉得还是各司其职的好。在下身为机宜文字,职司不过是参赞、辅佐、建言而已。转运已是外务,何论领兵?!要是经略犹在,韩冈可是愿意轻松一点。”

韩冈的话似是无心,但听在沈括耳中,这也是在暗示他,在经略司中的事务上没有他插话的余地。

从眼角瞥了一下身边之人太过年轻的侧脸,沈括一下沉默起来。

韩冈陪着安静地走了两步,忽又问道:“对了,在下有一事想问一下存中兄。前日存中兄移文说临洮堡在禹臧军的攻击下,有所损伤。不知轻重如何?”

“幸无大碍,只是外墙崩塌了半壁而已……眼下当是已经修理完毕了。”沈括见韩冈有意缓和气氛,也便顺水推舟,“临洮堡那里打得很是激烈,差一点都破城了。要不是听到了河州大捷的消息,说不定都没法再守下去。”

“有姚君瑞【姚麟】在前奋战,又有存中兄在后支援,临洮堡怎么都不会有失。”

沈括看了韩冈一眼,猜测着他是不是在讥讽自己抢夺广锐叛军的事。只是在韩冈的脸上,他只看到了真心诚意的笑容。将疑惑和猜忌藏于心底,沈括叹道:“临洮战事之烈,超乎想象。城壁毁损都不说了,连姚君瑞脸上都中了一箭……也幸亏是姚君瑞,他被箭射中之后,虽然是血流披面,但仍是谈笑自若。这等定力,才将军心给镇了下来。那个领军的禹臧花麻,在蕃人中也算是难得的将才了。”

韩冈附和着点头说道:“禹臧花麻奸猾无比,又是难得的将才,他的确是不好对付!”

本来韩冈已经准备趁着禹臧花麻没有收到木征兵败的消息,设法调集大军阴他一招。若是能解决掉一部分禹臧家的精锐部队,日后肯定对攻取兰州有利。可是禹臧家的族长,耳目比想象中的要灵通许多。韩冈刚刚将珂诺堡中的驻军调出两千,就听说他已经领军北撤了。

一路走到到了县廨,进了官厅之后,三人又闲聊了一阵,不过很快就散了。除了闲人王中正之外,韩冈和沈括都是忙人,恨不得一天有三十六个时辰的那种。

到了当日午后,韩冈在翻阅公文时收到了一个消息:“包约回来了!正在外面求见。”

包约算是自备干粮的友军。熙州北部的土地和蕃部都归属于他,他当然要自己出手去拿,没有道理说要由大宋为他出兵出粮。他帮着姚麟守住了临洮堡,也算是一桩功劳。

韩冈看了看包约递进来的门贴,还有上面的写得四平八稳的名字,不由失笑。包顺、包约两兄弟,自从归顺一来,几年之中也算学到了一点官场上的规矩。

“让他进来。”

韩冈有用得到包约的地方……而且他现在也只能使唤得动包约。

就算王韶让他代管经略司中事务,但实际上的调兵指挥之权,怎么都不可能转移到韩冈手上。景思立和二姚都不会搭理他的命令,而王韶安排苗授驻守河州城,让韩冈回到熙州,也是不想出现韩冈、苗授争夺经略司话语权的事情。

韩冈现在能指挥的军力,除了包约为首的这些个蕃人,也就是受命被征召而起的民夫了。幸好广锐军还在,他们的实力远在普通的禁军之上,而身份却还是一介乡兵弓箭手。

韩冈摸了摸这几日下颌上长出的胡须,王舜臣的本部也当能算是一个。

宋朝左武右文,各个经略司中,除了经略使以外,其他的武将,都是大小相制,互不统属。钤辖、都监、都巡检之间,并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有的时候,甚至兵马副总管也是一样管不到下面的领军将领。王舜臣只要愿意,完全可以不理会苗授的命令。而他跟韩冈的关系,却必然会对韩冈的话言听计从。

韩冈叹了口气,他现在就只有靠着这些人,来解决可能会碰上的问题。

王韶要攻下洮州,差不多要两个月的时间。谁也说不准这段时间中,会不会有什么变故。河州、熙州、岷州,这些地方都会可能会出现问题,而兴庆府的梁氏兄妹、兰州的禹臧花麻,青唐王城的董毡,他们会不会在这段时间中再有什么行动,谁也不能拍着胸脯说没有。

还有河州的木征余党,他们正像毒蛇一样蜷在窝里,随时有可能出来咬人一口……最可怕的还是木征,要是王韶到了露骨山对面的洮州,而木征却又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那乐子可就大了。

一直以来,韩冈都是跟在主帅的身后,作为副手或参谋来行事。虽说他在镇守后方时,也算是乾纲独断,挥斥方遒。但实际上,从大范围来讲,他依然还是从没有独立指挥全局的经验。

眼下王韶领军远征,高遵裕有随行而去。自己受命担起了整个熙河路的责任,韩冈顿时感到了肩头上的压力千百倍的增强。可是换个角度来说,这也是难得的经验和机会。

翻越露骨山的决定,已经向朝廷发送了过去。想必在收到王韶的奏章后,天子应该会后悔给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力。

只是怎么看都是危险的行动,但危机中的确是有成功。

邓艾冒险穿过阴平小道,攻灭蜀汉。历史上这个成功的战例,就是一个明证。

就不知王韶那里究竟顺不顺利了。

……

露骨山山高林密,草木深深,阳光下依然显得阴森的森林,犹如吞吃一切的怪兽。最高峰的积雪,就像是白骨一般森森然,让人一见,便浑身上下就能感到一股寒意。

三千名汉家儿郎驻足停步。王韶站在进山的道路前,仰头望着山巅。

王韶并不准备走上木征相同的一条道路。穿越这座山脉,还有其他的通道。王韶可不想走到南面的山口时,就看到了前面出现了等候已久的伏兵。

虽然木征肯定料不到他会追击,但春时翻越深山密林,已经是一件很冒险的举动,王韶并不打算为自己增添更多的危险。

没有多余的话,王韶跳下马,当先踩上湿滑泥泞的山路。

跟随着熙河经略,在当地向导的引领下,三千宋军终于踏进了数百年没有汉家甲士涉足的山岭之中。

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七)第一百四十九章 梳理(十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二)第一十八章 秉烛待旦已忘眠(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五)第一十六章 绮罗传香度良辰(中)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二十)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六)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八)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八)第四十二章 更与尧舜续旧题(下)第九十五章 微雨(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第二百三十二章 变故(二十九)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五)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四)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三)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四)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一十八章 诸士孰为佳(上)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一)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四)第三章 陋室岂减书剑意(下)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四)第三十八章 心贼何可敌(中)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议(二十三)第二十二章 鼓角连声彩云南(上)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无疆(下)第二百零九章 变故(六)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与天违(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七)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三)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七)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下)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五)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二)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九)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三)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二)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一)第七十八章 尘嚣(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一)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十五)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四)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二)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愿博轩冕(上)第一十九章 虎狼终至风声起(上)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一)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三)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八)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第一十四章 贡院明月皎(下)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图(上)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三)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六)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无明(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伎俩(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四)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门外(中)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第一十九章 此际风生翻离坎(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一)第七十九章 尘嚣(十)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二)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五)第二百零五章 变故(二)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一)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六)第一百四十七章 梳理(十七)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三)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五)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八)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七)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七)第二十二章 明道华觜崖(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变故(十四)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五)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五)第一百九十五章 火箭(三)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六)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八)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七)第八章 君臣(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二)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中)
第三十六章 骎骎载骤探寒温(七)第一百四十九章 梳理(十九)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二二)第一十八章 秉烛待旦已忘眠(下)第三十九章 欲雨还晴咨明辅(三五)第一十六章 绮罗传香度良辰(中)第三十二章 吴钩终用笑冯唐(二十)第三十九章 遥观方城青霞举(六)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六)第一十三章 羽檄飞符遥相系(四)第二百九十三章 狂浪(下)第三十章 众论何曾一(八)第三十八章 何与君王分重轻(十八)第四十二章 更与尧舜续旧题(下)第九十五章 微雨(二)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云与天通(二十)第二百三十二章 变故(二十九)第三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五)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四)第四章 岂料虎啸返山陵(三)第二十四章 南国万里亦诛除(四)第六十四章 宴火(六)第一十八章 诸士孰为佳(上)第二十六章 任官古渡西(一)第四十六章 龙泉新硎试锋芒(四)第三章 陋室岂减书剑意(下)第一百九十章 借款(四)第七章 苍原军锋薄战垒(四)第三十八章 心贼何可敌(中)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议(二十三)第二十二章 鼓角连声彩云南(上)第四十二章 皇祚思无疆(下)第二百零九章 变故(六)第四十六章 世情如水与天违(中)第四十四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十七)第四十三章 修陈固列秋不远(三)第十章 却惭横刀问戎昭(十七)第一十四章 落落词话映浮光(下)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六十三)第一十四章 霜蹄追风尝随骠(五)第二十九章 顿尘回首望天阙(十二)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五)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九)第二十五章 阡陌纵横期膏粱(三)第二十三章 铁骑连声压金鼓(二)第三十五章 重峦千障望余雪(一)第七十八章 尘嚣(九)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一)第七章 烟霞随步正登览(七)第一十三章 晨奎错落天日近(二十五)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四)第二章 边声连角不知眠(二)第一十九章 登朝惟愿博轩冕(上)第一十九章 虎狼终至风声起(上)第四十章 岁物皆新期时英(一)第九章 长戈如林起纷纷(一)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五)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三十三)第一章 庙堂纷纷策平戎(八)第一十二章 共道佳节早(二)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二十)第一十四章 贡院明月皎(下)第一十七章 籍籍人言何所图(上)第一十二章 平生心曲谁为伸(三)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九)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六)第六章 仲尼不生世无明(上)第一百二十一章 伎俩(下)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四)第一十一章 立雪程门外(中)第五章 冥冥冬云幸开霁(三)第十章 千秋邈矣变新腔(十)第一十九章 此际风生翻离坎(中)第四十八章 时来忽睹红日低(四十七)第一十五章 焰上云霄思逐寇(十一)第七十九章 尘嚣(十)第四十五章 樊楼春色难留意(二)第三十一章 战鼓将擂缘败至(五)第二百零五章 变故(二)第四十章 帝乡尘云迷(一)第一十一章 飞雷喧野传声教(十六)第一百四十七章 梳理(十七)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三)第一十一章 五月鸣蜩闻羌曲(四)第一十一章 城下马鸣谁与守(五)第八章 朔吹号寒欲争锋(八)第九章 拄剑握槊意未销(十)第三十四章 为慕升平拟休兵(十七)第二十六章 鸿信飞报犹觉迟(七)第二十二章 明道华觜崖(一)第二百一十七章 变故(十四)第一十七章 往来城府志不移(五)第三十三章 枕惯蹄声梦不惊(五)第一百九十五章 火箭(三)第三十一章 风火披拂覆坟典(六)第三十一章 停云静听曲中意(二十八)第二十一章 欲寻佳木归圣众(十七)第八章 君臣(中)第二十章 心念不改意难平(二)第四十八章 辰星惊兆夷王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