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

如果说上面税捐名目大多是别省可以见到的话,那么,下面一些税就是青海特有的了。一是缴燃费(即支应费)。供应公差人员来往食宿等消费,每年由县乡自行按亩摊派,数字各年不一。如西宁沈家寨,1941年为银元300元,1945年为485元,1947年为800元。二是鞋脚费。司法、行政警察下乡,每人每次勒索1至数十元不等。三是胭粉费、马料费、马草费、柴炭费等杂费。每年按亩摊收,大约每亩水地银元1元、旱地7角、山旱地3角。三是地方机关经费。分党务、行政、司法、教育、建设、财政、公安、自治、交通9类,由各县就地征收,各县征收数额不一,以1938年为例,西宁为银元4万多元,大通为26000多元,民和为26000多元,乐都为25000多元,互助为11000多元,湟源为1万元。1939年以后,由于中央拨发行政经费,此项即停征。四是丈地费。1942年马步芳令地政局清丈田地,并公开征收地亩清丈款,全省清丈了11个县的土地,至少征收150万元以上。当时无力交纳的贫苦农民,多受非刑拷打,以致有的借高利贷、出典青苗,以及用首饰、锅、碗等折价交费。丈量过后,有十分之四五的农民沦为乞丐。湟源县大路庄32户农民中,出卖儿女以顶抵丈地费的,就有8户。五是契约查验税。契税原来由各县经办,马步芳为了敛财,又成立青海省契税整理处,重新查验契纸。不论是否已纳税的契约,凡无契尾(纳税后贴在契约上的一种附件)的,均需重新征税。这一次,仅湟中及西宁市区,即征收银元17万余元。群众不堪意外重负,叫苦连天。六是壮丁、军马款。每年以不同的方法向老百姓勒索。1938年军政部向青海征壮丁500名,马步芳即将河西被俘的红军战士预补;又将此项壮丁数额分摊各县,折征现金。1939年实行以马代丁办法,即马5匹折交壮丁1名,当年征马1500匹,顶壮丁300名,每匹马作价300元(高于时价100多元),要求一律交马价款,不收马匹。另以牧场中的老弱马匹代交。1940、1941年也是这种办法。1942年又将预征军马1500匹改征壮丁、马匹各半。1943年预征马2000匹,将其中700匹折征牛皮,上等牛皮15张顶马1匹,共收牛皮10500张,当时牛皮有限,老百姓只好宰杀壮牛补数。在牧区,利用蒙古族、藏族人民不愿当兵的习惯,大量索要马匹,1941年征马3000匹,1942年征马12000余匹,还代内蒙伊克昭盟购马1350匹,每匹收法币5000元,但马步芳从中克扣,仅给卖马群众每匹实发1000~2000元。七是献金。共发动3次。1945年骑五军开向新疆时,发动献金,搜刮105000余元。1947年八十二师开往陇东,搜刮60余万元。1948年恢复八十二军,搜刮120万元。发动献金,人们无力交纳,马步芳即规定,除现金外,布匹、毡条、首饰、茶叶以及牛羊马等都收。献金数额分到各县,各县即照地亩向群众摊派。公教人员的献金,以劝捐方式,在薪金中扣除,每次扣薪一两个月。每次献金,均由西宁市商会收储,除少数用于犒赏部队外,大部分都作为马步芳所办的湟中实业公司的资金,转而用以剥削群众。马步芳夫妇每次也“认捐”,但不过以转账形式,由湟中实业公司作一笔空头支付而已。八是献礼。1938年马步芳为青海省代主席,发动各地献礼,收敛了全省的奇珍异宝,张掖县也献白米200袋、挂面2000斤和银耳、海参等高级食品200箱。1949年马步芳任西北军政长官,发动献马,共收骏马3050匹,其中半数以上每匹以银元300元折收价款。此外,一年之内,还有不少定例的献礼:贺节谓之“贺节礼”,贺生辰谓之“叩喜礼”,贺生子、嫁、娶、新职谓之“叩喜礼”,马步芳外出或返回谓之“看望礼”,一年四季,无时或息。各县官吏、各族王公头人按时向群众摊派,向马步芳贿送。仅马继援结婚的“叩喜礼”就折收银元数万元。九是商会借款,每年摊派2~4次。由各个行业承担,借款数额自数千元至万元不等,以充军用。1938年向西宁商会借款3次,共计银元20余万元;事后以残存的皮、毛、杂物,按高价抵还,使商民大受赔累。为了发放军、公人员衣料,还向商会借布,每年次数不定。如1943年向西宁市商会借河南土布3000卷、洋布2000板;事后在同期所摊借款中折价顶替,如此白手一转,即掠夺一笔财富。十是兵价。从1931年起,马步芳连年征兵,并强令部分兵额折交兵价,每个兵折价银元100元至150元,但群众在折交兵价时,必须辗转托人办理,其实际花费,远不止于此数。十一是牧区案件罚款。牧区发生盗抢、杀害等刑事案件,必须由马步芳查办,借口“番例番规”,判令缴纳罚款。如盗抢牲畜财物的案件,盗抢者应缴“九九罚款”,即盗牲畜1头,赔偿9头,同时还缴纳“政府罚款”、“委员罚款”和“头目罚款”,数额一般在银元1000元上下,有多至5000元者。有的犯人缴不起,即由本族、本旗群众负担。

2.杂差苦役

马步芳的军、公运输和差役,均由老百姓无偿负担。

民骡。凡值部队开拔、移防,即摊派民骡,担任运输。每次数十头、数百头不等,例由各县向农民摊派,农民即按差分负担。每头骡及人夫日耗费银元1元左右,每次时间少则1周,多有至3个多月者,公家无一文补助;遇有牲畜死亡,损失更大。1945年,仅互助县,全年即负担民骡8900余头次,平均时间是12天。

煤车。此项无偿劳役,由大通、互助、湟中3县负担。每年至少3次,每次每县出车1000多辆。由大通煤窑运煤至乐家湾军营,往返一趟,仅人、马费用约需银元10元,至于车辆、牲畜耗损,以及交煤时的赔累,尚不计算在内。

炭骡子。由甘肃北山运输焦炭至西宁小桥,供工厂作燃料。由乐都、互助两县负担,每次约在300头至600头之间,每头往返花费银元10元。均以骡马为计算负荷的单位。但老百姓的骡马有限,故常常是两头驴顶一头骡,花费更多。仅此一项,每县每年平均担负银元25000元以上。

采盐运盐。采盐盐夫,由都兰蒙古、藏族人民负担,每人每月仅发面粉60斤作为报酬,实际远远不能吃饱。运盐由都兰、共和、海晏民夫负担,由盐池至西宁往返需20多天。驮盐1驮,准由盐池自行挖盐1驮作为脚费。如有牲畜倒毙,则由盐夫自承损失,不予补偿。

修路。修路均由摊派民夫负担,不付报酬。1947年修建青新公路时,在西宁、乐都、同仁、化隆、循化、贵德、同德摊派大批民夫,“湟中、大通两县,煤车繁多,互助修筑北山后公路,暂不征调”。西宁、贵德准许代雇,代雇费以银元200元顶民夫1名。故西宁一县付代雇费银元24万元。

杂差。每年杂差甚多,摊派频繁。如玉树县在1941年支应“乌拉”400人次,驮牛5200余头次。祁连同年支应民夫800余人次,驮牛4100余头次。1946年,湟中植树民夫28000余人次,修路民夫9000余人次,木车6000余车次。马步芳历年陆续修建的中正堂、“八大工厂”、昆仑中学、世芬小学、芳惠医院、芳惠幼稚园、马的私邸馨庐等,都是靠征集民夫建成的。

3.商业掠夺

马家凭借军政势力,大肆经商,发财致富。早在1910年,马麒、马麟即在循化、河州等处开设商号,贩运羊毛,在天津交换军需品、日用品,供其发展势力和生活挥霍。1915年,马麒将德顺昌总号移设于西宁。1930年改称德兴店。马麒死后,由马麟、马步瀛共同经营。1932年马麟另设协和商栈。但他们在商业上也斗不过马步芳。马步芳在驻防化隆时,先是将马禄所开设的义源祥商号经办军需品,其后即收为己有。1929年该商号随马步芳迁至西宁为总号,又在化隆、湟源、贵德、同仁等地设分号,其后在青海各县、局设分店或支店,在包头、天津驻有办事人员,抢购和贩运羊毛、皮张、沙金、药材、烟土等在天津兑换英、日军火及物资。1938年马步芳吞并了马麟的协和商栈;对马步瀛的德兴商栈进行限制。改义源祥总号为德兴海,分支机构遍于全省各县市镇。1940年成立青藏商务联合办事处,在拉萨设分处,控制进青的英、印、藏货物。又相继在上海、兰州、包头、天津、西安、老河口、汉口和印度加尔各答等地设置经理处,不仅控制省内各种物资和高利贷业务,且逐步控制全省工矿和金融。1946年2月,改德兴海总号为湟中实业公司,并设立西宁周家泉总仓库,其官僚资本进一步发展起来。

湟中实业公司机构庞大,气势压人。设董事会,董事26人由马步芳指定。开始马步芳亲任董事长,旋由冶成荣继任,后又由马世俊接替,总经理为冶成荣,副总经理孟全礼、马得福、马奉先,都是八十二军团级以上资格的军官。其业务部门人员,均由退职或转业的军政人员充任,并仿照官署办理行文,发委任状、通告等,还拥有自己的武装,俨然又一衙门。这个公司实际是以商业为主体,集中垄断全省商业、工矿业和金融的联合体,与省级军政机构,处于同等地位。其资本即德兴海原有资本,总额为法币1000万元,每股股金100元,全部股金均为马步芳一人所独有,不过账面上则分别以公德堂、马子香、马继援、马少香、冶成荣、冶耀仁(冶成荣的字)、马骥等名义记录。后来,把青海省政府的行政经费、教育经费、税收,以至中央临时拨交的各种款项中的大部分,均以转账方式,拨作该公司的流动资金。冶成荣是财政厅长,1947年提取财政部拨发的甘青、青藏两公路改善工程费10亿元,在上海倒卖黄金8120余两,掀起上海的黄金抢购风潮,引起监察院的弹劾,冶成荣潜逃返回。后在蒋介石的谅解下,才不了了之,这其实也是为湟中实业公司搞资金。1947年2月,又成立西北工矿公司,同年6月成立西北畜牧公司和湟中实业银行。在董事会的总揽之下,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主要包括:(1)统制和收购全省羊毛、鹿茸、麝香、虫草、红花、大黄、甘草、牛皮、羊皮、各种野牲皮、肠衣等出口物资;(2)统制和购销全省林木、沙金、石料、煤炭、粮食、油脂等生产、生活用品;(3)经营批发和零售百货、布匹、棉花等商品;(4)经办公私款项的存、放、汇、储业务,兼理省财政厅公款的收支;(5)经办高利贷和省政府各项贷款业务;(6)发行地方纸币;(7)代收公粮、公款和农、牧业税;(8)经办有关机关、学校的冬、夏衣料。一个省的商业机构,囊括如此之广,胃口如此之大,其垄断性在全国怕是绝无仅有的。正由于它独占和垄断了青海的经济,所以它可以为所欲为,想尽一切办法牟取暴利。最主要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不等价交换。低价强购农牧产品,高价出售工业品,从无限扩大的剪刀差中获取暴利。如一包5斤的茯茶,运到刚察,成本是银元2.5元至2.6元,却规定茯茶一包兑换羊毛100斤(时价银元20元)或大羯羊两只。茯茶4包,兑换1头牛(时价银元60元)。茯茶8包,兑换1匹马(时价银元160元)。兑换羊毛时,还百般挑剔、严格选择和大秤压斤,群众兑换羊毛100斤,需拿出羊毛130多斤。又如天津蓝斜布9方(2市尺为一方)在刚察时价为银元3.06元,却规定交换羊毛100斤,几乎形成1与7之比。黄缎8方在海晏时价为银元11.2元,规定交换1头牛,也几成1与6之比。

二是放高利贷。每当农牧民生产和生活困难时期,各地德兴海即乘机以所代收的公粮、公款,或自己统制的各种物资,以高价向农牧民贷出,折合成现金,重利盘剥。年利率平均为25%,当年如不能偿清,次年即本利合并计息,成为“驴打滚”。因为本银大半是放出粮食、布匹等,所以在价格上就大做文章。时值约8角的一升小麦,即以1元的价格放出,一起步即增值五分之一。但农牧民以小麦、皮张、羊毛等折还借债时,却硬性规定其价格比时价压低五分之二。实物还借之中,如此折扣,利息又如此加增,所以利率实际高达百分之百,有的地区达到百分之三百。农牧民因此而倾家荡产,饥寒交迫。大批的土地、房屋、油磨、林木、畜群转化为湟中实业公司的财富。以互助县为例,该县从1940年到解放前夕,总农户的60%都成了德兴海的债务人。他们在1940年能温饱的仅占70%,到1949年能温饱的仅占20%,大部分农户沦为衣食不继、一无所有的赤贫。而该县德兴海1940年仅有房屋、油坊、磨各1处,到1949年竟拥有水地5800余亩,旱地12000余亩,房屋390余处,油、磨坊27处,大小牲畜64000余只。暴利之巨,骇人听闻。

三是垄断市场。湟中实业公司在青海境内运输货物,不交纳任何税款,通行无阻。而且不少商品也很少付运费。如经西藏来自英、印的衣料和运往西藏又转而出口的皮、毛,大多用“乌拉”或牛驮。这就大大降低其成本。而其他大、小商户,不仅运输困难、运费高昂,而且关卡林立,强征重税,成本大增,无法与湟中实业公司竞争。例如,1942年雁塔布1匹,该公司在西宁的成本为银元6元,一般商户的成本则为9元。该公司以9元出售,获利3元;其他商户如以10元出售,即无人问津;降至9元出售,则赔累不堪,难以立足。所以原来西宁的大商号,如一度在羊毛、沙金、百货中获利的山、陕商办泰元涌、世诚和、德合生、德兴旺等商号,均先后倒闭。有些中小商号更无法维持,只有成为湟中实业公司的附庸,才可勉强立足。所以,湟中实业公司在青海形成独家经营的局面,市场价格由该公司掌握,于是低入高出,买空卖空,为所欲为,永无餍足。直至形成囤积过多,无从消化。如马家统制的羊毛,1923年德顺昌号时代,收购约为1000万斤,1943年德兴海时代,收购约为1300万斤,1948年湟中实业公司时代收购接近2000万斤。以致羊毛堆积成山,无法运出。存在都兰的羊毛竟至生火自燃。其他皮张、药材、山货的堆积,数量也很大。

4.资源独占

青海资源丰富。当时能发现的较大资源,如金矿、森林等,均陆续为马步芳家族所独占。

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28章 马麟继承兄业(1)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4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3)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6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2)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38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7)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38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7)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
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28章 马麟继承兄业(1)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4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3)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6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2)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38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7)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38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7)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