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

这就是青海的民主选举!

六、经济掠夺

马步芳对青海实行经济独占,进行无止境的残酷掠夺。其机构,在行政方面,以省财政厅和田粮处为主;军警方面,以军法处、军需处和省会警察局为主;商务工矿方面,以协和商栈、德兴海和后起的湟中实业公司董事会为主。这几个方面相依相辅,通过各自分布于省内外的各级分支机构,构成一个严密的掠夺剥削网,而统由马步芳总管家公德堂(先后由杨增培、马绳武、马世俊负责)总其成,竭尽全力为马步芳家族聚敛财富。

以下按税收、差役、商业剥削、金融垄断、资源及土地占有几个方面分别叙述。

1.滥收税捐

先说农业税。青海地区,原来每年秋收之后,征收农业税一次,原有本色(指主产粮如小麦、青稞)、折色(指杂粮)之别。从1933年起,将各县田赋按折色6成征收现金,每仓斗计征折色银元6元,本色4成仍照旧征收小麦。从1935年11月起,改变征期,提前征收下年度6成折色。这一改变,实际在一年之内,征收接近一个半年度的粮赋。此后又随征随收,虽青黄不接之际,也必须悉数完纳,迫使农民卖地偿还所征粮款。而田赋所征项目,包括粮、草两项,有正额粮草、附征粮草和临时附征粮草3类。正额粮又分屯粮、番粮、屯垦粮3种。其中征收屯粮、新垦粮时,也一并征收屯草、新垦草。草每束(大束18斤、小束7斤)折征银元一分九厘,后增至五分五厘,又增至八分。附征粮包括4种:一五耗羡粮(每石正额粮,随征一斗五升),百九盈余陋规粮(每石正额粮,随征九升),百五经费粮(每石正额粮,随征五升),斛底、斛面漏地粮(大致每石随征三至四升)。临时附征粮、草,又分正额营买粮、支应粮、营买草、支应草,及附额支应粮、支应草。营买粮始于清末董福祥时期,系代军购粮,1926年之前,尚付官价。马步芳当权后,连官价也不付,成为农民固定的额外负担,而且其数目随部队的增编而不断扩大。1934年宁夏拒孙战役中,竟凌驾于田赋正额之上,农民不堪重负。1939年,财政部商洽改善办法,改称军粮,按市价约70%付价。1943年改称征实、征购。1944年全省征实粮7万石,征购粮10万石,次年仍旧。1946年度核减征实粮为35000石,征购改为征借,征一借一,征借也是35000石,连同尾数总计,共为70215石。但量制上却大有文章,原来粮食计算单位,粮食部是按当时全国通行的新市石为基数的,青海却以西宁升征收,谓之“宁升”,为实行量器改革,将“宁升”废除改用“大升”,这种大升,即新颁量制中的市斗,比“宁升”约大30%。市面上以升计算,已成习惯,因之向各县配征粮额时,虽应征数字未变,但实际征收时,原以市升计算的数字,作为“大升”征收。这样,换算下来,一“大升”等于“市升”,一大石等于一市斗。70215市斗,即等于大石70215石。将市石按大石征收的结果,变成702150市斗,增大了9倍。上报粮食部,则仍按市石计算。粮食征收上这样以多报少,人数上又以少报多,遂成为入不敷出的局面,财政部的外调粮不得不停止,却又不得不给以补贴。1944年即拨给“粮食库储存券”5000多万元。1946年粮食部派员前来检查,也不得要领而返。实际因征粮过多,不少粮食在粮库中霉烂。而农民由于无法负担,不少人遗弃家园田土,携妻带子逃亡。如大通县北区逃往甘肃永登的农户有60%。马步芳即将所遗田地,分给部属,田赋转嫁于未逃农民负担。从1942年起,又划定交粮地区,限期催收,逾期则加征罚粮;如再逾期,即拨往边远地区交纳。这一年互助县拨往远至海晏交纳的即有170户。因此而倾家荡产、沦为赤贫的有110户。

次说牧业税。青海牧业税起源于清代的丁银,原系人头税,马麒循例征收。1916年改为“草头税”,每年计征白银30余万两。至马步芳时代,税率和征收方法均加以变更。从1941年起,改称“建设费”,划为玉树、都兰、八宝、刚察、郭密、河南亲王、同仁和同德八个征收区。征收有实物与折色之分,但基本上是以征收羊毛和牛皮为主,税率逐年上升,1921年至1941年,一般均增长一倍以上,有的地区甚至增大3倍到4倍多。总计全省牧业税,以1947年为例,共征收羊毛1500万斤,牛皮18500张,银元13000余元,羔皮101000余张,还有其他野生皮、药材等多种。这是正、副额税的公文统计数字。征收中的额外苛取、压秤等陋规,数字也很大,所以实际征收远远大于此数。税率及征收方法,约分3种,一是按盟、旗、族份计征。蒙古族以盟、旗为计税单位,藏族以部落为计税单位,由盟、旗和千、百户摊收交纳。起初按人口多少而定,后来因税额连年增加,人口已无法作依据。以蒙古族默勒扎萨旗为例,1924年征税银100两,1936年增至500两,1947年又增至银元1200元。藏族部落大小不一,税额却大体一样。如玉树拉秀族有1600户,囊欠族有4000户,两族纳税却一样。二是按股分类计征。将所有牲畜,按畜种分为若干股,以股为计税单位。但各地区无同一税率,同一地区也无连年不变的章则。以玉树为例,1932年每头牛收藏元(藏元一元折合通用银元三角三分)1元,马收藏元1.5元,羊五只收藏元1元。1944年牛改收银元1元,马银元2元,羊每只银元2角。1932年,共和区每头牛收银元1元、羊收银元2角,马不计数目,每两年缴纳30匹至50匹。有的地区则规定羊40只或牛4头或马4匹为一股,每年每3股交羔皮1张,或6股交酥油5斤。如此标准不一,更便于从中作弊。三是按例计征。原先向蒙古族征税,按情况划成若干“当司”(马两匹、牛3头、羊5只为1当司)或塔里青(较当司税小,适用于分散的贫苦蒙民),三年纳税一次;如现金一时不敷,准以牲畜或皮张折交。三种办法,有时兼用,有时各择其一,没固定准则。所征羊毛或皮张,要求甚为苛刻。羊毛以纯白色和纤维长者为标准,杂色或纤维短者不收;羔皮以一等黑羔皮为限,如以白羔皮顶交,则两张折一张。牛皮、马皮也是如此。这些实物,一般均低于时价的40%~50%。如1935年玉树上等牛皮每张时价为银元3角2分,顶交税款仅定为1角5分至1角6分。百斤羊毛时价为白银3两,顶交税款只定1两5钱。那时白银在玉树地区已不能通用,每50两按35两折算,仅合银元20多元。所收羊毛和皮张,还由各部落负责运到湟源交纳,不付运费、不计损耗,交纳中还以大秤压斤。这些亏损加起来,等于正税的数字,所以实际是征一交二。此外,还需以豹皮、冬虫草、鹿茸等礼物,层层送贿。在各盟、旗、部落中,王公、千百户又将本身应纳之税,分摊给所属牧民。如祁连八宝的阿里克千户南木卡才巷,拥有当地牲畜的75%,但他应交之税,全部分摊于仅有牲畜25%的牧民。从而社会底层的牧民负担日益加重。马步芳对各地区往往以纳税的态度,作为衡量对自己服从与否的尺度。果洛地区各部落由于延缓交税,即遭到军事镇压。河南蒙古族亲王一向顺从,每年减免税额30%~40%,刚察千户每年也减免50%左右。此外,马步芳还借换发或补发草山执照以敛财,每次收费在五六千元以上。有时收款发照,有时仅收款,连新照也不发。

再说苛捐杂税。青海税目甚多,应归财政部征收而实际由省政府经办的国税,有酒类产销税、酒类公卖税、烟类产销税、烟类公卖税、百货税、印花税。省县两级的地方税,有牲畜税、牲畜牙税、粮食斗捐、粮食牙税、油牙税、煤炭牙税、煤车捐、木料牙税、面粉牙税、皮牙税、毛牙税、屠宰税、车牌捐、店牙税、门牌税、警灯捐、路灯捐、油磨串税、契税、省印花税、金场课金、山货柴草产销税、粮茶税、麦麸捐、警察捐、地照捐、营业牌照税、使用牌照税。对西宁还另加3种捐:房捐、娱乐捐、筵席捐。以上这些捐税,一般正税之外,还有附加税。有些税油水很大,如金场课金,按各场沙娃(淘金工人)人数征收,冬、夏各征一次,冬季每人收沙金3分到5分,夏季收1钱到1钱5分。淘金工人逐年增加。到1946年达到1万多人,税收平均每年至少收黄金1000两以上。估计40年间,马家搜刮黄金在10万两以上。有些则并无多大油水,如麦麸捐,每盘水、旱磨按季分等征收一次,最高为麦麸宁升5斗,最低1斗。即使如此些微,马步芳也不肯放过。正由于这样无物不税、无事不捐,才大大增加了搜刮数量。如仅西宁一市,1945年即收税银元99000余元。

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28章 马麟继承兄业(1)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6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2)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28章 马麟继承兄业(1)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28章 马麟继承兄业(1)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6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2)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4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3)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6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2)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
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28章 马麟继承兄业(1)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6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2)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28章 马麟继承兄业(1)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28章 马麟继承兄业(1)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6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2)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4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3)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6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2)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