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

马廷贤派马忠团南下武都,马忠将其县长刘馨撵走,又打退了川匪白云。1931年冬出兵进攻文县,这时窜扰文县的白云已被川西汉军统领杨抚权逐出,以其两个营驻防。马忠部到达,凭借北山攻城,旦夕可下。杨抚权从碧口镇星夜率部赶到,内外夹击,马忠部略有死伤退回。而杨抚权又向武都进攻,以武都前县长刘馨为前锋,刘被马忠俘获后枪杀。杨抚权率部继进,马忠不能支,逃回天水,武都遂为杨抚权所有。后杨又怂恿川军邓锡侯进击马廷贤,邓即以救灾恤邻名义,电报蒋介石,随即从所部抽编4个支队,以牛锡光、刘莅冰、邓国章、刘曜奎为各路司令,以其智囊黄隐为总司令,浩浩荡荡,杀向甘肃。马廷贤所部迎战,成县一战惨败,其悍将黄进禄阵亡,使马廷贤闻风丧胆,六神无主。同时,由于他残暴滥杀,树敌过多,各县地方武装都与他对立,此时更乘机加紧予以打击,使马廷贤防不胜防。史鼎新在礼县一带领导扇子会部署向马廷贤进攻,且与川军联合,遂使川军**,迅速进抵天水近郊。马廷贤即于12月初9日夜间,弃天水而走,部队纷然瓦解。次日,川军进驻天水。后陕军奉蒋介石之命入甘,与川军交战。旋川军以成都方面有防区之争,全部撤回。天水由陕军接防。马廷贤部马背哥一股原潜伏北山,趁川、陕军换防之际,突出扑攻东门,被陕军马青苑师包围,全部投降。此后,马廷贤再无统率力量,其部属分投于青海、宁夏,或各归田野,无形消灭。马廷贤则带几个亲信,隐匿于平、津。一个盘踞一方的霸主,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就此收场。

十二、二进新疆

马仲英留新疆的马世明部,与维吾尔族首领和加尼牙孜、尧乐博斯等密切配合,力量不断壮大,于1932年协助维吾尔族人麻木提攻占了鄯善,继又攻占吐鲁番、焉耆,省方行政长朱时、旅长詹世奎及焉耆县长等均在与马部作战中死亡。1933年3月,马仲英派马忠善骑兵营入新疆,协助维族部队进攻哈密,战争失利,马忠善阵亡。继又派马尕东营驰援,该营在哈密东山与省军第一路总指挥刘杰三交战,刘部败退,刘本人阵亡,新疆震动,省政府给南京政府发电,大意是:“马仲英以中央新编第三十六师名义大肆号召,中央有无明令?如有命令,请示方针;若无命令,马仲英擅自行动,扰乱边疆,请将三十六师番号明令撤销;不请添械增饷,新疆自有办法。”但南京政府置之不理,无只字答复。同年4月12日,新疆陈中、陶明樾、李笑天等发动政变,主席金树仁携眷逃走,众推刘文龙为省政府主席,盛世才为边防督办,而大权实操于盛手,各地形成分裂局面。马世明将此情况报告马仲英,马仲英认为正是时机,遂于5月初率全师再次出关西进。沿途以三十六师名义,张贴维、汉两文布告,指斥新疆政治,受到维吾尔族人民的欢迎。东疆剿匪司令黎海如,闻马仲英将来,率所部及大多数汉民放弃哈密,退守古城子。马仲英兵不血刃,进驻哈密,又得一韩履忠(人称韩歪脖)襄助军机。

马仲英派马仲杰率其步兵旅攻取古城子。古城子有司令黎海如、指挥李荣华和城防司令张治贤,所储武器弹药甚为充足,但以马仲英威名先声夺人,省军士气受挫。马仲杰率部猛攻,战况激烈,马仲杰阵亡,士卒继续冒弹雨爬城而入,省军全部缴械,李荣华、黎海如、张治贤被俘。马部缴获大炮9门、机枪50余挺、步枪8000余支,诚然是一大胜利。但以勇将马仲杰阵亡,损失亦甚大。马仲英悲愤异常,即将俘虏之归化军20余名全部处死。

古城子大战正酣之际,省城正忙于夺权。盛世才迟迟于5月29日率省军4000人、归化军2000人到达孚远以西的三台,不数日,即报古城子失守,只得撤回省城。此时,省城政界及群众团体希望和谈,遂派吴霭辰等5人为代表到古城子谈判,马仲英会晤后,派杨清波为其代表。省方提出条件是:任马仲英为南疆总司令;其部队编入正规的省防军,由省方给以军饷补给;南疆各县县长仍由省方任命。但马仲英的目标,是掌握全省军权,只让盛世才管行政。双方条件距离甚远,和谈无结果,又诉诸武力。

1933年6月11日,马仲英率部5000多人西进至滋泥泉(阜康之东,西距迪化200余里),次日,与盛世才所率不满2000人交战,盛处于劣势,激战数小时后,有东北救(自东北经苏境进入新疆者)2000人赶来增援盛世才,此仗旗鼓相当,胜负未卜,不料气候突变,雨雪交加,天气奇冷,马部皆着单衣,士兵受冻,手不能握枪。省军备有皮衣,且对气候较为适应,雨雪中仍运动自如。于是优劣之势顿然转化,盛部乘时冲击,马部败退,马仲英率残存骑兵飞速东行,路过孚远,慌忙吃过一顿饭之后,越过天山,到吐鲁番休整。盛世才尾追至古城子,将前城防司令张治贤以失城之罪枪决之后,即匆匆率部返回省城。

马仲英在吐鲁番整顿队伍,并与驻在乌鲁木齐南山一带的马世明联系,图谋再举。同时派出张雅韶等3人为和平代表赴省,省主席刘文龙派吴兆熊、蓝延寿等接洽。省方提出三十六师退至哈密、镇西一带驻扎,双方意见无大分歧。马仲英继派姚治平、黄文中随省方代表晋省,表示接受和平条件,并请省方供给粮饷。省方二次又提出条件:会合剿匪,马部担负护路,粮饷酌量供给。盛世才还拟给马仲英以东路警备司令名义,令三十六师驻哈密、镇西、鄯善3个县。但这些并非省方本意,自滋泥泉之役后,盛世才已取得战争主动权,遂置谈判于不顾,纠集其部属及归化军、东北救等,径向马仲英部发动进攻,二次谈判于是告吹。时驻达坂的马仲英部没指头团长探得盛部已抵盐湖,便从平川转移山地,依山布防,马仲英率步兵一旅及马彦良骑兵团前来增援。8月15日,一场激战,东北救在仰攻中伤亡惨重退却,牵动盛军纷纷撤退。马军追击,盛军纷纷弃械奔逃,有的成了俘虏,盛世才仅带一勤务兵脱身。损失人员三分之二以上,丢失轻重机枪数十挺、步枪300余支。东北救3个连又被解除了武装。

马仲英为了打通国际路线,在滋泥泉战斗前,派马世熊(黑鹰)团长率部去塔城与苏联领事馆取得联系。马世熊在去塔城途中,收编了一些维吾尔族人及金矿上的工人(多为西宁、临夏一带的人),并会合阿山来的1000余人合攻塔城。塔城行政长陈继善一面防守,一面报省求援。盛世才电令绥来等县驻军驰援,形成对马世熊的内外夹攻。由于盛部武器精良,马屡战屡败,所带矿工又系乌合之众,抵挡不住,向山中逃窜,省军尾追不舍,最后马世熊阵亡,部众逃散,仅个别逃回吐鲁番。马仲英联苏之举未果,转而又与张培元合作。张培元是青海贵德人,出身甘肃军事教导团,民国初年到新疆,自认为老前辈,南京政府为使新疆各地小军阀互相牵制,以便分而治之,任张培元为新疆省政府委员兼新编第八师师长、伊犁屯垦使。张对资历较浅的盛世才反居己上,愤愤不平,故与马仲英双方一拍即合,约定共同推翻盛世才,平分南北疆,首先联合进攻省城。此时,马仲英掌握北疆大部地区,南疆喀什也有一部分势力。张培元在结成联盟后,即占领乌苏、绥来两地。盛世才实际只有迪化、塔城、呼图壁、昌吉、乾德、阜康、孚远等几个县城。达坂之役后,就兵力而言,盛不过6000人左右(本部2000余人、东北军3000余人、归化军不到1000人)。马仲英已扩至万余人,张培元也有8000多人。

1934年1月12日,马仲英亲率步兵两旅、骑兵两团及师直属队共3000余人出发,在芨芨槽击败省军,跟踪追击,包围了迪化城。与此同时,张培元派杨正中为前敌总指挥,率其第八师配合马仲英攻打迪化。13日、14日两日战况激烈,先后攻陷一些外围据点。盛军坚守省城,双方相持一个半月之久,城中粮尽,杀马为食,困难至极,盛世才转向苏联求援,于是,红军进入新疆:

一月中旬红军从巴克图卡开进来,在边界上换上了我们运去的军服,从塔城外围南下。盛政府对外宣布,这些红军是“阿尔泰军”,意思是从阿山区调来的归化军;同时还委任没有任何实权的赵得寿为“阿尔泰军”总指挥,随军南下。红军是在夜间开进来的。据苏方联络人员说是一团人……据我方联络人员说,大约有一两千人,其中一部分是骑兵,其余都是乘卡车的步兵。

——包尔汉《新疆五十年》

这支拥有现代化装备,且有飞机助战的“阿尔泰军”,首先攻击张培元的第八师,张师抵挡不住,溃退至铁板沟码扎地方,张培元路尽途穷,自戕而亡。2月初,“阿尔泰军”到达迪化以西的头屯河,首次向马仲英部攻击,吃了败仗,死亡人数不少;后来凭借重武器和装甲车突破马部防线,到达省城。时有飞机低空盘旋助战,马仲英部队开始满不介意,但飞机连续投掷炸弹,被炸死炸伤很多。马部尽管英勇,但血肉之躯毕竟难抵空投的钢铁,前敌指挥马虎山受伤,2月11日,马仲英趁黑夜撤销包围,3月1日,退到达坂城。曾向南京政府发电,指控盛世才借外兵打内战,请求给盛以严厉制裁,并表示将不惜一切,为“保卫国土”而力战到底。此时,盛部、归化军和“阿尔泰军”8000余众,跟踪追穷。3月初,双方又在达坂交战,马部凭山固守,使进攻的盛部遭到很大损失。但马仲英仍处劣势,不得不谋求退路。时和加尼牙孜已就任盛世才的南疆剿匪总司令,在哈密、鄯善一带威胁马仲英后路,东边无路可走,只好走南疆,以喀什为根据地图谋再举。于是,马仲英部与杨正中所率第八师余部边战边退,由托克逊而焉耆,由库尔勒而库车。5月间双方又在巴楚最后一次决战,马仲英败退,争夺全疆军权之打算,遂告破灭。

十三、南疆告终

南疆地区多年处于混乱状态,一些泛土耳其主义者纷纷据地称王。1932年冬,马世明自称三十六师前敌剿匪总司令,率领收编的部队占领焉耆,次年1月攻占库车,2月攻占阿克苏。时金树仁之四弟金树智率一个师驻喀什,闻报束手无策,自杀了事。马世明派马占仓继续南下,攻占伽师。喀什行政长马绍武组织居民防守,5月间,马占仓攻入喀什汉城(今疏勒)。此时啸聚喀什地区的还有铁木耳、乌斯曼,以及来自和田等方面的泛土耳其主义者,企图消灭马占仓,组织独立国。同年秋,和加尼牙孜率众1万多人占领阿克苏。1933年11月12日,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沙比提大毛拉建立所谓“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共和国”,自任国务总理,推和加尼牙孜为总统,建立宗教法庭,加紧对人民的压榨。马仲英率部到来,与这个政权的部队约3000人在阿图什地方开战。马军勇猛冲杀,对方不支溃逃,和加尼牙孜一度被包围,后逃入山区,转道赴迪化,当了盛世才的省政府副主席(未得南京政府任命),“东土耳其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即告破灭。

马仲英进驻喀什。时随第八师同来的伊犁屯垦使署参谋长徐文舫及处长韩熊、鲁任等3人谋与马仲英分裂,被马处决,马遂与杨正中团结合作。嗣后,又派马如龙率部到和田,消灭了为英帝国主义支持的曼素耳“回教国”,粉碎了他分裂国土的阴谋。马仲英两次粉碎了分裂分子的罪恶活动,是对祖国的一个贡献。

之后,进行整编,撤销第八师番号,任杨正中为三十六师副师长,马虎山仍为前敌总指挥,原第九师及屯垦师的军官分配到三十六师各处。部队整编为9个骑兵旅。各旅旅长是:一旅马彦良、二旅马如龙、三旅鲜福海、四旅马福元、五旅马生贵、六旅(汉人,名不详)、七旅马有才、八旅(维吾尔族、名不详)、九旅马世杰。另有直属4个营。旅下为团、连,无营的编制。每旅1300人左右,总兵力15000余人。武器则较为充裕。

马仲英在喀什,经苏联领事等人调停,与盛世才妥协,马驻南疆8个县,共同维持和平。斯时,英国领事多次拉拢马仲英亲英,他本人及张雅韶、吴应祺、蔡雪村等均不同意,仍主投苏,并拟去苏联学习。由苏领事馆办理入境手续,1934年7月10日,马仲英告别部属,带蔡雪村、吴应祺等280余人,经依尔克斯塘边卡(今喀什境内)出国。抵苏境后解除随身所带武器,到安集延乘火车赴莫斯科。苏联政府派一边防司令接待,安置于首都郊区居住,后随从人员被分配于陆、空军学校学习。苏联政府派梅斯诺夫为马仲英的顾问,另派4名教官为其授课。当时,苏联人皆对他称以“哥尼拉”(将军)。之后,三十六师几次去人向马仲英汇报部队情况。半年后,马生贵旅长归来时,同来苏联防疫队人(实是政治工作人员),还携回马仲英对部队讲话的录音片。兹录其讲话要点如下:

现在我的事情复杂,责任重大,不宜同大家见面,所以只在录音片上同大家讲几句话。

现在我把西北民众的先锋队、三十六师的健儿引导在光明的大道上前进,不久的将来,三十六师的官兵及你们桑梓地方的父老人民,一定会摆脱旧社会的束缚、旧势力的压迫,得到人类幸福的生活。……我过去是否走了反革命的路线,是没有的。

同志们,你们大家注意,你们不要抹煞我们抗日的通电。……豺狼般的日本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侵占我国领土……南北已到了危急关头,我们要准备抵抗大计,消极会当亡国奴。

这个讲话要点,和他在酒泉时关于抗日主张的讲话,相互印证,可以洞见马仲英的爱国思想。

马仲英去苏联时,由马虎山代理师长。1935年夏马生贵从苏联回新时,曾带回马仲英令马虎山去苏学习的命令,但马虎山不去,另派马彦良、喇守礼、马世杰和杨福兴等旅团长19人前去。据马彦良回忆录,在莫斯科见到马仲英,他正学习德、法、俄、日等国文字。马彦良、喇守礼、马世杰、杨福兴4人于1937年抗战前夕回国时,马仲英亲自送他们上火车,并叮嘱“回新后走乌鲁木齐一趟,与盛世才认真联系协商,再到莫斯科汇报”。但马虎山另有图谋。与驻喀什的维吾尔族师长麻木提联合,共同反对盛世才,马仲英几次来电制止,但遥控失灵,马虎山自行其是,以羊毛、编织品输出印度,将历年搜刮的黄金,用汽车拉到叶城,又劫持参谋长拜自立的一笔黄金,一并携带逃往印度。从此,三十六师即全部瓦解。后来,马虎山从印度辗转回到甘肃临夏原籍。解放后,在甘南参加以马良为首的反革命叛乱,在我军清剿中被击毙。

一旅旅长马彦良,回族,河州人。他们从苏联返回后,于1938年10月专程到延安,受到主席的接见,他们汇报了马仲英在苏联的情况。要他们到西安找八路军办事处。“八办”嘱他们回家乡等待时机。全国解放后,马彦良表现积极,由民兵营长兼乡长,升为区长、县长、副州长等职。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笔者因工作关系,与之时有接触,1986年曾到他家中专题访问马仲英之事,年届八十的他正卧床养疴,但谈到当年之事,仍神采飞扬,口若悬河。此后未久,即于1987年去世。

马仲英本人的结局,众说纷纭,一说在苏联学习驾驶飞机时,失事而死;一说参加西班牙战争阵亡;一说是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献身。还有一说,是被斯大林处决了,据说这是近年从苏联的秘密档案中看到的,或许这是比较可靠的说法。他短暂而复杂的一生,是值得史学家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28章 马麟继承兄业(1)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12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5)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38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7)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
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28章 马麟继承兄业(1)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12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5)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38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7)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