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

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君主专政制度,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由于国民党缺乏实力和坚定明确的政治主张,孙中山先生不得不将总统让位于拥有实力、挟清自重以相要挟的袁世凯。袁谋恢复帝制而命终,继之以冯国璋、段祺瑞等的北洋政府。北洋政府不仅本身就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政府,而且它也无力统一全国,甚至还没有清王朝那样使全国“定于一尊”的招牌,加上各帝国主义在中国找寻自己利益的代理人,就给封建军阀的滋生和发展提供了适合的土壤、气候条件。他们拥兵自重,割据一省或数省,俨然为独立王国。作为军阀,西北马家起先不过是二三流的角色,但它也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主要有民族宗教这一层关系。从董福祥开始,即以回军的招牌在庚子之后得以保存下来。继董之后的马家掌权后,一般用人更以“甘、河、回、马”为标准,即一要甘肃,二最好是河州籍,三要是回族,四要马姓家族。合乎这几条,往往青云直上,委以重任。当然,其他方面的人,经过长期考验,确实忠于马家,也有高居显位的,但主要权力则是马氏父子兄弟继承,他人不得染指。这些办法,使这支回军,自同光以来,得以牢牢握在马家之手,延续而不替。并且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看风转舵,紧靠后台,攀附新贵,因利乘势,逐步发展起来。

从前述三家世系来看,马占鳌一支,继承者马安良之后,传子马廷贤、马廷勷即断了线,军阀势力基本不复存在。马海晏一支,经过马麒、马麟,传到马步芳、马步青以至马继援,一直以青海为基地,延续到解放前夕,故这一支可以称之为青海马步芳集团,本书简称之为“青马”。马千龄一支,经过马福禄、马福祥到马鸿宾、马鸿逵以至其下一代,延续到解放前夕,动荡于甘肃,扎根于宁夏,故这一支称之为宁夏马鸿逵集团,本书简称之为“宁马”。至于扰及甘、青、宁、新四省的马仲英等,实是“青马”的分支。

马福祥一生经历清朝、北洋军阀、国民党政府三个时期,有“三朝元老”之称。清朝时期前已交代。以下说他在北洋军阀时期及以后的事情。

一、主政一方

辛亥革命后,马福祥没有就任西宁镇总兵之职。1912年8月,袁世凯政府即改任其为宁夏镇总兵,马旋即率所部昭武军13营计2500余众赴任。宁夏川有黄河灌溉之利,号称“塞上江南”。有了这块美丽肥沃的地方,就给他们的立足和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马福祥为了能在此站稳脚跟,一到任就分别与宁夏满营将军常连、阿拉善旗札萨克王爷塔旺札布结为兄弟;另一方面,则遣散了满营官兵。原来在银川城西的新城驻有满营官兵2200余人。马福祥令其解散,交出武器弹药和马匹,化旗为民,自筹生计。每个骑兵发给白银50两,步兵每人25两(官兵一律)。让他们到湛恩渠(今新开渠)一带垦荒谋生。这些旗民,原来一出生即有粮饷,不知生产劳动为何事。这样一来,开始难免有冻馁者,但从长远来看,也是使他走上劳动自食之路,还是有好处的。且满人仍拥有武器,不予解决,终是一大问题。所以这件事,还是做得对的。马福祥还做了几件事:这时,在后套有个抱疙瘩佛反对民国,他派王德尼玛(即戒工活佛)和韩昌率蒙古族兵数百人在两狼山据险与民军对抗。袁世凯政府见武力不能解决,遂派马福祥和塔旺札布前去讲和。塔旺札布先派人和王德尼玛约定日期在五原和马福祥见面。马福祥于1913年7月在五原境的黄河上设大船3只,备以盛筵,王德尼玛如约来会。见面后,马福祥将自己没装子弹的手枪给王德尼玛看,王德尼玛将自己的手枪摘下让马看,马即向预伏士兵示意,当场将王德尼玛拿获,解往北京,韩昌及一些卫兵被击毙。北岸蒙古族兵闻变四散。王德尼玛被解京后,被迫给抱疙瘩佛发电报劝其拥护共和,抱疙瘩佛遂复电表示归顺。袁世凯为此认为马福祥“智勇兼备”,特改任马为宁夏护军使,节制阿(拉善)、乌(审)、鄂(托克)三旗,授陆军中将衔及二等文虎之章。护军使可以直接向北京政府上书言事,俨然方面大员。袁世凯还手书“护闱春永”四字,为马母韩氏祝寿。马福祥借机请准添练甘肃新军,以其侄马鸿宾为新军司令。留其子马鸿逵在京任总统府侍从武官。这时有个日本浪人川村乙麻以皈依伊斯兰教为名,阴谋策动西北回民独立,并在河州会见了马安良。后到宁夏,马福祥即将其逮捕,押送至张家口日本领事署,粉碎了他的阴谋。马福祥这两件事都是做得好的。

袁世凯独裁卖国的真面目日益暴露,1913年7月国民党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各地纷纷起而反袁,马福祥则执行北洋政府命令,多次武力镇压反袁的“叛乱”。起义于河南的白朗,经孙中山先生派人与之联系,也打起反袁的旗帜,改称“公民讨贼军”,于1914年4月进入甘肃境内,袁世凯调集重兵由陆建章坐镇西安指挥“围剿”。甘督张广建调提督焦大聚部、马安良部、镇守使张定邦部、马国仁部、张行志部在陇东一带“跟踪痛剿”,马福祥奉命派帮统马孝忠率4营兵参加作战。白朗起义军在洛门镇(在武山县境)、秦州(即今天水)连战获胜,后进入洮岷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时,未能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引起一些回民群众和官军一起据险反击。在马安良等部的进逼和河南护军使赵倜部的堵截下,起义军于6月退回河南。马忠孝在这次作战中,由于其子马斌酿成高楼堡事件,屠杀了武山县高楼堡无辜居民200人,陇南人民向兰州控告,马忠孝畏罪投黄河自杀,马福祥为此大伤脑筋。1915年秋,绥远变兵及会党在河南发难,推弓占元为首,以狼山为根据地。马福祥命新军统领马鸿宾率部往击,在科布尔获得大捷。后来变兵复出狼山,马福祥亲自率兵出击于千灵庙,变兵引去,留马鸿宾驻守五原。不到两月,变兵又联合察哈尔独立队复进包、绥,独立队是察哈尔变兵和东西盟的一些蒙古人混合组成,共推丰镇人卢占魁为首,金积人金占魁副之。北洋政府命令马福祥会办包、绥军务,马福祥于1916年2月赴五原督战,包头威胁解除。但独立队数千人又进击五原,马鸿宾以数百人与之鏖战3个月,他本人不避枪炮,身先士卒,使五原得以固守。经此恶战,使马鸿宾得以出名,有些蒙古人竟把马鸿宾比之于清朝蒙古勇将费扬古。不久,卢占魁采用金占魁建议,向陕北、宁夏发展。马福祥回师磴口,命马鸿宾率部渡河,兼程前往灵武,预作战备;命马鸿逵部至盐池截击,马福祥则率全军回宁督师。4月29日,马鸿逵以少数精锐骑兵到达盐池的天池子,被卢占魁千余人包围,马率骑兵且战且退,后续部队赶到,双方战斗到晚。次晨马福祥派一营兵赶到,双方死战,马军纵火焚烧卢营,烧杀300余人,夺得马匹百余。卢部拟趋同心,但马鸿宾部已先期到达灵武、吴忠,预作迎战部署,并空出大寨子诱敌,卢部进入包围圈,率众夺路而走,金占魁阵亡,马部轻骑追杀两天两夜,卢部死伤、被俘甚多。卢率部东走灵州东山,与张九才、高士秀部会合,马军穷追不舍,卢、张二部走后套。高士秀部走鄂托克旗昭化庙,马福祥遣骑兵“衔枚夜踔200里”,围昭化庙,纵火焚烧,枪炮齐发,高部失警,猝不及防,千余人伤亡几尽,高士秀仅以身免。次年3月,高士秀又奉达尔六吉(本名吴生彦,静宁人)为“皇帝”,诈称清代后裔,聚众数千人犯磴口。这时马福祥送母丧归葬,由马鸿宾代宁夏护军使职,马鸿宾急电马福祥回署,并出兵由石咀山(今石嘴山,下同)分道迎击。马福祥接电后,先至灵武布置河东防务,然后回宁夏,命马鸿宾率部至石咀山督战,又派马福全等部骑兵前往阿拉善旗。石咀山迎战之军施行前后夹击,高士秀背腹受敌,突围至八拉庙,又入乌拉兔沟,弃辎重进山散走,死亡过半。高士秀拥伪皇趋阿拉善旗,另派500人绕袭石咀山,遭到伏击,全部被歼;高士秀攻阿拉善旗,遇到马福全部的阻击,乘夜撤走。马鸿宾以大队分九路包抄,困之于贺兰山阴。高军自烧辎重,退入山内,坠崖死者不少。最后,马鸿宾大索山中,搜得伪皇及其部下,全部送至宁夏交军法审判,处伪皇达尔六吉以下首要19人死刑,次要30余名徒刑,眷属20余人资遣回籍,从犯100余人劳役百日后释放。总之,马福祥在围剿反袁军中十分出力,但在1915年8月筹安会为袁称帝通电各省时,马安良及部分旅京甘人均上表劝进,马福祥则未预其事,显示了他的远见。1916年6月,袁世凯死,黎元洪接任大总统,马鸿逵仍在京侍卫大总统,奉命以授勋特使,赴宁夏授马福祥“勋四位”。次年总统冯国璋嘉奖马福祥“勋高金城”、特“晋授以勋三位”,加上将衔。1918年,马鸿逵奉命再次赴宁夏为马福祥授勋。

1913年,皖人张广建由袁世凯任为甘肃督军。张挟袁声势,初时骄横异常,逼马安良率部离开省城,退驻河州;又为了笼络回族,以马麒为西宁镇守使,马璘(玉清)为甘州镇守使,以马安良之子马廷勷为凉州镇守使,加上宁夏的马福祥,形成五马势力体系。袁世凯死后,张广建威势大杀,除陇南镇守使孔繁锦外,其他地区均已不听号令。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马福祥通电拥直。并命所属部队开往河南一带,以做直军的后盾。皖系军阀战败,张广建再也混不下去,乃将在甘搜刮的大批赃私,以皮筏顺黄河出运,路过宁夏地段,被马福祥部扣留,马并电请公布甘肃财政收支,后经北京当局调处,始得放行。这件事惩治贪婪,伸张民意,是得人心的。甘人趁机群起驱张,提出“甘人治甘”口号。马福祥联络实力派及各方面代表到银川商讨驱张大计。西宁马麒派朱绣为代表,凉州马廷勷派张学仁为代表,甘州马璘派苏成章为代表,宁夏新军司令马鸿宾派喇承基为代表,河州镇守使裴建准和北京同乡会派汪青为代表,在银川召开“公民大会”,揭露张广建祸甘罪状,群众激愤。西宁、凉州代表提出“武力解决”。大会通过由马福祥、马麒、马廷勷、马璘、马鸿宾领衔,通电全国,列举张广建罪状,驱而去之,实行自治。这就是“五马”驱张。通电发出后,北洋政府迄无表示。于是又进一步商议“武力解决”的办法,拟由宁夏、西宁、凉州出兵,以宁夏为主力,分路合击兰州,逼张广建让位。马福祥派马鸿宾为先遣军。从银川出发,行至中卫。马福祥询问其掌案(相当于军需处长)兰州人何朴对武力驱张的意见,何云:“将军此举,知内情的人说是为民除害,不知的人说回回又反了。”一句话触动马福祥心弦,立即电令马鸿宾停止前进。因为他自认为是科第正途出身,行事端方,素以民族和睦、和平待人相标榜,最忌“造反”二字加身。所以,宁可不当督军,也不冒此逆名。但事已发动,难以中止,遂改为和平进攻方式,于12月24日,联合各镇通电声明与张广建脱离关系,不受节制,直接听命于北洋政府。与此同时,马福祥又走了一些内线关系,他上书当时北洋政府大总统徐世昌,提及乃兄马福禄庚子阵亡,自己于辛亥革命时拥护共和等事。并请慈禧太后大宦官祥斋(号小德张,与马福祥拜盟)向徐世昌说项,自然取得北洋政府的谅解。

张广建在甘不敢栈恋,谋安全脱身之计,以密保陆洪涛继任甘督为条件,指使陆反马福祥,陆即嗾使外号“张狼”的张兆钾出面发难。张兆钾垂涎高位,赤膊上阵,通电全国,电文中有“甘省回汉世仇,马福祥不能当督军”字样,并以“身率六十营健儿相与周旋到底”进行恫吓。一时剑拔弩张,有一触即发之势。但马福祥始终抱和平稳健态度,能比较客观地考虑问题。他对各地代表表示态度说:“余从清朝迭任军职,地位优越,于愿已足。甘督问题自当服从北京政府命令决定,本人毫无成见,不愿为争个人权利而引起回汉两族之间的恶感,轻启衅端。万一兵连祸结,陇上糜烂,不但对不起几百万同胞,也对不起历代良善的先人。”他的这种克制态度,使当时气氛为之缓和。北洋政府见甘肃政局如此,不得不加考虑,即调绥远都统蔡成勋为甘肃督军,调马福祥为绥远都统,以马鸿宾为宁夏护军使(又于当年7月改为镇守使)。后由于陆洪涛策划兰州各界游行示威,通电反对“蔡老虎”(成勋)督甘,以及张广建向北洋政府的密保,北洋政府遂令陆洪涛护理甘肃督军。

当时的绥远是一特别区域,辖一道、四厅、八县,兼管乌兰察布盟的伊克昭盟,都统职位相当一省的督军兼省长,马福祥新有绥远,又保留宁夏原有地盘,连成一片,自然满意,遂于1921年带其昭武军赴绥远就任。但绥远幅员辽阔,其昭武军人数不多,难以镇服。即先改编地方武装郑金声部为绥远混成旅,郑为旅长。又向北洋政府陈述,另编了一个第五混成旅,以其子马鸿逵为旅长,武器由北洋政府发给,兵源自筹。马鸿逵在原籍临夏招募农民子弟,重新训练。马麒派其子马步青带一团骑兵前来,甘州、凉州各派来步兵一营,“三马”相帮,始将第五混成旅拼凑成3000多人。又多次从北京采购枪支弹药。一次通过买办联系,由天津意大利洋行购得步枪2000支,子弹数百万发。还派马鸿逵赴沈阳,通过和张学良的私人关系,得到张作霖赠送步枪2000支。又要扩充军队,又要购买武器,经费颇成问题,于是就不择手段,大肆搜刮。一是广种鸦片,规定农民有10亩地者,可种鸦片3亩,每亩能割烟土70两,以半数上交税款。而第五混成旅的部队也成连成排地散居各村镇,有的租地自种鸦片,有的与农民合伙种植,按成分利。并且派遣一部官兵贩运鸦片,从甘肃采购贩运北京,那时每两烟土的价钱,甘肃5角,绥远1元,北京3元,所以获利颇厚。尤其马鸿逵的左右随从,往来北京机会最多,赚钱也最多。种植和贩运鸦片带来严重后果,军民吸食鸦片者日益增多,形成个个面黄肌瘦,消沉怠倦,军官则花天酒地,赌嫖成风。二是克扣军饷。每月领来经费,除军官发有薪饷外,士兵每人只发45斤灰面(杂粮面),剩下的经费,都入了马鸿逵的私囊。而且认为“鹰饱了不抓兔,官兵们不能多给钱”。三是霸占良田。从昭君坟到陶乐近2000里内,占地甚多,且都是引黄灌溉的肥田沃土。在陶乐,以上8顷给马鸿逵,下8顷给马鸿宾。斯时还有为人非议甚多者:一是马福祥次子鸿炳当时尚不到20岁,即已官至陆军少将,终日无所事事,惟驾鹰牵犬,招摇过市;二是马福祥一个侄子,外号尕司令,自己肆意招兵买马,无恶不作,人民敢怒不敢言;三是带兵军官不懂军事,专请教练操练士兵。每逢出操,军官身佩洋刀在一旁观看。时称绥远三件怪事。

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12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5)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28章 马麟继承兄业(1)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38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7)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4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3)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38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7)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6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2)第38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7)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
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12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5)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28章 马麟继承兄业(1)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38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7)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4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3)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38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7)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6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2)第38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7)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