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

流。马鸿逵部由河北移驻鲁西、鲁北。

1928年12月,北伐甫告结束,蒋介石为排除异己,在南京召开编遣会议,蒋、阎共同排冯,其部队大量缩编,马鸿逵部由第四军缩编为陆军暂编第十七师,辖步、骑各1旅,共6个团。1929年4月,冯玉祥部署反对蒋介石,决定放弃鲁、豫,全军西撤。马鸿逵部由鲁北星夜向洛阳撤退,遂有韩、石、马倒冯投蒋之举。

三、倒冯投蒋

大小军阀之间,军阀内部的上下级之间,只是一个利字。以利而结合,也以利而决裂。蒋、冯、阎之间是如此,韩复榘、石友三、马鸿逵联合倒冯投蒋也是如此。

1929年,冯玉祥策划反蒋战争,放弃山东、河南,将主力集结于洛阳、陕州一带,扬言回师西北,实际想出其不意暗渡黄河,袭取山西,进占河北、河南、山东,然后直下南京,与蒋争雄。孰料此时他的内部出了问题,使他这一雄心成为泡影。原来韩复榘觉得冯对他没有重用,且不久前韩被蒋介石在武汉召见,蒋极尽拉拢之能事,对韩说:“现在北伐成功,不应再有内战,应当从事和平建设,希望向方(韩的表字)兄在这方面努力。”蒋介石命何健与韩住在一处,临别时,又赠韩10万大洋(《冯玉祥将军》)。石友三是个朝秦暮楚的家伙,对冯有功高不赏之怨。马鸿逵因部队由第四军缩编为暂编第十七师,没有正规师的番号,只辖骑、步各一个旅,军队实力减少,个人官位下降,且常受孙良诚的压制,久有不满之心。而且韩、石、马三人早已缔结金兰,称兄道弟,默契已深。这是三人勾结倒冯投蒋的原因。

这年5月,冯玉祥命所部由山东、河南向郑州、洛阳集中。马鸿逵部从东昌出发,经曹县、开封向洛阳行进。路过开封时,韩复榘集合马部讲话,并设盛宴招待马部将领。行抵洛阳时,韩复榘先派其参谋长李树椿和马鸿逵商谈举事。马当时虽顾虑其父马福祥的处境(马福祥当时奉蒋之命赴潼关冯玉祥处做说客),但终于决定随韩倒冯,与韩密议后,马召集旅长以上将领开会,出示由韩复榘、石友三、马鸿逵、庞炳勋、席液池、张万庆、程希贤7人署名的通电,征求部属意见,部属当然表示服从。1929年5月22日,韩复榘等在洛阳发出通电,声明维护和平,拥护中央。又给蒋介石发电,表示拥蒋。蒋自然欣喜,复电嘉奖,令韩复榘保有其河南地盘,仍任河南省主席,并许以所有驻陕甘部队概归韩指挥,还犒赏500万元,对石友三、马鸿逵也各犒赏300万元。5月25日,蒋明令讨伐冯玉祥。冯军集团受此打击,只有退回潼关,闭关自守。但对于背叛者也决不放过,立即部署力量,予以打击。

在发出通电的同时,马鸿逵部即自洛阳向东开拔,从韩复榘处取来预先印好的安民告示,交先头部队到郑州等地张贴。马部分为四个梯队,马宝琳团为第一梯队,卢忠良团为第二梯队,马鸿逵率师部及直属队为第三梯队,教导团、工兵营为第四梯队,每梯队乘火车一列。当马鸿逵列车到达孝义车站时,驻此的庞炳勋请马下车到师部会晤,并称赠送大批枪弹,希即装运。马与其参谋长罗震觉察其中有诈,遂熄灭车灯,告以马鸿逵还在后面一列车上,随即派副官蒋有禄监视司机赶快开车离站。其实,庞炳勋早已变卦,奉冯命对韩、马等进行攻击。所以车刚开动,庞部即予以开枪射击,但仅轻伤3人,无甚损失。车到黑石关站,马鸿逵与罗震恐途中埋有炸药,遂带手枪队1连,徒步入山,由登封绕道前往郑州。途中屡遭攻击。马鸿逵赖卫兵轮流背负奔跑,后在他的副官马孝祥家中匿居数日,才找到一匹骡子到达郑州。这时郑州极为混乱,马的第一、二梯队先期到达,马部旅长马全良自以警备司令名义出示安民,并派人寻找马鸿逵。马到郑州后,脸上无光,借故要枪毙马全良,经马腾蛟等高级将佐跪求,才算了事。第四梯队的教导团在偃师车站被庞部包围缴械,只有工兵营由营长王书典率领进入南山,绕道到达郑州。韩复榘部则在洛阳、陕州之间被冯部梁冠英、庞炳勋东西夹击,溃走登封。此时,席液池骑兵师在开封,态度不明,各方面情势紧张。马鸿逵不敢住郑州,即率部向南转移到薛店,意在与驻许昌、南阳一带的石友三部靠拢,取得支持。之后,韩复榘到郑州,派火车将马部接回。韩部曹福林、展书堂等也率5000多人陆续到郑,又收容残兵,共得两三万人,声势复振。蒋介石召马鸿逵赴南京,恩礼有加,命马兼任郑州警备司令,将其部队改编为陆军第二师,后又编为第六十四师,旋又升其为陆军第十一军军长,部队开往山东济宁,招募新兵,扩充军实。是年冬,又驻扎徐州。

但蒋介石对新附的韩、石、马等并不放心,极尽其分化手段。先发表石友三为安徽省主席,命其南下赴粤。对付在粤树起反蒋旗帜的陈济棠、张发奎。石友三表面服从,实为粤省政客、桂系军阀所拉拢,于是留一部分队伍驻安庆,大部队伍则集中于浦口,准备渡江袭击南京,策应桂系反蒋。但事机不密,为蒋侦悉,蒋军在石部登轮之际,从狮子山开炮轰击,石部仓皇还击,寡不敌众,只好从浦口北撤。时韩、马袖手旁观。蒋介石拉拢马福祥父子,以青岛市长为诱饵,要求马鸿逵活捉石友三。但马鸿逵本与韩、石关系密切,韩屡嘱马照顾石部。时韩部屯驻陇海路东段,马不敢违拂韩意。因而在石友三北撤中,马既不拦截,又不敢违抗蒋命,只好虚与委蛇,两面应付。当石友三北撤路过徐州时,马部有人主张捉石献蒋请功,马鸿逵不敢下手,实际上韩复榘已派其精锐谷良民旅进至归德、砀山一带,掩护石部北移。嗣后马又转思对蒋不好交代,遂协同蒋的工兵团炸坏津浦路符离集铁桥,阻石归路。石部只好由蚌埠徒步北上,而马鸿逵又派火车到符离集迎接石友三。当石带卫队一团到达徐州时,马却佯装他往,只派副官长马如龙设宴“殷勤”招待。如此扑朔迷离,钩心斗角,可笑亦可悲。

广东反蒋势力成立国民党西南执行部,陈济棠自称联军统监,北方阎、冯反蒋气氛又炽。马鸿逵所驻之徐州成为重要枢纽地区,对蒋关系至大。蒋即对马极力笼络,委马福祥为青岛市长。派李鸣钟经常到马鸿逵处通款曲,并函电勉马坚定“立场”,顾全“气节”,马复电云:“父子受恩甚厚,决不变心。”蒋深为嘉许,约马的总参议海涛到奉化,在妙高台召见,成为蒋的座上客。马鸿逵不负蒋的重托,严密控制津浦、陇海两线。蒋令其负责运输补给军需品,成立运输司令部,铁路客、货运业务全部停顿,专供军用。结果使徐州地区民用食盐顿感奇缺,马借口解决军用食盐,派专车到海口大量运盐,倒卖3个月之久,牟取暴利不下百万元,蒋为投马所好,并不追究。马更借其父任青岛市长之便,与日本浪人、特务相勾结。派马继德为代表,以上海慎昌洋行买办顾兰荪为经纪人,购得一批军火,补充了他的一个步兵团的装备。由于蒋对马与对石、韩的态度显著有别,三人联盟遂形瓦解。但蒋对马仍不放心,不久,即调嫡系顾祝同第二军进驻徐州,取马而代之。

1930年春,桂系李宗仁与蒋介石发生大战,冯玉祥在河南积极响应反蒋,并与阎锡山正式结盟。蒋介石为驱韩、石、马反冯,又各封新职。以韩复榘为讨逆军前敌总指挥,石友三为平汉方面总指挥,马鸿逵为津浦方面总指挥。但石友三渡过黄河后,二次投冯反蒋。五月,蒋亲赴河南归德指挥作战。这时马部第六十四师自徐州进驻安庆、寿州,将寿州任应祺的留守部队全部缴械。之后,马部又调驻山东兖州、泰安一带。蒋以中央军在陇海战役中伤亡很大,双方形成拉锯战,即调马鸿逵部兼程赶往陇海线参战。蒋在柳河车站火车上召见马部旅长马全良,慰勉有加,并赏参战官兵3万多元。马部在归德车站下车后,以第一旅旅长马全良为前敌指挥官,以该旅卢忠良团为前卫,以该旅第二团及师直属山炮营、迫击炮营等为主力,以马宝琳的第二旅为总预备队,向归德西北老君营方向前进,中途得知石友三部已占领老君营及其附近各寨。这时蒋军左翼为陈调元部,右翼为夏斗寅部,正与冯玉祥军对峙。马部炮击石友三部,石部后撤。第二天,阎锡山突然发起反攻,来势异常凶猛,马部伤亡很大,黄昏后才全部撤出。接着蒋军张治中的教导师也失利,蒋下令全线总退却。直退到归德、砀山一带,令马部退至泰安进行整顿。

阎锡山的晋军由傅作义指挥攻打山东,进攻济南甚急,马鸿逵除防守泰安、大汶口、兖州外,又派一个团到肥城拒阻。蒋军主力撤至胶济线,准备放弃济南,马鸿逵部遂离泰安南下。到达曲阜附近时,夏斗寅师也赶到曲阜县城,马遂留马宝琳的步兵第二旅驻守兖州,其余撤至邹县、滕县布防。这时晋军已占济南、泰安,主力南下。蒋命退到胶济路沿线的韩复榘反攻济南,韩却在青岛摇摆不定,大有被冯、阎拉去的可能。蒋在急切中屡电马鸿逵,以“岁寒知松柏,板荡识忠臣”相勉,命马鸿逵去青岛说服韩复榘。马果将韩说服,韩决定向济南反攻。蒋令马鸿逵守兖州,其嫡系部队守曲阜,派装甲车护路,另调蔡廷锴、蒋光鼐两师由徐州北上增援。兖州、曲阜一线,经过几次激战,伤亡很大,但蒋军终于坚守下来。7月,蒋军在津浦、胶济两路开始反攻,晋军全线撤退。傅作义为策撤退之安全,命令黄士桐旅及一个炮兵团固守泰安。马鸿逵奉命进攻泰安,泰安城高池深,连攻不克,部队伤亡很大。刘峙调重炮轰击,仍然未克。斯时韩复榘已克济南。泰安不下,铁路受阻,蒋限期令马攻下泰安,马写信劝降,守军回信说:“节命不能两全。”最后采用坑道战,由西关挖掘坑道。用炸药炸开西门瓮城,但第二道城门未塌。8月24日,旅长马全良、团长卢忠良带奋勇队攻击,打开城门,经4小时激烈巷战,才占领泰安,全俘守城官兵,马将黄士桐等押送南京。缴获的山炮、机枪等即补充了马部。蒋升马鸿逵为讨逆军第十五路军总指挥,参谋长为罗震,下辖两个师。六十四师:师长马腾蛟,参谋长马光天,下辖两个旅,旅长为车有德、马英才;七十二师:师长马全良,参谋长孙继先,下辖两个旅,旅长卢忠良、马宝琳。一个独立旅,旅长马及第。一个骑兵旅,旅长马魁。直属队也扩充为特务团、教导团、炮兵团、工兵营、辎重营、宪兵营。之后蒋介石又将原直系马吉第师整编为第六旅,隶属于十五路军建制。马鸿逵在军阀混战中,以士兵的鲜血为代价,大大捞了一把。

这次战争后,马鸿逵驻防泰安,并及于大汶口、兖州、济宁一带。时山东省主席为韩复榘,马恃功与韩争地盘,先后向韩“推荐”了十来个县长:泰安周百锽、肥城李伯海、临清马锐、济宁赵文府、宁阳杨鸿寿、兖州周竹生、滕县叶森、诸城李文励、邹县屈伸,大有割据鲁西之势。马向所“推荐”的县长规定:要按期征送壮丁,解粮拨款,如不能完成,必然严责。可见这样的县长无非是为他拉丁、抽粮、送款而已。但老百姓只有那么一点点,马拿去了,韩就拿不上,马还嫌这几个县拿的太少。因此,韩、马之间的矛盾就越来越大。马公开对他的部下发牢骚说:“江山是我们大家打下的,不是姓韩的一人打的,我军的粮饷困难,为什么不早解决,要我的好看呢!”马鸿逵此时踌躇满志,在泰安训练骨干,扩充实力。为笼络军心,还在蒿里山大修“讨逆阵亡将士纪念碑”。在修碑中,挖出唐玄宗和宋真宗刻在玉简上的祭天文告,马据为私有。后曾拿到天津,企图卖与外商,被天津《实报》侦悉揭露,事发未果。近据有关资料记述,此一文物尚在台湾。

中原战争结束后,冯玉祥失去对西北的控制力,蒋介石又急于围攻江西红军,无力顾及。但经过考验,他认为马鸿逵还可靠,就想任其为甘肃省主席,征求马福祥的意见,马认为其子鸿逵性情横暴,恐开罪于乡里,又荐马鸿宾(时任宁夏省主席),并说:“我侄才学胜曾(国藩)、胡(林翼),可以大用。”1930年11月,任马鸿宾为甘肃省政府委员,代理省主席,任马鸿逵为宁夏省主席。马鸿逵对其父这一举措极为不满,滞不就任。次年8月马鸿宾在甘肃省主席任内发生“雷马事变”,马鸿逵乘机向蒋介石请求,愿率所部入甘平乱,未得允准。“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调马鸿逵部驻河南许昌,年底又命开赴信阳,向鄂豫边苏区进攻。马鸿逵到信阳,将其总指挥部设在袁世凯旧居袁家大楼,为“对内防逃”、“对外防扰”,深壕高垒,严设岗哨。又以亲信周百锽为信阳县长,便衣暗探,到处侦防,士兵、百姓稍涉嫌疑,动辄捕获,残酷拷打,刑讯逼供。不少人被无辜处决,且枭首示众。一次,马福祥到信阳,感到马鸿逵做得太过火,在对官兵讲话中,反复引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不嗜杀人者能一之”的古语。另一方面,则是士兵没薪饷,吃不饱,军纪败坏。连其旅长马全良也看不惯,竟同马鸿逵当面顶撞,愤然离队回到西北。

马鸿逵也心中有数:进攻红军不是被吃掉,就是被打垮。为保存实力,借故拖延,按兵不动。1932年7月,蒋介石准备发动对豫鄂皖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刘峙部集结于西平、遂平,陈继承、胡宗南等部集结于孝感、广水,以武力胁迫马鸿逵进兵,有对马部包围缴械的态势;蒋同时令马福祥告诫其子不要学石友三。马福祥看马部形势紧迫,星夜赶到汉口,面见蒋介石,为其子缓颊。但因染时疾,卧床不起。马鸿逵在信阳闻讯赶来,又遵医嘱,搭车转至北平协和医院,8月19日车至琉璃河车站,马福祥病逝。马鸿逵以治丧为名,躲在北平,部队交参谋长罗震指挥。在蒋嫡系军压力下,马部不敢怠慢,转而积极配合蒋的嫡系部队作战。

7月的一个夜晚,红军向马部所驻的信阳南李家寨等地进攻,蒋军钢甲列车巡逻到附近,铁道被红军破坏,进退不能,陷于重围。马部在钢甲列车炮火支援下出击,救出此车。

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4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3)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28章 马麟继承兄业(1)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6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2)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12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5)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
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4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3)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28章 马麟继承兄业(1)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6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2)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12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5)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