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

8月,马部侵驻罗山、周党畈、宣化店、黄陂站一带,修筑工事,与红军对峙,并不断巡逻出击,与红军有小规模的接战。

10月,红军在国民党优势兵力围攻下,越平汉路向西转进,马鸿逵急调部队封锁平汉路。后红军绕过随县向北转进,马部改向桐柏急迫,先头部队在固庙截住红军,红军以一部掩护主力退入山地。在打扫战场中,发觉红军武器很差,子弹很少,遂助长其凶焰,向泌阳方向穷追不舍。红军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交番掩护撤退,经过四五天苦战,才摆脱马部的追击。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红军还在沿途村落上,写了许多革命标语。后来马部在方城以北的伏牛山区包围了红军一部,经过几小时战斗,俘虏红军二三百人。马部一直追击到卢氏,最后追到范蠡镇,将追击任务交给驻卢氏的刘茂恩部,方才罢手。

10月,主力红军已经撤出豫鄂皖根据地,国民党中央部队也已撤走。马部在宣化店还向开会的赤卫队开炮,并拘留妇女、儿童200多人,将他们押送至罗山。

马鸿逵在强大对手面前是孱弱的,但一当处于优势,又十分残忍地赶尽杀绝,以显示其威风,早在第一次国内战争中,就欠下了党和人民的一笔血债。

马福祥逝世后,蒋介石又趁机示恩,以顾念西北宿将为名,于1932年9月,第二次发表马鸿逵为宁夏省政府主席。马此时眼见蒋家政权逐渐巩固,中原并无自己立足之地,不得已而求其次,遂接受了这次任命。但不允杂牌军坐大,是蒋的一贯做法,对马鸿逵岂能例外!此时马部已整编为一师五旅,马鸿逵为十五路总指挥兼三十五师师长。蒋只准他带两团兵力去宁夏,其余主力则以“剿共”为名,一律留在河南。马鸿逵也有他的办法,他在全军中挑出素质不好的官兵三四千人,编成三十五师和骑兵旅,留在信阳;所拔精壮编为三十独立旅、一个特务团,率归宁夏。留信阳的三四千人,后被红十五军在光山、泼皮河一带歼灭两个团,残存的排以上官佐,后又被调到开封军官教育团受训,旋即遣散。蒋达到了消灭一部分杂牌军的目的。

1932年11月,马鸿逵率部搭平汉路火车北上,又转平绥路到包头,之后徒步行军,于1933年初到宁夏,开始了他对宁夏的军阀统治。但他立足不到1年,就有孙殿英来威胁他的统治,遂发生孙马大战。

四、“四马”驱孙

1934年春季的孙马宁夏大战这场戏,助理导演是何应钦、阎锡山,总导演是蒋介石。胜利是马鸿逵,失败是孙殿英,得益的是蒋介石,遭殃的是宁夏老百姓,也波及于甘肃、青海的老百姓。这出戏是文武全行、幕前幕后的表演都使各种角色的嘴脸暴露无遗。

1.战事起因

孙殿英,字魁元,是个朝秦暮楚、最善于投机的军阀。他早年依附冯玉祥,不久投靠蒋介石,后又倒向张学良,一向鱼肉人民,拥兵自重。1933年初,由于日寇大举向我热河进犯,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吉鸿昌、方振武等积极参加,其时孙殿英曾在赤峰一度抗战,受了损失,即退驻沙城(今河北怀来),冯玉祥积极争取他参加同盟军。而蒋介石则派戴笠、刘健群多次拉拢孙殿英,以察哈尔省主席相许,以造成孙、冯之间的矛盾。孙殿英既不愿参加同盟军,也认为察哈尔处境困难,不肯担任主席职务,只想保存、扩大实力,以为别图发展的资本。同年夏天,蒋介石又施展新招数,任命孙殿英为青海西区屯垦督办,令率其所部经过宁夏,开往青海。蒋之用意,一是调走孙殿英,可以削减冯玉祥在此号召的抗日力量;二是孙殿英到青海,必为马步芳所不容,使双方火并,两败俱伤,可乘机进兵,收卞庄刺虎之效,可谓一箭双雕之计。但何应钦另有高见,他认为孙殿英、马鸿逵均为冯玉祥旧部,且二人早年为结义弟兄,如孙马勾结,恐西北出现冯玉祥第二,难以收拾。于是,蒋介石即在明令孙殿英西进之后,复密令马鸿逵中途截击之。蒋介石如同斗蟋蟀,双方拨动,均以利啗之,以怒激之,焉有不斗之理!

孙殿英的番号是四十一军,他任军长,副军长为谭松艇,三个师长是:丁纟孛庭、刘月亭、卢丰年,炮兵司令刘广德。还有一个骑兵军,军长于世铭,副军长徐理中。骑兵司令高霞轩。另在绥西收编骑匪杨耀峰(杨猴小子),共有7万余人,号称十万之众。孙殿英自任统帅,以刘月亭为前敌总指挥。孙的胃口很大,野心不小,原拟对宁夏施行“假途灭虢”,然后下甘肃,入青海,进取新疆,统一西北,曾许其旅长杨干卿为宁夏警备司令、刘月亭为甘肃省政府主席、丁纟孛庭为青海省政府主席,而以西北总司令自封。他与汪精卫、陈立夫的CC派,广东国民党的东南执行部,福建反蒋武装都有联系,接受伪满执政溥仪加给他的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的头衔。进抵五原、临河时,曾得阎锡山的物质资助。总之是到处联络,求得支援,以实现其野心。临进宁夏时,派便衣潜入宁夏散发传单,抨击马家:“把持地盘,残暴不仁,用人行事,专尚四同:一要同姓,二要同族,三要同河(州),四要同教。”夸他自己是:“本军不分种族,不重地域,不论亲疏,不问宗教,任贤用能,一本大公。”扬言:“吾率十万雄兵,所向无敌。今观朔方于掌上,取陇坂若探囊,投鞭黄河,指日可渡,饮马青海,为期不远。”气势汹汹,大言不惭。

马家对孙殿英来西北坚决反对。于是蒋介石又电令孙殿英“以顾全甘肃民意为重,暂住原地,再待后命”。孙到嘴边的肥肉,岂肯舍掉!不听这道命令,继续向宁夏前进,攻占磴口。蒋又令驻甘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部署堵击。朱绍良的部署见于元月14日给马鸿逵的电报:“孙部抗命西进,侵占磴口,扰乱地方,自应作正当防御,予以痛击。兹派马鸿逵为左翼军总指挥,邓宝珊为右翼军总指挥,马鸿宾为右翼军前敌总指挥,马步芳为总预备队总指挥。除分令外,特电查照。”同一天,蒋介石也来电云:“孙魁元部前已明令暂住原地候命,如擅行冒进,除另电制止外,希秉承朱主任绍良之命令,尽力防堵,勿稍瞻顾为要。”蒋的点火术实为高明。马家弟兄为了保存地盘,自然寸步不让,马步芳虽然远在青海,也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不能坐视。原来各马之间平时矛盾重重,钩心斗角。但外敌侵来,则又步调一致,真所谓“兄弟阋墙,外御其侮”。马家的兵力实况是:马鸿逵所部十五路军,有3个独立旅、两个骑兵团、1个特务团、1个教导团,重要将领有:参谋长李翰园,旅长卢忠良、马宝琳、马英才、马廷斌等。省保安处新增两个警备大队(相当于团),处长为马全良(即从信阳愤而离队者)。另有马鸿宾所部第三十五师,共有兵力3万余人。青海方面,马步芳率所部旅长韩起功、马继融,马步青率所部旅长马禄,共有1万1千多人,总计拒孙兵力4万人。数量上处于劣势,但以逸待劳,得地主之利。四马联防,以省城银川为中心,构筑郊区防御阵地。城以北防御线计220里,布置兵力万余人,主要据点为磴口、石嘴山、平罗、李岗堡等。

2.战争经过

战争开始在宁夏北部地区展开。

元月12日,孙部袭占磴口,将三十五师一个连缴械。继而兵分两路,进趋石嘴山,马部弃险后退,孙军乘势追击,包围平罗县城。平罗城小而坚,居民大都信奉伊斯兰教,马宝琳率一个步兵旅、一个炮兵营倚城防守。城中有较充足的粮秣、弹药储备,在保护洋行商人和富户名义下,筹得巨款充作军饷,使士卒用命,又利用阿訇向回民群众揭露孙殿英纵兵掠民、盗挖清朝陵寝的丑行,使军民同心合力死守,所以孙军自始至终未将此城攻破。孙殿英遂以3个团续作包围,率主力南下。在姚伏堡、李岗堡、通城堡、五香堡等地,均发生激烈战斗,双方互有伤亡。元月27日,孙军主力到达银川城周围,以两师之众,向城西北郊区发起攻击。守西郊阵地者为马英才师等,守北郊阵地者为卢忠良师等,双方激战两天,省保安处处长马全良受重伤,副处长韩进禄阵亡,其部损失惨重,但马军阵地迄未被突破。马步芳部守满担桥,孙部以一师兵力攻击,将该地占领,马部工兵营600多人被俘。之后,马部各个据点不断出击,使孙部连续遭受损失。国民党空军也派飞机,向孙部阵地进行轰炸,双方形成对峙状态。孙军在各村寨大肆搜索财物,掠夺粮食、牲畜。百姓不堪其扰,纷纷逃往贺兰山,冻饿而死者满山盈谷,惨不忍睹。

2月初,春节将至,孙殿英以3个师的兵力,命刘月亭为总指挥,乘大风黑夜,分3路攻击银川城,拂晓,孙军200余人爬上城头,被守军的大刀截杀,全部杀死。但城三面受敌,情势危急,马鸿宾冒险督战。孙以重炮轰击城内,民房多被炸毁,死伤百余人,哭声连天,状极凄惨。但正当攻城猛烈之际,孙军忽然退去。原来事先孙面许杨干卿为宁夏警备司令,其亲信团长卫曰功不服。攻击之际,杨奋勇抢先,卫则率部后退,以致牵动全局。孙殿英恐引起内讧,急忙收兵。

孙殿英为断四马粮道,令杨猴小子率部进扰阳和堡,防守该处的马步青部旅长马禄与杨早年为义兄弟,二人暗取联络,互不相犯。孙又派两个骑兵团督杨袭占银川城南的王宏堡。马鸿逵急调步、炮兵,由马鸿宾亲自指挥,限期夺回,并有兰州派飞机1架助战。激战4天,杨猴小子损失惨重,且以军粮告罄,只好退去。

2月22日,孙殿英以刘月亭指挥失利,撤掉其前敌总指挥职务,亲自督战,连续两天猛攻银川城北的北塔和赵庄,守军应战,双方展开肉搏,孙军死亡五六百人而退。

老奸巨猾的阎锡山在太原坐山看虎斗,伺机捡便宜。他见孙殿英败象已露,派王靖国、越承绶部夹击孙军,2月26日,其先头部队进至三盛公附近。同时,国民党中央军第一师袁朴旅也进至中卫,援助马家。孙军已背腹受敌,处境险恶,只好固守阵地,待天暖后再发动攻击。但双方士兵对这样的混战早已厌倦。孙部大都是直、鲁、豫人,马鸿逵部直、鲁、豫人也不少。在对垒中,双方士兵经常以乡音相互对话,并无敌意。原来想打这场仗的,不过是几个军阀和上层人物。

孙军自开仗一月多来,大小战斗数十次,损失惨重,但未占领一处重要城镇,战事呈胶着状态,而弹药粮食的补给也缺乏来源,官兵厌战情绪严重,纷纷向马部接洽投诚。3月13日,孙部独立旅旅长李纯华派人接洽投诚,马鸿逵令其移驻宁南玉泉营一带,听候点编。3月18日,孙部师长丁纟孛庭、旅长杨干卿等也派人接洽投诚事宜,且将部队后移,被孙殿英发觉,派部队截留。但是,尽管孙殿英这个主角演员还想把戏演下去,总导演却认为这场戏已经演到了好处,该收场了。蒋介石下令撤了孙的军长,来电报说:“中央屯垦青西之令甫下,而甘宁青呼吁之声群起,中央俯顺民情,明令原地整理,乃孙军擅自进兵,围攻平罗,猛袭省城,虽遭马军坚拒,未遂所图,而人民已饱受炮火荼毒矣。希即率所部,退出磴口以北地区,并遵照备案编制,切实编遣。”又给于世铭的电报说:“查第四十一军军长孙魁元,业已免职。所有原四十一军所属步兵部队,着由丁旅长纟孛庭、刘旅长月亭负责指挥,各编成三团,所属骑兵部队,着交由于副军长世铭负责指挥,并编成三团,均归军分会管辖,退集磴口以北地区,切实整理。”

内部的离异,上峰的打击,使孙殿英无法支撑下去了。3月19日,孙殿英下令总退却,率残部仓皇向北撤退。

3.战争结局

马部部署追击,右翼纵队由卢忠良指挥,进至清水堡;中路纵队由袁朴指挥,进至李岗堡;左翼纵队由三十五师旅长马玉麟指挥,进占张良堡;骑兵沿公路东西两侧追击,青海骑兵团则沿贺兰山北进;国民党空军飞机数架也出动协助追击。孙部一夜之间就有600多人做了俘虏。但阎锡山的晋军早已在磴口、石咀山一带“守株待兔”,掩护溃退的孙军约2万人退到绥远之后,即全部予以收编。孙军曾在石咀子设有军械库多处,其大批军械、物资也被晋军抢走。马步芳部的马元海由于追在前边,也从中捞到步枪6000多支、高射机枪两挺、大炮6门和5000多发炮弹。马步芳只给马鸿逵送去一挺高射机枪,其余全部归为己有。马鸿逵为此十分不满,他说:“宁夏好像赌场,他们赢了钱都拿去,我们的炕被跳塌了,就没人来管。”于是,借口战争结束,要马步芳、马步青的部队一律停发给养。马步芳也气愤地说:“孙殿英捣坏了宁夏的门,跳塌了宁夏的炕,你们几乎立不住脚。我们帮助宁夏打走了孙殿英,还没坐下来休息,就想排去有功之人,连一口饭也不让吃,太没道理了。”即率部退回青海、河西。青海的蒙族、藏族王公、千百户均到西宁向马步芳致贺,送骏马1000匹、白银10万两及其他许多珍贵礼物。马步芳还利用一些政客分赴兰州、南京活动,以黄金贿通朱绍良、何应钦、陈立夫等,向蒋介石转报其宁夏“奏捷之功”,因而马步芳被任为陆军新编第二军军长,所辖新编第九师,改编为第一百师和两个独立骑兵旅;马步青也改任为陆军骑兵第五师师长。

这次战争,前后历时4月有余,人民群众受害惨重。马鸿逵在银川征用修城粮2000多石,从各县派取粮食4万余石。还向银川城居民勒索慰劳,捐派布匹、棉花、提灯等杂款,勒令百姓抬伤兵等。又由于城门久闭,民众缺粮少煤,饥寒交迫。但马福寿利用警备司令的特权,囤煤居奇,将煤价提高10倍,从中牟取暴利。有些富商也以重贿勾通马鸿逵,贩运粮食,高价出售。因此,居民困苦益甚,冻馁而死者甚多。四郊和各县在双方官兵蹂躏下,庐舍田园半为废墟。据当时有关记载:“夏、朔、平、磴四县,被灾七万五千余户。灾民四十五万八千余人。炮火打伤以及冻饿而死者,五千三百八十四人。此外,牲畜、农具、米粮、财物、房屋等项的损失,总计已达两千多万元;无子种、耕畜,耽误农业生产的土地,计有九十七万余亩。”

战争的元凶祸首孙殿英,被阎锡山接到太原,后又安排在晋祠居住。他不仅没有罪,而且还要伺机而起,继续拥兵害民。

蒋介石消灭了一支杂牌军,巩固了他的统治,所以他获利最大。

马鸿逵在宁夏站稳了脚跟,巩固了他对宁夏人民的血腥统治,应该说,他的获利是最为实惠的。

五、割据宁夏

马鸿逵于1933年2月7日就任宁夏省政府主席、省党部特派员(后改称主任委员),仍为第十五路总指挥,集军、政、党大权于一身,俨然是“塞上江南”的土皇帝。他从上到下选拔一套班底,顺从他的意志办事;施行封建加法西斯的统治手段,唯我独尊,出言为法,视部下如奴仆,置小民于地狱;推行残酷苛刻的兵役制度和保甲制度,以为其扩张武力服务;反过来,又以军队为资本,极为扩充地盘、争夺权力。兹分述于下。

1.一套班底

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28章 马麟继承兄业(1)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6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2)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
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28章 马麟继承兄业(1)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3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4)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14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6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2)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