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

距保安镇十五华里的五屯上下庄有300多户人家,他们采取抗拒办法,以砂袋堵砌庄门,灌水冻结,以枪100余支防守。马仲英下令攻开,进庄即挥刀乱砍,大部男性惨死,许多妇女被奸污。而隆务寺由于系回民聚居经商之处,他们推代表前来保安,献上大马4匹,马掌2000多副。马仲英即多方安慰,表示决不相犯。(以上引文及此段据赵燮:马仲英部洗劫保安镇目睹记)

1929年2月初,马仲英部经贵德渡黄河北进,指向西宁附近。时孙连仲已任青海省主席,率部进驻西宁,马麒被疑尚未解除,处境艰难,派其弟马麟(勋臣)驰往劝阻。马麟在拉鸡山沟与马仲英相遇。开始,马仲英对马麟还以“阿爸”相称,继而变脸,开枪狙击,马麟勒马回奔,匆忙间将脚上鞋子丢失一只(一说坐骑一条腿被打中),狼狈之极。其实,马仲英无伤马麟之意亦甚明,不过作态而已。马仲英率部推进至鲁沙尔(今湟中县治),直到距西宁5华里的南川享堂沟,消灭了孙连仲部鲁崇义旅的1个连,终因西宁系孙部屯集重地,未敢进犯。转而围攻湟中塔尔寺,掠其财物。又西行,于15日攻入湟源县城。孙连仲派旅长安树德和旅长鲁崇义率两个团尾追,安等唯恐中伏,姗姗而行,当晚宿营于距湟源50华里的镇海堡,遂使湟源遭劫。

湟源守军为马麒亲侄马步元所率宁海军混成旅,人数有1000多人。马步元原为管带,1925年曾被冯玉祥调往山西作战,乘隙逃回,对冯进据西北不满。马仲英进入湟源,他的部分骑兵即与马仲英部会合。时国民军派任湟源县长张克德和县内绅商,邀请马步元会商城防,马当众宣称武力防守。绅商人众即组织武装守城。15日清晨,马仲英部攻城,马步元部里应外合,打开城门,马仲英部一拥而入,先是乱杀乱砍,继而**掳掠,最后放火焚烧。精壮男子,几乎被杀光。西城一个水池旁,仅二三岁婴儿的尸体即有四五十具。事后有姓可查的,死难者即达2400余人。财产损失估计约有银元200万元。县长和公安局长藏于悬匾中,才得幸免。马仲英部屠城后,远飏大通。国民军始迟迟进城。马步元本已逃跑,后因恋其豪华之公馆及财物,又折回,并叮嘱部属推卸血腥罪行。国民军包围其公馆,逼令其交出凶手,马步元自知难免,以手枪自杀。

马仲英又由大通经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马仲英部离开青海后,国民军又组织几路清乡。在清乡中,有的又对回民进行无辜屠杀。如九十二旅副旅长赵朴任大通清乡司令,一次捉来三四十个回民,大多已五六十岁,即命令把每人割下一个耳朵,然后悉数斩首。原来回、汉间的仇杀,多是官府如此胡作非为所酿成。

七、河西残杀

甘州镇守使马璘(玉清)对国民军一贯表示服从。此次河州、凉州事变发生,他仍坚持平素态度。部下官兵为响应马仲英、马廷勷,屡谋哗变,均以他痛哭劝解而未酿成事实。1928年8月,他奉刘郁芬电调赴河州,与马鸿宾一起作宣慰工作。临行时,部下又谋哗变,马玉清又涕泣劝导,并补发欠饷,才勉强成行。但马玉清刚到永昌,所部终于哗变,一部窜向洪水镇抢掠屠杀,一部拥马玉清入湟源,投奔马麒,直到孙连仲率部入青海,他才恢复自由,投向兰州。当时马玉清部哗变,甘州空虚。凉州亦仅有孙连仲部一个营(营长施积枢),不能西顾。刘郁芬派肃州镇守使裴建准为甘凉卫戍司令,率部东下甘州防守。裴建准到甘州后,收编了马玉清一部分新兵,部署尚未就绪,马仲英即于2月下旬进入河西。马仲英在洪水镇收编了马玉清的叛兵,对裴建准不愿启衅,双方即互不侵犯,马仲英部进驻山丹。2月26日到达永昌。

永昌城内驻有裴建准步兵1营,配合民团防守。营长徐勉,系循化人,马仲英以同乡之谊,商妥借路城外,略求粮草供应,并不攻城。不料民团团长杨介臣少年好事,见马仲英部旅长马彦海坐于城壕,坦然无备,即隐身城头,以手枪击之,马彦海中弹殒命,激怒马应彪,立即督队攻城,不半日即破垣而进,徐勉等巷战力屈,与杨介臣同时被俘。马仲英磔杀杨介臣,劝徐勉投降,徐不屈,亦被磔杀。并令屠城,男子被杀2299人,妇女被污者甚多。战后人称永昌城为寡妇城。马仲英稽留一日,即经宁远堡走民勤。民勤南乡马莲泉盐池有缉私队40人,装备齐全,队长苏联升闻警,将全队集中固守一墩。马仲英部到来,索要供给和枪支,苏不答应,凭高射击,击毙马部20余人。马仲英大怒,命其弟马仲杰攀登距墩稍近的白杨树上发枪射击,弹无虚发,守墩者纷纷坠地。马仲英挥众抢登,将墩夺下,苏联升等皆死,枪支物品,均为马部所得。

民勤县刚接任的县长雷尚志闻听马仲英将来,慌令将3个城门关闭,强迫全城青壮年上城守御。但城中仅有警察三四十人,破枪二三十支,且北门已被沙漠堵塞,沙漠与城墙一样高,此无异以卵击石。但刘郁芬有令:凡土匪攻城,3天内城被陷者,县长处死刑。故只好孤注一掷。3月11日下午,马仲英派马维俊为代表,率两个随员驰至民勤城南门外交涉,要求开城,让马部进城休息,雷答以请在城外休息,给以供应粮草。不料一警察开枪打死马维俊一个随员,马维俊即率另一随员逃走。次日中午,马仲英率大队人马围城,城上无抵抗力,马部一拥而上,在城头砍死雷尚志,随即进行屠杀。兹引民勤人郭致英的一段记述:“这伙杀人放火的土匪,先逐街逐巷枪打刀劈地追杀参加守城的百姓,接着又挨家挨户翻地挖墙搜杀男性中青年。许多老人和少年,也因救护亲人被杀害。……县北街完全小学的几十名学生,在老师带领下离校,不幸在灯山楼旁遇匪,全部被乱刀砍死。已缴枪投降的二十名自卫队员,被集体屠杀在县衙门两旁。在大关庙内,匪徒们从神像后供桌下搜出四十多名百姓,被带到院内跪成一排,由两名匪徒挥刀砍杀,杀一阵刀刃钝了停下磨,磨利了继续杀……直到全部斩尽杀绝。正在东岳庙、白衣寺叩头祈求的老弱妇幼,被匪徒冲进挥刀乱砍,尸体堆满了神佛地。几个六七岁的小孩,被腰斩为两段。……又放火点燃了大什字口的商店多处。……烈火中透出阵阵烧烤尸体的臭味。……还疯狂地掠夺财物,四街的富裕人家,大小店铺皆被洗劫一空。……把妇女糟蹋得不像样子,有的妇女被强奸致死,状极凄惨。马仲英部在民勤城内驻的十七天内,几乎天天时时烧杀奸掠。当时民勤城内共有九千多人,惨遭杀害的就有四千六百多人。”(原载《民勤文史资料选辑一》)

刘郁芬得知马仲英占据民勤,急令驻天水的第三十师吉鸿昌部驰至民勤追剿。吉部以急行军于3月30日到达香家湾,马仲英沿红河布置抵抗,双方隔河炮战,马仲英稍事抵抗即后退。3月31日,吉部进至十里墩,次日晨,马仲英撤出民勤城,向东北阿拉善旗方向逃走。吉师刘兆祥旅奉命追击,在红柳墩双方展开白刃战,互有杀伤。刘旋捉回马仲英骑探3人,交百姓处死。百姓将3人绑在城南大桥上,挖眼割鼻,抽肠捣肚,以暴易暴,其状至惨。民勤县仍委前已卸任的县长王同锡为县长,办兵站,救难民,埋死人。城内大街小巷,到处是尸体,文庙中最多,且都是老弱妇孺,他们本拟躲进庙中托神灵保佑,不意遭此毒手。

八、两攻银川

马仲英部民勤屠城后,东入腾格里沙漠,4月17日到达阿拉善旗政府所在地定远营,与宁夏省城银川隔一条贺兰山,仅有百里之遥。

门致中以国民军第二集团军第七军军长,被任命为宁夏省政府委员兼主席。但宁夏城防空虚,仅有1个手枪营和第七军留守官兵300多人(大部分徒手)。且门致中以为马仲英主力已被击溃,不相信尚有两万之众的报告,准备不积极,援军行动迟缓。马仲英大队人马通过苏峪口,直入宁朔县(时该县设于新城,距银川10华里)。新城仅有二三十支枪,未作抵抗,县长崔鲁坡被俘获。时清朝将军常连驻在新城,韩进禄将其误认为长庚,以礼相待(因长庚有恩于韩的先辈)。次日攻下银川城,门致中率护卫数人从南门逃跑,秘书长赵雪田纵火。马仲英住在城内马福祥大公馆“将军第”。其部下入城后大肆搜杀,“凡穿军衣、制服或穿灰色衣服以及留分头的人,尤其操直鲁豫等省口音者,一旦遇上,绝难幸免”。时马福祥在南京任国府委员,有管家在看家,管家以阿拉伯语向马仲英问好,乘机进言,希望制止杀人。马仲英“即令白师爷拿出几板白洋布,扯成一尺见方的小白旗,中间写‘保护’两个大字,一边写上‘西北边防联军总司令’的官衔,盖上一颗鲜红大印,分插于各街道”,果然搜杀顿减。马仲英还贴安民布告,宣布门致中十大罪状,宣称为救民于水火之中,反对国民军,并非反对国民党。给党部所在地插上一面较大“保护”白旗。还将宁朔党部委员马三级(盐池人、伊斯兰教徒,留日学生)请来,给以大洋200元。

马仲英撤离民勤后,吉鸿昌部并未尾追,绕道兰州,北过中卫,向宁夏追击,到达广武。门致中的冯安邦旅也同时赶到。时接冯玉祥电令,限3日内,在不糜烂地方的前提下,收复宁夏。而马仲英为先发制人,令其副司令马谦指挥,猛扑大坝。5月6日,双方交战,开始门、吉配合不当,吉部牛团被歼灭,团长孟宪德阵亡,大坝为马部占领。马仲英部损失亦重,旅长普照明、团长马有德阵亡,“扎毛眼”旅长重伤致死。门致中主张退守中卫,吉鸿昌重新配属兵力,以所部三十师为正面主力,左右两侧由门致中的冯安邦、吴鹏举两个旅分担,发动反击,鏖战5个小时,吉鸿昌赤膊提大刀上阵,部队人人奋勇,马部不支,节节后退。吉鸿昌为免地方糜烂,亲率快速部队猛追,90华里的距离,仅用5小时,即逼近宁夏南门。马仲英临撤退之前,向商会会长要20桶煤油、一担棉花,准备放火。商会会长叩头哀求,马仲英一拍桌子说:“我马仲英儿子娃是哩。好!我不放火了。但是大公馆的火我要放哩,因为公馆后里有马福祥存的弹药,我要点烧呢,不能叫门致中拿上再来打我。”遂将马福祥的“将军第”放火烧毁。

马仲英退出银川城,北驻黄渠桥。吉鸿昌率部入城,门致中也赶到。冯玉祥升吉鸿昌为三十军军长。旋以门致中“另有任用”,由吉鸿昌代理宁夏省政府主席。吉除了重新编制部队、部署防务,还召开全省回汉代表大会,消除民族间的隔阂。

马仲英在黄渠桥,收编了杨自福(杨老二)部,所属原有五个旅,加上马廷贤的韩进禄、马从良两个旅,共有八个旅,步、骑合计六七千人。时马廷勷的参谋长马培清衔蒋介石的北平行辕主任何成濬之命,来到黄渠桥,协助马仲英反国民军。其时,马仲英及其部属正欲二次攻银川。马培清后来回忆当时情况写道:

我们一行到黄渠桥,马仲英兴高采烈地来迎我们。马仲英已长大成人,大非我十年前所见之“索非有”(马仲英经名)矣。他一派矫健粗豪之气,见面就高声说“呼达!这一下好了,我们有了后靠了,再去打宁夏吧!”他的左右,全是二十上下的年轻小伙子,如鹰似隼,顾盼自雄,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剽悍劲儿。我过了多年的军队生活,还从没见过这样一群雄赳赳的硬汉子。他们把打仗视同儿戏,马仲英一说再去打宁夏,就立刻激动起来,齐声叫好。好像攻取宁夏易如反掌。

于是,先向驻平罗的苏雨生部商洽,约定互不侵犯,取得通道,决定再攻银川,具体部署是:以马培清为总指挥,韩进禄部攻东城,杨自福部攻北城,马仲英亲率主力攻城西北,以马谦、马从良部为预备队。出发前还举行宗教仪式:

全体官兵集聚在黄渠桥的两个礼拜寺中念“讨白”(伊斯兰教徒临死时祈求归于真主的祷词)。……齐声高呼,声闻于天,悲壮激烈,触目惊心。与此同时,他们又把自己所有的衣物用品,尽数归于礼拜寺中,室内室外,堆集如山,表示此身已无衣物,一心一意只为宗教、为民族而死。

5月28日战争开始。上午10点,宁夏城陷入一片火海之中。马仲英一到西北城,就架起云梯扑城,一连多次,都被国民军打了下来。国民军为解除扑城威胁,一部从西门冲出,与马部展开肉搏,被马部赶回去。如此反复三次。国民军都是训练有素的官兵,马仲英所率为其冲锋陷阵的精锐,堪称棋逢对手,各不相让,一时人头滚落,血肉横飞,目击者称之为“最疯狂的战斗”。与此同时,马培清下令各路加紧进攻,杨自福部两次攻入北关,都被国民军击退。国民军郑大章部骑兵乘势攻占北塔,马培清亲率随从数十人上阵争夺。后国民军第4次从西门冲出,双方正激战间,国民军冯安邦部自新城掩至,两下夹击,马仲英不支,只好撤退,损失很大,伤亡600余人,他赖以冲锋陷阵的奋勇队300余人几无一生还,毛毛师长(即马仪)战死,“二司令”马仲杰也带了伤。国民军伤亡也大,事后在阵亡将士纪念碑上列名的,就在700人以上。

马仲英当日退到李刚堡,次日回到黄渠桥,谋后退之路,与阎锡山联系,阎答以“可驻宁夏境内,不得进入绥远”。此时,马廷勷已到北平,9月,蒋介石任马廷勷为讨逆军第十五路总指挥,在北平丰盛胡同设立总指挥部。任马廷贤为第一纵队司令,马仲英为第二纵队司令。马仲英以自己屈居“二马”之后,对此任命不满。旋将部队从黄渠桥撤至后套,驻在磴口县属大滩、三盛公一带。

马仲英经包头到北平。马廷勷总指挥部政治处主任定喜臣以马廷勷平庸无能,久怀轻视之心。此时一见马仲英年轻有为,乃乘机拉拢挑拨,使马仲英与马廷勷日渐疏远,终至互不见面。在马廷勷催造人马枪支统计表时,定喜臣给马仲英出主意,马仲英部编列两个步兵师、两个骑兵师并一个炮兵团,马廷贤部也编列三个师,实际马仲英仅有3000多人,马廷贤还不到3000人,无法上报。正拟重新编造时,忽奉蒋介石命令,讨逆军第十五路总指挥部撤销,马廷勷调为总司令部上将参议。但马仲英等如何安排,没有下文。马仲英进退两难,即派马福堂(马鸿宾部团长,时在北平)为代表,前往徐州,与蒋介石的第十一军军长马鸿逵联络,另谋出路。后经马福祥出面向蒋介石活动,同意将马仲英部调往徐州,归马鸿逵收编。马鸿逵派马如龙等来到北平,与马仲英接洽。马仲英即回到后套,向部属传达此一决定,部属尚无异言。年底,马仲英率部由大滩出发,前往包头,准备搭火车南下徐州。行抵头道桥时,部队突然变卦,转身回走,马仲英制止不住,只有100多人随他到了包头。路经大同时,又被阎锡山部骑兵司令赵承绶扣留1个月,经马福祥交涉,才放出来,到了北平。一个曾经统率数万大兵攻城略地、叱咤风云的“尕司令”,此时遂成光杆。

此后,马仲英部被吉鸿昌改编为3个骑兵旅,马谦为第一旅旅长,驻中卫县;韩进禄为第二旅旅长,驻灵武县;马为良为第三旅旅长,驻金积县。不久,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冯部刘郁芬、孙连仲、吉鸿昌等率部离开甘、宁、青东下,宁夏只有苏雨生和马谦部队。

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4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3)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4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3)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12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5)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4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3)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
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4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3)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3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3)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16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3)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47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2)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4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3)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8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1)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26章 马麒雄踞青海(3)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12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5)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44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3)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