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

马步芳富于实干精神。他说他“多年来对于治军治事抱定一个干字”。他一般每天黎明即起,赴乐家湾兵场主持操练,下午到省政府处理政务。事必躬亲,御下极严,唯我独尊,言出为法。往往直接用电话向下属军政主管下达命令。主要函电,亲自过目。通行公文,只听汇报,不自阅览,他表明处理态度后,由各主管记录,钤盖他的私章定案,属下即以“奉谕”字样办理。

马步芳用人,尽管自我标榜一个“干”字,说什么“如果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话,不问你是哪里人、哪宗教,不分彼此,不分汉回,本人一定重用”。实际则坚持“三亲”,以亲属、乡亲、同宗教为选择信任的主要标准。凡是文职科、处级、武职团级以上的部属,他都了如指掌,升迁调补,由一己独断。并施展以官制官、以官制兵、官兵相制的权术;稍有不适,即行更替。

马步芳恪守伊斯兰教规,按时礼拜,从不疏忽,戒烟酒,亦不以此待客。平时身着长袍,如遇盛典,则加马褂,经常戴礼帽或回族习用的黑平顶帽;晋见蒋介石或高级军事长官,则着军装。喜野游、打猎,亦喜好音乐,有时还写词谱曲。但私生活十分放纵,无道德可言。平时饮食并不考究,尽可能减少一般酬酢;重要交结则十分重视。每值赴京、渝,必携大批高级礼品,馈送权要,不惜重资。其政治立场,居心行事,读者已在前面有关章节中窥其一斑,兹再作为“青海王”,将其进行系统的叙述,以见全豹。

一、拥兵挟势

作为军阀,军队是起家的最基本的条件。马步芳的一生,就是从抓军队开始的。

马步芳于17岁即1918年任帮办,1920年即升任宁海军巡防骑兵第十五营管带,驻防于巴燕戎格(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此地位于西宁东南,实为青海东部开发较早地区的中心地带,既可拱卫西宁,又可控制循化、同仁、拉卜楞以至河州等地。故成为马步芳发迹的基地。

当时马步芳这个营,仍沿清制下辖五哨,每哨正副哨官各一,兵30人,马30匹,连同军需、差官、书记等,全营共180多人、马180多匹。未几,这个营又改编为宁海军骑兵第一营,马步芳仍任管带。后来又增加了一个步兵第三十营,马步芳网罗导河、循化一带的强梁大盗马忠义、唐万才、喇平福等为骨干,扩充军队,向当地勒索军粮军饷。并在甘都修建公馆一处,广泛笼络回、藏宗教上层人士,有些不顺从者,则进行驱逐或剪除。马步芳施行“以教制回”、“以回统汉”、“以藏制藏”的手段,将当地各族人民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

1925年国民军行将入甘,马麒扩军自固,升马步芳为团长,该团以苏彦龙为骑兵第一营营长、马步康为步兵第一营营长、韩起功为步兵第二营营长。同年3月马步芳率部移驻享堂,扼守西宁的门户。不久,看到甘督陆洪涛志在剪除异己,马步芳为保全实力,又于同年10月率部潜回化隆。1928年马仲英起事反抗国民军时,马步芳开始积极支持,当马仲英途经化隆时,马步芳为掩人耳目,先止其勿来县城,继派副官喇平福与马仲英会面密商,许以“死力支持”。后见马仲英败象已露,立即改变态度,将在家乡临夏癿藏所存子弹五六万发星夜运至甘都公馆,并杀死派出与马仲英联络的人员以灭口。

1928年8月,国民军孙连仲部队进驻西宁,马麒被迫交出军政大权。次年1月,孙连仲就任青海省政府主席。2月上旬,派高树勋旅赴化隆、循化一带清乡。马麒夤夜派人密嘱马步芳相机谨慎应付。马步芳组织化隆城乡各族头目远道欢迎高树勋,对高卑躬谦词,执礼甚恭,将所属兵力、枪弹、粮秣等一律造成清册,送呈高树勋审处,并贿送全副鞍鞯的骏马100匹和鹿茸、狐皮等贵重礼物。自己轻装简从,日夜侍候于高之左右。此一片“忠顺”,深得高的欢心。马步芳还为灭口及其取得信任,将曾反过国民军的马伏良、马朝佐、马步云等枪决。为此,高树勋返回西宁,即呈请孙连仲委任马步芳为暂编第二十六师七十七旅旅长。1930年孙连仲率部东下,马麒任青海省政府主席,调马步芳部由化隆移驻西宁,并编为国民军独立第九混成旅,马步芳任旅长,未几,又整编为国民军第九军暂编第一师。冯玉祥中原大战失败后,马步芳部编为青海暂编第一师,半年之间,由团到旅、到师,人马扩充到1万。1931年,蒋介石将该部收编为新编第九师,1933年,在青藏战役中,马步芳在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的名义下,成立地方军三个骑兵旅,与所隶正规军新九师合计步骑共达14000多人。1934年乘“四马拒孙”的宁夏战役的机会,马步芳把过去的募兵方法改为强制征拔,在各县挨户拔丁,谓之“门兵”,扩大了兵源。宁夏战役后,蒋介石将马步芳部扩编为新编第二军;新编第九师亦改编为正规军第一百师,兵员达到两万人,军马两千余匹。其后进一步搜刮拼凑,将营扩编为团,团扩编为旅,结果第一百师辖三个步兵旅、一个骑兵旅,连同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直辖地方军三个骑兵旅和一个步兵团,总人数达三万五六千人,均隶属于新编第二军。1936年,在河西走廊对红军作战时,马步芳为扩大部队,组织大规模的“公民军事训练”,冲破编制数额。在省保安处领导下组织民团,各县成立“壮丁司令部”,先划青海全省为7个保安区,后又扩大到15个保安区,委任各区保安司令,就地征拔年在17岁以上、50岁以下的男子,且令自备枪械鞍马。各区保安团的壮丁约达10万人。所有保安区的司令,都选派新编第二军军官充任,县司令由县长兼任,连(支队)以下官佐,就各地地主士绅及蒙族王公、藏族千百户充任。将所抽壮丁,成立“国民兵团”,作为正规军队的外围。这些壮丁,平时集中当地保安团队部,接受军事训练,并担任挖金、修路、植树、开荒等劳役,战时则驱之于前线效死。1937年,新编第二军改编为第八十二军,将“壮丁”整营整团地编入第八十二军的建制。各县“民团”变更番号,即成为正式军队。演变到后来,青海农业区平均每两户人家,就有一个人在军营正式当兵,甚至有一家兄弟两三人同时都当兵的。至此,马步芳的部队达到4万余人。1943年秋,蒋介石把青海部队成立为第四十集团军,马步芳为集团军总司令,马步青为副总司令,下辖骑兵第五军、第八十二军两个军,共隶步骑6个师、1个独立骑兵旅,加上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骑兵3个旅和步兵1个团,总人数达万之多。1945年奉命撤销第四十集团军,将第八十二军整编为第八十二师,编余官兵,拨充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实际并未裁减一兵一卒。1948年4月,马继援率整编第八十二师赴陇东前线,不久又扩编为军,恢复第八十二军及一百师的番号,并组建第一二九军和第三五七师,新编第一师及独立骑兵第五团等。1949年夏,编组临夏民团为西北长官公署直属骑兵军,编组化隆、湟中县民团为步兵军,连同驻新疆的原骑兵第五军改编为整编骑兵第一师两个旅、直属炮兵团,加上解放前夕编调青海各县民团成立20多个独立大队,总人数达到15万余人,算是拼凑到了顶峰。斯时青海全省人口不足百万,平均六个人中即有一人当兵,扩兵已到了极限。

“青马”的士兵,一般以西宁、大通、互助、民和、乐都等地征拔的人数最多,这些地方是其兵源的中心地带,且绝大多数是农民;对于城市市民、工徒、店员,以其思想复杂,不易驾驭,故多不入选。化隆、循化人则一般目为可信者,多数为官。所以当时青海谚语云:“西互民大乐,当兵第一着;化隆循化派,当官胎里带。”“青马”的拔兵,与“宁马”相同,都是老百姓的大灾害。拔兵是强制的,一经充兵,即不能改业,即使残废衰老,也不能返里,多成为变相长工,拨入官办牧场、工厂中卖苦力,永无尽期。有些不堪其苦而逃跑或死亡者,便由其子弟顶替;如本人家属中无适龄壮丁,则从亲戚乡里中抽拔。所以群众把拔兵称之为“万年桩”、“连根烂”。被拔兵者家属遥遥相送,哭喊连天,送兵如送丧。这种强拉硬抽的办法,风行全省,历时数十年,是为人民不堪忍受的最大苛政。因拔兵而逼死人命和倾家荡产的比比皆是。拔兵的和捉拿逃兵的军官如狼似虎,为所欲为,**掳掠,敲诈勒索,不胜枚举。为逃避拔兵,有的成年男子,自将手指割断、将足筋割断,以至将眼睛弄瞎的,变成终身残废。拔兵办法实行积久,弊窦丛生,军官常通过卖兵、换兵和抓兵,从中舞弊,大发其财。最初一个兵的卖价,约为银币三四百元,换兵的贿款为二三百元,其后,分别涨价到800元以上到1200元。所谓换兵,是以此替彼,有的改名顶替原兵,也有不改名而顶替的。由于换兵对军额无妨碍,营长以下军官,常借此向富有的士兵家属挑剔,促令更替,从中诈取钱财。卖兵手续较繁,营长以上军官才能插手。由于长期推行此种办法,使许多人家只剩下老弱妇孺,以致田园荒芜,生产急剧下降,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青马”军队中坚持“用人唯亲”,根据亲疏远近来定官位等级之大小,所以实权均操于其近亲之手。马麒时代操权者为其堂兄弟马镛、马彪、马海,外甥马佐、马荣、马昌、马俊,侄子马步洲、马步祥、马步斗,妹丈马训、马庆、马朝选。马麟时代操权者为长子马步荣、次子马步援、婿马昌荣。马步芳则另委之于堂兄弟马步銮、马步康、马步勋,表兄马元海、表弟马全义,外甥马呈祥、马揆武、马振武。这是清一色的马家,次马者则是籍隶临夏、化隆、循化,且信仰伊斯兰新新教派者,如韩起功、马忠义、韩有禄、韩起禄、马成贤、谭呈祥、马元祥、马得胜等。再者虽是汉族,却籍隶“二化”,如赵遂、杨修戎等。刘呈德虽是榆中县人,但追随马家时间长,历史关系深,亦得到信任。中级军官营、团长等,大体上也是上述范围。蒙古族、藏族的人虽然也有个别在地方军任团长的,但那属于笼络少数民族的一种手段,也是把他们自备枪马拉来、扩充实力的方法之一,故当作别论。下级军官,以籍隶“二化”者为主,其他地方的人,必须在战争中死力报效之后方得提拔。后来,则均必须经乐家湾军官训练团学习或昆仑中学出身,才可任初级骨干。如此用人,把封建主义发展到了顶点。

马步芳对军队的控制、驾驭,有一套办法,一是频繁调动。即使家族亲属中充任高级军官的,也是经常调迁,不使长期固定军权和地区。让他们有时带骑兵,有时带步兵;有时在正规军中任职,有时在地方军或民团中任职。还随时变更其隶属关系和领导系统,不能长期维持一个垂直关系。除了对马特别忠心的个别分子,均不得长期驻扎一地,以免形成盘踞一方的形势;其所统军队也不断调整、编遣,不能拥有基本部队。马元海、马训虽属至亲,平时亦不给实权,打起仗来方才起用。1932年青藏战役,以马训为玉树宣慰使;1934年宁夏驱孙战役,任马元海为前敌指挥;1934年河西阻击红军,复令其为步骑全军总指挥。但战争一结束,均罢去兵权,另予文职或闲散差使,纵容横行各地,鱼肉人民。二是彼此相制。马步芳惯于以甲制乙,以乙制丙,以此团制彼团,以彼旅制此旅。使相互猜疑,各不信任。各级军官的任免,马步芳自行决断,他人不得染指。调动营长,团长不能预谋;连、排长的更替,团、营长也无由得知。连长揭发营长,原呈仍批营长查复,同时又令另一营长了解其内幕。士兵控诉营、连长,同样批至原营、连长处理具报。对各级军官的考绩,往往取决于马个人之好恶,使其仰我鼻息,终身唯命是从。有时对士兵也殷勤询问,以结其心。马步芳玩弄这种将制将、兵制兵、官兵相制的手段,使全军听命于一人。

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38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7)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6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2)
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53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3)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9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2)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24章 马麒雄踞青海(1)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10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3)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4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2)第19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6)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27章 马麒雄踞青海(4)第23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10)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25章 马麒雄踞青海(2)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56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2)第40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9)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37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6)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7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3)第18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5)第42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1)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11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4)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58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1)第54章 争权利联合告吹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52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2)第46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1)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39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8)第38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7)第59章 马鸿逵先走后败(2)第57章 马鸿宾光荣起义第22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9)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55章 马继援惨败出走(1)第33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2)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15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2)第49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4)第17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4)第21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8)第36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5)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50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5)第29章 马麟继承兄业(2)第13章 马鸿宾甘宁主政(6)第5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1)第51章 打内战出兵助蒋(1)第48章 马仲英四省纵横(3)第45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4)第30章 马麟继承兄业(3)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31章 马步青由官而富第2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2)第20章 马鸿逵宁夏称王(7)第6章 马福祥南京供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