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

虽然关中各地皆被大雪封路,但从长安到华清宫的沿路却有专人照管,积雪稀薄、车驰如飞,一个时辰后,天刚刚擦黑,杨国忠一行便抵达骊山脚下,由于皇帝陛下驾临,华清宫前的护卫异常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没有皇上的召见,谁也不得擅入。

杨国忠的马车停在宫前,早有小宦官飞奔前去禀报,片刻,一名宦官快步走出,向杨国忠深施一礼,笑咪咪道:“皇上请相爷觐见!”

一路行来,杨国忠的兴奋渐渐被空气里的寒意降了温,他开始感觉到自己有些卤莽,李清将家人接走之事到底是真是假,儿子也并没有亲眼看见李清到来,仅凭一个下人的证词,怎能妄下结论?以李隆基的精明,又该斥责他轻率浮躁。

甚至在靠近李隆基寝宫之时,他已经开始后悔,但人已经来了,后悔也没用,杨国忠只能硬着头皮随宦官走进寝宫。

此时,李隆基正与杨贵妃站在窗前夜赏骊山的雪景,宫人来报,‘杨国忠已到。’

杨国忠虽是杨贵妃堂兄,但他毕竟是外臣,杨贵妃立刻躲进了内宫,李隆基雅兴被扫,他心中极为不悦,慢慢地坐回了龙榻,

“臣杨国忠叩见皇帝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好了,这么晚也不让朕清闲一会儿。”李隆基阴沉着脸道:“你究竟有何要紧事,非要追到华清宫来禀报!”

“这个.....”杨国忠感受到了李隆基语气中的火气,他张口结舌,话却说不出来,他本想改劝李隆基削夺安禄山河东节度使一职,可这件事已经讨论过多次,虽是大事、却不是急事,如果是今天下午在兴庆宫与李隆基商讨是可以的,但现在说此事显然不合时宜,说出来必将惹怒李隆基。

“倒底是何事?”李隆基见杨国忠说话吞吞吐吐、表情畏缩,毫无宰相的气度,他顿时恼怒起来,重重一拍桌子,厉声喝道:“快说!”

杨国忠吓得一哆嗦,本不想说之事竟不知不觉从嘴里溜了出来,“陛下,臣刚刚得到消息,安西节度使李清昨晚回来过,今天一早,将他留在长安的家人都接走了。”

“你说什么?李清将家人接走了。”李隆基忽然冷静下来,他本能扭过头,严厉的目光向高力士刺去,就在二人目光相触的一瞬间,高力士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他到这时才明白,自己与李清的关系,原来皇上早已知晓。

他目光向下一垂,避过了李隆基的厉芒,心中乱如麻,脸上却平静如常,李隆基慢慢扭过头来,眼光变得闪烁不定,等待着杨国忠的下文,可等了半天,杨国忠却一脸茫然地看着自己,不解其意,他刚刚消下的怒火,又忍不住再次腾腾燃起,只弹劾而不解决问题,那是御史的职责,可杨国忠是堂堂的右相,给自己出了难题,却没有相应解决问题的方案,让他怎能不恼火。

人有时就是这么矛盾,李隆基为了压制相权,便选了杨国忠这样的庸人来做右相,可当他需要杨国忠象张九龄或李林甫那样为自己解决问题时,却又怒其不争。

见杨国忠半天不语,李隆基眼睛慢慢眯了起来,他冷冷地道:“你说李清回来过,可有证据?”

既然杨国忠提不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他也只能装糊涂了,安禄山不臣之心越来越盛,召他来述职,他却称病不来,又公开在江淮一带大量购粮,在这个节骨眼上,李隆基不愿将此事闹大。

而李清的家人离开长安,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李清擅自将她们接走,这样的话性质便很严重,而另一种解释则是他妻子思夫心切,去安西探亲,这样的话仅仅是行事不妥,并无大碍,显然,李隆基是想将这件事归在第二种情形上。

杨国忠一呆,回来便回来,还需要什么证据,他虽然不明白李隆基的意思,但他看得见李隆基眼中闪过的怒火,听得出他话语中的冷漠,杨国忠不敢再继续说下来,便含糊应道:“微臣只是听说,并未实见。”

李隆基见他没有再坚持,心中怒气稍平,又语重心长对他道:“作为首辅相国,当替朕分忧,当考虑天下民生,这种探人耳目之事,不是你的职责,去吧!朕不想再听你谈及此事。”

杨国忠唯唯诺诺地告退而去,杨国忠走后,李隆基的心情大坏,虽然他不准杨国忠再提此事,但并不表示他不在意,恰恰相反,当安禄山露出反意后,他对这些手握军权的军头们更加警惕,他早就下定决心,在和安禄山翻脸之前,一定要先解除这些军头们的军权,绝不允许第二个安禄山再出现,时间便定在这次的述职期间。

在所有人中,李清是让他比较放心的一个,毕竟他在自己身边时间较长,自己也了解他,所以李隆基决定最后一个再动他,可就在这关键时候,他忽然走出这一步棋,着实让李隆基又惊又怒,这样一来,李清便率先失控了。

还不仅如此,一旦其他节度使嗅出什么味来,都不愿再进京,他可就前功尽弃了,李隆基心中烦乱,他背着手在寝宫里来回踱步,不时仰头望着房顶发呆,最后他停下脚步,回头瞥了高力士一眼,便快速走到桌案前写了一份草诏,交给高力士道:“你派一人火速回京,将此诏交给礼部备案,就说李清家人离京去安西探亲,是朕特许的。”

高力士体会到了李隆基的无奈与恼火,虽然他知道李清已经看出了李隆基削藩的用意,所以抢先下手将家人接走,但他仍然忍不住暗暗埋怨李清,以李隆基对他的厚爱,即使没有军权,也一样能入朝为相,将来辅佐新帝,前途无量,可这样一来,他暴露出了对军权的在意,必然会使李隆基对他心生警惕,将来再想获大用,难了!

高力士默默地接过诏书,便匆匆离殿去安排此事,李隆基一直注视他的背影消失,才微微冷笑一声,提笔写了另一份密旨,封好了,将站立在角落的鱼朝恩唤上前,将密旨郑重地交给他,仔细叮嘱道:“派一个可靠的人去安西,十天内必须将此旨送到广平王手中。”

鱼朝恩小心翼翼地将密旨揣进自己的怀里,再三保证道:“请陛下放心,奴才这就亲自回京派人前往,绝不让陛下失望。”

按杨国忠的原意,他是打算在华清宫的朝房里过夜,但在碰了一个钉子后,他便没有心情留在华清宫,而是连夜赶回长安。

夜里寒气逼人,冷得血液都快冻起来,自然,官道上已结了一层薄薄冰,使道路十分滑溜,马车不敢快行,慢慢地向前跑,跑到一半杨国忠又后悔了,这样走下去,到长安时,恐怕城门早就关了,可要他再往回走,他却又没有那个勇气了。

他心中暗暗咒骂,最近他做事可不就和这走夜道一样么,事事不顺,做到一半便后悔,可是又无法回头,让人觉得愚蠢无比。

杨国忠缩在车厢一角,冻得瑟瑟发抖,他一面自怨自艾,一面逼迫车夫加快速度,这时,一名侍卫在车窗前低声禀报:“相国,好象有人后面在叫你!”

杨国忠一愣,他摒住呼吸,竖直了耳朵仔细聆听,果然听见身后有人在隐隐叫喊,声音很遥远,但在夜静人寂的旷野里显得异常清晰。

“停!”他一声令下,马车滑行了一段距离,缓缓停了下来,片刻,几匹马从后面赶上,他的一名心腹眼尖,脱口而出,“相国,是鱼公公!”

片刻,鱼朝恩赶上杨国忠的车队,他追了一路,早已累得满头大汗,他催马到车窗前,对杨国忠低声道:“相国,让我进来,我有大事禀报!”

杨国忠一惊,急推开车门让他进来,鱼朝恩钻进车厢,探头先向前后看了看,见路上空旷无人,便摸出李隆基的密旨,对他低声道:“这是皇上下给广平王的密旨,我猜事关重大,所以特地追赶相国。”

杨国忠接过密旨,怔怔呆了半晌,忽然对车夫大叫声道:“若在关城门前赶回长安,我赏你五百贯钱,否则,我杀你全家!”

庆王府密室,杨国忠、李琮、李琮之弟李琬、吉温,还有就是鱼朝恩,这五人聚集在房内,商量着一件将要改变大唐政局的大事。

在他们中间的小几上,李隆基的密旨静静地躺在那里,厚实的黄皮信封,打上了火漆,李琮深深地吸了口气,取出一把尖利的波斯腕刀,轻轻地、一点一点地沿着纹路将火漆挑开,随即抽出一张黄麻纸诏书,李琮迅速读了一遍,他的脸色刷地变得惨白,手剧烈地抖动起来。

“殿下,密旨里到底说了什么?”?杨国忠急切地问道。

半晌,李琮才终于咬牙切齿道:“玩了大家这么多年,原来竟然是他!”

他将密旨叠好,放到几上,阴沉着脸对众人道:“皇上在密旨中进封广平王为楚王,并要他在上元节前赶回长安,届时,在凤翔有羽林军接应。”

李琮的话让众人都沉默不语,虽然没有明说,但立广平王为储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了,李琮眼露凶光,忽然直勾勾地盯着杨国忠,意思是现在怎么办?

是的!他怎么可能甘心,从天宝五年起,他便有心谋这个东宫之位,历经起伏坎坷,好容易在去年尝到了权力的美味,眼看要到手的大位,却忽然间飞了。

“相国,你说话呀!”见杨国忠沉默不语,李琮又再次恶狠狠地催道。

“这个.....”杨国忠心里一阵胆颤,他原以为李隆基会重立李亨为储,但没想到要立的竟然是李亨之子,而且和他的大对头李清关系不是一般,若他即位,杨家休矣!

可要他想出对策,这却又比杀了他还要痛苦,他的嘴张了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这时,旁边的李琬见吉温欲言又止,便微微笑道:“不如让我们的军师说说!”

众人的目光一齐向吉温扫去,吉温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地抬头向庆王看去,庆王虽然一向愚笨,但此时却懂了吉温的意思,他立刻将手放在桌上,沉声道:“我李琮在此发誓,吉侍郎的话就是我说的话,若违此誓,天诛之!”

有了李琮的发誓,吉温终于站了起来,他向众人微微一点头,肃然道:“此时,庆王殿下的形式可谓万分危急,若我没猜错,最迟在上元夜,皇上必囚禁庆王。”

杨国忠急摆了摆手道:“不要停!继续说。”

“是!”吉温深深地吸了口气,理了理自己的思路,道:“我以为,皇上之所以急着要立储,是他对除掉安禄山没有信心的缘故,一但兵败事危,他必然会让位以卸责任,另一方面,他也准备让广平王掌军权,所以才急着将他召回,为此,我想了三条连环计,若实施顺利,可保庆王殿下能最终登大位。”

听到‘登大位’三个字,李琮的眼里顿时放出了异彩,他喃喃道:“你说,说什么都行!”

吉温向李琮深深行了个礼,以表示他的预先效忠,随即拾起密旨,抖开,给众人看了看道:“刚才我已经注意到,这封密旨只有皇上的签名而无印鉴,想来是他决定仓促,我的第一计便是重写一封密旨,将内容改掉,命广平王为大唐全权代表出使大秦,会商夹击大食一事。”

“好计!”李琬脱口赞道:“如此一来,广平王远赴大秦,没有一年半载他回不来,我们时间便有了。”

李琮也点点头,又接着问道:“第二计呢?”

吉温捋了捋他稀疏的几根鼠须,微微笑道:“第二计还是和原先一样,杀安庆宗,逼安禄山造反,让皇上无暇考虑立储之事。”

“可是这样一来,等平定了安禄山造反,李俶那小子正好回来,岂不是便宜了他?”?李琮对第二计略略有些不赞成。

吉温摆了摆手,“殿下莫急,且听我的第三计,你便会明白!”?他止住了李琮的话头,继续道:“安禄山一造反,关中大军必然开赴河东和潼关,这样长安空虚.....”

说到此,吉温干瘦的脸上忽然泛起恶毒的神情,他瞥了一眼杨国忠和鱼朝恩,阴阴冷笑一声道:“届时,凭相国的权和庆王殿下的势,制造永王暴乱的假象,再有鱼公公的内应,咱们带兵入宫保驾,那时趁机逼皇上退位!”

最后一句话,俨如石破天惊一般,将几个人惊得目瞪口呆,‘逼皇上退位’,这不就是造反么?

半晌,几个人才回过味来,杨国忠颤抖着声音问道:“吉侍郎,除了这法子,难道没有其他更保险的吗?”

鱼朝恩也尖着嗓子道:“吉侍郎,你这不是要皇上杀了我吗?几万羽林军,我们怎么敌得过?”

吉温忽然仰天一阵大笑,忽然笑声一敛,叹了口气对他们道:“你们难道忘了吗?羽林军驻扎在西内苑,而皇上却住在兴庆宫,假若发生宫变,他们赶来也晚了。”

李琮的脸一阵白一阵红,嘴唇直打哆嗦,他不停地抹额头上的冷汗,仿佛在给自己找借口似的反复说道:“永王是我皇弟,我怎能这样做。”

吉温摇了摇头,鄙视地瞥了他一眼道:“殿下,你难道忘了玄武门之变了吗?”

这句话仿佛一道霹雳,顿时将李琮劈得呆住了,他霍然想起,大唐开国至今,除了高宗外,哪个皇帝之位不是在政变中得来,他又想起了千娇百媚的杨玉环,想到她将在自己身下娇啼婉转,色胆包天加上权欲熏心,使他的腰渐渐挺直。

他终于下定了决心,猛地一击双拳,咬紧牙关、厉喝一声道:“干!无毒不丈夫!他当年不就是这样坐上皇位的吗?”

第57章 反击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321章 客栈疑云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36章 贵人(二)第16章 义助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374章 满月酒第59章 挖墙角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第52章 暗流(四)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47章 冷刀子(四)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134章 图穷第203章 悲情牌第三百零八章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100章 相亲(上)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61章 连环计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309章 夺权第274章 必要的强硬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67章 官从天降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50章 暗流(二)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45章 冷刀子(二)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323章 安杨会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90章 奉命入京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14章 扬州立威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32章 开店(三)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33章 密谋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66章 归程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350章 勒索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30章 开店(一)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155章 东宫案(九)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49章 暗流(一)第182章 远谋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三百零八章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262章 固执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88章 刀刀见血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54章 品牌效应第182章 远谋第79章 黑帮老大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212章 求婚第34章 美人计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26章 阆中(一)
第57章 反击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321章 客栈疑云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36章 贵人(二)第16章 义助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374章 满月酒第59章 挖墙角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第52章 暗流(四)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47章 冷刀子(四)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134章 图穷第203章 悲情牌第三百零八章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100章 相亲(上)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61章 连环计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309章 夺权第274章 必要的强硬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67章 官从天降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50章 暗流(二)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45章 冷刀子(二)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323章 安杨会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90章 奉命入京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14章 扬州立威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32章 开店(三)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33章 密谋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66章 归程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350章 勒索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30章 开店(一)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155章 东宫案(九)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49章 暗流(一)第182章 远谋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三百零八章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262章 固执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88章 刀刀见血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54章 品牌效应第182章 远谋第79章 黑帮老大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212章 求婚第34章 美人计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26章 阆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