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马嵬坡(五)

云如墨,在头顶上翻滚,天色越来越黑,才是中午,有青白之色,四野一片漆黑,整个大地仿佛被恶怪平空一口吞没,李隆基的车驾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赶到马嵬驿,他扶着杨玉环刚刚进了驿馆,豆大的雨点便劈劈啪啪落下,有力地击打着地面,空气中充满了泥土的腥气。

可怜的士兵们来不及支架营帐,纷纷跑到松林里去避雨,他们又冷又饿,密密麻麻挨挤在一起,沉默地望着雨中的馆驿,馆驿没有人,粮食也被带走了,好在地方颇大,有里外两进,李隆基和杨玉环住进了里面的小院,将外间留给皇子皇孙和杨国忠等几个随行的大臣。

高力士从昨夜起就没有吃东西,他将自己的一口粗粱偷偷省给了随行的小孙子,此刻他已是饥肠咕噜,饿得连路都几乎走不动了,虽如此,但依然尽职尽责,将同样精疲力尽的李隆基扶上座位,安慰他道:“陛下,等雨停歇,让士兵打些野味或在河里捕些鱼,要不就杀几匹马,给大伙儿充饥。”

只一夜时间,李隆基便象老了十岁,他脸色灰暗,须发已大半花白,拄着一只拐杖吃力地坐了下来,高力士的话让他叹了口气,往日锦衣玉食,没想到他也有现在这般落魄的时候。

高力士似乎明白他的心思,又补充道:“走长途离不开马,能不杀就不杀吧!”

李隆基默默地点了点头,又道:“内侍,你去看看朕的爱妃,她从昨晚到现在都没吃东西。朕担心她撑不住。”

“陛下请放心。刚才老奴去看过了,娘娘呆在佛堂里,精神还算好。”

李隆基不禁又叹了口气。“朕现在最后悔之事便是不听当年张九龄所言,要是当时把安禄山杀了,朕也不至于沦落到今天。”

房间里的气氛十分沉重,高力士想说点什么,可他也疲惫不堪,便沉默了,只听见骤风疾雨吹打着屋顶的瓦片。忽然,他似乎听到了什么。却又很不真切,就在他一愣神之际,侍卫韦应物飞跑进来,他跪地大声禀报道:“皇上,我们都听见好象有马蹄声,很密集。似乎朝这边来了。”

李隆基吓得魂飞魄散。他‘腾!’地站起来。难道是他最害怕之事来了吗?

“快!快去告诉陈将军,命他去迎敌!”

说完,他丢掉拐杖便朝佛堂跑去。可人老体迈,他没跑几步就险些摔倒,高力士赶紧扶住了他,“陛下别急,说不定是路过地商贾呢!”

高力士话音刚落。只听几个侍卫在门外喜极而喊:“陛下,是唐军!是唐军地骑兵!”

李隆基呆住了,他立刻扶上高力士,冒着大雨、颤颤微微从驿馆走出,只见大门外,一百多大唐骑兵在雨中来回拨转马头,当先一人身高挺拔,他皮肤黝黑、脸色严峻。目光锐利地透过雨幕,直向驿馆大门射来,正是安西节度使李清。

他见李隆基出来,立刻翻身下马,向他半跪行个军礼,“臣李清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大将军快快请起!”然眼前一黑。竟晕倒在地。

“父皇!陛下!”他身后的皇子皇孙们顿时慌了手脚,一齐了扑上上来。杨国忠却站在门口一动不动,他目光阴冷地盯李清,那目光里竟迸出刻骨的仇恨。

这时,几个亲王已经将李隆基抬进驿馆,高力士反而被挤到一旁插不上手,他瞥了一眼李清,慢慢地走了上来,表情复杂地问道:“李清,你怎么会来此地?”

和李隆基地欣喜若狂不同,高力士的眼里却隐隐藏着一丝忧虑,他想起了李清命段秀实送来的信,此时他亲自来此,可有是有什么目的?

这时,永王李璘悄悄走到门边,竖着耳朵听高力士和李清的对话,他一言不发,目光却闪烁不定,李清的眼角余光扫了他一眼,心中微微冷笑一声,道:“高翁,我率大军路过此处,听说斥候说发现这里情况异常,便亲自来看一看,没想到竟然是皇上。”

“你带了多少兵来?”

“回高翁的话,我只带了一千骑兵,其他安西军主力我已命李嗣业率领他们前去迎战。”

李清一边说,目光却扫了周围一圈,他忽然发现了韦应物,只见他偷偷向自己肚子指一指,李清顿时醒悟,急令士兵们取出身上带地干粮交给侍卫们,随即微微叹道:“陛下现在情绪激动,我也不便见他,我先去安排军马,再命人送些粮食来,高翁,我就驻兵在山丘之下,若陛下想见我,可随时派人来召我。”

说罢,他向高力士拱拱手,掉转马头,瞬间便率领三百骑兵消失在茫茫的雨雾之中,高力士一直凝视着他地背影,目光中充满了

且说李隆基遭遇大悲大喜,又淋了雨,加之他体质虚弱,到黄昏时竟渐渐发起烧来,这时,众人都知道李清赶到,有了粮食,心中也安心下来,只有雨越下越大,天地间一片白雾茫茫。

惟有高力士一直坐立不安,李清出现得太突然,而且只带一千兵,怎么想里面都有问题,可究竟问题出在哪里?他也说不清楚。

房间里很安静,李隆基已经昏昏睡了,有一个御医在旁边照料着,高力士背着手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一刻也停不下来,这时,外面的雨似乎已经小了一点,高力士终于猛地下定决心,抓起屋角的油纸伞,匆匆走进了雨雾之中。

李清地一千人驻扎在一里外,这里地势开阔,除了顺着山丘延绵下来的一片松林外,周围再无可藏身之地。

“请通报李大将军。我是皇上身边之人,特来求见!”

高力士只等了片刻,忽然营门大开,李清从里面快步走出,他老远便笑道:“适才见高翁欲言又止,我便知道高翁会来,请!请到帐里谈话。”

虽然帐里也很潮湿,但总比外面舒服了很多,高力士将一杯热茶一饮而尽。他舒服得长出一口气,全身都暖和起来,他又吃了几块糕饼,这才拍了拍手道:“大将军不妨对我直言,你究竟是从哪里来,是陇右还是其他地方?”

李清淡淡一笑道:“适才永王在旁边,我未说实话。实不相瞒,我而是从长安追来,你们走了半天一夜,才行了一百多里,我不到两个时辰便追上了。”

“长安?”高力士浑身一震,他不可思议地望着李清,“那叛军呢!你可曾遇到?”

李清负着手走到帐门。凝视着帐外被雨雾笼罩的青山,他忽然回头微微一笑道:“崔乾佑的三万幽州铁骑已经被我安西军悉数歼灭,连潼关也被重新夺回。”

高力士呆住了,他仿佛变成一块石雕,半天一动也不动,段秀实地信、支持楚王的叮嘱、皇上的出逃、李清地从天而降,一连串的事仿佛被一根无形的线穿了起来,他终于明白过来。李清其实早就来了,他一直就在等,等皇上离开长安,他再突然出手,将一切都掌握在手中。

而现在,荒郊野外,皇上只有一千余士气低下的弱兵护卫。哪里抵得过如狼似虎的安西军。高力士吃力地咽了口唾沫。偷偷向李清看去,正好他也转头过来。两人目光一碰,高力士忽然在他即将消逝的眼神里,敏锐地捕捉到了一抹杀机,他腿立刻剧烈地抖动起来,李清难道要杀皇上吗?最后在推卸给安禄山,所以他只带一千人来,就是要掩人耳目。

‘扑通!’一声,高力士,这位大唐第一权宦,第一次给皇上和贵妃以外地人跪下了,他颤抖着声音道:“请大将军手下留情,放陛下一条生路。”

李清并没有急忙将他扶起,更没有安慰他自己忠于皇上,断断不会做这种天人共愤之事,没有,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冷冷地瞥了一眼高力士,他沉默了。

渐渐地,高力士也体会到李清的冷意,他从地上站起来,抹去了额头上地汗,沉声道:“这么说,你一定不肯放过皇上么?”

“哼!”李清用鼻音轻轻地哼了一声,背对着他缓缓说道:“我几时说过要杀皇上?”

“你不杀皇上?”是帝王的正常轮换,而对李隆基他从来就是忠心耿耿,从无二心,现在李清突然表态不杀李隆基,使他终于从一个令他恐惧的牢笼中解脱出来,而这个牢笼,正是他亲手所编。

李清徐徐转过身来,盯着高力士,用决然而不容讨价还价的语气道:“不过,他要立即退位,让楚王登基,这是我不杀他的唯一条件。”

李清地忽然到来,不仅让高力士感到不安,而且另一个人却感到了更深的不安,甚至是恐惧,这个人就是杨国忠。

他与李清地仇恨渊源已久,在他十几年地官宦生涯中,李清就象影子一样,紧紧跟随着他,他地每一次起伏和挫折,都可以看到李清的存在,当他升为右相后,他以为自己从此可以超越李清,不料,就在今天、在一个叫马嵬驿地小驿馆站上,他沮丧地发现自己竟再一次被李清踩在脚下。

“可恨!”杨国忠地拳头重重地砸向桌子,‘砰!’一声,茶杯震落到地,摔得粉碎,将与同房的儿子杨暄与御史大夫魏进成吓了一大跳。

“大人!你这是为何?”魏方进疑惑不解地问道,他是杨国忠的心腹,因益州刺史崔圆是他的老下属,所以李隆基也将他带上了,他确实不能理解,昨碗象丧家犬一样地跑了一夜后,现在好容易有地方歇息

还送来粮食,眼看安全也得到保障,应该高兴才对,么会生这么大的气。

杨暄却知道父亲的心病,他悄悄拉了拉魏方进的袖子,示意他跟自己到外面去。魏方进见杨国忠地脸色一会儿铁青,一会儿有胀得紫红,着实令人害怕。

他便悄悄地跟杨暄走出房间,可二人刚到外面,却迎面见永王李璘匆匆走来,劈头便问他们,“杨相国可在?”

杨暄指了指房间,低声道:“父亲在发火呢?”

“发火?”李璘诧异地问道:“好好地,为什么要发火?”

“还不是为中午突然出现的那个人吗?”知道李清的忽然出现究竟是福还是祸。

李璘却笑了,笑得有些诡异,他拍了拍杨暄的肩膀道:“我找你父亲有大事商量,你就在这里看着,谁也不许放进。”

说罢,他便快步走进了房间,他与杨国忠之间的合作是由哥舒翰撮合。但也同样是因为哥舒翰与杨国忠矛盾尖锐,他和杨国忠之间的关系也随之淡了许多,现在哥舒翰完了,李璘最大的支持者倒掉了,可是不甘心地他又想慢慢弥补和杨国忠地关系,但李清地出现使他陡然发现了危机,若将来李豫上台岂能饶他。所以无论是死是活,他都要亡命一博。

房间里杨国忠正垂头丧气地低头不语,没有注意到李璘已经走到自己面前,李璘望着他半天,忽然笑道:“坐在这里想就能解决问题吗?”

杨国忠慢慢抬起头,茫然地望着李璘,不知道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璘向左右看了看,便附在杨国忠耳边低声道:“他带兵前来。必然是为了李豫,若我们不先下手,你我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他的这句话仿佛一盆冷水,顿时将杨国忠泼醒了,他紧张地看了看四周,上前将门关了,也低声怨道:“你疯了不成。他带兵前来。我们拿什么和他斗?不是找死了吗?”

“我仔细考虑过。机会不是没有。”李璘盯着杨国忠地眼睛阴阴地道:“就看你杨相国肯不肯帮我这个忙了。”

“帮你什么忙?”杨国忠忽然有点回过味来,他警惕地看了他一眼问道。

李璘却不急着说。他似乎觉得刀刃火候不够,还须再磨一下,便笑道:“相国,不要用那种眼神看我,现在咱们同仇敌忾,帮我的忙也就是帮你的忙。”

“殿下就直说,究竟要我帮什么忙?”杨国忠略略有点不耐烦起来。

李璘嘿嘿一笑,亲轻描淡写地道:“我要你去给贵妃说一说,让她劝皇上立我为太子。”

“什么!”杨国忠惊得跳了起来,“你说得轻巧,现在是什么时候,你居然还敢说此事?”

“我不是突发妄想,你知道今天下午皇上生病时都说了什么胡话吗?我问过御医,已经一字不漏地记下了。”

杨国忠知道李隆基说了一下午的胡话,却不知道他说地是什么?见李璘提起此事,他便问道:“皇上都说了什么?”

李璘冷笑了一声,道:“他说他有罪,不该重用安禄山,他要退位向天下人谢罪。”

杨国忠却嘴一撇,不屑地说道:“这有什么了,他生病了自然会这么说,等他病好了,又是另一回事。”

“所以我就要你帮忙,只有现在,趁他现在病体虚弱时将太子之事定下来,这个机会不可放过了,否则将来李豫登基,李清必然得势,那时还有你们杨家的好果子吗?”

或许是最后一句话打动了杨国忠,他沉默了半晌,忽然道:“若我帮你这一次,你给我什么好处?”

李璘却爽快地道:“那你说,你要什么?我都可以答应,而且是用书面保证。”

“我要终身为右相,你还必须得替我把李清杀了。”杨国忠注视着李璘的眼睛,一字一句道:“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350章 勒索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34章 美人计第38章 去成都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245章 科举案(七)第68章 帘儿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34章 美人计第79章 黑帮老大第260章 解谜(下)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48章 冷刀子(五)第63章 杨家(二)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259章 解谜(上)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335章 谋河西(下)第60章 兄弟阋墙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43章 风骤起(二)第73章 除恶(一)第125章 小人眼红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5章 上元夜(一)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315章 兵不厌诈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374章 满月酒第55章 绑架第50章 暗流(二)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53章 暗流(五)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20章 官司(四)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265章 利用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269章 意外第30章 开店(一)第271章 下手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94章 又见故人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266章 线索第13章 以字鉴人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13章 以字鉴人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81章 意外失足第7章 县令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182章 远谋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88章 刀刀见血第155章 东宫案(九)第35章 贵人(一)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126章 暗渡陈仓第32章 开店(三)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37章 发薪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
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350章 勒索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34章 美人计第38章 去成都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245章 科举案(七)第68章 帘儿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34章 美人计第79章 黑帮老大第260章 解谜(下)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48章 冷刀子(五)第63章 杨家(二)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259章 解谜(上)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335章 谋河西(下)第60章 兄弟阋墙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43章 风骤起(二)第73章 除恶(一)第125章 小人眼红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5章 上元夜(一)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315章 兵不厌诈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374章 满月酒第55章 绑架第50章 暗流(二)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53章 暗流(五)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20章 官司(四)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265章 利用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269章 意外第30章 开店(一)第271章 下手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94章 又见故人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266章 线索第13章 以字鉴人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13章 以字鉴人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81章 意外失足第7章 县令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182章 远谋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88章 刀刀见血第155章 东宫案(九)第35章 贵人(一)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126章 暗渡陈仓第32章 开店(三)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37章 发薪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