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曲江流饮(上)

科及第总有曲江赐宴的盛事,新科进士们乘兴作乐,上、放盘于曲流、盘随水转,轻漂漫泛转至谁面前,谁就执杯畅饮,再罚诗一首,遂成一项文人雅趣,渐渐的,三五朋友聚会,也行此风,唐朝风流,文人们更要携舞姬歌女前来助兴。

时已至夏,夜间的曲江流饮颇为时尚,水面放一木盘,盘上明烛高杯,如明月随波,杯内琼浆玉液、身畔瑶池仙女,在万千星斗下,携美畅饮,却为人生一大乐事。

初夏的曲江池就是到夜间依然人影如织,熏香的夜风轻拂脸庞,成双成对的才子和佳人,留恋着夜色不肯归去,才子拍着胸脯在佳人面前说一说自己理想抱负,迎着佳人痴恋的目光,才子随手摘下浓姿半开花一朵,插在佳人发鬓,或换来佳人芳心、或换来老农臭骂。

李清抵达曲江池已是暮色初升,天际半明半暗,湖光水色、熏风垂柳,让他心旷神怡,可骑马绕了一圈,却不知杏园在何处,有心问一下路,可人家郎情妾意,如胶如漆,李清‘喂’了两声,要么水泼不进、声波弹回;要么空对山鸣,不闻回音,无奈,只得自己寻去,杏园么?总归杏树多处便是,可是杏树又长什么样子,李清挠了挠头,却是半点也想不起。

好容易见一人形影孤单,正牵着马对湖怔怔发愣。李清大喜,上前施一礼道:“这位公子,打扰了。”

那人回头,却不是公子,年已四十许,只见他头戴一顶硬幞头,额头饱满,目似朗星。长而挺直地鼻子倒和自己有点相似,颌下三缕长须随风轻摆,面色沧桑,略带一点仆仆风尘,他体形硕长,身着白袍。束胡革,腰挎三尺长剑,气势凛然,颇有三分侠意。

他上下打量一下李清,随即拱手回礼,微微笑道:“公子找在下何事?”

李清见他眉宇不凡,心中颇有好感,笑道:“我想去杏园却不知路,想请教先生。”

那人笑了,翻身上马对李清道:“去杏园。跟我走便是。”

“先生也是参加诗会的么?”

话一出口,李清便觉唐突。忙歉然道:“我见先生气质不凡,便以为定是参加诗会。话语唐突,有些失礼了。”

那人又看了一眼李清,忽然问道:“这位公子贵姓,我好象是第一次见你。”

“在下姓李,无名之辈。”

李清心念一转,听口气此人真是来参加诗会的,又不知是哪一位名人,又微微一笑补充道。“在下李阳明,西市商人。不会写诗只会喝酒,是王江宁之友,不知先生贵姓?”

商人在大唐地位极低,主要指在士大夫眼中,所以白居易才说,老大嫁作商人妇,或是商人重利轻别离,充满了贬低之意,但在普通的百姓眼中,商人却又十分寻常,和士卒、农夫并无区别,所以大唐商人地位虽低,但商业却繁盛,就是这个原因。

那人见李清坦然自称为商人,也直言说自己不会写诗,心中顿时对他印象大好,便豪爽一笑道:“我姓高名适,字达夫,也好饮酒,近十年来浪荡江湖,无依无凭.

“他就是高适,杜甫要介绍给自己的高适,”

李清一阵惊喜,却又微微有些失望,总觉得他年纪应与自己仿佛,不料竟已是中年人,这也难怪,没有数十几年的苦读,怎能名满天下,故大唐入仕者大多三十以上,象自己二十七八岁便升都督,纯属怪异。

“先生哪是无依无凭!”

李清手一指他身下的火炭骏马,笑道:“它不就是你的依凭么?”

高适见他说得有趣,不由哈哈笑了起来,“李公子说得极是,天下无依无凭之人,倒真地没有。”

顿了一顿,高适又道:“我听王江宁说,他有个朋友是个官商,莫非就是李公子。”

“不错,正是我!做官治国,做商养家,公私都要兼顾才行。”

高适却摇了摇头,语重心长道:“我并非是针对李公子,但又做官又做商,往往会公权私用,最后得不偿失,李公子要当心了。”

李清淡淡一笑,“我只是一介小吏,先生言重了。”

话似乎有点不投机,但此时两人已经来到杏园,李清老远便看见了自己的管家张旺,正指挥着十几个家人在湖边布置会场。

高适忽然发现自己的朋友,便向李清告辞,大笑着迎了上去,他的朋友李清却见过,另一位边塞诗人岑参,李清暗暗摇了摇头,转身离去。

很多事情往往就是这样,想象着很好,在脑海里描绘得绚烂多姿,可一旦真的接触了,却往往感觉到不是那么回事。

高适就是如此,虽然外表亲切,而且他说的话也有几分道理,但李清却觉得自己与他有些格格不入,或许,象杜甫、李白这些诗人们只适合写写诗,从政却未必比得过杨国忠,这就好比后世地科学院院士只是某一领域的专家罢了,而地方领导却偏要将他们当作万能的神。

杏园在曲江一角,占地颇广,每年三月三上已节时,吏部便会在这里举行新科进士宴会,但平常也对普通百姓开放,这里水流和缓,最适合文人举办曲江流饮的活动,王昌龄搞得这次夜饮,本是十几个朋友间的聚会,却因为李清对张旺的一句吩咐,‘拣最好的做’,张旺自然也不遗余力地宣传,结果只是十几个朋友间的聚会便成了一件盛事,这看诗之人却远远多于做诗

三教九流都往这里赶,就仿佛后世的什么搭台、什么,中国的文化就毁在这上面。

“李将军怎么对诗也感兴趣,倒是件稀罕事。”身后忽然传来一男子低沉而略带讥讽的声音。

李清回头,只见几步外站着一男一女,男的大鼻细眼,活脱脱一个李林甫的青春版,而女的倒长了一双丹凤眼,但笑起来丹凤眼会急剧缩小,变成细鱼眼,这二人自然就是李银和崔柳柳,他们一早便来到曲江池游玩,沟通心曲,夜了也舍不得离去,李银得他父亲的教诲要多结交文人,便携美趁兴而来,正遇李清。

“彼此彼此!”

李清向李银拱拱手,含笑道:“曲江流饮,一诗一酒一美人,我是为酒而来,李银兄自然是为美人而来。”

李银一早出来,尚不知朝中发生之事,心中记的,还是诬陷李清诱拐奴仆失败之仇,此刻他见李清眼睛向自己的手瞥来,心中更加得意,便将崔柳柳的手捏得更紧。

李清见他自作多情,淡淡一笑,对崔柳柳道:“你娘以为你被恶人抰持,全府上下寻你一天不得,已经报官了。”

崔柳柳从来就没有象她娘说的去学什么刺绣,她本是个任性随心的女子,先是爱慕李清,单相思一场,而此时在李银的有心奉承和迎合下,她地一颗芳心便迷失了方向。此时乍见李清,她仿佛做贼被抓住一般,心中又慌又乱,想将李银的手甩掉,可他偏又捏得紧,只得将头深深低下,不敢看李清的眼睛。

但耳朵却堵不住,李清的话一字不漏飞入他耳中。如果说是父亲找她,崔柳柳并不在意,可是母亲找她,效果就不同了,她急抬头对李银道:“李大哥,我要回去了。”

李银哄了崔柳柳一天。终于盼到暮色降临,他正心痒难耐,不料李清一句话,便击碎了他的美梦,心中不由恼怒万分,恶狠狠地瞪了李清一眼,又对施柳柳柔声道:“等参加完今晚的曲江流饮,我便送你回去。”

他打的主意是曲江流饮散场后,恐怕城门和坊门都已落锁,他们就得在外过夜了。岂不正遂了他的意。

不等崔柳柳表态,李清心中先向李林甫说一声得罪。又对她道:“我来时听你舅父说,你娘已经进宫。恐怕是要请皇上派兵来寻你。”

话虽然荒诞,但对崔柳柳却十分有效,就如同对孩子要讲童话,说历史他们就会睡着一般,崔柳柳心中果然十分害怕,也不想再和李银多说,甩开他地手,便向后面一直尾随他们的马车跑去。

“你!真卑鄙。”李银指着李清。气得浑身发抖,半天说不出话来。又回头看了看已经跑远的崔柳柳,恨得一跺脚,追了上去。

“李公子,若真喜欢,让相国去崔府提亲,不更好吗?”

说罢,李清哈哈一笑,负手进了杏园。

杏园内亭台楼阁鳞次栉比,一角的空地上停了数百辆马车,大多是闻讯赶来看热闹的长安市民。李清诗人没见到一个,倒见不少拖家带口的游人,在草地上铺着厚厚地麻毯,堆满各种吃食,妻子幸福地依在丈夫的怀中,回忆当年的在此相识,也不知头上蚊子还是不是当年那群红娘,而小妾在旁边斟酒沏茶忙碌,却不时斜眼狠盯着男人的苦脸,想着回去后在床上再好好收拾他,一群小孩子在人群中嬉戏追逐,这若在白天倒也是幅明媚的游春图,可是,今晚诗人们的灵感不知是否还能找到。

李清正在东张西望,寻找去处,忽然耳畔传来一声低低地埋怨,怨声中仿佛蕴涵着二十年守寡女人的凄楚。

“阳明,看看你手下做的好事!”

李清扭头,见王昌龄正苦着脸向自己走来,他后面还慢慢跟着一人,也是一身白袍,腰束长剑,身材细高,只是暮色隐隐,看不清面容。

“怎么,张旺他做事不卖力吗?”李清向远处正勤勤恳恳干活的张旺瞧去。

“卖力!他就是做得太卖力,还雇了几百个孩子在长安城里四处宣传,你看看这画。”

王昌龄递过一张宣传纸,李清接了,借着淡淡的月光,见上面是一幅娥奔月图,画得倒不错,关键是旁边地字,什么‘杏园桃花水,醇酒美姬盼’;什么‘胡姬艳舞,盛大奔放’。

如此一来,长安市民自然人人向往,难怪这里热闹得跟游园似的,还有人正络绎不绝赶来,脸上洋溢着对醇酒美姬地向往,自己刚才倒真不必问路,跟着人流来便是了。

“这个.他,他不懂!”

“我们十几个朋友聚会写诗饮酒,要这么热闹干什么。”

王昌龄眼睛都要喷出火来,“那你说说,这下该怎么办?”

“我的意思是换个地方,但王江宁却说要征求你地意见。”

王昌龄身后的白袍男子缓缓走上前来,他声音清朗,略带一点磁性,靠近了,李清看见了一张逸兴飞扬的脸,眉斜刺、眼如杏、目似丹,鼻头准直似卧蚕,两根长须八字飞,一缕美髯垂胸前,他年纪和高适相仿,笑容亲切和蔼,目光中带着一丝热切和期盼。

‘他是谁?’李清忽然生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329章 宫里的消息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68章 帘儿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83章 孔方老道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162章 密会太子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126章 暗渡陈仓第64章 杨家(三)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271章 下手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68章 帘儿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79章 黑帮老大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30章 开店(一)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269章 意外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17章 摸奖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329章 宫里的消息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91章 曲江邂逅第52章 暗流(四)第314章 导火索第259章 解谜(上)第20章 官司(四)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267章 蓄势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51章 暗流(三)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32章 开店(三)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34章 美人计第68章 帘儿第213章 前夜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99章 二进宫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90章 奉命入京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23章 仪陇小摊(二)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
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329章 宫里的消息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68章 帘儿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83章 孔方老道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162章 密会太子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126章 暗渡陈仓第64章 杨家(三)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271章 下手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68章 帘儿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79章 黑帮老大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30章 开店(一)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269章 意外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17章 摸奖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329章 宫里的消息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91章 曲江邂逅第52章 暗流(四)第314章 导火索第259章 解谜(上)第20章 官司(四)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267章 蓄势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51章 暗流(三)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32章 开店(三)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34章 美人计第68章 帘儿第213章 前夜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99章 二进宫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90章 奉命入京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23章 仪陇小摊(二)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