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步步设局

清在高力士的小客堂等了约一刻钟,方闻木屐悠闲而响声,又过了半天,才见宽身禅衣的高力士拍着手上散泥笑呵呵走入,“让李侍郎久等了。”

李清起身,上前一步施礼道:“打扰大将军休息,实在是抱歉!”

“李侍郎不必客气,请坐!”

高力士自己先坐下,又端起茶杯品茗一口,悠悠笑道:“李侍郎怎么会知道老夫今天在家?”

“下官其实不知。”

高力士一怔,只听李清又歉然道:“下官其实只想试一试,便押准了,但大将军肯见我,着实让下官感动。”

“你不必感动。”高力士脸上露出古怪的笑意,“老夫休息一日不易,一般不见人,只是你行事屡屡出人意表,便动心想见你一见,结果还是出人意料。”

李清急起身再长施一礼:“李清行事唐突,请大将军莫怪。”

高力士摆了摆手,淡淡笑道:“老夫看人只有一个原则,态度决定一切,卑躬曲膝也好、胆大妄为也好,那只是表象,并不重要,老夫所说的态度是内在的东西”

说到此,高力士又喝了口茶,却在杯盖上吐出两片碧绿舒展的茶叶,他指了指这两片茶叶微微笑道:“就如老夫喝的这茶,播州云雾茶,市场上的价格只是中上。但老夫独喜此茶,它大小恰如雀舌,旗枪交错,摇曳沉浮碧水之中,品茗时舌尖稍觉茶韵清苦,再细细品尝,回味之中略有甘甜,那种淡淡地滋味。浅尝最为甘美、之象顾山紫笋之流,位居茶之极品,名声不可谓不高,价钱也是天价,但它已经不是茶,它已经被名声所累。沾了太多的市侩。

所以老夫一直以为,看人如看茶,凡事过度反而乏味,世间利禄荣辱来来往往,惟有淡泊才能宁静、才能致远,而李侍郎就是这播州云雾茶,非名门世家,名声不显,却能知荣而退、知辱而进,这。就是我接待你的原因。”

李清默默地听他说完,却苦笑一声道:“可我今天却不淡泊。我是为太子之事而来。”

“我知道,若非太子之事。你又何必来找我,只是我实话告诉你,一个字‘难!’”

高力士负手走了几步,仰望着墙上的松下弈棋图,眼中闪过一道黯然之色,“皇上决心已下,非我所能说动,连王忠嗣愿以官爵来都无济于事。你一个小小的户部侍郎,就别费心了。没有用的。”

李清却淡淡一笑,“那庆王呢?他能否说动皇上?”

高力士眼中的黯然忽然变成了厉芒,他的眼睛渐渐眯成一条缝,回头不可置信地看了李清一眼,缓缓坐了下来,高力士一直不相信永王竟会如此短视,在最关键地时候,他的家人说出大逆不道之言,将他在皇上心中的低调形象破坏无遗,高力士开始以为这是庆王所构,但随后的证人证言却证明这是真的,皇上当即便取消了上元夜和永王共进晚膳的计划,很明显,他对永王极为不满。

而现在,高力士对太子又忽然有了一分信心,是地,他也不甘心,毕竟他在李亨身上下了太多的血本。

过了半天,低头沉思的高力士方徐徐道:“说吧!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救太子一次。”

李清早已胸有成竹,他微微笑道:“我只想求大将军说动皇上,给太子一个辩白的机会。”

“然后呢?”高力士紧盯着李清,他要知道他的全盘计划,评估它的可行性,再决定自己是否配合他。

“然后么?然后就是正月十八,我已安排妥当!”道。

“正月十八?”王李俶!’他长长地松了口气,向李清投去一道赞许的目光。

李清摸了摸青黝黝的下巴,和高力士会意一笑,在他笑容里却又藏了几分含而不露的锋芒,那是他地还未走出的第三步棋。

。。。

从高力士府里出来,李清转身又去了位于永兴坊地小校场,这里就是他从前做东宫侍卫长时练功的地方,而现在却是广平王李俶操练兵马所在。

今天是正月十六,是各皇孙最后冲刺之时,各家皆戒备森严,惟恐被对手探知底细,李俶也不例外,上百名东宫侍卫和他王府地侍卫将小校场严密监控。

今天当值侍卫长正是李清从前的副手,李惊雁的二哥李虎枪,此刻,他坐在台阶上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荔非兄弟对小王爷的指导,起初的嫉妒和轻蔑早已被敬佩所替代。

荔非兄弟所教授的东西没有什么华丽的阵法,也没有什么谦谦君子之风,完全是极其实用、简练的战场撕杀,以杀死敌人为唯一要务。

而他们手下地三百骑兵,就仿佛是地狱里杀出的冥军,铁盔、铁甲、铁面具,面具下只露两只冰冷地眼睛,不带一丝人的气息,仅三百铁骑就仿佛三万大军,弥漫着无边的杀气。

“头!你看谁来了?”

一东宫侍卫忽然指着校场外的小路大叫,李虎枪回身,从围墙上探头向外望去,只见远远来了几骑,当先马上之人,正是他的老上司李清,李虎枪心中不由一阵胆怯,人家早已成龙在天上飞了几圈,而自己仍然是一条小蛇在地上爬行。

李清走近校场,早已被从前的下属包围,众人大声向他打着招呼、拱手施礼。

“头儿升了官怎不来看看我们?”

“恭喜李侍郎主管户部!”

各人脸上表情各异,久别重逢心情激动者有;套老交情想走户部侍郎路子者有;李清一一和大家打招呼,不少人的名字他还记得。

这时,李虎枪从人群中挤了进来,眼光复杂地望着李清,带一点自卑和失落,唯一

支持是他有个妹子,平阳郡主李惊雁。

李虎枪干笑一声道:“你的手下好生厉害!”

李清哈哈一笑,“你若上战场干上几仗,也不会比他们差。”

他从马上跳下来,一把搂住他的肩膀,将他拖到一边低声道:“上次看望世叔时,本来也找你有事,你却不在。”

“什、什么事?”李虎枪一阵心虚,不由变得结巴起来。

李清微微一笑道:“我打算在户部下成立一个稽查署,缺少一些干练之人,如何,你可愿意来帮我?”李虎枪是他未来的舅子,倒是可以大用。

“这.时倒拿不定主意。

“没事儿,我只是先透个信给你,现在不要你答应。”

李清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等过些日子我把具体职务拟定出来,你再考虑。”

“小王爷来了!”不知谁叫了一声,众侍卫纷纷闪开一条路,脸上都露出敬畏的神色,只见广平王李俶大步走来,脚步沉稳而坚决,他披甲带盔、腰佩横刀,只短短半月不见,他的气质已经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他那生气勃勃的脸上流露出一股石雕般的王者之威和俨然之气。

“好一个人中之龙!”李清暗暗赞叹,他急忙迎上来向李俶躬身施礼:“李清参见殿下!”

李俶连忙将他扶住。“李侍郎不必多礼,应该感谢地是我,多谢李侍郎的鼎力相助。”

他又向众人挥了挥手,“大家忙去吧!”

一众侍卫见小王爷与李清有话要说,都知趣散了,李俶将李清带到校场旁临时搭建的木屋里,关上门,李俶却倒头便拜。泣道:“求李侍郎救救我父王!”

李清见他忽然给自己跪下,着实吓了一跳,慌忙将他扶起,“殿下千金之躯,千万不可如此,折杀李清了。有话咱们慢慢说。”

李俶长叹一声,眼中流露出痛苦之色,“昨晚发生之事李侍郎想必已经知道,苍天无眼,我父王这下可真无法挽回了。”

“我并不这样认为!”

李清摇了摇头,淡淡说道:“我不信天,事在人为,只要对应得当,我以为还有挽回余地。”

“此话当真?”

李俶大喜,他猛地转过身来。眼中露出难以掩饰的喜悦,用一种企求的口气道:“如果能救回我父王。本王将重重酬谢于你。”

李清笑而不语,他拉过两把椅子。随手掸去上面的积尘,笑道:“殿下且先坐下,听我慢慢道来。”

两人坐下,李清沉吟一下方道:“实不相瞒,我刚从高力士府上来,他已经答应我,尽力替你父王争取一个辩白的机会。”

“高力士!”李俶大为错愕,他知道高力士的分量。但他一直在自己父王之事上保持沉默,怎么会忽然答应?他刚想开口寻问。李清却一摆手止住他地好奇,继续道:“此事说来话长,以后再给殿下细说,现在先要按我说的办法去做,你马上回去找到你父王,告诉他,皇上召见他时,态度一定要坦诚,首先要承认是约了韦坚见面,但见面的目的却是想了解皇甫惟明到底做什么大逆不道之事。”

李俶终于忍不住,他呐呐插口道:“可是我以为应该否认约韦坚见面才是,说只是一次巧合或者是被人陷害,否则何以解释杨国忠和吉温会同时出现,还有李林甫也在附近。”

李清冷笑一声,“如果按照你这样去给皇上解释,你父王立刻就会被废,你以为皇上召太子觐见真是想听他解释什么吗?不是!这不过是一个过场,做做样子罢了,向世人表明他确实给过太子辩白的机会,事实已经摆在眼前,再说什么陷害、阴谋,反而只会加速皇上下定决心。”

“那说什么岂不是没用了吗?”李俶彻底糊涂了,“这样一来,承认和不承认又有何区别?”

“不是这样。”

李清摇了摇头,便将永王府下人口出妄言之事给李俶简单讲了,只是隐瞒了自己在其中的策划,他道:“其实皇上对立永王已经有了一丝动摇,如果太子在此时表现出坦诚和谦卑,和那永王形成鲜明对比,我想皇上心中会更加迟疑,等后日你再表现优异,皇上或许就会看在你地份上饶过太子这一遭。当然,我也没有绝对的把握。”

李清比出五个手指,笑道:“五五对半,我其实也只有五成的把握。”

李清离开小校场,缓缓向家里走去,在他身后跟着荔非守瑜,这是李清专门将他带回来,在他的第三步棋中,他就要用到荔非守瑜。

一路回来李清都沉默不语,他在仔细推敲每一个环节中的细节,事实上,他也并不能控制这些细节,比如,太子是否真听他的劝,向李隆基表现出足够的坦诚;还有李隆基对立永王的疑虑到底有多深,是否会再观察几年;再有后日李俶表现如何,能不能激发李隆基产生立他为接班人的念头;这些他都无法掌握,他仿佛在一根钢丝上行走,摇摇晃晃,每走一步都要精确到位才行。

回到家中,李清立即将荔非守瑜带到一间密室,为了使太子的悲情牌能够成功,他有必要再最后助李亨一臂之力,这就是他地第三步棋。

密室内,李清将一把弓箭放在桌上,对荔非守瑜道:“我知道你弓箭神射,如果我让你百步外伤人但不死,你可能办得到?”

荔非守瑜地点了点头,傲然道:“一百五十步外,我可以射雀头,百发百中。”

李清轻轻将长弓向他面前一推,缓缓道:“那好,明日你替我做一件大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266章 线索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374章 满月酒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33章 密谋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138章 返京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53章 暗流(五)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56章 夜访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89章 困兽犹斗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265章 利用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8章 童生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54章 品牌效应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49章 暗流(一)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261章 策划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374章 满月酒第56章 暗访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162章 密会太子第354章 战争与阴谋(四)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52章 暗流(四)第48章 冷刀子(五)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63章 杨家(二)第67章 官从天降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68章 帘儿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295章 对手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176章 异乡第95章 初见太子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176章 异乡第6章 上元夜(二)第47章 冷刀子(四)第269章 意外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26章 阆中(一)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84章 海家的把柄(一)第138章 返京第104章 初见李隆基(下)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
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266章 线索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374章 满月酒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33章 密谋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138章 返京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53章 暗流(五)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56章 夜访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89章 困兽犹斗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265章 利用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8章 童生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54章 品牌效应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49章 暗流(一)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261章 策划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374章 满月酒第56章 暗访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162章 密会太子第354章 战争与阴谋(四)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52章 暗流(四)第48章 冷刀子(五)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63章 杨家(二)第67章 官从天降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68章 帘儿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295章 对手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176章 异乡第95章 初见太子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176章 异乡第6章 上元夜(二)第47章 冷刀子(四)第269章 意外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26章 阆中(一)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84章 海家的把柄(一)第138章 返京第104章 初见李隆基(下)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