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谋河西(中)

大唐开国设立节度使以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节度使只权,虽然掌管着大大小小的军府,但他们没有自己的势力,随时可能被撤换,所拥有的权力在某种程度上还不如地方刺史,实为鸡肋之职,但从开元二十五年开始,朝廷从内地招募‘长征健儿’赴边疆戍边,在边疆地区用募兵制替代了府兵制,节度使的权力渐大,到了天宝八年后,朝廷再无力支撑边军庞大的军费,各节度使开始自己设法养军,直到这时,节度使之权开始空前庞大,在各自所辖的范围内军政一把抓,每一个节度使的任命和罢免渐渐变得难之又难。

同时,各节度使之间为了争夺兵源、争夺赋税财源,他们的关系也变得暧昧与复杂起来,在各节度使的排名中,安禄山爵位最大,实力也最强,当之无愧可列为榜首,紧随其后是陇右节使、西平郡王哥舒翰,哥舒翰素来与安禄山不和,这是朝野公开的秘密,安禄山看不惯哥舒翰暴发户般的直升,而哥舒翰则瞧不起安禄山的屡战屡败。

同时,哥舒翰又与河西节度使安思顺不和,这倒不是因为安思顺是安禄山的族弟,而是河西节度与陇右节度本是一体,这就如同一条河的上、中、下游,安西是上游、河西是中游、而陇右是下游,在朝廷供养时期,本来大家相安无事,利益均沾,但天宝八年后,各节度使需自己养军,矛盾便开始凸显。河西没有陇右的富庶和人口优势,也没有安西的地大物博,在甚至劫掠,严重影响到了哥舒翰地切身利益,为此。他与安思顺翻脸,甚至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哥舒翰的述职在昨日便结束了,今天原本李隆基还打算再召见他一次,但李林甫突然去世,将他的召见延后了,哥舒翰只得呆在家里,闷闷不乐地饮酒打发时间,偏巧。这两日他的足疾再犯,痛彻入骨,使他日夜不得安宁。

和所有边关大将一样,哥舒翰在长安也有自己的宅子,他地妻女都留在长安为质,此刻,哥舒翰正斜躺在罗汉床上用药汤泡脚。两名侍妾一左一右给他按摩足穴,虽然纤手如白脂细腻,但脚痛却让他无福享受,这位戎马征战的大将杀人如麻,却熬不过自身的病痛。

这时。门被轻轻敲响,管家在门外低低道:“王爷,大门外有客来访。”

听哥舒翰没有应答,他犹豫了一下又道:“是安西节度使李清,要不要让他改日再来。”

“他明日就要走了,什么改日,请他到我书房稍候,哎哟!轻一点.

两个侍妾小心翼翼地将他的脚擦干。把他扶了起来,又给他拉了拉褶皱的下摆,一侍妾道:“老爷,给你换身衣服吧!”

哥舒翰疲惫地摆了摆手,“算了,都是吃风沙的人,还讲究什么?扶我去就是了。”

两个侍妾扶着哥舒翰一瘸一拐慢慢前行,转一个弯,便到了书房门口,管家已将李清请进屋去。透过虚掩的门缝,哥舒翰看见李清正站在书架前弯腰察看他的藏书,他心中微微有些得意,他虽然是胡人,但酷爱兵书,涉猎之广,除了老上司王忠嗣,无人再出其右。

“若有喜欢,我可借给你看。”

哥舒翰推开门,带着前辈对晚辈地口气规劝道:“你虽打了几场胜仗,那是敌人不强的缘故,若遇到真正的强手,恐怕你就没这么好的运气,趁年轻,多看些兵书才是正经。”

他唠唠叨叨说了一通,李清哑然失笑,久闻哥舒翰好为人师,今天看来果然不假,他急转身向哥舒翰长施一礼,微微笑道:“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长安满腹经纶者多如牛毛,可能如哥舒一般带刀夜行乎?”

哥舒翰听得心中畅快,忍不住仰头哈哈一笑,不料笑过头了,又扯起脚痛,一时脸色尽变,哥舒翰闷哼一声,一下子跌坐到椅子里,痛得汗珠滚下额头,脸都扭曲变了形。

李清大惊,急对他道:“既然哥舒郡王身体不适,那李清下次再去陇右拜访,今天冒昧了。”

说罢,他拱拱手便要离去,哥舒翰一把抓住他,摇了摇头,示意不碍事,又向椅子指了指,请他坐下,过了一会儿,疼痛稍减,他长长舒了一口气叹道:“我早晚有一天会死在这脚上。”

随即挥了挥手,命侍妾退下,又过了一会儿,疼痛完全消失,哥舒翰这才对李清道:“我正想明日寻你一道进宫面圣,安思顺那厮越来越过分了,用不了多久,我大唐与西域的贸易就会毁在他手上。”

这也正是李清来找哥舒翰的目的,他刚刚从庆王府出来,庆王被他连打带拉,终于屈服,答应立即去找杨国忠,但要说服李隆基让自己取代安思顺,同时兼安西、河西两镇节度使,光靠杨国忠还不行,必须还要再施一把力,至少要先将安思顺拖下来,李清想到地这个人,就是哥舒翰。

“哥舒郡王说得极是,本来从商贾身上取税是常事,关键是眼光要长远,不能竭泽而渔,这样贸易商队才会络绎往来、生生不息,可安思顺却谋财害命,将商队斩尽杀绝,这样早晚会将商队逼到北线,绕大漠入河北,这样的话,我们三家皆无税可收。”

说到这,

略向前移了移身体,低声道:“我今天来就是想和你如何保证西迁移民的路途安全,我最担心的就是河西一段,你我都明白,所谓的马匪其实就是安思顺派人乔扮,我已给皇上说起此事,但他却不太相信,所以我想请哥舒郡王被皇上召见之时。顺便提提此事,有此人在,安西和陇右两端都不得安宁。”

哥舒翰却笑而不答,他轻轻捏着自己地脚背,似乎在想什么事,过了半天他笑了一下。才徐徐说道:“陇右人口稠密,盛产粮食,但马匹却不多,而河西人烟稀少、粮食鲜薄,但水草丰美,自古便是养马之地,其实这两地本是一体,你长我短。正好可以互补,所以陇右、河西的节度使一直为一人兼任,也就是这个缘故.

哥舒翰一面说,一面捻须望着李清,李清早明白了他的意思,什么两地本是一体,说了半天。这哥舒翰也是在打河西地主意,想必是他本人不好提此事,便打上了自己主意,让自己出面荐他,但他更深的想法恐怕是在防止自己与他竞争吧!

李清心中一阵冷笑。但脸上却呵呵笑道:“英雄所见略同,若哥舒能坐镇河西,是我西迁百姓之福,李清在大宛也就无后顾之忧了。”

说到此,他伸出一只手掌来,对哥舒翰笑道:“让我们共同将安思顺撵走,我必上书推荐公为河西节度使。”

哥舒翰大喜,他早已和永王秘密谈妥。将由裴宽出面推荐他兼任河西节度使,若李清推荐他则就去掉一个最有力的竞争对手,而且还能让他配合自己搞掉安思顺,可谓一举两得,只要安西和陇右都对安思顺不满,那李隆基无论如何要将安思顺调走了。

他伸出右掌,与李清重重一击,两人对望一眼,皆各自心怀鬼胎地哈哈大笑起来。

从天不亮便离开家门,李清这一天忙碌不止。连午饭也没有吃上,回到家时,天已经擦黑了,明日便要离京,本来说好中午回来就哪里也不去,在家陪陪妻女,可事出突然,答应过的事也只能不作数了。

但走到大门时,李清却意外地发现,对面杨国忠府前竟停了一辆华丽的马车,旁边站有几个家人正是中午在李琮府上见到,他会意一笑,想必庆王此时正鼓动嘴皮子,说服杨国忠呢!

“老爷回来了!”

几个在门口翘首企盼地家人大喊着跑进屋去,李清拦之不及,片刻之后,只见一群女人怒冲冲向他大步走来.

正如李清所猜,庆王李琮正在杨国忠地书房里拼命劝说这位大唐右相,他并没有提到自己把柄又被李清抓住一事,只是在向他侃侃分析当前的局势。

“皇上的身体右相应该比我清楚,听说最多还有五年,他本人其实也知道自己已时日不多,所以才突然将我推出,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一定能入主东宫,从前的教训已经足够多,各家亲王都虎视眈眈,且各有支持者,在立储这件大事上,皇上必然会广泛争求百官的意见,如果李清能支持我,不仅得了一个强有力的外援,而且从前章仇党的旧部,还有户部,都会惟他马首是瞻.

尽管李琮说得头头是道,但杨国忠却提不起半点兴趣,讲来讲去都是他的好处,与自己何干?况且李清与他仇深似海,现在却要自己推荐他兼任河西节度使,这委实是有些困难,其实他倒也愿意帮庆王这个忙,主要是面子拉不下来。

听得有些腻烦了,杨国忠捂嘴打了个哈欠,歉意地对庆王笑笑道:“不如我们先吃饭,晚饭后再接着谈。”

李琮见杨国忠态度暧昧,显然是不肯答应自己,他立刻变成异常恼怒,自己几乎是倾家荡产来贿赂他门杨家,到了关键时候却又不肯帮忙,李琮很想将受李清威胁之事说出来,可每次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

他背着手走了几步,忽然意识道:‘一定是杨国忠嫌他没有好处,所以才迟迟不肯表态,。’想到此,他冷冷一笑,对杨国忠道:“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右相一直对李清耿耿于怀,若皇上知道了,又会说你没有做丞相地雅量,相反,若你二人和解,这就变成了我大唐地‘将相和’;再者,你已和安禄山翻脸,若再和李清交恶,这种复背受敌实在是不明智的做法,本王以为最好的办法应是拉拢一边,打击一边。”

“好了,别说了!”杨国忠霍地站起身,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道:“你若实在想这样做,看在你的面上,我帮你一次便是,不过我要提醒你,李清阴险狡诈,你千万不要被他蒙了。”

李琮大喜,连忙追问道:“那你几时去说?”他心忧那些田契与卖身契,若时间拖得长了,恐怕会夜长梦多。

杨国忠瞥了他一眼,淡淡一笑道:“我明日就去给皇上说,这下你可放心了吧!”

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47章 冷刀子(四)第27章 阆中(二)第329章 杨国忠的把柄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37章 发薪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335章 谋河西(下)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46章 冷刀子(三)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66章 归程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140章 两个宦官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33章 密谋第329章 宫里的消息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293章 艰难的行军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213章 前夜第47章 冷刀子(四)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269章 意外第90章 奉命入京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234章 朝会上的争夺(下)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315章 兵不厌诈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348章 后手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213章 前夜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60章 兄弟阋墙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101章 相亲(下)第46章 冷刀子(三)第298章 合作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374章 满月酒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358章 马嵬坡(一)第60章 兄弟阋墙第7章 县令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210章 寻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114章 成亲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43章 风骤起(二)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
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47章 冷刀子(四)第27章 阆中(二)第329章 杨国忠的把柄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37章 发薪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335章 谋河西(下)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46章 冷刀子(三)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66章 归程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140章 两个宦官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33章 密谋第329章 宫里的消息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293章 艰难的行军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213章 前夜第47章 冷刀子(四)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269章 意外第90章 奉命入京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234章 朝会上的争夺(下)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315章 兵不厌诈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348章 后手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213章 前夜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60章 兄弟阋墙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101章 相亲(下)第46章 冷刀子(三)第298章 合作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374章 满月酒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358章 马嵬坡(一)第60章 兄弟阋墙第7章 县令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210章 寻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114章 成亲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43章 风骤起(二)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