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

长安,夕阳叹了最后一口气,拖着长长的一抹血红没入遥远的群山,夜色早早地便悄然来临,长安的街道上飘起薄薄一层灰色的雾霭,渐渐又转成了黑色。

隆隆的鼓声在皇城中回荡,已到了放朝的时间,一辆辆马车挂着明亮的灯笼从含光门和安上门涌出,疲惫地朝家里驶去。

可有一段时间安上门却一辆马车也没有出来,仿佛在等待什么,只听整齐的马蹄声有节奏地响起,大队士兵护卫着一辆马车从城门驶出,这种排场也只有大唐宰相李林甫才有,不停有低品官员在他经过时大声问安,若是在往常,李林甫一定拉了车帘一一含笑致意,可今天的车帘却至始至终没有拉起来。

马车穿过务本坊,驶入了平康坊大门,到府门前,家丁慌忙将中门大开,马车径直驶了进去,停在中院的照壁前,李林甫拉起袍襟大步走下马车,他脸上毫无表情,眼光冷漠,鼻槽拉得老长,所有家人见了都急忙退避,无人敢上前问安,他不言不语地走过一道回廊,直接进了书房。

李林甫今天心事忡忡,他下午得报,陇右、河西节度使皇甫惟明进京献俘,已经过了凤翔,李林甫又是欢喜,又是暗暗担忧,欢喜是皇上终于要对太子动手了,而担心自己会不会最后成为这次东宫易主的祭品,李林甫地书房里极为安静。只听见那张发黄老旧的藤椅不堪重负,在‘吱嘎嘎!’呻吟,李林甫仰躺在藤椅上,半合着眼,细细思考此事的来龙去脉。

自古帝王人家便是人伦悲剧的发源地,父子相弑,夫妻反目,自大唐建国以来便没有停止过。玄武门事变、武后临朝、韦后弑夫,一直到今天的李隆基,他政变夺位、逼父退位、逼兄让位、杀子保位,种种手段更是有过之无不及,溅起的血腥之气淹没在开元盛世的风流文采中,一切一切都是为了保住天下那张独一无二的位子。从前太子李瑛被废被杀至今已近十年了,十年是一个轮回,更是一个新地起点,李隆基又要换太子了么?

但太子李亨又是典型的外强中干,太子党在朝中的势力日趋削弱,说话的力量越来越轻,甚至有时还比不上裴家,但他的外援却十分强大,朔方、河东节度使王忠嗣;河西、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安西大都护夫蒙察灵;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这四镇的兵力加起来已经不下三十万,这才是李隆基最忌惮地。但王忠嗣的忠心、夫蒙察灵的多病、章仇兼琼的谨慎,这些都可以暂时忽略。惟有皇甫惟明,是太子李亨的死忠铁杆。这才是废太子之前必须先除掉的障碍。

可李隆基究竟是几时开始布局,这才是李林甫最关心之事,只要确定了时间,便可以从其后发生的一系列细微小事推断出李隆基伏笔和后着,自己也才能从容应对此次东宫之变。

李林甫轻轻地揉了揉太阳穴,目光落在桌上的一份奏折上,这是他草拟表彰沙州都督李清和豆卢军的奏折,虽然他个人深恶李清。但攻占石堡城的巨大功绩若不赏,他地宰相声誉将会受到极大损害。孰重孰轻,他是分得清的,但他万万没料到,李隆基只在上面批了两个字‘再议!’便将奏折打回中书省,李林甫一阵苦笑,这样一来,豆卢军封赏迟迟不下,所有人都以为是他李林甫在挚肘。

不过李林甫也觉得奇怪,李清不是李隆基最看重之人吗?沙州大败吐蕃军,他可是被封爵地,攻占了石堡城却无功绩,难道是因为他斩杀吐蕃赞普的关系吗?不会,虽然这件事让李隆基处境尴尬,就算李清功过相抵,但也不应将豆卢军地封赏一并打回,他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既然把封赏打回,为何又命李清代理陇右节度副使?

李林甫抚摩着自己硕大的鼻子,眼中精光微闪,忽然,他的瞳孔急剧缩小,仿佛解开了一团乱麻中最关键的一个结,他突然明白了,李清!李隆基就是从将李清封到沙州时便开始布局,什么南诏功劳统统是假的,他就是看中了李清这个无背景之人,难怪李清从南诏回来后李隆基又将他送回太子党,原来他的真正用意竟是在这里。

既想通这个节,一切都赫然开朗,调李清去沙州,只因为豆卢军被抽空;默许李清向安西借兵,是不想挑破此事;调董延光去兰州不过是为了迷惑皇甫惟明;而压住李清和豆卢军的封赏更是造成了朝中党争地错觉,让所有人都以为李清是因为太子党之人,这也是演戏给皇甫惟明看,一步一步,滴水不漏,恐怕连这吐蕃战事也被他算了进去,否则李清怎么会有机会做陇右副使。

李林甫骇然叹服,他的眼睛渐渐眯成了一条缝,好深地心机,好厉害的手段,他现在敢完全肯定,李清根本就不是什么太子党,他就是李隆基的人,而且恐怕连李清自己都不知道他已成了李隆基的一枚棋子。

李林甫再也坐不住,,就仿佛眼前的墙壁忽然开了一扇门,里面都堆满了他从不知道的东西,他站起身,推开了窗,一股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太子将要被废的喜悦也被这刺骨的寒风洗荡无存,他心中生起一种兔死狐悲的感觉,李隆基阴险而狠辣的笑脸仿佛在他眼前晃动,天下都在他手上,每个人都小心翼翼活在他的眼皮底下,前面布满一个又一个的陷阱,也不知哪一个是属于自己,太子若倒,下一个会不会就轮到自己,他有一种立于悬崖的胆颤,高处虽风光,谁又知道那不胜的寒意。

半晌,李林甫的情绪渐渐平息,关了窗,他坐到那张跟了他二十年的藤椅中,思绪又回到即将发生的东宫之变,毋容质疑,这件事必然又要由自己来当推手,李林甫疲惫地蜷缩在藤椅里,硕大的鼻子变得通红,眼光微微闪烁,陷入到深深的沉思之中。

街上的雾霭越来越浓,空气寒冷而潮湿,行人越来越稀少,新年的气氛更多地体现在家里,人们纷纷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围着碳炉憧憬明年的生活。

这时,一辆马车悄悄从十王宅驶出,借着浓雾的掩护,迅速向善坊方向飞驰而去.

和所有普通人一样,高力士送李隆基回了后宫,也早早赶回家

团聚,此刻,他与老妻、小孙儿正围坐在碳笼旁,儿新年祭祖之事,不能陪在身边,或许是年事已高,对人生早已参破,他更珍惜与家人相聚的点滴时间。

厢房里被碳火烘烤得十分暖和,高力士盘腿坐在罗汉床上,斜靠着软垫,两个小丫鬟正跪在后面轻轻给他敲捶肩背,他穿了一件宽身大袖的深衣,戴一块普通的细麻幞头巾子,正慈爱地望着躺在祖母怀中孙儿,给他绘声绘色地讲述苏定文率军十三万东征百济的故事。

高力士正讲到苏定文手刃敌酋首级,他身子前倾,挥舞着手臂,脸上神色紧张,仿佛他的手臂就是苏定文的刀,他的孙儿也摒住呼吸,眼睛瞪得溜圆,而后面的两个小丫鬟也听得入了迷,粉拳握在半空,迟迟敲不下去。

偏这时,门口急碎的脚步声打断了高力士的兴致,他脸色微微一沉,眼一斜,只见管家正站在门口犹豫。

高力士坐直身子,拉长了声调道:“什么事?”

“老爷,门口来了一辆马车,但车上人却不肯下来,他给你送来了这个。”

管家双手将一张拜帖递了过去,有小丫鬟接过,转呈给了高力士,高力士却不看,只盯着管家冷笑一声道:“把你收的钱如数交给帐房,再自己去领五十板子,若再有下次,我砍断你地双手。赶出府去。”

管家的汗刷地流了下来,他是收了十两金子的贿赂才肯替那人递帖,听老爷戳穿此事,吓得他大气不敢出,心中暗暗诅咒那送礼之人。

高力士的目光移到拜帖上,打开,里面只有四个字:‘永王李璘’,他的嘴角立刻浮现出一丝会意的微笑。对管家淡淡道:“把他领到小客房去。”

说罢,高力士歉然对孙子道:“明天爷爷再接着给你讲那苏定文是怎么杀了百济敌酋。”

小孙子只得恋恋不舍地应了,跟丫鬟回房睡觉去了,高力士的老妻给他披上件厚祅,嘱咐道:“你也要早点休息,明天天不亮就要进宫呢!”

高力士拍拍她的手笑道:“其实晚点去也不妨。皇上早晨已经起不来了。”

“那你不是更累了吗?”

高力士笑而不语,转身便去小客房了。

他当然知道永王来拜访自己地目的,现在太子将废的风声已经传遍了长安,真真假假,普通百姓也只将它当作一碟佐餐的调料,可对于李隆基的其他儿子来说,却似天塌了下来,每个人的声色犬马统统收敛,一夜之间,长安城内无数施粥棚同时开出。一家挨着一家,每个粥棚上都贴了斗大地黑字。什么王李琮、甄王李琬、光王李琚、寿王李瑁,不知是怕人家喝了他的稀饭不领情。还是怕自己做的善事传不进宫中。

高力士脚步悠闲而缓慢,一路上不时弄弄花草,半天才走到了小客房,如果说李隆基废太子之心是被李林甫猜出的,那高力士则是直接知道,李隆基并不隐瞒他,一份份密旨都经他的手发出,这是一种建立在信赖之上的默契。高力士明白,太子李亨已经完了。在此事上他只能保持沉默。

永王李璘是李隆基的第十二子,母亲郭顺仪,是一个不受宠的小后妃,比不得武惠妃、赵丽妃、刘华妃等人的风光,这也注定了李璘的沉默,他几乎是一个被遗忘地皇子。

但是,高力士和李林甫几乎是同时发现了他,低调、谦恭、仁孝、母家没有势力,这几乎就是现太子李亨的翻版,一切都符合李隆基心中地框框套套,如果李亨的被废不可避免,那下一任太子应该就是这个永王了。

而且此人极聪明,高力士昨晚不过派人送了一筐莱州贡梨给他,他便回过味来,今夜便趁雾赶来拜访。

小客房也就是李清第一次来时受接待地地方,永王也在瞻仰那张松下奕棋图,他年约三十出头,皮肤白皙,相貌倒也普通,惟独长有一张女人般的樱桃小口而令人难忘。

身后有脚步声响,李璘急回头,只见高力士正背着手缓缓走来,这是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而此时却打扮得和寻常长者并无区别,李璘快步上前,深深施了一礼,“李璘见过阿翁!”

高力士轻轻摆了摆手,微微笑道:“十二郎多礼了,请坐!”

李璘惶惶坐下,他刚要开口,高力士却伸手止住他的话头,笑道:“那筐梨的味道如何?”

李璘恍然醒悟,原来阿翁不想谈正事,之前他心中想好了无数的理由和措词,但目的只有一个,想求高力士支持他,可现在高力士却不想提此事,让他心中不禁有些失落。

“多谢阿翁了,只是李璘这两天肠胃不好,还不能吃。”

高力士又随意笑了笑,若无其事道:“这其实是皇上赏的,别地皇子都早派人来领了,惟独十二郎不来,我知道十二郎一向低调、谦让,所以才命人给你送去。”

话说得平常,但高力士却有意无意将低调和谦让两个词的语气略微加重了一些,再偷眼看了看他,不知他是否能理解。

李璘沉默了片刻,他细细咀嚼高力士地话,渐渐地他的眼睛闪出了异彩,高力士不就是在暗示他,低调和谦让将是他赢取太子之位的最大砝码吗?

明白了高力士的深意,李璘退后两步,向高力士再深深施了一礼,感激道:“阿翁能想到给我送梨,将来我一定重重回报!”

“呵呵!天黑雾大,十二郎还是早点回去吧!”

话不要多,点到要害便可,送走了李璘,高力士负手慢慢向房里走去,忽然,围墙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一名宦官翻身下马,将手中金牌一亮便飞奔进门,老远便大声喊道:“阿翁!陛下命你即刻进宫。”

接下来的一段老高用的历史背景是发生在天宝五年上元夜的韦坚案,这是天宝年间第一大案,老高在作品相关区贴了一个韦坚案的史实,建议大家去看看,增加感性认识,但千万不要认为就知道了老高下面的情节,老高写书,大背景真实,但细节处却是自己发挥,因为多了个李清。

第6章 上元夜(二)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38章 去成都第7章 县令第312章 军权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101章 相亲(下)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174章 纳妾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213章 前夜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90章 奉命入京第88章 刀刀见血第47章 冷刀子(四)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74章 绊脚石(二)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51章 暗流(三)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295章 对手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73章 除恶(一)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182章 远谋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87章 抓住把柄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313章 掌权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354章 战争与阴谋(四)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274章 必要的强硬第253章 荐官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313章 掌权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15章 辞职第269章 意外第298章 合作第26章 阆中(一)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54章 品牌效应第263章 夜泊第33章 密谋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49章 暗流(一)第210章 寻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265章 利用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100章 相亲(上)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54章 品牌效应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182章 远谋第67章 官从天降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88章 刀刀见血第215章 各逞心机
第6章 上元夜(二)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38章 去成都第7章 县令第312章 军权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101章 相亲(下)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174章 纳妾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213章 前夜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90章 奉命入京第88章 刀刀见血第47章 冷刀子(四)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74章 绊脚石(二)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51章 暗流(三)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295章 对手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73章 除恶(一)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182章 远谋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87章 抓住把柄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313章 掌权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354章 战争与阴谋(四)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274章 必要的强硬第253章 荐官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313章 掌权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15章 辞职第269章 意外第298章 合作第26章 阆中(一)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54章 品牌效应第263章 夜泊第33章 密谋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49章 暗流(一)第210章 寻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265章 利用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100章 相亲(上)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54章 品牌效应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182章 远谋第67章 官从天降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88章 刀刀见血第215章 各逞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