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

日龌龊不足夸,

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

仲春四月,天宝五年的省试即将来临,省试,即尚书省一年一度的科举之试,这是大唐最重要的制度之一,‘朝为读书郎、暮登天子堂’,每年数万名士子从全国各地赶来,他们渴望能一举跃过龙门,踏上官阶,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胸中抱负。

唐朝的科举相当于今天的公务员考试,但并不是考上功名便能做官,只是获得做官的资格,然后需要吏部的考评,从人品、相貌、出身甚至派系,各个方面进行考核,待有实缺时方可授官。

但今年的科举却异常火热,许多原本定在明后两年再进京赶考的举人也纷纷改变主意,挤上了天宝五年这条船,原因只有一个,盐铁监成立、官坊开始筹建,调走了大量中下级官员,使得朝中空缺之职颇多,这样考上功名授官的几率便大增。

各地进京士子大多住在平康坊一带,一是这里紧邻东市和春明大街,馆肆众多、商业繁荣,二是这里又是青楼妓院的密集地,更令士子们所向往,日日笙歌、夜夜风流,说不尽的开元天宝旧事。

这一日黄昏,太白楼三楼的晴日轩中,几个诗中老友在此聚会,以贺高适任左藏丞一职。虽只是从八品小官,但却掌管朝廷金库,颇有实权,这是李清在组建官营柜坊后,将左藏从太府寺剥离出来,推荐自己地幕僚高适为官掌管金库。

“达夫钻营多年,今日终告成功,可喜可贺。来!我先敬达夫一杯!”说话的是王昌龄,他前日刚从沙州来京办事,正逢高适当官,在西域呆了近一年,风沙将他黑。但精神抖擞,看得出他的官当得痛快,目前的沙州刺史及沙州都督都由王忠嗣代领,但王忠嗣只是挂名,豆卢军军务由州的政务则由沙州录事参军王昌龄负责。

“老王这话说得不厚道,什么叫钻营多年,难道我们达夫兄就没有一点真材实学么?”杜甫一把将王昌龄的手抓住,笑道:“先别慌敬酒,这杯酒要先罚自己!”

“是极!你这厮说话好不中听。”高适心情异常畅快。今天是他人生的转折,他求官多年。辗转西域、河北,却一事无成。眼看自己已到中年,他地心也渐渐灰荐作官,还是个实权官,心中如何不高兴,此刻他未酒先红,脸上兴奋得更猪肝一般色。

高适眼一挑王昌龄,嘿嘿笑道:“不仅要罚酒一杯。还要罚诗一首,做不出来就罚酒一坛!”

“做诗么?还难不着我。”

王昌龄将酒一饮而尽。杯子一扔,便提笔大笑道:“我在西域一年,面对漫漫黄沙,胸中早有豪气万丈,今日正可借酒抒怀。”

他微微凝神,便在雪白的墙上挥毫写下一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好诗!”门忽然推开,卷进一股冷风,大步走进一人,只见他神采飞扬,两根八字胡高高翘起,正是晚到的李白,他念着王昌龄写在墙上的诗连声赞叹,“言语平实,结构大气磅礴,寓意深远,此绝句一出,我等都要回乡种田去了。”

“青莲为何晚来?先罚酒三杯再谈诗。”杜甫一把将李白拉坐下,给他斟满了一杯,指着酒笑道:“莫不是做了翰林,瞧我等不起么?”

李白自去年从济南归来后,得他的旧交、已出家为道的李隆基之妹玉真公主和道士吴筠地推荐,终被李隆基赏识,进了翰林院,一时春风得意,广交天下名士,一舒平生之志。

杜甫之言让李白哈哈大笑,他端起酒杯,眉毛一挑对杜甫笑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子美兄太小看我了。”

他回头看了看高适,却见他依然在盯着墙上之诗喃喃自语:“果然是好诗,不愧在西域呆了一年,这等胸怀,高适自愧不如,以后休要叫我边塞诗人了。”

“达夫兄!”

李白叫了数声,却唤不回高适失魂之魄,便摇摇头又回头问杜甫道:“子美真决定今年参加科举吗?”

“那是当然,我已经验了堞,报了进士科,三日后便正式参加科举。”

杜甫叹了口气道:“原来还有达夫陪我一起为白身,现在他也做了官,只剩下我一人,不努力上进怎么行!”

李白微微一沉吟,又道:“我认识户部侍郎杨慎矜,关系还算过得去,不如我给他说说,你若中第,便立刻授你以官,你看如何?”

“中第又有什么用,就算子美兄才高八斗中了状元,也不过是八品小官,不如学学人家,功名半分没有,只会溜须拍马,便做了户部侍郎。”

这个阴阳怪气的声音是从屋角传来,李白心中诧异,他越过杜甫探头看去,只见屋角抬起一双醉眼惺忪的眼睛,却是进屋便醉倒的岑参。

岑参这几日心情极度恶劣,原因是李惊雁出家,他本也是李惊雁的追求者,且李惊雁也极欣赏他的才学,本来有机会迎娶郡主,但他为人清高,蔑视权贵,又不通俗务,渐渐地也失去了李惊雁芳心

李清去南诏后,他几次邀李惊雁出来游玩皆被婉拒,这条心,可前日长安忽然传开了平阳郡主奉旨在感业寺出家的消息,让岑参痛心不已,就其原因还是李清造的孽,他不由对李清也连带着愤恨起来。

但他却不知道,他讥讽李清之言却惹恼了两人,一个刚刚生官的高适,二是李清的老下属王昌龄。

王昌龄心直口快,岑参话音刚落,他的斥责便出了口,“我看你是喝多了,若不行,我派人送你回去便是,省得酒后在此满嘴胡言!”

“你这是什么话!”

岑参拍案而起,怒道:“我知道你与他有旧,可此人抛弃平阳郡主,如此无情薄幸,难道说也说不得吗?”

“只会溜须拍马?”

高适也嗤笑一声,冷冷道:“你了解他多少,便下如此定论,我不妨告诉你一件事,是我奉李侍郎之令亲自操办的,让你了解了解他为何能当到侍郎。”

高适见其他几人也饶有兴趣地凑上来望着自己,便低声道:“我在扬州时,李清抓了江都县县令的痛处,后来那柳县令来求情,李清便命他上书皇上揭发扬州刺么意思?明明私窃官盐之人并非李成式,可直到昨天,皇上下令将李成式以私窃官盐罪和坐赃罪杖毙。我这才恍然行盐政,早就给自己想好了退路,还有他主动退出盐铁监令一职,功成身退,消除政敌地怀恨、消除皇上的猜疑,这也是明智之举。”

高适忽然瞪着岑参,“大丈夫欲成事就得讲究手腕和谋略。他虽没有考取什么功名,却实实在在做了不少大事,只因他年轻便居高位,才有如此多人嫉恨他,难道你也是嫉妒他不成?”

岑参眼皮一搭,冷冷道:“他抛弃郡主。无情薄幸,难道有点小能耐就能说明他的品行上佳吗?”

“恐怕街头传言并不能当真!”

李白忽然笑道:“若他真是象达夫兄说的这样深谋远虑,那郡主出家的消息就值得玩味了。”

旁边的王昌龄也接口道:“我也是这样认为,我那老弟对郡主一往情深,他绝不可能坐视不管,郡主出家极可能是掩人耳目之举。”

这时,门忽然被推开了,叉手走进一人,用冰冷的语气道:“平阳郡主之事是皇家隐密,我劝各位还是不要多谈为好!”

李白见到此人。眼中闪过一抹轻蔑之色,将头扭过去。却不理他,而杜甫和王昌龄并不认识他。见他无礼闯入,心中也极为不满,但脸上却不露声色,只端着酒杯沉吟不语。

岑参却冷笑一声,毫不掩饰脸上的厌恶之色,长身挺立道:“天日昭昭,我们无并妄议朝政,也非攻击皇上。市井流言之语有何说不得,想必张驸马也是将自己当作皇家一员。才如此敏感。”

来人是旧相张说次子、现户部尚书张筠之弟,驸马都尉张垍,他与李白是旧识,他父亲张说常在他面前夸耀李白之才,而斥他不学无术,使他对李白一直深为嫉恨,适才他在隔壁听到李白地笑声,便借着酒意来寻李白的麻烦,却被岑参讥讽,张垍的脸色顿时便阴沉下来。

一旁高适见势不妙,急将岑参拉到身后,向他拱手施礼道:“张驸马所言极是,我们只是听街坊议论而随声附和,皇室之事确实少说为妙。”

他急倒了一杯酒,递给张垍笑道:“张驸马既然来了,请饮了这杯酒,算是我等敬意。”

“一个小小的左藏丞也配敬我酒,你们侍郎是怎么教你的!”

张垍鼻子冷哼了一声,并不理他,只斜瞟一眼李白道:“我适才听见笑声这般张狂,便闻声寻来,果然是李狂士在此,我前日听人说你自诩‘海上钓鳌客’,好大的口气,想那波光浩淼,巨鳌如山,你如何来钓,该不会是跳下去捞吧!”

李白仰面大笑,“我以明月为钩、虹霓为线,如何不能钓?”

张垍脸色一变,又森然道:“那你用什么为饵,可是用你地官帽为饵?”

李白负手傲然一笑,斜睨着他道:“就用那些不学无术、靠父荫飞黄腾达的小人为饵!”

张垍猛地后退一步,眼中冷光乍现,极为恶毒地盯着李白,“骂得好!骂得好!我倒要看一看,你是怎么钓得巨鳌?”说罢,他霍然转身,‘砰!’地将门砸关上。

“青莲,你入仕不易,这种人你不理他便是,实不该去得罪他。”

高适一脸忧虑道:“他是皇亲,张家在朝中门生故吏遍布,其兄又是文坛领袖,你这样得罪他,他会对你下手的!”

“得罪他又何妨,达夫畏畏缩缩,将那官位看得也太重了。”

岑参将酒杯往桌上重重一顿,大声道:“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大不了辞去这卑官,归隐山林,寻访自然之趣。”

“不提此事,大家喝酒吧!”

李白端起酒杯沉思不语,今回把张垍得罪狠了,自己是要想个法子早一点防备才是,他望着中年得志的高适,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

“何不找找他去!”

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32章 开店(三)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50章 暗流(二)第67章 官从天降第134章 图穷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54章 品牌效应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131章 破局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55章 绑架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63章 杨家(一)第184章 布局第66章 归程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184章 布局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14章 祸起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267章 蓄势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60章 兄弟阋墙第267章 蓄势第72章 上任首日(二)第17章 摸奖第89章 困兽犹斗第46章 冷刀子(三)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269章 意外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348章 后手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88章 刀刀见血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31章 开店(二)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51章 暗流(三)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210章 寻第286章 外放第271章 下手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34章 美人计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313章 掌权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6章 上元夜(二)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90章 奉命入京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87章 抓住把柄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298章 合作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87章 抓住把柄第89章 困兽犹斗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384章 家国天下(四)第114章 成亲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49章 暗流(一)第19章 官司(三)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
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32章 开店(三)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50章 暗流(二)第67章 官从天降第134章 图穷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54章 品牌效应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131章 破局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55章 绑架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63章 杨家(一)第184章 布局第66章 归程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184章 布局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14章 祸起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267章 蓄势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60章 兄弟阋墙第267章 蓄势第72章 上任首日(二)第17章 摸奖第89章 困兽犹斗第46章 冷刀子(三)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269章 意外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348章 后手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88章 刀刀见血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31章 开店(二)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51章 暗流(三)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210章 寻第286章 外放第271章 下手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34章 美人计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313章 掌权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6章 上元夜(二)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90章 奉命入京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87章 抓住把柄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298章 合作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87章 抓住把柄第89章 困兽犹斗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384章 家国天下(四)第114章 成亲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49章 暗流(一)第19章 官司(三)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