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两个宦官

李清一行从延光门进城,金碧辉煌的飞檐翘顶,鳞次节比的精巧建筑顿入眼底,街道上人声鼎沸、热闹喧嚣,熙熙攘攘的人群就在队伍旁边走过,个个衣着华丽,五彩缤纷,不管男人还是女人,年轻人还是老者,都是红光满面,喜气洋洋,耳畔里充斥着熟悉的话语,他贪婪地呼吸着故土的空气,任由唐风吹拂自己的面庞,一股由衷的喜悦在心里涌动,长安,我回来了!

再回头望去,所有的将士们都和他一般激动,归家的渴望在脸上浮现。

“嗣业,你先到兵部备案,把行李分了,让大伙儿回家吧!”

李清说完,又问路边店铺借了纸笔,将自己家的地址写下,递给了武行素道:“你就辛苦一点,替我一家一家去安抚阵亡弟兄,若有任何解决不了的,就按这个地址去找我。”

大家应了,一一上前和李清告别,望着大伙儿依依不舍的背影,李清鼻子阵阵发酸,三个月的浴血奋战,竟使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感情,眼看分手在即,他眼眶不禁红了,喃喃低语,“相信我,我们一定还会在一起!”

“真令人羡慕啊!要是我能再年轻二十岁,我也愿意跟随李将军为国效力。”

李清诧异,回头望了望这名皮肤黝黑的宦官,这种话居然从一个宦官的嘴里说出。着实是少见,他不由大感兴趣,向他拱拱手道:“请问公公尊姓大名?”

“在下边令诚,这几日高公公病倒,我替他当值!”

‘边令诚?’李清细细咀嚼这个名字,听说过,却一时想不起,刚要开步。他忽然记起来了,边令诚,不就是斩杀高仙芝和封常清地那个宦官监军吗?

李清倒退一步,眼睛紧紧盯着他,嘴角又挂起他那惯有的冷笑,心中竟有一种杀他的冲动。边令诚茫然地看着他,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他为何听到自己名字,便有这种表情,一抬头,见天色已经不早,便催促道:“李将军,咱们须快些走,皇上还等着呢!”

李清的眼神已经柔和下来,边令诚不过是把刀。就算他不在,必然还会有另一把刀至。况且这边令诚在历史上还是有几分才干,自己应该笼络他。而不是得罪他,想到此,他微微笑道:“边公公居然得到皇上的金牌,可见是深得皇上信赖,又有拳拳报国之心,假以时日,必被大用,只盼到时。要多多提携李清才是。”

说完,他趁人不备。将一只红丝袋悄悄递了过去,“这是南诏王宫得来,送给边公公留个纪念吧!”

就象爱腥是猫的本性,太监爱财也是一种本性,仿佛下面少了几个零件,非要用钱来填满它不可,边令诚没有出头机会,收钱的好事轮不到他,这还是平生第一次,他受宠若惊,手颤抖着接过,向里面偷偷一瞥,只见一道璀璨的光芒射眼而来,他仿佛靠近炉火一般,从手到脸映得通红,嘴上结结巴巴,连一句感谢地话都说不出了,红丝袋里是一颗杏核大的金刚石。

边令诚仿佛痴了,只木然地跟李清走向皇宫,心中空空荡荡的,什么念头都没有了,过了一会儿,又象冬眠的蛇进了春天,慢慢又活了,‘老天,金刚石啊!’

边令诚仿佛一口气憋闷在胸膛里,他要大声喊出来,才痛快!才痛快!

“李将军,多谢了。”

口说远不够表示诚意,边令诚脑海里思索半天,忽然想到了那本奏折,他催马上前几步,和李清并驾而行,见左右无人,便低声对他道:“御史中臣王:=:别在皇上面前说此事,否则我必死无疑!”

李清心中暗惊,李果然不肯放过自己,不用说,这一定又是李林甫下的套,报复自己和韦坚合作,他心中冷笑一声,证据没有,当事人又被自己杀了,又何惧之有,倒是这李林甫始终不肯放过自己,看来狼吃人的本性并不因自己地退让而改变,哼!不给你点厉害瞧瞧,还真当我是病猫。

想到这,他淡淡一笑,“边公公请放心,李清心中自然有数。”

说着,一行人已经过了皇城,穿过太极宫,来到玄武门前,大唐的皇宫分四部分,大明宫、太极宫、掖庭宫、东宫,其中掖庭宫是罪妇服役的地方,有点象女子监狱,太极宫是初唐皇宫,在太极宫北面是西内苑,也是羽林军和万骑营的驻地,玄武门扼于西内苑与太极宫之间,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唐武德九年,李世民便在这里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开启了贞观之治的大门。

李清刚进玄武,便听见一个低沉而熟悉的声音,“阳明,是你吗?”

他急抬头,只城门边站着一军官,身材高大,长得虎目狮鼻、威风凛凛,让李清着实吃了一惊,不是杨钊是谁,看来历史并没有走错,他终于进京了,此时他只是个小军官,但不久后他就会飞黄腾达,一直会走到权力的顶峰,他将是李隆基用来牵制李林甫的一颗棋子,可能现在连李隆基自己都还没有意识到,不过历史还会不会往那个方向走,连李清自己都没有底了,历史上并没有自己这号人出现,可是现在已经有了,而在自己的手上,南诏的走向也改变了。

但现在没有时间和杨钊叙旧,便上前对他低声道:“我过几日来找你!”

杨钊早听说李清在长安混得风生水起,又见现在皇上要专门召见他,心中更加羡慕,他本是个极势利

若李清混得穷困潦倒,就算他们私交再好,他也未必叙旧,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古今亦然。

杨钊见到李清身后跟着一群太监,立刻站直了腰,脸色肃然地检查他们进宫的腰牌,两人会意一笑,便擦肩而过。

李隆基已小睡一觉,精气养足,正全神贯注地批阅奏折,而在他的下方,高力士在小心地给奏折分类,眼睛却不停地扫向门外,他脸色蜡黄,眼皮浮肿,显然病没有痊愈,他本是在家里养病,却忽然接到一个心腹小太监的密报,皇上让边令诚看奏折,高力士差点晕厥,就仿佛一个守财奴家里闯进一群强盗,让他无法容忍!于是,他抱病入宫,牢牢把住他的位子,不让任何人再有机可乘。

这时,一个小太监在门口晃了一下,高力士会意,这是边令诚回来了,他见李隆基专注,便悄悄走出来,正看见边令诚带着李清远远而来,他重重地哼了一声,长身立在门口,冷冷地看着这个胆大包天的宫人。

边令诚老远便看见了高力士,看见他满眼怨毒的眼神,看见他刀子般的目光,他的脸立刻变得苍白,收礼的喜悦被驱赶得无影无踪,‘完了!他一定不会放过自己’,所有的梦想都在这一刻破灭了,犹如晴天霹雳,木立在那里,一动不动。

想到高力士地狠毒。边令诚忽然浑身颤抖起来,颤抖得越来越厉害,从大腿颤抖到胸膛,再颤抖到头盖骨,接着,他眼前一黑,象一棵被大风吹动的树,摇摇晃晃。眼看要摔倒,李清一把扶住了,他也看见了高力士,立刻反应过来,便在他耳边低声道:“边公公不必灰心,皇上若要用你。是谁也拦不住的。”

仿佛服下一剂速效救心散,边令诚立刻缓过气来,‘是啊!事已至此,害怕又有什么用?’

想到此,他感激地望了一眼李清,带着他迎了上去,“高公公,我奉皇上之命去请李将军,现在已带到,特此交令!”

声音不大不小。正好能让屋内的李隆基听见,连李清也暗赞他聪明。如此一来,便立刻化被动为主动。而此刻他就是再软,高力士还是不会放过他,与其逃避,不如一搏,看来李隆基用此人为监军,确实有他的道理。

边令诚将一面金牌递了过去,高力士见了更是大吃一惊,心中又恨又警惕。只要出示这面金牌,边令诚的话便是圣旨。高力士服侍皇上几十年,这金牌也只用一次,而这边令诚第一天服侍皇上,便得了金牌,让他如何不眼红,牙根如何不痒。

他犹豫一下,刚要伸手去接,却听见房间里传来李隆基的声音,“既然人已经带到,为何还不进来!”

高力士一哆嗦,不敢再接金牌,只狠狠瞪了边令诚一眼,换了副笑脸对李清道:“皇上已经等了多时了,李参军快请进。”

有的时候称呼领导旧地官名,往往会有更有效果,比如局长升市长了,你偶然称他一声王局,会让他产生一种遥想英雄当年的感觉,他会想起你是他的老部下,从而拉近两人的关系,这是拍领导马屁的一个小技巧,各位读者不妨一试,但切记,只能偶然为之,太多,效果会适得其反。

但高力士叫一声李参军,却不是时候,他应该学学李林甫,拍拍李清的肩膀,笑咪咪地叫一声,‘小李’,效果或许会更好些,李清冲他点头微微一笑,便随他进了御书房.

几个月不见,李隆基明显老了,头发灰白,脸上地皮也松弛下来,不复从前的细嫩光洁,若再细看,还能发现有几块淡淡的老人斑若隐若现,或许六十岁是一个人的坎,迈过这道坎,人便由中年迈进了老年。

李隆基见李清进来,手一摆,止住他的大礼参拜,向下首的小椅指了指,温和地笑道:“坐下说话!”

脸却转过来看了看边令诚和高力士,先接过金牌,才对边令诚淡淡一笑道:“既然高公公病已经好了,你就先回去吧!好好保养身子,朕以后还会用你。”

边令诚听懂了皇上的话,他跪下连连叩头,激动得眼泪都了下来,哽咽道:“老奴谨记圣喻,一定好好保养身子,替皇上效力。”

说完,他慢慢爬起来,脱离了高力士眼睛所施发的阴寒之气,一步步退到门口,转身走了,李清默默望着他的背影远去,他们将来还会再次相遇。

李隆基又向高力士使了个眼色,高力士会意,关上门退了出去,此时屋子里就只剩下李隆基和李清,他眼睛一挑,深不可测的眼眸里射出了一道寒光,仔细打量眼前此人。

三个月不见,李清变化很大,他比从前更黑更瘦,但身体却强壮很多,他坐在那里腰挺得笔直,目光沉静、神情果决,嘴唇绷得一根直线,透出成熟地自信,整个容貌与风姿开始象军人了,去南诏前他是一块生铁,经过南诏之行一次又一次的锤炼,他终于被炼成了一块精钢。

李隆基心中不住赞叹,‘好一个英武男儿,看来上天又送给朕一个大才!’

“不错!不错!你没有让朕失望。”

他笑容亲切,声音柔和而富有磁性,身子微微前倾,怀着十二万分地兴趣对李清道:“说吧!把东和南诏发生的事情详详细细讲给朕听,每一个细节都不要漏过。”

第61章 连环计第55章 绑架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65章 杨家(四)第300章 石国遭遇第313章 掌权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174章 纳妾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54章 品牌效应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210章 寻第269章 意外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203章 悲情牌第17章 摸奖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35章 贵人(一)第197章 谋画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266章 线索第266章 线索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126章 暗渡陈仓第182章 远谋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131章 破局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312章 军权第66章 归程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312章 军权第175章 比箭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7章 县令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131章 破局第94章 又见故人第264章 示警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350章 勒索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42章 风骤起(一)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160章 曲江流饮(上)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131章 破局第283章 破绽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53章 暗流(五)第275章 角力开始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63章 杨家(二)第275章 角力开始第34章 美人计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234章 朝会上的争夺(下)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23章 仪陇小摊(二)第19章 官司(三)第43章 风骤起(二)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43章 风骤起(二)第48章 冷刀子(五)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
第61章 连环计第55章 绑架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65章 杨家(四)第300章 石国遭遇第313章 掌权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174章 纳妾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54章 品牌效应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210章 寻第269章 意外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203章 悲情牌第17章 摸奖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35章 贵人(一)第197章 谋画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266章 线索第266章 线索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126章 暗渡陈仓第182章 远谋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131章 破局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312章 军权第66章 归程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312章 军权第175章 比箭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7章 县令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131章 破局第94章 又见故人第264章 示警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350章 勒索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42章 风骤起(一)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160章 曲江流饮(上)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131章 破局第283章 破绽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53章 暗流(五)第275章 角力开始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63章 杨家(二)第275章 角力开始第34章 美人计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234章 朝会上的争夺(下)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23章 仪陇小摊(二)第19章 官司(三)第43章 风骤起(二)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43章 风骤起(二)第48章 冷刀子(五)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