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暗渡陈仓

升,紫色的霞光在天空变幻,给安西城抹上斑斓绚丽城门和往常一样依旧早早打开,却比平日又多了几分肃杀,只开一个城门,守城的士兵比平常多了一倍,城外卖菜的、卖柴的、商人、走卒,吵吵嚷嚷,挤成一团,几乎要将城门挤塌,但守城士兵们依旧在严格盘查每一个人,一丝不芶。

这时,大路上行来一队装着怪异之人,说是怪异是因为他们清一色的黑衣,头脸都蒙得严严实实,每走一步要停一下,只用左脚出步,决不能出错,最前面之人挑了一幅黑幡,漆黑的底色上印了个金黄的月亮,这是从东城来的巫教,其实东的巫教本是一家,信奉日月,两名祭司,一人掌日一人掌月,直到五十年前分为南北两派。

巫月教经过之地,行人都停下脚步,默默退到路边让行,虽是北教派,但同宗同源,就象两个分家的兄弟,曾为财产分配不均大打出手,但身上的血却同出一脉,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两派重新合并的想法一直没有中断过,每年彼此都要派人接触,学习教义,消除敌意,今年是巫月教做客,路上出现的这支奇怪队伍便是巫月教来安西的访问团。

巫月教渐渐地到了城门,准备开始进城,城门拥挤的人群安静下来,都自觉地向两边散开,士兵们则有些为难,上头规定每人都要盘查。可这巫月教呢?要不要一视同仁,目光全部集中在长官地身上,城门守官摸着下巴想了半天,忽然一挥手道:“每个人都要查是不错,可他们不是人,放行!”

巫月教使进了城,有不少人想混着溜进去,却士兵们火眼金睛。一个个都揪了出来,但巫月教使们却似乎不受影响,依旧认真地走他们怪异步伐,在街角转了弯,有一名巫月教使却出错了脚,她紧张得要哭出来。让她出错脚的原因很简单,她的前面忽然少了一人。

就在教使们经过的一道门洞里,一名男子迅速脱下黑袍,扯掉覆脸的黑布,探头向两边看了看,很快便消失在人流之中。

寒日进曾在开元年间作为寒人的贵族去成都官学读过书,还险些中了举人,也差点娶汉人女子为妻,他对汉文化有着极深的感情,也正是他读过书。所以现在他也是寒归王的军师,寒日进是个性格阴冷之人。城府极深,情绪从不外露。但这两日却明显烦躁不安,原因是他无力阻止寒归王再次出兵,眼看战争已经避无可避,他不由为这次战争地政治后果深深担忧,前一次是为争一个女人,理由虽牵强,但大唐并没有干涉,但这一次却是在大唐干预的前提下出兵。这无疑会将自己推到大唐的对立面,寒日进简直想拍桌子骂人。如此短视的眼光,要害死人的,不去依附实力雄厚,不干涉寒人自治的大唐,却想投靠南诏,笑话!南诏会让寒人自治吗?皮逻阁会让他寒归王保持目前地地位吗?如此浅显的道理却不明白,实在是蠢啊!

这时,一个家人悄悄来禀报,“二老爷,外面有一个客人找,他不肯说名字,只想和你面谈。”

平时这般神秘倒也无所谓,但在出兵前夕忽然来个神秘的客人,让寒日进不禁有些疑惑,“什么样的客人?”

“是个三十岁左右的男人,对了,他说的是汉话。”

“汉话?”寒日进心中忽然有些明悟,“快快请进!”

来人便是从巫月教使中脱班之人,他就是大唐羽林军中箭术第一,李清手下的得力干将武行素,封李清之命,来安西城做一件大事。

一路进来,武行素对寒日进家里的所见所闻,无论摆设、布置以及下人的谈吐穿着都和汉人无异,让人恍若置身于内地,难怪将军要行这步棋,看来是有些名堂。

不等武行素进屋,寒日进便从窗缝中将他细细观察了一遍,只见他身材虽不高,皮肤晒得黝黑,手掌虎口处磨出厚厚的老茧,但步履矫健、腰挺得笔直,目光坚定而自信,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大气沉稳之感。

“这是一个军人,大唐地军人!”寒日进不等他进门便立刻下了结论。

“我便是寒日进,阁下找我何事?”

武行素停住脚步,上下打量他一下,瘦长脸,气质阴冷,和将军所形容的一致,他拱拱手道:“在下武行素,从东城来。”

说完他递过一件巫女地信物,寒日进接过看了看,便点点头道:“请随我来!”

寒日进带着武行素拐了几个弯,来到后院的书房,这个书房和汉人大户人家地书房并无区别,几排靠墙的书架上排满了书籍,房间内一桌二椅,布置清淡素雅,弥漫着淡淡的檀香。

“请坐!”

寒日进亲自给他倒了一杯茶,挥手让门口的下人退下,便开门见山道:“说吧!找我有什么事。”

武行素不答,先拿出羽林军腰牌放在桌上,又取出一封信递给寒日进,寒日进瞥了一眼桌上的腰牌,这才将信抽出展开,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字字圆润珠玑,不等看内容,他先赞了一声,“好字!”

“这是我家将军所写。”平时惜言如金的武行素,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多说了一句话。

“将军?”寒日进眼中露出惊讶之色,又显得有点失落,“一介武夫也能写出如此漂亮的字,看来我是落伍了。”感叹之余又随口道:“你家将军是谁?李清吗?”

武行素却没有说话,只看了信封一眼,寒日进低头,见信封落款上写着:大唐王朝太子舍人、羽林军果毅都尉李清。

他微微一笑,便开始略读书信中的内容,内容很简单,只是说唐王朝希望由他统一东,抵御南诏东扩,继续保持寒族现状,其他

没有了,寒日进脸上毫无表情,但细心的武行素却发在微微颤抖,寒日进似乎感到武行素的盯视,他眼睛一挑,锐利的目光直刺武行素,颤抖的手立刻变得平稳,他仿佛若无其事一般,将书信铺在桌上,端起茶杯细泯一口,眼光却不离书信,品味书信外的意思,寒日进已经明白过来,让他做东之主,那他大哥怎么办?寒崇道怎么办?言外之意便是要先除掉他们。

他脸一沉,狠狠一拍桌子,盯着武行素阴森森道:“你们想用借刀杀人之计,借我之手除掉大哥,是不是!”他目光凶狠,抽出剑放在他脖子上,只要眼前此人有半点惊慌、半点犹豫,便要一剑砍了他。

武行素只淡淡一笑,“何必扯得太远,我家将军只问你想不想做东之主。”

寒日进冷笑一声,“想又怎样?不想又怎样?”

武行素脸一昂,伸出他那超长的手臂,将剑轻轻推开,“想,我来做人质;不想,你杀了我。”

“我不杀你,但你要给我说个明白。”

寒日进一笑,脸上回暖,凭直觉,他相信李清说的是真话,想必也是巫女向他推荐了自己,看来这个李清不蠢,看透了寒崇道其人,寒崇道死不足惜,但是自己大哥却不好办,杀他,自己下不了手,可不杀他,又害怕他丧送了寒人。寒日进心中矛盾,但脸上却丝毫不露,只一遍又一遍翻看信地内容。

忽然,他心有所感,眼珠一转又笑道:“你一定还有一封信吧!”

武行素点点头,“我家将军说,你若将剑收回去,我便可将另一封信给你。”

他从怀中掏出支竹筒。又从里面抖出个纸卷,递给他,这个纸卷里说得很详细,所有的细节都考虑到了,下面还有巫女的签名作保,但要求寒日进将他儿子送到唐军中为质。

寒日进长长地吸了一口凉气。‘此人已经将一切考虑周全,就算自己不杀大哥,那他也照样活不成。’

他点了火将两封信烧了,又看了看武行素,淡淡一笑道:“假如我不将剑收回去,又会怎样?”

武行素眼一瞟,见对面约三丈远的墙上挂有一副猛虎下山图,他手一抬,袖中一支小弩箭‘嗖!’地射出,只见空中一道黑影闪过。弩箭将挂画的线绳儿射断,‘猛虎’便从墙上飘落下来。

寒日进盯着地上的画呆了半天。才对武行素缓缓道:“你先留在我身边,容我再想想。即使不愿意,我也不会伤害你。”

二日后,轰隆隆的战鼓声惊破了东高原短暂的宁静,寒归王再次大举进攻东城,一队队士兵列队在原野上疾行,扛着长长地竹梯,不时有战马从军队中穿过,运粮车一辆接着一辆。排成长队,被重兵严密保护。黑亮的铠甲,寒冷的刀光,散发着腾腾杀气,一路上毫无抵挡,只一日便抵达东城,大军在二里外扎下大营。

寒崇道在城楼上视察战备情况,他已几日没睡好觉,眼睛熬得通红,但中气依然十足,不停地大声喊叫,纠正士兵的错误,有粮食的援助,寒崇道已做好了充分准备,在城外实行坚壁清野,使敌人得不到粮食补充,在城内动员民众守城,弥补兵员不足,有了上一次的经验,他更有信心长期坚守。

到了夜间,无数火把汇成一片火地海洋,仿佛要将天空点燃,城上也是一条火的长龙,在赤红的火光中,大地变成了白昼,隆隆的鼓声催促着一波又一波的士兵冲锋,城上的箭雨铺天盖地射向空中,和城下射来的箭矢交织在一起,织成一张巨大的箭网,又化成一道道弧线,带着死神的问候,消灭着大地上鲜活的生命。

李清站在城墙一角冷眼旁观,这是一场闹剧,兄弟间地血腥之斗,既不是保家也不是卫国,只为了满足两个野心家的私欲,他只看见城上寒崇道地嘶声竭力地吼叫,看见城下寒归王眼睛血红地叫嚣。够了!不能让他们再打下去,寒人内损过大,最后只会白白便宜了南诏。

他身后所有的唐军也在兴趣索然地观看这场低水平地城池攻防战,攻的一方既没有楼车、箭楼,也没有云梯、攻城锤,更不要说发石机之类的大型远攻武器;而守城一方,床弩、投石机、连环弩也一样没有,双方只有弓箭,短距离的对射,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仿佛就是一架绞肉机,无论是城上还是城下,一批批的士兵中箭倒下,城上的战士中箭,惨叫着跌下城去,而城下的战士则踏着父兄的尸体,扛着楼梯吼叫着冲上前,直到再被射死,却始终无一人胆怯后退。

寒人地勇猛和不畏死让每个唐军心中都冒出同样一个念头,若将他们好好训练,再配以精良的装备,这将是一支劲旅。

这毕竟只是一场试探性地战斗,只为摸清对方的虚实,很快,双方都不约而同减少攻防的人数,渐渐地收兵息鼓,随后双方都派人收拾战场上的尸首、抢救受伤士兵,只有这时不能互相攻击,李清见约定时机已到,回头给高展刀使了个眼色,高展刀会意,率领几名手下悄悄荡下城去,借着夜幕的掩护,迅速来到战场之上,战场上到处是尸首和满地呻吟的人,同样的,几个黑影从对面悄悄跑来,对了暗语,将一个纤细而瘦小的身影推给唐军,随即搬了几具尸体,和其他人一起返回大营,高展刀则负起那瘦小的身影,匆匆跑回城墙,沿着长索爬上,不一会儿,几人返回,高展刀的背上负着一个十一、二岁的清秀少年,正紧张而不安地看着李清。

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312章 军权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83章 孔方老道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5章 上元夜(一)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280章 把柄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373章 偷梁换柱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三百零八章第348章 后手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213章 前夜第94章 又见故人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213章 前夜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63章 杨家(一)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358章 马嵬坡(一)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87章 抓住把柄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239章 科举案(一)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162章 密会太子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83章 孔方老道第45章 冷刀子(二)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298章 合作第72章 上任首日(二)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324章 天宝十年最后一夜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33章 密谋第210章 寻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321章 客栈疑云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114章 成亲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125章 小人眼红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228章 安禄山再进京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91章 曲江邂逅第216章 意外第283章 破绽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54章 品牌效应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
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312章 军权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83章 孔方老道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5章 上元夜(一)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280章 把柄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373章 偷梁换柱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三百零八章第348章 后手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213章 前夜第94章 又见故人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213章 前夜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63章 杨家(一)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358章 马嵬坡(一)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87章 抓住把柄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239章 科举案(一)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162章 密会太子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83章 孔方老道第45章 冷刀子(二)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298章 合作第72章 上任首日(二)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324章 天宝十年最后一夜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33章 密谋第210章 寻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321章 客栈疑云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114章 成亲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125章 小人眼红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228章 安禄山再进京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91章 曲江邂逅第216章 意外第283章 破绽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54章 品牌效应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