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成亲

今天李琳的嗣宁王府披红挂彩,喜气的灯笼,彩带扎成花儿点缀在绿树草地之上,一串串鞭炮在门前炸响,硝烟的香味儿在空气中弥漫,仿佛整个府邸就是中了甲榜的进士在披彩夸街,赶来看热闹的闲人将街角涌堵得水泄不通,但停车场上却只有寥寥几辆马车,就俨如声声叫好的卖艺人帽子里只铺了薄薄一层铜钱。

嗣宁王府的后宅里,十几女人济济一堂,个个衣着明艳亮丽,拿粉的、描眉的、试衣的,都在在为新妇而忙碌,帘儿已经在补第三次妆,她在镜中仔细端详半天,但效果依然觉得不理想,便轻轻叹口气,回头道:“惊雁姐,是不是我的脸太小了的缘故。”

李惊雁今天穿一身鹅黄的纱罗银泥裙,与翠绿的小雨一起簇立在帘儿身后,更显出新娘的娇羞,她取过眉笔,小心翼翼给她眉稍补了一笔,富有轮廓的嘴角蕴涵着少有的温柔,“不是!是天气寒的缘故,显得你气色不好,等你乘轿子走一圈,有了血色,喜烛再点亮些,那效果就出来了!”

听到乘轿,小雨在旁边嘴一撇,耿耿于怀道:“从后门出去,再从前门进来,这份寒掺,还有那些人的眼光,气色能好得起来吗?”

帘儿见她乱说话,急给她使了个眼色,小雨吓得捂住嘴,两只大眼睛偷偷地看了众人一眼,仿佛这一捂她说出的话就会从空气中消失,颇有点掩耳盗铃的样子。

李惊雁象是对小雨,又象是对众人解释道:“其实这都是家父的主意,他只图风水吉利,却不想想咱们女人感受。”

此言一出,十几双诧异的目光慢慢缓和下来,夸街事小,坏了风水可是大事,于是将要成型的街头笑话也渐消无踪,帘儿心中感激,暗暗捏了捏李惊雁的手,实际情况却是李清不想招摇,出了这么个馊点子,本想偷偷地进行,不料小雨嘴快,竟说了出来。

李惊雁目光温柔地望着帘儿,握着她手,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感激和喜悦,心中却有些黯然伤神,她强挤一丝笑容道:“时辰不早了,快一点试衣吧!”

这时嗣宁王妃却悄悄走进来,她是李惊雁的继母,约三十出头,生得容貌艳丽,也是崔家名门,她将房中其它人都撵了出去,又上前揽住李惊雁和小雨笑道:“我要给新妇说一些私话,两个姑娘回避一下吧!”

李惊雁和小雨脸上同时变得绯红,仿佛听到了什么最不该听的话,害羞地溜了,帘儿更是羞得连脖子都红透,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她再也坐不住,挣开嗣宁王妃的手,跑进了里屋。

与女人房中的香艳怡人相反,李清的身旁却乌烟瘴气,吼叫声震耳,几十个不请自来的东宫侍卫拥挤在房内,将今天的男主角吵得头昏脑胀,他们个个经验丰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活,毫不吝啬地向李清传授自己那方面的见解和经验,合在一起便成为一本完整的洞房三十六计,跳的最凶的却是李虎枪,他本是李清的保镖,此时却成了造反派的头头。

好容易找个借口,李清冲出房间,从快要让他窒息的空气中解透出来,外面空气清新,仿佛回到自由的世间,打发走两个家人,他抬头看了看天色,时辰还早,便沿着屋后竹林中的小径快步向后宅走去,明知道看不到什么,但潜意识还是让他忍不住想去看看,昨晚一夜没睡好,反而更加亢奋,紧张而期盼,他觉得身体里的弦快要绷断了,可脚上仿佛装了无法停步的滑轮,让他一刻也静不下来。

后宅与前院被一道长长的白墙隔着,花墙的缝隙里绿肥红瘦,绿意盎然,透出春天的气息,李清沿着窄窄的花径漫无目标的行走,这时从前方岔口处传来熟悉的笑声,呵呵!是小雨,李清听她甜糯得腻人的笑声,脸上浮现出一丝顽童般的笑容,瞅瞅前后没人,迅速地蹲在一块山石之后,摒住呼吸,脚步声越来越近,眼前飘过一片娇黄的裙袂,李清大叫一声,霍地站起,两只手扮成角在头顶上乱抖,嘴歪着,血红的舌头吐得老长,眼睛翻白,只听一声尖叫,眼前的黄裙女孩惊得跳起来,后面的绿裙则后退两步,手按住胸脯,呆呆地望着他,李清忽然发现不对劲,在他脸前不足半尺处,是一张清丽绝伦的脸,本该是冰冷的目光却因害怕而多了几分人间气息,两张脸挨得极近,甚至可以闻到对方的鼻息。

“见鬼了,不是小雨!”

从来都是一袭黄裙的小雨今天却换了一条绿裙,正站在一丈外,眨巴着大眼睛,仔细辨认这个熟悉的恶鬼,她惊喜地叫起来,“公子,你怎么在这里?”

“对不住,我认错人了!”李清赶紧后退一步,不好意思地摸摸后脑勺,嘿嘿直笑,眼看着对方惧意已去,白瓷般的脸上竟生出一丝羞涩的红晕,可仿佛变魔术一般,转眼间羞涩便消失无踪。

就在这时,几个喜娘寻声赶来,她们老远看见了李清,大声叫嚷起来,“在那里!”不等他说话,喜娘们围着他连声怨道:“我们四处寻你,再不换衣,可就来不及了,快快跟我们来!”

李清趁机下台,他对二人干笑两声道:“你们忙,我还有事!还有事!”说完,便跟着喜娘慌慌张张跑了。

时间离良辰越来越近,已经有几个客人来了,正百无聊奈地坐在客厅里,王兵各也早到,在一帮东宫侍卫比试力气,大门登记处挤满了各府来送礼的管家。

“真是对不起,我家老爷临时有事,来不了,特奉上一份薄礼。”

理由各异,结果却是一样,主人有事来不了。

虽在意料之中,但冷清的大堂还是让李清心中郁闷,来了竟不到十个客人,而且都是冲李琳的面子,他送出的请柬无一人来。

“李舍人,恭喜恭喜啊!”

正想着,门口终于来了一个客人,却是满面春风的崔翘,他一面祝贺,可眼睛却绕过李清的肩膀向里面探望去,似乎在寻找什么。

李清知其心思,回礼笑道:“现在时辰尚早,还不到拜堂时间,崔大人来得早了点,快快请客堂里坐!”

但崔翘过后,便再无一人来,时间慢慢地过去,天色渐暗,迎亲的花轿已经出门,很快便会回来,可观礼的宾客席上大半都空着,客堂里坐的除了崔翘外,大多是五、六品的低官,李琳正在陪客人说话,但眼睛却不时投向门口,只盼再多来几个重量级的客人撑撑场面,这样的结婚场景他还是第一次遇见,实在有些让人难堪。

于是,李琳的府门前便出现这么一个景形,大门口冷冷清清,两排长长的登记席上没有一个人,十几名接待的家人都傻呆呆站着,新郎官李清与陪同的李照伸长脖子向两边街头张望,看热闹的百姓得了喜钱早已经散去,只有一群小孩在地上寻找着漏网的喜钱,一阵风刮过,吹得众人的衣袂猎猎作响,卷起了地上的鞭炮纸屑,向空旷的街巷飘散而去。

这时,密集的马蹄声踏破了清冷,一辆宽大的马车在百骑甲士的严密护卫下,缓缓在府门处停了下来,不等李清上前,李林甫笑呵呵的声音已经从车厢里传来,“这就是李舍人的不对了,成亲这种大喜事怎能不请我。”说着,李林甫硕长的身躯在侍卫的扶持下从车里走出,他见门前冷落,眉头一皱道:“怎么会这样,人情竟冷漠致斯。”

一回头,李林甫又堆起诚挚的笑容,眼睛眯成一条缝,缝里微微透射出精光,他向李清拱手贺道:“人生四大喜,洞房花烛可在首位,老夫恭喜李舍人了。”

李清上前一躬到地,“李清不敢打扰相国,故没有送去请柬,不料相国竟然亲至,实在让属下感动。”

“哪里!哪里!”李林甫拉着李清的手,上下打量他,有些歉然道:“老夫不知李舍人新婚,竟然将李舍人也编入去南诏的使团中,皇上已经批了,后日便要出发,真是抱歉了!”

李清不由糊涂起来,就算他去南诏也应是太子安排,照理,太子失去了南诏的主导权,更不会将他推出去,怎么现在变成了李林甫的意思,这中间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出了问题。

李琳和一众宾客听说相国大人亲来,都飞奔出来迎接,不多时,吏部侍郎杨慎矜和御史中丞吉温带着他们的妻女相继来贺,这些都是李林甫的铁杆心腹,都是不请自来,李林甫妙语连珠,众人有心迎合,大堂上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李清暗暗苦笑,虽然面子是有了,可这样一来,他又烙上了相国党的印记,在李亨心中,背叛的罪名真是坐实了。

这时隐隐地鼓乐喧天,应该是迎新的花轿回来了,政治派别已经不再重要,新郎官被傧相簇拥回大堂,嗣宁王府的上上下下一齐动员起来,收拾走门口的桌椅,燃亮灯笼,一百零八个大红灯笼从府门一直排到正堂,吉祥喜庆,蔚为壮观,大街上炮竹震天响,吹鼓手八字排开,个个憋足了力气,忽然府门大开,一乘大轿从大门进来,府中十几名细乐迎出去,十二对宫灯排着进来,喜娘扶新人出轿,李惊雁和小雨一左一右站在头带大红盖头,身着艳红喜服的帘儿身后,串串鞭炮声欢快地在新娘面前炸响,司仪大声宣布:“吉时到!”

李琳和崔翘临时充作双方家长,坐在大堂两侧,笑呵呵地等着新人拜堂,可就在这时,院子里的人群中悄然出现了许多陌生的面孔,注视着场内的情况,一名宦官模样的人悄悄来到李琳面前,向他耳语几句,李琳他霍地站起,几步冲出厅堂将大管家找来,命他立刻将所有仆役下人一概清走,又给李林甫等人低语几句,众人同时站了起来,目光向大门处头去,心中暗道,‘这李清究竟是何等人物,竟有如此大的面子。’

负责安排宾客的李照发现院子出现许多陌生的面孔,竟不知他们从哪里进来,他正想上前询问,可这时,一大群黑衣人簇拥着一名客人大步走进来,李照赶紧迎上去,只见来人约六十出头,身着锦绣缎袍,腰束玉带,身材高大,皮肤白净,生得细眼长眉,平和的面容里透出无比威严的气度,李照一见之下顿时大吃一惊,连忙跪下叩首,不等他跪下去,左右立刻闪过二人,迅捷无比,一把将扶住,李照立刻反应过来,遂改成一躬到地,低低声道:‘臣弘文馆学士李照参见陛下!’

来人正是大唐天子李隆基,他本是微服而来,已事先通知过李琳不要声张,不料时间仓促,李照还不知道,亏得侍卫动作迅速,将他拦住,这才避免了一场尴尬,李林甫和李琳、崔翘等人连忙上前见礼,李隆基含笑点头,他负手慢慢走到李清面前微微笑道:“听说你今天成亲,我代表玉真公主特来向你祝贺。”

说罢,他回头施了个眼色,立刻有一队的侍卫扛着数十个大箱笼鱼贯而入,堆在墙角,俨如小山一般。

“这是我和玉真公主送给你的贺仪,都是些寻常用品,你们应该用得着。”

李隆基又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小的金盒,递给李清,笑道:“这是我给你的礼物,你要收好了。”

李清做梦也没想到李隆基会亲来参加他的婚礼,心中感动,可又不能透露他的身份,只得接过金盒低声道:“臣谨记圣恩!”

李隆基呵呵一笑,扫视一眼所来宾客,又回头对李琳和李林甫道:“我不好久呆,得回去了,你们继续。”

说完,他在一帮侍卫的护送下,悄然离开了李琳府,那些神秘的面孔也象泡沫一般消失无踪,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李隆基一走,大堂里又再次喜庆热闹起来,司仪大声宣布,“吉时已到!请新人拜堂。”

喜娘搀过新娘,将红结的另一头交给李清,司仪引着他们慢慢走到喜案前,在明亮的喜烛前,一个喜娘在两个新人的头上各剪下一络头发,打成结,搁在红盘中,放在斗大的‘喜’字之下,象征着二人结发。

不知过了多久,李清晕晕昏昏被送入了洞房,洞房红烛高照、喜气弥漫,新人微坐床前,自始自终,都不见李虎枪他们出现,这似乎有些不合情理,

李清趴在地上,果然见床下挤满了十几张暧昧的笑脸,门后、桌下甚至窗帘后面也蹲着两个。

“你们给老子统统滚出去!”

众人嘻嘻哈哈,你推我嚷向门外走去,。

“站住!李虎枪呢?在哪?”

众人看了看李清,异口同声道:‘恭喜!恭喜!’便争先恐后跑了。

衣橱里面没有,净角帘后没有,李清找了一圈,竟没有发现他躲在哪里,却见帘儿的手微微向床上一指,李清上前拉开帐缦,果然见一床丝被不是一般的高,他隔着被褥狠狠踹他一脚,又好气又好笑道:“你到底走不走!”

李虎枪慢慢爬出来,故作惊讶道:“原来这里是洞房,我多喝了几杯,走错地方了,你们忙!你们忙!”

门一开,挤在门口的人哄地跑散了,李清将李虎枪扔了出去,这才把门关上,上前将新娘的盖头轻轻揭下,只见帘儿盛妆艳服,丰肩软体,眼润息微,淡雅如粉荷露垂,娇羞似杏花烟润,李清坐到她身边,正要说话,却‘哎’地一声,象被针刺似的跳了起来,将帘儿吓一跳,微微扭头,“李郎,怎么了?”

只见李清从内衣里摸出个金盒来笑道:“这是刚才陛下给我的,里面也不知是什么东西。”

李清好奇心大盛,想打开看看,却发现金盒竟被焊死,浑然一个整体,根本就打不开,正迟疑时,却感觉帘儿没有声音,一抬头,只见她螓首低垂,一语不发地等着自己。

‘春宵一夜值千金!’李清一拍脑门,自己当真糊涂了,他随手扔掉金盒,吹灭喜烛,房间里顿时一片漆黑,也不管是否应斯文礼仪,他轻轻抱起帘儿,便钻进了无限春意的温香软帐之中。

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265章 利用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203章 悲情牌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266章 线索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280章 把柄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335章 谋河西(下)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312章 军权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125章 小人眼红第184章 布局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38章 去成都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134章 图穷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228章 安禄山再进京第20章 官司(四)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283章 破绽第94章 又见故人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299章 帷幕拉开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7章 县令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59章 挖墙角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295章 对手第298章 合作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28章 阆中(三)第49章 暗流(一)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23章 仪陇小摊(二)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28章 阆中(三)第94章 又见故人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269章 意外第72章 上任首日(二)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373章 偷梁换柱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60章 兄弟阋墙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14章 祸起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266章 线索第197章 谋画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100章 相亲(上)第323章 安杨会第174章 纳妾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37章 发薪
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265章 利用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203章 悲情牌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266章 线索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280章 把柄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335章 谋河西(下)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312章 军权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125章 小人眼红第184章 布局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38章 去成都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134章 图穷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228章 安禄山再进京第20章 官司(四)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283章 破绽第94章 又见故人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299章 帷幕拉开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7章 县令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59章 挖墙角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295章 对手第298章 合作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28章 阆中(三)第49章 暗流(一)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23章 仪陇小摊(二)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28章 阆中(三)第94章 又见故人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269章 意外第72章 上任首日(二)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373章 偷梁换柱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60章 兄弟阋墙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14章 祸起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266章 线索第197章 谋画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100章 相亲(上)第323章 安杨会第174章 纳妾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37章 发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