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终下决心

军师最早也非道人,他原名叫王非,是开元初年进士猥下,一直求官无门,四处浪荡,靠人接济度日,天宝元年,朝廷尊道之风兴起后,一些有门路的道士纷纷登上权贵门庭、甚至踏上含元大殿,被尊为翰林。

不少有眼光的之人也发现了这一捷径,遂投入深山与道结缘,有名者如诗人李白,走的也是这条路。

王非在天宝三年于终南山出家为道,虽跳出红尘,但他名禄之心难消,时时刻刻注意朝廷动向,寻找进阶机会,机会终于在天宝六年来临,大唐右相李林甫来终南但李林甫并没有立刻用他,而是留了一个后着,次年,心情郁闷的庆王李琮来终南山请三清,在李林甫心腹的巧妙安排的视野,他的深谋远虑和洞察朝廷毫末的能力立刻使李琮如获至宝,当即聘他为儿子西席,实为自己的首席幕僚。

进入庆王府后,王非亲自策划了尊杨等策略,着实为庆王的翻身立下了不少功劳,但他却象一只在天上高飞的风筝,不管他如何领略高处风光,他的线依然被李林甫攥着,若即若离,却从未松手。

这次东宫之变中,王道人便一直受李林甫暗中操控,引着李琮一步一步踏上李林甫事先安排好的陷阱,焚毁苏州柜坊,迫使李清来苏办案,随即又要刺杀当朝户部王的命运不用说,章仇党将受重挫,甚至支持庆王的杨国忠也将成为大输家,最大的得利者将是永王,而在幕后窃笑的却李林甫。

王道人走进后门,有人将他引入一间密室,罗三郎已先一步等候在此。

“这是信物!”

罗三郎将李林甫给他的戒指推给相对而坐的王道士,他的任务是协助王道人,一旦刺杀成功,他就会立刻让凶手暴光,使庆王的阴谋大白于天下,当然,他现在他并不知道自己的任务,他不过是命令的执行者罢了。

王道士拾起戒指,又从怀中取出另一枚戒指比对一番,才点点头道:“你便是相国派来策应之人吗?”

罗三郎沉声道:“在下姓罗名三郎,是相国派来之人,但不知道为何而来。”

王道士微微一笑,“有些事情不便早说,罗壮士且安心在此住下,深居简出便是,到时候我自会来找你。”

仅仅只是碰头,简单几句便了事,王道士不能久留,立刻告辞离开,他走时依然是水道,一排吐出新芽的杨柳掩映,一只乌蓬小船在笼罩着蒙蒙细雨的河水里轻轻漂浮,几根柳条似乎被风吹断,很巧地落在船尾,王道士快步上了小船,钻进船蓬里,小船随即吱吱嘎嘎摇动,渐渐消失在夜色里,可就在小船刚转过弯,岸上出现一条人影,脚步轻盈,向前疾步而行,同时水道里也出现另一条小船,他们的目标都是那艘挂有柳枝的小船。

白天偶然的发现使李清找到了一点蛛丝马迹,跟踪王道士的船已经回来,目标在城南行春桥上了岸,消失在石湖边的一所庄园里。

蛛丝马迹,是的,一丝一毫就足够了,宛如黑暗中艰难跋涉的旅人,只要看到一点点光明,他就会毫不迟疑地朝那个方向走去。

这时窗外的雨渐渐下大,细雨敲打树叶,发出一片沙沙声,房间里灯光明亮,火盆烧得十分旺盛,将房间烘烤得异常温暖,和窗外的凄风冷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门轻轻敲了敲,打断了李清的思路。

“进来!”

门开了,身着浅蓝色常服的张继出现在门口,自从李清邀他为自己做事后,这位中唐诗人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第二天天不亮便来到馆驿,足足等了一个时辰,才正式走马上任,做了李清的幕僚,李清并不因他是初来便对他有所防备,相反,对他十分信任,连给李隆基的奏折都交给他来草拟,这让张继十分意外,也十分感动,竭心尽力地将手上的事情做好。

“使君,我按你的意思拟了一份奏折,你看看是否合适。”

他恭敬地将一本厚厚的折子递了过去,李清接过,只见封皮上写了四个字‘苏州略见’,字迹苍劲有力,李清暗暗点头,看字如看人,此字风骨嶙峋,和他的仗义敢言同出一撤,再翻了翻内容,里面不仅是柜坊纵火一案的调查始末,还将苏州柜坊成立三年的得失一一罗列,写得十分详尽,没有一句评论,但一件件事实就已将柜坊的失败讲得十分透彻,先天不足、水土不服,再加上地方官不作为。

李清随手翻了几

笑一声道:“懿孙果然是大才,笔锋犀利,看问题能,将柜坊之败分析得十分透彻,此事是我为官以来的大败,让我耿耿于怀,不甘心啊!”

张继迟疑一下,道:“使君,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清瞥了他一眼,有点儿不满道:“既为我幕僚,就当替我出谋划策、指点得失,还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

“使君说的是,张继多虑了。”

张继歉然施了一礼,方缓缓道:“使君有没有想过柜坊失败的真正原因在哪里?”

李清眼睛一挑,锐利的目光直刺张继的脸庞,“懿孙不妨明言!”

“是皇上,问题出在他的身上,我认为他根本就不支持使君的柜坊计划。”

张继见李清不语,又接着道:“使君的本意是想利用柜坊这种方式将地方财权收归朝廷,从而削弱地方的势力,这个目的明眼人一看便知,更不用说身在其中大大小小的地方官们,自古地方利益就与朝廷利益难以平衡,汉末朝廷弱而地方强,导致三国鼎立,灭汉于魏;而隋朝也是如此,隋文帝兴利除弊,废世袭、兴科举,改三省六部,收权于朝廷,直接触犯了地方和世家的利益,以至他死后,炀帝再无法压制地方势力的反弹,隋遂二世而亡。

说到此,张继长叹一口气,摇摇头道:“如此种种,今上怎么会不明白,其实使君的办法极好,手段也巧妙,只需徐徐推行,十年后当见成效,只可惜今上已无雄心壮志,整日醉心于歌舞欢宴,他不想在自己晚年看见朝廷与地方的利益失衡,看见矛盾尖锐,便用了口头支持,但实际不作为的办法,让使君的柜坊计划无疾而终。”

李清始终一言不发,一边用碳夹给火盆添碳,一边默默地聆听张继的感言,直到他一气说完,李清将碳夹轻轻放下,淡淡一笑道:“治大国如烹小鲜,我本想做一道色香味美的大菜,但因火候没掌握好,反使菜难以下咽,诚如懿孙所言,我若分步缓做,先成立柜坊,让它先深入人心、扎根地方,那时再徐徐推出税改之制,未必不能成功,只可惜时不我待啊!”

李清长身而起,负手走到窗前,今天张继一语切中了要害,正是李隆基态的暧昧和不作为使柜坊最终失败,此刻他口中又苦又涩,他何尝不知道急火炖不了浓汤的道理,但安史之乱象一个沉甸甸的砝码,始终让他的改革天平不能平衡。

密集的雨点沙沙地敲打着树叶,春寒夜雨中,他只觉心中异常孤寂,对家的思念由然而生,过了半晌,他慢慢平静下来,坚韧的性格让他将心中的寂寞暂时推到一边,他回头看了一眼张继,见他厚厚的嘴唇动了动,欲言又止,不由笑道:“你又来了,有什么话就直说,不要吞吞吐吐,要象你的字一样,敢收敢放才行。”

张继心下一横,他转身先将门关死了,才压低嗓音道:“我劝使君此事了后,最好还是想办法回到边疆去,手握兵权才能保无恙,否则总有一天,使君将死无葬身之地。”

张继的话十分突兀,尤其最后一句,更是尖锐刻薄,但它引出了李清的心事,使他心中猛然一颤,慢慢转身回到座位,拾起了碳夹,尽可能用平淡的语气道:“你此话怎讲?”

“使君为何会到苏州来,使君昨晚给我说这是皇上调虎离山之计,皇上要废东宫居然必须先将使君调走才好作为,由此可见皇上对你十分忌惮,这不是好事啊!

还有盐税,朝廷从盐上得到了多少钱?而这些钱原本是谁的利益?他们会放过使君吗?自古以来主持革新之人有几个得到好下场?最后都功成难退,成了皇帝平息众怒的牺牲品。

皇上忌惮你,再加上权贵宗室恨你如骨,所以一旦使君失去了利用价值,皇上必然会拿你开刀,而现在各地盐铁司已渐渐步入正轨,这一天已经不远了,使君,我绝非危言耸听,你一定要早作打算才行啊!”

‘啪’地一声,竹子做的碳夹在李清手上硬生生被折断了,张继的话最后使李清下定了决心,就算是藩镇割据,他也必须要有自己的势力和地盘。

就在这时,一阵暴雨般的马蹄轰然响起,直向自己这个疾驰而来,李清象是想到什么,他一步上前拉开门,冲到雨中去,刚跑到大门,一名八百里加急的传信骑士从马上翻滚下来,他连滚带爬冲到李清面前大声禀报:“急报侍郎大人,东宫被废!”

第99章 二进宫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63章 杨家(一)第6章 上元夜(二)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210章 寻第267章 蓄势第61章 连环计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33章 密谋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55章 绑架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101章 相亲(下)第182章 远谋第283章 破绽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312章 军权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381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373章 偷梁换柱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36章 贵人(二)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175章 比箭第19章 官司(三)第28章 阆中(三)第358章 马嵬坡(一)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26章 阆中(一)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303章 局势逆转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323章 安杨会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313章 掌权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63章 杨家(一)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293章 艰难的行军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184章 布局第114章 成亲第121章 美女与阴谋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15章 辞职第104章 初见李隆基(下)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259章 解谜(上)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105章 各怀心事
第99章 二进宫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63章 杨家(一)第6章 上元夜(二)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210章 寻第267章 蓄势第61章 连环计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33章 密谋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55章 绑架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101章 相亲(下)第182章 远谋第283章 破绽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312章 军权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381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373章 偷梁换柱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36章 贵人(二)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175章 比箭第19章 官司(三)第28章 阆中(三)第358章 马嵬坡(一)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26章 阆中(一)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303章 局势逆转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323章 安杨会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313章 掌权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63章 杨家(一)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293章 艰难的行军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184章 布局第114章 成亲第121章 美女与阴谋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15章 辞职第104章 初见李隆基(下)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259章 解谜(上)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105章 各怀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