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水落石出

吐蕃使臣被杀事件象龙卷风一般席卷了南诏,也震惊了大唐朝野,李隆基在第三天便接到了高展刀的八百里飞鸽传信,在信中详详细细记录了这次刺杀的经过,李隆基即惊讶又兴奋,倚祥叶乐是吐蕃的死硬主战派,他的死对大唐无疑是利好消息。

李隆基拍案而起,他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大步走到窗前,仰望白云悠悠,思绪回到了自己的年轻时代,‘皇图霸业谈笑中’,也是和李清一样的年纪,他率军喋血宫庭,杀欲为女主的韦皇后,扶正大唐社稷,又与太平公主兵戎相见,开创三十年开元盛世。

“好男儿啊!大丈夫应志在万里,为国家立功。”李隆基的嘴角浮现出一丝笑意,“既然你有心为朕扫除吐蕃,那朕就成全你。”

门口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什么事?”李隆基心神收敛,冷冰冰问道。

高力士声音低微,小心翼翼道:“皇上,李相国求见。”

“传他进来!”

“是!”高力士刚要转身退下,却又被李隆基叫住,“你再跑一趟李清的家里,替朕和玉环赏赐他的家人绢五百匹,钱五百万。”

高力士一呆,皇上说的是谁,哪个李清,他有点糊涂,却不敢多问,悄悄退下,刚到门口却突然反应过来,不由狠狠一拍自己脑门。南诏李清,皇上这两天不都在想南诏地事吗?

高力士这一生都在揣摩李隆基的心思中度过,李隆基的一举一动,一怒一笑,一个皱眉,一个叹气,他都知道这背后代表的意思,他仿佛就是李隆基的一只手。随心而动、随意而为,很多时候,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李隆基便扔给他去处理,而他总能按李隆基的意思将它处理得妥妥贴贴,从不出错。时间长了,二人便形成默契,高力士也随之权倾一时,无论太子或宰相,都不敢轻捋这位‘阿翁’的虎须。

他一面去召唤李林甫,脑海里却在考虑皇上交代地事,赏赐李清,用他和与玉真公主的联名,言外之意,这是私人赏赐。意义非同一般,在高力士的记忆中。除了王室宗亲,能得皇上私人赏赐的大臣还没有几个。这个李清早晚要发达,高力士当即决定,要亲自去李清家里宣旨。

去李清家宣旨他不辞劳苦,可要他去殿外叫李林甫进来,他又嫌路远,不高兴跑了,他眉头微微一皱,举目四望。却见一名在殿中值勤的金吾卫军官飞奔而来,在他面前点头哈腰道:“大人有事。差小的去办便可。”

高力士被他一声‘大人’叫得浑身舒坦,暗赞此人有眼色,见他有点面熟,立刻想起,此人不就是玉真公主地堂兄吗?他赞许一笑,道:“皇上有命,宣李相国觐见,老夫腿脚不便,你就替我跑一趟吧!”

杨玉环的堂兄自然就是杨国忠,不过他现在还叫杨钊,就在李清出发去南诏的第二天,他从成都来到了长安,得章仇兼琼的推荐,他走的也是太子路线,不过他有杨玉环这层关系,杨玉环念在自己父亲去世时,他曾出过大力,便在李隆基的枕边替他说了几句好话,杨钊也由此在金吾卫中谋得一兵曹参军事的小官,也有机会在宫城内值勤,他嘴巴乖巧,极善察言观色,一来二去,便博得上下一片好评,经过多年市井打拼,他有着一般人不具备小人物心态,为人处事带一点痞性,不会被规矩所束缚,他本在殿外值勤,却大着胆子溜进殿内,若能得权势者一赞,比违反命令打三十棍子可要合算得多,杨钊左盼右顾,终于让他发现高力士走出来,继而又得了个美差,去请宰相李林甫觐见皇上。

李林甫在殿外等候多时,和李隆基一样,他也在第一时间得到吐蕃使臣被杀的报告,这让他终于抓到了把柄,当然,他要对付的不是李清,而是那个使用卑鄙手段取代陈希烈主导南诏的韦坚。

“相国大人,皇上有请。”

这一个‘请’字却听得李林甫格外刺耳,自古以来,皇上召见臣子说话,哪里会用‘请’字,本来杨钊只是传话,却因用词不当使得李林甫对他留了心,他上下打量一下杨钊,见他长得身材高大,狮鼻凤眼,倒也相貌堂堂。

“你叫什么名字?可是新来地?”

李林甫一边走,一边对身后屁颠屁颠的杨钊问话。

“回大人地话,在下杨钊,原是剑南道采访支使,刚刚进京,现是金吾卫兵曹参军事。”

“杨钊?”李林甫停住脚步,回头又盯了他一眼,“就是那个玉真公主的堂兄吗?”

‘杨玉环地堂兄’这仿佛已经成了杨钊的名片,杨玉环得宠已成定局,那他的堂兄.

无论是高力士还是李林甫,都一眼看出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李林甫立刻换了他那副招牌笑脸,拉住他的手呵呵笑道:“难怪我一看你就觉得不凡,原来是杨家人,明日几个同僚要来打老夫的秋风,就在我府上,杨参军也一起来吧!”

得相国大人青睐,杨钊的腰几乎要弯到地上,脸上的媚笑比他那堂妹还要明媚几分,连声答应,“下官一定来!一定来!”

他媚态连李林甫都觉得有点过分,他不由想到另一个也是从剑南来地李参军,却比此人有骨气得多,不过献媚归献媚,这样识相的人他却喜欢。

“皇上,老臣以为南诏杀吐蕃使臣此举大大不妥,一来堕了我大唐地盛名,二来开了个恶劣的先河,自古两国相争不斩来使,而且.

李林甫忽然发现皇上似乎并不在听他的话,说到一半的话又咽了回去。

“而且什么,说下去!”李隆基将手中的御砚轻轻放下,龙目微张,一道冷光直透李林甫的心底,似乎将他的老底看个清清楚楚。

李林甫觉得自己在此事上犯了个大错误,他想当然地以为经过自己渲染,李隆基必然会恼怒万分,自己只需再点把火便足够了,可现在看来事情并非如此,皇上似乎早已经知道了此事,而且知道得比自己还要详细。

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闪过,皇上在南诏必然有眼线,自己再提此事是否明智?但皇上已经问了,他又不得不答,李林甫只得硬着头皮道:“老臣以为就算是要杀吐蕃使臣,也应先照会皇上,得到皇上批准后再做。”

这话说得极为勉强,他又怎么知道李隆基有没有批准过呢?李林甫暗自后悔,他今天是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果然,李隆基沉吟片刻,温和地对李林甫笑了笑道:“陈相国年事已高,在南诏染病,朕已传旨命他回来养病,出使南诏的正使便由韦尚书担任,以后南诏事务就交给太子去处理,相国还是专心国内事务吧!”

马车,一行侍卫保护着李林甫的马车在皇城内行使,李林甫阴沉着脸,皇上的话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杀吐蕃使团虽然过激,但对目前南诏局势是十分有效的。”

“韦尚书干练有为,深得朕之心,朕已决定加封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果毅都尉李清在东立下大功,朕决定接受相国上次的举荐,命其到地方为官。”

每一桩都是对太子的利好消息,他辛辛苦苦夺来的南诏主导权就这么拱手让了人,“陈希烈,你让我失望啊!”

李林甫忽然感到一阵恼羞,自己应该早就想到此人是个无用之人,再派个副手给他就好了,杨慎矜和吉温都是极得力之人,要是他们任何一个人去南诏,局面就决不会象今天这样。

还有那个李清,枉自己对他一番栽培,竟然没有在南诏争夺中替自己出一点力,倒帮了韦坚,李林甫一阵冷笑,“李清,难道你还想吃回头草不成?”

正想着,马车慢了下来,一名侍从上前报告:“禀报相国,姚州都督李宓有要事想向相国汇报。”

“姚州?”李林甫微微一怔,心念一转,道:“让他过来!”

李是刚从南诏赶来。他本来嫉妒李清,要寻陈希烈告状,但陈希烈沉溺食色,一直不肯见他,后来又听说他生了病,偏在此时,朝廷又剥夺他地东管辖权,李的心态顿时失衡。究其原因,这都是那李清干的好事,他便借回京述职的机会,要在李清脑后狠狠砸上一棒。

李林甫斜睨他一眼,见他身量矮小,神态猥琐。心中对他着实不喜,但脸上依然笑呵呵道:“李都督千里而来,辛苦了,不知你有何要事要找老夫?”

听到相国大人的关怀,李感动得几乎要跪下去,他嗓音哽咽道:“人说相国大人爱护下属,此话果然不假,下官回姚州一定要以相国为楷模,时时告戒自己,善待百姓、善待下属。”

李林甫见他走题。眼中闪过一丝不快,旁边的心腹见了。便重重地咳嗽一声,李惊觉。急忙闭上他的鸟嘴,从怀中取出一封奏折,双手恭恭敬敬递了上去,“臣.此人在东竟敢假传圣旨.

南诏朝野已经乱了套,吐蕃使团一千多人被杀,吐蕃大论死在太和城中。这无疑是天塌了下来,住在城门附近的百姓作证。他们看见是南诏士兵下地手,恐惧吐蕃报复,阁罗凤与于诚节两派互相指责,皆说是对方所为,与己无关。

病榻上的皮逻阁勃然大怒,命令彻底调查此事,无论如何要给吐蕃一个交代,可一连五天过去,负责此案的调查使已经换了三人,但惊天大案还是没有半点头绪,不过连白痴也知道,能一夜间杀死一千多人,除了那三个,还会有谁?

虽然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一队一队的士兵还是在太和城内大肆搜查,只要有半点可疑,抓了再说,看那架势,仿佛杀光吐蕃使团一千多人,只是几个小蟊贼干的。

为防止悲剧重演,大唐使团驻地则被保护得严严实实,恐怕连一只嘴尖一点的鸟都飞不进去。

吐蕃使团被杀对南诏局势地影响尤为剧烈,仿佛一张桌子忽然少了一条腿,倾翻已经是再所难免,它沉重地打击了阁罗凤支持者的信心,使阁罗凤不得不考虑退路,就在事件发生三日后,他便密令另一名支持自己大军将罗奉,率二万军进驻丽水(今缅甸北部一带)。

此事件另一个直接的后果便是:它一下子将吐蕃和南诏的纽带割断了。

雨过天晴,南诏的气温迅速回升,前两日绵绵细雨,阴冷潮湿,一雨成冬,人们身上穿着厚厚的冬衣,可当太阳露出笑颜,家家户户的女人便开始翻箱倒柜,寻找夏日的薄裳。

这天是吐蕃使团事件后的第五天,太和城全城仍然在戒严,黑夜深沉,街道上薄雾弥漫,士兵在街上来回巡逻,沉闷的夜空暗藏杀机。医官巫钰麟乘坐地马车正从王宫返回,他这几日心情颇好,皮逻阁的病在他地精心调治下,渐渐有了好转,他已经有办法压制住皮逻阁体内毒素的发作,只要将它控制住,然后再想办法一点一点将毒素从体内抽掉。

当然,这是他升官发财地本钱,他决不会告诉别的医官国王殿下生的究竟是什么病,正因为他有良好的产权保护意识,今天中午,南诏王后正式升他为医长,全面负责国王的病势。

‘春风得意马蹄急’,巫钰麟的马车奔得飞快,他闭着眼睛得意地规划他的未来,现在他已经算是在南诏立稳脚,是该将自己家人接来的时候了,明天就派人去义宾县。

巫钰麟几乎要笑出声来,他现在也居然可以派人了,马车渐渐驰到他家附近,他家在太和城地最西面,是一座两进的小院落,七八间房舍,现在只住着他和一个侍侯他地南诏少女。

大街上的冷清和军队盘查还是让巫钰麟的喜悦渐渐消失,南诏的局势他也有所耳闻,他一直认为这不关他的事,他只是个救死扶伤的名医,可今天既然升了官,他便觉得肩上有一种责任,他也应该考虑一下国家大事,比如治国齐家平天下之类的事。

家门半开着,侍女没有来迎接他,原定的肢体庆贺方式只得取消,巫钰麟有一点恼火,既然当了官就应该有官样,他决定今晚上要好好教训教训这个南诏女人。

进了客堂,仕女还是不在,屋里灯光幽幽,行将熄灭,他忙找来油壶给灯加满油,灯光立刻明亮起来,然后又寻到一段灯芯换上,这时,他才忽然发现一人正安安静静地坐在门边的椅子上,身穿白袍、头戴介,巫钰麟仿佛撞见鬼一般,他吓得连连后退,“喂!”他大声喊道:“你是谁,到我家里做什么!”

那人微微一笑,“巫名医升了官,便将我忘记了吗?”

声音有点耳熟,巫钰麟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老朋友李清,他换了身装束,自己竟不认识了。

“原来是李县令,我还以为是杀吐蕃使者的小蟊贼跑到我家里来了呢!”

他又突然想起自己的侍女不见了,用怀疑地目光盯着他,问道:“你来可见到我房内的女人

李清笑了笑,“见到了,我已经命人将她送到安全的地方去了。”

“安全的地方?”巫钰麟有点糊涂,难道自己的家里还不够安全吗?他迟疑一下,便问道:“难道李县令找我,有什么事吗?”

李清慢慢地点了点头,“一点没错,我找你就是想让你替我做一件大事。”

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第36章 贵人(二)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323章 安杨会第73章 除恶(一)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48章 冷刀子(五)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182章 远谋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228章 安禄山再进京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126章 暗渡陈仓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28章 阆中(三)第84章 海家的把柄(一)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77章 捐钱募款(二)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47章 冷刀子(四)第56章 暗访第59章 挖墙角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89章 困兽犹斗第276章 拉拢第45章 冷刀子(二)第276章 拉拢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210章 寻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26章 阆中(一)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74章 绊脚石(二)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187章 初遇安禄山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16章 义助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20章 官司(四)第228章 安禄山再进京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74章 绊脚石(二)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88章 刀刀见血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241章 科举案(三)第73章 除恶(一)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47章 冷刀子(四)第283章 破绽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61章 连环计第323章 安杨会第312章 军权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48章 冷刀子(五)第47章 冷刀子(四)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三百零八章第104章 初见李隆基(下)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69章 杀将立威第6章 上元夜(二)第298章 合作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15章 辞职
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第36章 贵人(二)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323章 安杨会第73章 除恶(一)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48章 冷刀子(五)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182章 远谋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228章 安禄山再进京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126章 暗渡陈仓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28章 阆中(三)第84章 海家的把柄(一)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77章 捐钱募款(二)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47章 冷刀子(四)第56章 暗访第59章 挖墙角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89章 困兽犹斗第276章 拉拢第45章 冷刀子(二)第276章 拉拢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210章 寻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26章 阆中(一)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74章 绊脚石(二)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187章 初遇安禄山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16章 义助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20章 官司(四)第228章 安禄山再进京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74章 绊脚石(二)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88章 刀刀见血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241章 科举案(三)第73章 除恶(一)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47章 冷刀子(四)第283章 破绽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61章 连环计第323章 安杨会第312章 军权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48章 冷刀子(五)第47章 冷刀子(四)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三百零八章第104章 初见李隆基(下)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69章 杀将立威第6章 上元夜(二)第298章 合作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15章 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