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县尉县丞(二)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人,早年贫贱,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为人铮直敢言,后又屡遭贬谪,现在是义宾县县丞。

李清听说县丞竟然就是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他仿佛一脚踏空,半天才茫然接过名帖,一纸素笺上写着遒劲大器的三个字:王昌龄。

他来唐朝已有二载,见过杨国忠、虢国夫人、章仇兼琼、鲜于仲通,都是历史上的名人,可他们全部加起来,也比不上‘王昌龄’三个字,‘秦时明月汉时关’,自己幼时在父亲怀中呀呀认读的诗,而它的作者竟给自己送来了被褥。

夜已经深了,李清赴宴归来,他疑惑重重,唐县尉酒醉后的一句‘唯酸儒皆可杀’,道出了他与王昌龄间的深刻矛盾,是什么原因造成二人之间的矛盾,为什么县令不管,更让李清疑惑的是,唐县尉的几个心腹,个个长相凶恶,竟然不时冒出几句黑道切口,他们究竟是什么人?

李清刚进屋,帘儿便迎了出来,“公子怎么才回来,有人找你,在书房里,已经等了快一个时辰。”

“找我?”自己刚到义宾县,人地生疏,怎么有人找,他突然醒悟,急问道:“是什么样的人,多大年纪?”

“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问他姓名,他不肯说,只说你知道。”

不待帘儿说完,李清便冲进了书房,一定是他,王昌龄。

李清的书房在客堂旁边,因为没有书架,所带来的书籍只是凌乱堆放,李清推门进屋,却见一人在灯下读书,他头发已经花白,皮肤黝黑,背微微有些驼,若不是身穿白锦袍,李清定以为是哪个乡间老农走错了路。

“李清不知玉壶先生要来,让先生久等了。”他眼一瞥,发现王昌龄看的竟然是《贞观政要》。

来人正是王昌龄,因向朝廷上书土地失控,触怒了权相李林甫,前年从江宁县丞被贬为义宾县丞,刚刚从南溪县赶回,便赶来拜访李清,不料还是晚了一步,得知李清已经被唐胜请走。

听李清称自己为玉壶先生,王昌龄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他是在引用自己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一种含蓄的恭敬,他呵呵笑道:“有人直称老夫昌龄,也有人称少伯,更多的却称老夫王江宁,想不到今天又得了一匪号,王玉壶,委实有趣。”

他起身向李清拱拱手道:“在下王昌龄,本县县丞,这么晚还打扰李主薄休息,实在过意不去。”

“先生客气了,请坐!”

李清见桌上茶已凉,便回头叫道:“小雨,重沏一壶茶来,用我上次买的蒙顶茶。”

片刻,小雨将茶放在桌上,换了旧茶。

李清笑笑道:“这是我从成都带来蒙顶茶,先生请品茗,看看味儿如何?”

王昌龄眼睛闪过一丝亮色,随即端起茶杯,轻吹一口气,细细茗了一口,连声赞道:“不错!不错!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这就是蒙顶三品茶中的极品,听说在成都市价十贯一两,且有价无货,李主薄果然出手不凡,此茶我心仪已久,只是囊中羞涩,盼而不得,想不到竟在此处喝到,不枉此行啊!呵呵!”

李清亦笑道:“我囊中虽有银子,但腹中却无学问,这茶被我糟践了,我带有一斤,愿分半斤与玉壶先生,不知可愿笑纳?”

王昌龄大笑,“此等好事上门,我有心推却,但喉咙却不干,收了!收了!”

李清急唤来小雨道:“将我那两瓶蒙顶中拿一瓶过来。”

坐下又问道:“不知先生今夜晚来,有何赐教?”

王昌龄脸上笑容微敛,沉吟片刻道:“李主簿可知我何会收下你的茶?”

见李清不答,他随手取过《贞观政要》,“就是这本书,若我摸到的是一本淫诗艳赋,你就算给我一百斤蒙顶极品,也休想让我收下。”

他又翻到《谏太宗十思疏》一章道:“这下面的第十一思,‘藏民富’是你写的吧!说的很好,说得非常好,一语切中当朝弊端。”

王昌龄放下书,面色凝重,缓缓走到窗前道:“世人皆说开元盛世,一派歌风颂德,焉不知盛世只是官府的盛世,下面却是百姓的苦难,再看看这几年,土地兼并、蓄奴成风,一年比一年严重,长此以往,土地被少数人zhan有,财富被少数人占用,官府无钱,百姓无粮,早晚必酿成大祸。”

他又叹了口气,冷冷道:“可今上位者,却贪图奢华,好大喜功,就说现在,平定一个小小的部落叛乱,竟耗去了剑南道一半的仓禀,还有大食、还有吐蕃、还有回纥,我大唐百姓就算不吃不喝,也供不起百万甲兵啊!”

“大人之言虽有理,但也不能以偏概全,李清以为攻打滇东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倒并非好大喜功,是为了阻止南诏东进,养兵虽耗费粮饷,但无兵之国,难过三世,万邦朝拜,又有几个是冲宋襄之仁而来。”

李清突然想到积弱百年的两宋,空有百万兵,也一样被异族所灭,大唐的强盛,就在于它军事的强大,百万甲兵守万里河山,并不为多,关键是它要有相应的经济基础支撑。

王昌龄却摇了摇头道:“你错了,滇东并非是仁义施得太多,恰恰相反,若不是筑城使竹灵倩的残暴,滇东百姓会造反吗?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激起民变,却不知用仁德去安抚,反而诉之以刀兵,我看民心难平,早晚会给南诏白白做了嫁衣。”

李清听他分析犀利,见解独到,心中赞叹,眼睛却盯着他道:“王大人如此妄议今上,不怕李清告发吗?”

王昌龄霍然起身,逼视着李清愤愤道:“我王昌龄就是这样一个人,看见不平就要说,所以才被一贬再贬,我早已不在乎,大不了回家种田去。”

李清微微一笑,走到门前高声叫道:“小雨,把另一瓶也拿来。”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李清不敢再和先生分享这蒙顶极品,全部送给先生吧!”

王昌龄脸色回缓,拍拍李清肩膀笑道:“我只是嘴皮子凶,可做实事却不行,我听说新任主簿原本是成都的一个商人,特地派人去成都打听,回报说去年成都街头爆发一场雪泥商战,当事者就是李大人,好漂亮的手段,老夫自愧不如,老夫很惊讶,也很高兴,你若来,一定能将义宾县的局面打开。”

李清点了点头,“我来义宾县只两个时辰,就有太多的疑问,请先生替我一一解开。”

王昌龄细细地又品了口茶,清了清嗓音方才缓缓道:“义宾县原本也不是这样,它虽不比南溪县,但也交通便利,商业繁盛,可自从来了一个人,这一切都被改变了。”

“是谁!”

王昌龄实在恶心这个名字,转了个弯道:“他就是今天请你喝酒的那狗贼。”

如果李清面前坐的是一个普通的县丞,那他一定会认为这只是一场狗咬狗的斗争,可对面坐的偏偏是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渡阴山’的王昌龄。

李清长长吐了一口气道:“请先生明言!”

“这个人原本是小军官,不知怎么竟巴结到益州刺史李道复,去年授义宾县县尉,他又是本地人,更如鱼得水,一年来势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嚣张,渐成本地一霸,到后来,县里的每个店铺都要向他交月钱。”

李清恍然大悟,难怪这里的东西这么贵,原来还征了附加税,可是他只是个县尉,令、丞、簿、尉,他是最小一级,上面还有刺史,还有节度使、还有朝廷,怎么谁也不管?他心中胡思乱想,王昌龄后面的话却一字不漏地听入耳中。

“偏偏我们的县令又是个酒鬼,一天十二个时辰,四个时辰睡觉,四个时辰酿酒,四个时辰喝酒,那有时间管正事,所有的事情都落在我和此人身上,他若不闻不问,我累点苦点倒也罢了,可他就是见不得我做事,想着法子来坑我,我白天领着乡亲们把桥修好了,他晚上就会派人来将桥拆掉;我办一所官学,他就派**天天来滋事,先生打跑了,学生也不敢来,此人,我是恨之入骨,但也无可奈何。”

“那大人为何不培养一点自己的势力对付他呢?”

王昌龄叹了一口气,“他手下有上百个打手,县里谁敢和他斗,上面又包庇他,要不是我有点名气,早就不知死过多少回,说起来李大人可能不信,这个大唐的县尉竟和黑帮有关联,我也是最近才听说,他有个兄长,据说就是你们成都什么峨眉堂的堂主。”

“什么!”李清霍地站起,失声叫道:“峨眉堂!”

他突然明白过来,为什么章仇兼琼会将他放到这里来做主簿,原来章仇兼琼根本就没打算让自己与海家罢手。

第280章 把柄第160章 曲江流饮(上)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60章 兄弟阋墙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260章 解谜(下)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155章 东宫案(九)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34章 美人计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87章 抓住把柄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74章 绊脚石(二)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266章 线索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36章 贵人(二)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295章 对手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89章 困兽犹斗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197章 谋画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354章 战争与阴谋(四)第256章 夜访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228章 安禄山再进京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175章 比箭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35章 贵人(一)第309章 夺权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100章 相亲(上)第313章 掌权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263章 夜泊第176章 异乡第256章 夜访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245章 科举案(七)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296章 行猎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269章 意外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42章 风骤起(一)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203章 悲情牌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286章 外放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
第280章 把柄第160章 曲江流饮(上)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60章 兄弟阋墙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260章 解谜(下)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155章 东宫案(九)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34章 美人计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87章 抓住把柄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74章 绊脚石(二)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266章 线索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36章 贵人(二)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295章 对手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89章 困兽犹斗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197章 谋画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354章 战争与阴谋(四)第256章 夜访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228章 安禄山再进京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175章 比箭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35章 贵人(一)第309章 夺权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100章 相亲(上)第313章 掌权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263章 夜泊第176章 异乡第256章 夜访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245章 科举案(七)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296章 行猎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269章 意外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42章 风骤起(一)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203章 悲情牌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286章 外放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