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谋画

天气虽然转晴,但寒气更甚,反不如细雨绵绵中蕴涵一丝暖意,明日就是上元灯会了,这就是大唐的狂欢节、情人节,一年一度,在璀璨的灯光下、在浓浓夜色中,将人性尽情释放,演绎一个又一个的人间悲喜剧。此刻,离花灯点燃还有十五个时辰,街上的匠人在忙碌地扎束花灯,性急的,便早早上街踏点,指着各种花灯评头论足,喧闹笑喊声远远传来,李清随手将窗户关上,将寒气和喧嚣隔绝在外,书房里也随之暗淡下来。

“阳明,昨日皇上又找我详谈,他希望我能在三、五年内解决军费问题,为府兵向募兵全面过渡提供财政保证,而且要改变现在的募兵方式,将士兵的军费由地方负担改为朝廷直拨。”

章仇兼琼叹了一口气,苦笑道:“现在每年的财政收支已经是赤字近百万贯,若再增加军费开支,每年少说也要增加四、五百万贯,就算地方上缴一部分,那三百万贯总是要的,这笔钱又从哪里来?这岂是三、五年所能解决,皇上却丝毫不给我余地,一定要我答应,阳明,这不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吗?”

他抬头看了看一直在沉思的李清,抱着一丝希望问道:“皇上说你已经有了腹案,你不妨给我先说一说,让我晚上也能睡着觉。”

从章仇兼琼的话可以听出,李隆基急于解决财政的原因还是为了完善军制,解决戍边将领私募军队的问题,目前的募军制下一部分军费还是由地方来负担,这就给募私军提供了可能,可如果全部由朝廷负担,却又不可能。

很显然,李隆基从皇甫惟明一案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便命章仇兼琼和李清来改革财政,但他所的谓改革也只是为‘捞钱’罢了,若想从源头上解决土地问题,又岂是三、五年所能奏效。

李清心中也明白,要想解决财政困局、要想解决兵制,根源还是要耕者有其田,将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从源头上控制住藩镇的兵源,另一方面要完善税赋制度,断了藩镇的财源,从人、财、物、体制四方面着手,才有可能逐步消除大唐百年积弊,这又非二、三十年的努力和探索所不能见效,其实所谓改革,也不过就是社会财富再分配吧了,涉及到千万人的利益,哪有那么简单。

他见章仇兼琼满脸急切,不由微微一笑,先解释道:“不瞒恩师,三、五年的保证却是我给皇上说的,并非皇上自己所想。”

“什么!是你说的?”

章仇兼琼霍地站起,盯着李清质问道:“难道你真不懂吗?三、五年时间会有什么结果,若有人制肘,耽误个一年半载也是正常,而你却轻易给皇上许诺三年五载,难怪他一口咬死,不给半点回旋余地。”

说到此,章仇兼琼也觉自己太急躁了,他调节了一下情绪,口气中略略带点歉意,委婉道:“阳明,不是我要怪你,实在是你有点欠考虑,你不想想,三五年转瞬即过,能做什么事呢?能解决土地问题吗?能拿得出钱解决兵制改革吗?都不能,或许只能开个头,到那时,你又怎么给皇上交差呢?交差不了只能证明你能力不行,你便不再有机会,阳明,你确实太嫩了些啊!”

李清却缓缓地摇了摇头,道:“恩师,请不要生气,且听我慢慢讲来,这个问题我也深思熟虑过,我以为改革能否成功并不在于用了什么好办法,不对就改、总能找到一条适合的路,况且那些干了几十年的老吏,孰正孰错,他们心中怎么会没有一本谱,关键不在这里,重要的是改革的方式方法,这才是决定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打个比方说,我们去大明宫,走皇城可到,走丹凤门也可到,可是走皇城要经过朱雀门、承天门、玄武门,还要走西内苑和含光殿,经过五、六道关口盘查才能到大明宫,反之,我们若走丹凤门,只须一道盘查便能到大明宫,岂不是便捷许多?”

说道此,李清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却迅速扫过章仇兼琼脸庞,见他正陷入沉思,知道自己的话已经有了效果,便又继续道:“我的改革也是一样,我之所以许三、五年时间,就是想做一些立竿见影的小改制,让皇上先尝到甜头,他才会继续支持我们更深一层的改革,否则时间太漫长,他会失去耐心,这就和用兵一样,必须先用小胜来激励士气。”

章仇兼琼沉默了,他不得不承认李清比他想得更深更务实,他心中充满了惊讶,他没想到这样一个年轻人竟然有如此深的眼光,竟胜过了自己,难怪皇上会让他来做吏部侍郎,章仇兼琼的心中又是高兴,又带一丝酸楚。

房间里的空气似乎有些凝固了,两人都没有说话,过了半天,章仇兼琼才沉声问道:“那你所说的小甜头又是指什么?我是说你第一步想做什么?”

“盐!”李清轻轻地说出了这个字,现在

区盐价是每斗十文,而米价是三十文,相差三倍,如这就是由于私盐泛滥的结果,事实上盐利自古便是官府的重要财政来源,在后世也是一样,之所以造成盐利流失,原因还是在于管理体制,如果实行盐政专卖制,从源头上控制盐价,这一方面能保证盐税收入大幅增加且稳定,另一方面可以避开地方官府对盐税的截流,当然,这也会触犯到某些利益集团的切身利益,甚至包括盐铁监本身。

李清早就考虑过,盐制改革是一个见效快且务实的办法,阻力相对也小,对于李隆基,只有让他尝到甜头,他才会逐渐采用自己的下一步改革措施,李隆基年纪大了,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他在位之际,土地问题是不能碰,条件也不成熟,只有经过一系列的改革,财政逐渐理顺,当条件成熟,又有一个锐意进取的皇帝即位,那时再来解决土地问题,而盐政就是他理顺财政的第一步。

“盐?”

章仇兼琼有些诧异,在盐上征税自古便有,开元初年更是将其制度化,设盐铁监进行管理,各地皆有盐吏,这已经征税,如何还有潜力可挖,但略一思索,章仇兼琼便明白过来,李清一定是想采用汉武帝的古法,由朝廷独占全部盐业,利不外漏。

他曾做益州长史,主管政务,深知目前盐政的弊端,且不说现在私盐泛滥,无从征管,能征税之盐不过其中一、二,就算征了一部分,但各级官吏层层盘剥,地方上又拿走一部分,真正能进国库的,不过极少一部分,这倒真是一个突破口。

但章仇兼琼并不激动,盐上利润太大,不少有背景之人都插了手,尤其是一些皇族,公开贩卖私盐,谋取暴利,改革盐政等于触犯他们的利益,这又如何能管得了。

更重要是李林甫的制肘,一旦自己和他公开对抗,他又怎么可能让李清的盐税改革顺利做下去,如此种种,李清想法是好的,可要想做成功,必须直面这些既得利益者,还有李林甫的暗算。

李清仿佛知道章仇兼琼的想法,他淡淡一笑,给章仇兼琼的茶杯里加了水,方缓缓说道:“这就是我为何想保太子度过此难的原因,他若在台上,李林甫的注意力就不会放到我的身上。”

章仇兼琼注视着他,半天没有吭声,他负手在房间内走了几步,忽然又回头问道:“你的阻碍不只是李林甫,如果是别的豪门甚至皇族来反对,你又如何来对付?”

“自然是先杀几只鸡来儆儆猴。”

李清笑了笑,继续道:“然后就让他们呆在温水里,我慢慢加热,等他们不堪忍受时,我已炖成一锅猴头汤,若有几只醒悟早的跳出来,我也可从容杀之,总比被群起攻击好。”

章仇兼琼慢慢地长出一口气,慨然长叹道:“我章仇兼琼此生最得意之事有三,一是败吐蕃军;二是出仕为相;三便是荐你为官,有你在,就算我半途撒手,我也可以放心了。”

章仇兼琼已经告辞走了,李清的思路依然在继续,适才他并没有给章仇兼琼尽言,他保太子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广平王李俶,这是他早就看中之人,思路清晰、锐劲十足,只有他即位,自己最后的攻坚战才可能真正得到保障。

李清仰靠在椅子上,闭目深思,凡事须有轻重缓急,改革是下一步的事,但太子之危已经到了眼前,虽然他必须保太子过关,但事实上已经很难了,李隆基仍然在不急不缓实施他的计划,除掉皇甫惟明、调走夫蒙察灵、安排永王、起用章仇兼琼,一步一步,滴水不漏,而此刻,李清已经看出,李隆基的屠刀已经高高举起,就等太子自己将脖子伸过来,拜托李亨了,这最关键的时候可千万不要做蠢事啊!

时间已经不容他再观望,既然李隆基所安排的下一任太子已经浮出水面,那他的计划也就可以实施了。

“永王!”李清轻轻冷笑一声,想进东宫不是那么容易的,眼红的人多着呢!

他随手敲了敲桌上的小银钟,银钟发出轻脆而悠长的声音,很快便有一名下人跑进来,躬身施礼道:“老爷可有事吩咐?”

李清看了看他,吩咐道:“你跑一趟西市,替我将骷髅找来,叫他马上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他当年在义宾收的这帮做暗事之人,终于要派上了用场。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声,仿佛有无数人在跑动,李清诧异,他推开窗户向院子里望去,忽然,一声熟悉的婴儿啼哭声从远方遥遥传来,他呆住了,突然欢叫一声,一步窜上桌子飞跳出窗外,一个踉跄直向前院冲去,他朝思暮想的妻女终于来了。

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374章 满月酒第315章 兵不厌诈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125章 小人眼红第174章 纳妾第49章 暗流(一)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101章 相亲(下)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324章 天宝十年最后一夜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57章 反击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54章 品牌效应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73章 除恶(一)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17章 摸奖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29章 阆中(四)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6章 上元夜(二)第81章 意外失足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332章 安禄山跑了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312章 军权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224章 李隆基的办法第91章 曲江邂逅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5章 上元夜(一)第77章 捐钱募款(二)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60章 兄弟阋墙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20章 官司(四)第14章 祸起第68章 帘儿第27章 阆中(二)第54章 品牌效应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286章 外放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91章 曲江邂逅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5章 上元夜(一)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276章 拉拢第174章 纳妾第16章 义助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300章 石国遭遇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14章 祸起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211章 南诏消息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332章 安禄山跑了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16章 义助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101章 相亲(下)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280章 把柄第57章 反击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264章 示警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
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374章 满月酒第315章 兵不厌诈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125章 小人眼红第174章 纳妾第49章 暗流(一)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101章 相亲(下)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324章 天宝十年最后一夜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57章 反击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54章 品牌效应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73章 除恶(一)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17章 摸奖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29章 阆中(四)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6章 上元夜(二)第81章 意外失足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332章 安禄山跑了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312章 军权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224章 李隆基的办法第91章 曲江邂逅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5章 上元夜(一)第77章 捐钱募款(二)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60章 兄弟阋墙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20章 官司(四)第14章 祸起第68章 帘儿第27章 阆中(二)第54章 品牌效应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286章 外放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91章 曲江邂逅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5章 上元夜(一)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276章 拉拢第174章 纳妾第16章 义助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300章 石国遭遇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14章 祸起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211章 南诏消息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332章 安禄山跑了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16章 义助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101章 相亲(下)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280章 把柄第57章 反击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264章 示警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