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

棍棒训子,他的对头李林甫却眯缝着细长的双眼,双翘着腿,仰坐在书房里听儿子详详细细讲述白天发生的事,他阴沉着脸,拉长的鼻槽使他的嘴和鼻子间相距更远,仿佛两个分道扬飚的恋人,眼睛里不时闪烁着阴毒的目光。

他的年纪略长于李隆基,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一道道深刻的沟壑,这些沟壑里填满了无数的冤魂和怨气,这一切他心知肚明,行已暮年,他考虑得更多的是家族的延续和昌盛,他仿佛已经走到悬崖边上,后面是高举屠刀的李隆基,无路可退,前方是万丈深渊,黑黝黝深不见底,而对岸则另一番绮丽的风景,只要他跃过深渊,他的子孙后代便能生活在对岸天国般的世界里,要跃过这个深渊,必须要用一个人来垫脚搭桥,而这个人,就是太子李亨。

再扳不倒李亨,李隆基归天之时,便是他李林甫抄家灭门之日,此时此刻,他仿佛一个赌本不多的赌徒,寻找一切机会,不择手段,将身家性命悉数押上,胜则鸡犬升天,败则坠入深渊。

而今天发生两件事让他一喜一忧,喜的是广平王口不择言,让他又抓住了太子的一个把柄,此事他是当事人,不宜出面,交给铁杆心腹王去做,不求立竿见影,只要在李隆基心中投一道阴霭,扳倒太子需厚积薄发,非一日两日所能奏效。

此刻他更关心的是在南诏立下大功返京的李清,他刚刚得到消息,下午皇上专门接见了他,两人谈了足足有两个时辰,而且没有第三人在场,且不说他们谈的是什么大事,仅是这份单独相处的信赖就足以让他李林甫眼红不已。

一个小小的果毅都尉就能得到皇上的亲自接见,这似乎有点匪夷所思,可它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李林甫的眼中闪烁着淡淡的精光,身子在宽椅中坐得更深,他承认自己是有些走眼了,这李清在南诏的狠辣手段确实让他感到意外,起初他和所有人一样,都认为陈希烈在南诏生病是韦坚设的局,随着形势的慢慢发展,随着他在使团中安排的眼线将一个又一个的情报送来,李林甫终于意识到,陈希烈中毒应该和李清有关,这个李清才是南诏事务的真正主角,他和太子都被李隆基摆了一道。

虽然此人还位卑官小,但从皇上单独接见他两个时辰,便可预知此人将来定会得到重用,为此,他必须防微杜渐,现在他想知道皇上怎么用他,还有他的立场,从他在南诏与韦坚的合作;从太子派广平王去迎接他;在现场又发现了李亨的老丈人杜有邻,种种迹象告诉他,事情恐怕不妙。

“李清!难道你又想吃回头草不成?”李林甫的嘴角浮现出一丝狠毒的冷笑,不容弱敌坐大,这是他的官场原则之一,趁李清现在没有后台、没有资本,早一点干掉他,以免日后生患。

“父亲,李清不妨就交给我来对付,孩儿愿意为父亲解忧!”

李银在一旁偷眼观察父亲的脸色,知父莫若子,父亲鼻槽一拉长,这便是他要下狠手的先兆,或许是太子,或许是李清,或许两者都有,对太子李银自知斤两,不会去自讨没趣。而对李清他却有那么一点把握,彼此年纪相仿,地位接近(李银勋官正六品骁骑尉),而且他手上还有一张牌,或许就能对付李清。

他需要出头的机会,父亲庞大的家业让二十五个儿子都眼红,大哥李官拜将作监(唐主管手工业的部门)少监,占有先天优势,无人能与之争锋,但第二的位置,他李银便当仁不让了。

李林甫见儿子主动请缨,微微迟疑了一下,他这个儿子在所有的儿子中是最出色的一个,心机颇似自己年轻之时,就拿今天他寻不到自己便果断去找王:}.他去做也无妨,但李林甫做了十五年相国至今不倒,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做事谋定而后动,快时似脱缰野马,迅雷不及掩耳;慢时如老僧入定,不露半点杀机。

而以李清在南诏的表现,自己的儿子未必会是对手,一但打草惊蛇,再动就难了,还是自己亲自操刀为好。

想到此,他摇了摇头,劝慰儿子道:“我儿有此孝心,为父甚是欣慰,只是你尚无官场经验,有些事你还不明白,为父做了十几年的相国,得罪之人不计其数,以后有你的机会,这李清牵涉甚多,人脉复杂,还是为父来亲自对付他。”

见父亲拒绝,李银心中失落,却又不甘心,他刚要再恳求,这时,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管家连滚带爬跑进来禀报,“禀报老爷,冠军大将军高力士来访!”

李林甫蓦地站了起来,脸上惊讶、担忧、惊喜数种表情交集,饶是他一贯冷静,此刻还是微微乱了方寸,无事不登三宝殿,而高力士亲来,会是小事吗?

“快!开中门迎接,不!开大门,开大门迎接!”

管家闻命刚要走,李林甫又叫住了他,“还有!赶紧让所有女眷都到后院去,没有我的命令,不准任何人出来。”

拍马屁是门高深的学问,并不是一味吹捧就是好,也不是含蓄绵长便占优,得

分时、摸心境,讲究一个快、准、贴切,得跟得上人得说到点子上,又要恰到好处,人人都爱听奉承话,但并不是每一句奉承话都听得顺耳,这就是境界的高低,比如,鬼子翻译官那句著名的马屁台词,‘高!太君实在是高!’看似浅显粗俗,实是反璞归真,何也?鬼子不通汉语,不如直白,一刀见底的好。

李林甫显然是此道高手,应付高力士这种重量级的人物,最要紧是注意细节,首先便是遣散姬妾,这是宦官的命门,有她们在,再好的马屁效果也会减半,虽然高力士有妻室,但毕竟不能人道,若满屋香风肉阵、群雌粥粥,肯定会影响对方的情绪;

再其次,宦官再大也是皇帝的奴仆,自卑心根深蒂固,所以必须要将对方抬到一定的高度,关键是怎么抬,亲自出门迎接人人都会,口中称颂想必高力士早已听腻,李林甫要做的就是开大门迎接,他府上的大门十几年来所开的次数屈指可数,除非是李隆基或武惠妃,就连老相国兼文坛领袖张九龄来访,最多也是开中门,为高力士开大门,不用说任何一句话,当那红锈斑斑的大门拉开时,发出‘吱嘎嘎’的刺耳声,这比任何奉承话都要悦耳动听几分。

“阿翁亲临鄙宅,真令蓬荜生辉,我说一早屋檐下的喜鹊为何要叫得这么响,原来是种因于此,快快请进!”

李林甫眉毛挑着喜色,笑容竟比五月的春光还要明媚。

“真是愧不敢当啊!相国府的大门竟为我一个区区宫人而开,若传开去,人人定会说我不自爱,那野史外传上再添上一笔:‘高力士夜访李林甫,厚颜客擅闯宰相门’,岂不是让我贻笑千年,这门不进也罢!不进也罢!”

高力士说笑着,人便往边门处走,李林甫哈哈一笑,“阿翁真会说笑,若连阿翁都不能进,我这大门岂不是要锈死?”

说罢,他拉住高力士的手,直往大门进去,高力士也半推半就,眯着眼感受了一番进相国府大门的滋味。

后面的杨钊看得暗暗叹息,自己何时也能风风光光走一次相国的大门呢?

“阿翁!我就门口等着。”

高力士淡淡一笑,点了点头,算是应允,看似多余的一句话却使李林甫忽然发现了他,不由微微一愣,这杨钊几时成了高力士的随身侍卫,但此刻他无暇多虑,只深深看了他一眼,便拉着高力士进门去了。

李林甫将高力士请入自己的书房,‘女人的衣橱,男人的书房(后世又多了个阳台)’,凡家境稍宽裕一点的人家,男人大多有自己的书房,这和学问无关,是男人自己的世界,坐在书房里,有事业的可以琢磨商场的对手或官场的政敌;悠闲一点可以想想梦而不得的女人;实在不济的也可以躲进书房里避一避河东狮吼。

李林甫学问虽不大,但他的书房却比李隆基的御书房还要难进、还要隐秘,书房布置简洁明快,一排排书架上书籍本本簇新,它们是李林甫书房里必需的饰物,不可或缺,一张宽大的紫檀书案背后却放一只发黄老旧的藤椅,两边扶手已经被磨得发亮。就在这老旧藤椅上,他策划了一起又一起的政治阴谋,翻手为云覆手雨,桩桩件件都足以让山河变色。

但今天李林甫请高力士来书房,却并非全是一种姿态,而是他已经察觉了高力士是有所而来。二人围着一个用整块和田玉雕成碧绿小几而坐,下人上了茶,十几个贴身侍卫在门口一站,书房里顿时风雨不透。

高力士身材高大,但职业习惯使他的背有点驼,,他目光善变,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有时象头温顺的绵羊,目光中透出善良和软弱;有时却象只展翅欲高飞的猎鹰,目光锐利直透人心;而此时,他眼睛却象一潭浑浊的水,让李林甫看不清也猜不透。

高力士轻轻端起茶盘,用杯盖在茶盅的边缘抿了两下,品了一口茶,竟细细把玩起这只胎质细洁、色白润的邢窑来。

李林甫也不急,眼光下垂,似乎在观察自己硕大鼻子上的酒刺,嘴角溢着谦卑的笑意,但房间里的空气却有点紧张,两个大唐重量级的人物仿佛在打太级拳,看似悠闲平淡,可中间又暗藏机锋,这两人多少年没单独坐在一起了,今天相逢,又岂为喝一杯茶那么简单。

沉默了半晌,高力士将茶盅放下,淡淡一笑,从怀里摸出本奏折,轻轻搁在几上,修长而圆润的食指在上面点了点,“这是皇上让我还给你的。”

李林甫一惊,原来高力士是受皇上的命令来还一本奏折,只是随便一个小太监便可做的事却让高力士来做,而且他还有病在身,李林甫的目光移到那份奏折上去,不禁倒吸了口凉气,“这里面究竟写的是什么?”

他的手微微颤抖着拾起奏折,封面上写着王:.:|一个念头,“难道这就是参广平王辱骂自己的那本折子吗?”

他抬头向高力士望去,见他却在低头喝茶,水汽缭绕,将他的目光变得朦胧起来,脸上没有半点表情,仿佛此事和他毫不相干。

李林甫转念又一想,应该不是,奏折最快也是黄昏时送进

那时皇上已经返回内宫,应该还没看到。

他想起一事,急忙打开奏折,果然是弹劾李清假传圣旨的那本奏折,上面没有一字批文,李林甫忽然觉得头皮一阵发炸,这是王:奏折,皇上却还给自己,也就是说皇上的心里清清楚楚,是自己在向李清下手,而让高力士来,就仿佛用一支粗大的笔在自己的名字下重重划了一笔,他是在严重警告自己不要妄动那个李清。

但李林甫的紧张只是在一瞬间,他很快便冷静下来,看来皇上是想重用这个李清,“难道是想培养他来对付自己吗?”

想法虽然荒唐,但皇上警告自己不要动他,明摆着是要将他推到自己的对立面去,他看了看高力士,见他还在喝茶,这时间似乎长了点。

“阿翁可知皇上为何要将御使台的奏折给老夫?”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无辜的姿态还是要摆的。

高力士不答,却指了指茶盅笑道:“我喜欢这只杯子的手感,李相国可愿割爱?”

“阿翁说哪里话,尽管拿去走是了,来人!”

有侍卫进来应答,李林甫一指杯子道:“好好洗干净,放在我的白玉盒里给阿翁送去!”

“呵呵,多谢了!”

高力士笑着站起身来,向他告辞,觉,改日再来和相国叙旧。”

李林甫见高力士一句话也不愿多说,也不勉强,便将他送出大门,这时,天已黑尽,一轮残月挂在空中,散发着淡淡的清辉。

二人刚迈下台阶,远方却‘隆隆!’驶来一辆华丽宽大的马车,在李林甫不远处停了下来,侍卫们立刻将李林甫围了起来,但李林甫的眼中却闪过一丝冷漠,他认出这是太子的马车。

车门开了,李静忠下来,向二人深深施了一礼,一指车内道:“广平王言语冲撞了相国,太子殿下已将他重重责打,现特送来向相国大人验伤赔礼。”

“这怎么可以,怎么能责打孩子!”

李林甫快走两步,看了看车内昏迷不醒的李俶,连声埋怨道:“宰相肚里能撑船,我怎么会把一个孩子的无心之言放在心上,请回去转告太子殿下,下次万万不可以了,犬子也有失礼之处,明日我也会命他来向殿下磕头赔罪。”

说完,他连连摇头,对高力士道:“阿翁!你看这事.唉!都怪我没有及时表态。”

高力士却微微笑道:“相国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自然不会想到太子会责打广平王,这不能怪相国。”

他又向李静忠一挥手,“不要再耽误了!赶紧去给广平王疗伤。”李静忠答应,施礼告辞,急忙上了马车,向百孙院方向驰去。

李林甫望着马车远去,心中暗叹一声,“这样一来,事情就变成了孩子间的争吵,李亨便和此事撇清了关系,也罢,再寻找机会吧!”

高力士却似乎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他登上马车,从车窗里探出半个身子向李林甫挥挥手道:“夜凉,相国回去吧!咱们都上年纪了,不比从前,可要保重身体。哎!皇上也是,这两年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实在让人担心啊!”

说完,马车缓缓开动,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高力士一走,李林甫的心思又回到那本奏折上,

“皇上想给自己培养个对头!”

他冷笑一声,就算是不动他,自己也决不会给他机会,李林甫已经想到了办法,‘不累州县,不得为台省’,这是大唐定制,只要自己坚持不让那李清外放,将他圈在京内,他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倒是这高力士,枉自己专为他开大门,竟对自己没有一点表示,看来他真的是偏向太子,李林甫恼火地摇了摇头,在侍卫的簇拥下,向府内走去。

一阵凉风吹来,他的头脑忽然变得清醒了,他猛地停住了脚步,直勾勾地盯着台阶,脑海里在不断地回响着高力士说的话,‘皇上也是,这两年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实在让人担心。’

李林甫恍然大悟,高力士竟是在提醒自己,皇上可能时日不多,要自己抓紧时间啊!

马车在黑夜中飞奔,高力士半躺在车厢里闭目养神,嘴角却浮着一丝得意,他知道李林甫必然会听懂自己最后所说的意思,他是偏向太子一党没错,他希望李林甫能下狠手对付太子也没错。

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太子不经严冬,哪里会知道春风的宝贵,而他高力士,就是这春风。

第36章 贵人(二)第335章 谋河西(下)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312章 军权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175章 比箭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30章 开店(一)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176章 异乡第65章 杨家(四)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54章 品牌效应第42章 风骤起(一)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253章 荐官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37章 发薪第6章 上元夜(二)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332章 安禄山跑了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14章 祸起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36章 贵人(二)第32章 开店(三)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60章 兄弟阋墙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61章 连环计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20章 官司(四)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256章 夜访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266章 线索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43章 风骤起(二)第280章 把柄第88章 刀刀见血第241章 科举案(三)第298章 合作第59章 挖墙角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264章 示警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274章 必要的强硬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321章 客栈疑云第63章 杨家(二)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
第36章 贵人(二)第335章 谋河西(下)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312章 军权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175章 比箭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30章 开店(一)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176章 异乡第65章 杨家(四)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54章 品牌效应第42章 风骤起(一)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253章 荐官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37章 发薪第6章 上元夜(二)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332章 安禄山跑了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14章 祸起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36章 贵人(二)第32章 开店(三)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60章 兄弟阋墙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61章 连环计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20章 官司(四)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256章 夜访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266章 线索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43章 风骤起(二)第280章 把柄第88章 刀刀见血第241章 科举案(三)第298章 合作第59章 挖墙角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264章 示警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274章 必要的强硬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321章 客栈疑云第63章 杨家(二)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