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针锋相对

李清催马上前,向对面骑士拱手施了一礼,淡淡笑道:“罗阑公主,我们又见面了,你父亲可在?”

这位英姿勃勃的少年将军便是李清在朅师国见过的罗阑公主,今天她和石国的一些贵族一同出猎,正好在真珠河畔遇到了李清.

“我父亲在王宫,李侍郎,你果然是讲信誉之人.”虽然语气平淡,但罗阑公主的眼睛里却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大食的使者已经到了近半个月,一直在石国活动,威胁利诱、挑拨瓦解,再加上石国正王车鼻施偏向于大食,使得大半的石国贵族都开始向西靠拢,莫贺都父女的处境十分艰难.

但李清的到来就仿佛拨云见日,使罗阑公主一下子看见阳光,她骄傲地回头看了一眼,在大旗之下,一个金盔金甲的年轻男子顿时脸色变得苍白,他不由自主地和旁边之人交换了眼色.

这时,李清才发现在大旗的另一边立着一个老人,约六十出头,他穿的衣服和短装紧束身的突厥人完全不同,一身宽松的红色长袍,仿佛一只长条形的布口袋整个儿套在身上,他长了一蓬灰白色的大胡子,正半眯着眼盯着自己,目光里流露出一丝狡黠.

看来此人应该就是大食的使者了,李清微微一笑,远远地向他拱手施了一礼.

李清猜得没错,此人正是大食特使,哈里发阿拔斯的叔父布杜,他来石国已经半月,名义上调解石国与拔汗那国的争端,但事实他至今为止根本就没有去过拔汗那国,所谓调解争端,不过是个借口罢了,他来石国的任务有二个半,一是逼迫石国直接投降大食;二是试探大唐对大食东扩的反应;而另外半个任务是要为阿拔斯拿走石国最璀璨的宝石.

他见李清向自己施礼,也温和一笑,遥摇向他回了个礼,虽然这个大唐的使者年纪尚轻,但他久历人情,并不会因此而有半点瞧不起他.

但是,他却发现了自己身边的石国王子车多咄神情大变,眼中竟闪过一抹嫉恨,在旁人看来,王子脸色大变是因为大唐使者的到来,可布杜却读懂了这其中还有另一层意思,车多咄在嫉恨这个年轻的大唐使者,或许是因为罗阑公主表现得太过于喜出望外了.

布杜是只老奸巨滑的狐狸,他心念一转,便想起了东方一个古老的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他瞥了一眼车多咄,忽然低声笑道:“他们看来很熟悉,莫不是罗阑公主在长安的老相识?”

“这些该死的唐人!”

车多咄狠狠地丢下一句话,向前飞驰而去,他马鞭一指李清,极不友善地道:“王妹,此人可是你以前认识?”

他说的是突厥语,李清虽然听不懂,却从他眼睛看出了敌意,旁边的段秀实却懂一点突厥语,在李清耳边低语几句.

李清点了点头,目光依然没有离开布杜,不管是王子还是公主,不管是石国还是拔汗那国,都不过是棋盘里的棋子,只有他和那个阴险的老头,才是两个弈棋的人,他李清可不是来争风吃醋的.

他容颜一肃,挺直了腰高声道:“我是大唐御史,是安西、北庭两镇安抚使,受大唐皇帝陛下之命,巡视安西诸国.”

他举起旌节,对石国王子厉声道:“尔等是大唐臣属之国,见了大唐皇帝节符,为何还高据马上?”

不需要翻译,九姓胡的贵族大多粗通汉语,李清的斥问字字清晰,声声入耳,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车多咄顿时清醒过来,他回头看了看其他贵族,有的已经下马,而罗阑公主是第一个跳下马,正躬身行礼,再看布杜,却别过脸去,不知其态度,车多咄万般无奈,现在还不是和大唐翻脸的时候,他只得下了马,极勉强施了一礼,脸色阴寒到了极点.

这时所有的士兵、随从都下了马,惟独布杜和几个大食的随从还坐在马上,显得异常突兀,李清冷冷一笑,用旌节一指布杜,问车多咄道:“此人是何人?见大唐天使为何不下马?”

“这......”

车多咄毕竟年轻,这种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原则性问题还不会处理,他张口结舌,竟不知该如何回答.

这时,布杜慢慢走上来,身子在马上微躬,手轻轻按住前胸,用一口流利的汉语道:“我是哈里发阿拔斯的叔父、波斯总督、大食国特使布杜.拉,请问大唐使者的尊名.”

“本人是大唐国姓,单名一个清字.”

布杜赫然动容,“你可是那个杀吐蕃赞普,后来封为户部侍郎的李清?”

“正是在下!”

李清轻轻点一点头,对布杜淡淡笑道:“特使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对我大唐内政了如指掌,可谓用心良苦啊!”

布杜却仰头一笑,“我年轻时也是一个商人,去过大唐多次,对中原文化一向仰慕,所以对大唐发生的事多关心一点,这有何奇怪?李侍郎有些多虑了.”

这时,罗阑公主见两人口唇不让,便上前劝解道:“两位特使都远道而来,既有缘相逢,我一定提请父亲大摆宴席,给二位最尊贵的客人接风.”

李清呵呵一笑,对布杜道:“主人既在,我们二人却旁若无人,有点喧宾夺主了.”

布杜也哈哈大笑,拍拍肚子道:“是极!是极!想起晚上的盛宴,我现在就饥肠骨碌了.”

“那大家就回去吧!”罗阑公主纵马飞驰,片刻便冲上了高高的土丘.

布杜与李清并驾齐驱,他一指罗阑公主婀娜曲美的背影,对李清低声笑道:“这可是昭武九国最璀璨的宝石,连我都动心,李侍郎以为如何?”

“我也很动心,可是宝石只有一颗,不如我们打一仗,看谁能夺得美人归.”

说罢,李清哈哈大笑,加快了速度,将一脸愕然的布杜远远丢在后面.

石国首都拓折城即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位于一块肥沃的冲积平原之上,是昭武九国中最大的城市,全城约十万人口,基本上都是突厥人,除此之外还有数万奴隶,他们都是当年突厥从各地掳掠来的奴隶后裔,其中唐人就有近三万,不仅是汉人,龟兹人、高昌人都有被掳掠.

李清和布杜在城门口分手,布杜跟随石国王子车多咄而去,而李清则跟随罗阑公主去拜见副王莫贺都,两派势力泾渭分明,大家也都心知肚明,谁都不去挑破.

走到大街上,李清想起一事,唤来武行素,将路上所救的王七郎交给他,并嘱咐他几句,武行素点点头,带上几名武功高强的手下匆匆离去.

“那人神情呆滞,似乎不象侍郎的随行?”罗阑公主见李清交代完,便上前指了指赵七郎问道,或许是草原上风大的原因,到此时,李清才忽然闻到一股浓郁的香味,是从她的身上传来,这和她一身英武的骑士装扮颇不相符.

罗阑公主脸一红,忽然神情变得有些扭捏,她低声对李清道:“我生来便这样,并不是今天刻意打扮.”

可话一出口她便似乎反应过来,脸色霎时间又恢复了常态,又指着赵七郎继续问道:“我发现他额头有印记,似乎是个奴隶.”

李清似乎并没有注意到她神情的微妙变化,他回头看了看赵七郎的背影,淡淡一笑道:“他或许是你们的奴隶,但在我眼里他不是,他是我的同胞,从现在起他就是我唐军一员,一样的立功受勋,封荫妻子.”

罗阑公主明白了,她轻轻叹了口气,从十岁起她便和其他国家的一些公主、王子一起被送到长安学习,在那里她整整度过了六年,早已经视大唐为自己的第二故国,回国后她也发现了百年战争留下的种种创伤,十几万散居在石国的大唐奴隶便是其中之一,可她却无力改变现状,今天李清的话再一次戳痛了她的心,罗阑公主的嘴唇动了动,却没有说话.

两人就这样沉默着穿过石国的东大街,在街尽头,便是副王王宫,而正王王宫却是在北大街的尽头.

“到了,就是这里,侍郎请稍等,我去禀报父亲.”说完,她不再看李清一眼,低着头匆匆地跑进了王宫.

片刻之后,一脸惊喜的莫贺都跑了出来,和在朅师国相比,已经换了一身王服,皆是金丝银边,高高的帽子上镶缀着几颗硕大的蓝宝石,但他的气色却不好,或许是忧虑所致,他的鬓角已经变成灰白色.

“我盼星星、盼月亮总算将你盼来了!”莫贺都一把拉着李清的手腕,声音激动地道:“你若再晚来一天,我石国就要投降大食了.”

“有这么严重吗?”李清也微微有些吃惊.

“当然,要不然我怎么会让宝贝女儿陪那帮混蛋去打猎.”说到这里,莫贺都目光有些黯然,如果石国投降大食,为了保住家族的性命,他也只好将女儿献给阿拔斯了.

不过李清的到来确实让他感到绝处逢生,可当他看到李清的三百亲卫,心中不由又一沉,迟疑道:“你只带了这么点人来吗?”

“你放心,我们大唐已经开始布署,而我带了三千军来.”李清轻轻拍了拍他手背,安慰他道:“你既然忠于我大唐,那么,无论什么情况下我都不会将你们父女抛下不管,这是我代表大唐给你的承诺。”

第42章 风骤起(一)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33章 密谋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36章 贵人(二)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50章 暗流(二)第49章 暗流(一)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253章 荐官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53章 暗流(五)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276章 拉拢第31章 开店(二)第160章 曲江流饮(上)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313章 掌权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13章 以字鉴人第36章 贵人(二)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374章 满月酒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99章 二进宫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29章 阆中(四)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216章 意外第89章 困兽犹斗第274章 必要的强硬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19章 官司(三)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332章 安禄山跑了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16章 义助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312章 军权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61章 连环计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264章 示警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79章 黑帮老大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326章 多管闲事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23章 仪陇小摊(二)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26章 阆中(一)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56章 暗访第243章 科举案(五)
第42章 风骤起(一)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33章 密谋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36章 贵人(二)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50章 暗流(二)第49章 暗流(一)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253章 荐官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53章 暗流(五)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276章 拉拢第31章 开店(二)第160章 曲江流饮(上)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313章 掌权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13章 以字鉴人第36章 贵人(二)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374章 满月酒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99章 二进宫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29章 阆中(四)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216章 意外第89章 困兽犹斗第274章 必要的强硬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19章 官司(三)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332章 安禄山跑了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16章 义助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312章 军权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61章 连环计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264章 示警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79章 黑帮老大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326章 多管闲事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23章 仪陇小摊(二)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26章 阆中(一)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56章 暗访第243章 科举案(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