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

昼将尽,夕阳下,骑兵们的身前落下了又长又尖的身悄悄降临在千里冰封的陇右大地上。

一队三千人的安西骑兵从西逶迤而来,马踏冰河、漫天雪飞,雪已经下了三天,恶劣的天气使他们的行军十分艰难,行至一个背风处,李清手一挥,全军停止了前进。

一名斥候从远方驰来,行至李清面前跳下了战马,送上一封从凤翔转来情报,李清打开,上面只写了八个字:‘长安无事,河北无事’

“大家稍微歇息片刻,吃点东西。”

李清吩咐完,一掉马头,向李豫的马车飞驰而去,从龟兹东来,他们已行军了近一个月,李清早派了大量的斥候赴关中,随时探听长安的情报,但自从安庆宗死后,长安突然变得沉默起来,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但李清知道,这只是海面上的风平浪静,海底其实早已暗流激荡。

李豫原本是骑马,但出发没多久,他就病倒了,只能坐马车而行,而且,既然密旨是命他西去大秦,那他就最好不要出现在队伍里。

“殿下情况好点了吗?”李清行至马车前,向正探出头,朝自己张望的李泌问道。

行了一个月,李豫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趋势,李清十分担忧,随队军医要求李豫不能再跋涉颠簸,必须躺下来静养,否则会有性命之忧。

李泌摇了摇头,目光一阵黯然,沉默片刻,他终于忍不住道:“大将军,还是让殿下在陇州将养一段时间吧!”

“我就是来和先生商量此事,长安情况不明。贸然进局反倒不好,殿下就在陇州将养,若有情况,我随时派人来联系。”

李泌听他答应将李豫留陇州养伤,心下欣然,可听到他后面一句话,又赫然一惊,“难道大将军要进京吗?”

李清点了点头,“现在长安风起云涌,我若置之度外。恐怕一招不及,就会满盘皆输。那时想后悔都难!”

“那这三千军呢?大将军并未奉旨,恐怕有心人会拿此弹劾大将军。”

李清微微一笑:“既未奉旨。自然就不宜公开露面,这三千军就留在此处,我只带十几人入京,若先生有急事。去嗣宁王府找我便可。”

说罢,他向李泌一拱手,拨马便向东飞驰而去。

新年已过,上元节未到,整个长安还沉浸在一片平静与祥和之中,天宝十二年要发生什么事。没有人能想得到。这也难怪。大唐已平静百年,就算所有人都知道安禄山要造反。但大多数人依然会平平静静地过日子,没有人真会将它放在心上,巨大的惯性使人们心中早已麻木。

嗣宁王李琳已经从盐铁监令的位子上退了下来,接替他的是江淮盐铁使第五琦,他现在赋闲在家,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他开始替儿子的前途操心,长子李照做陕州长史已经快五年了,却再也升不上去,而次子李虎枪本来要跟李清去安西从军,但李琳却不愿他远走,而给他谋了一个武功县县尉之职,但不到三天,他便弃职回家,依旧在长安浪荡。

而现在让李琳担忧之人,却是他的女婿,李清原本一直是他所骄傲,三十余岁便做到尚书左仆射、安西大都护可但是京城目前地局势却使他心中充满了深深地忧虑。

“老爷,有人送来这个东西。”

管家拿着一只手镯在书房找到了李琳,李琳放下书,接过仔细地看了看,是一只镶着金丝的玉手镯,可是那金丝的花纹,李琳忽然‘腾!’地站了起来,连声道““送手镯的人现在哪里?”

他已经认出来,这是他女儿李惊雁的手镯,怎么会突然出现,不等管家答复,他拿着手镯便快步向大门跑去。

外面天色已黑,大门前挂了几盏沉重的大灯笼,借着灯笼淡淡的光晕,只见大门口停了一辆马车,十几个灰衣人骑着马立在马车旁,见他出来,马车上便下来一人,也一样的灰色布衣,头戴一顶宽边斗笠,看不见他的面容。

“王爷,是我!”他的声音低沉有力,李琳立刻便听出来,这是李清地声音,他心中惊疑不已,但此时已不及细想,他急忙回头道:“这些都是我的朋友,让他们进府!”

直到进了李琳地书房,李清才将斗笠摘下来,书房里光线明亮,很暖和、也很舒适,他心情终于放松下来,到了这里,也就是到家了。

李琳将一杯热茶放在李清面前,关切地问道:“惊雁可好?”他也听说女儿有了身孕,这让他十分牵挂。

“有帘儿照顾她,就请世叔放心。”

李清一边说,一边打量李琳,他今年应该六十岁,但岁月似乎没有让他苍老,反而比十几年前初见他时更加年

是个闲不住地人,忙碌使他生命更加充实。

“世叔可有任职地消息?”

李琳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已经赋闲了三个月,可皇上对自己的安排却半点没有眉目,这也难怪,现在地局势?唉!

想到局势,李琳立刻反应过来,李清怎么会化装而来,而且还不愿让人认出他来,他急忙问道:“贤侄,难道你是擅自进京?”

他心里害怕起来,如果李清真是擅自进京,可不就是自投罗网吗?他若有个三长两短,那惊雁和她腹中的孩子该怎么办?

但事实并不因他害怕就会改变,李清默默地点了点头,李琳心中一下子急了起来,他一把抓住李清地手腕,压低声音吼道:“你这个笨蛋!你难道不知道张齐丘已经被皇上杀了吗?”

李清一惊,他得长安许多情报,都是平静无事,但没想到这个‘平静无事’地下面,竟藏着这么一个天大的秘密。

“世叔,这倒底是怎么回事,你给我说说看!”

李琳见他眼中吃惊了一下,随即又恢复平静,知道他已有心里准备,便叹了一声道:“这件事极隐秘,知道的人不多,我也是偶然得知。”

他松开了李清的手腕,站起身在房间里慢慢踱步,“听说张齐丘述职结束后,皇上当即便任命他为左卫大将军,可他嘴上答应,当天晚上却要偷偷跑回朔方,但跑到咸阳时被抓住,当场就被斩首,不仅是他,他留在京中为质地两个儿子和一个侄子都一并被杀。”

“那现在朔方节度使是谁?”

李琳摇了摇头,“暂时没有任命,听说是由节度副使郭子仪暂代!”

李清默然无语,他知道李隆基召这些节度使进京就是为了收他们地军权,抗争是不会少,但没想到会是这么激烈,竟然以杀来解决问题,也由此可见,李隆基心中是怎样忌惮这些节度使了。

“还有谁?就张齐秋一人吗?”李清接着又问道。

“不!今天早上,皇上刚刚任命了河西节度使封常清为金吾卫大将军,并封他为肃国公、开府仪同三司,河西节度使现在由寿王李瑁担任,具体军务由长史杜鸿渐掌管。”

李琳忽然回过头,盯着李清道:“还有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已主动辞去节度使一职,他现在是京兆尹,剑南节度使由杨国忠兼任,而这一切都发生在十天之内。”

李琳说到这里,他又慢慢在李清面前坐了下来,温和地对他道:“你是我地半儿,又是我眼看着从一个小商人走出来,我怎会不关心你,我估计皇上下一个要动地,应该是哥舒翰而不是你,不过既然你已经来了,那就在家里住下,我们静观其变。”

李清默默地点了点头,他忽然想起一事,便对李琳道:“我还有一件事,想请世叔帮忙打听一下。”

“你说,是什么事?”

李清是想让李琳去打听一下李隆基给李豫的密旨到底是什么?可是这样一来,李琳就会被卷进夺储地斗争中,这又是他不愿意的。

李清摇了摇头,“没什么,世叔不要放在心上。”

华清宫,李隆基在这里已经住了近一个半月了,虽然他的本意是想陪杨贵妃来这里悠闲过冬,但事实上,他一天也没有能悠闲片刻,安庆宗被人所杀、安禄山的军队异常调动;几个节度使开始述职;皇储的册立,一桩桩、一件件都迫在眉睫,都是大事,但饭必须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解决。

安禄山尚须时间准备,没有立刻造反,这个可以先放在一边;而皇储之事,李豫到现在还没有回京,估计是大雪封路,这个也暂时不要考虑。

首先要解决地是其他几大节度使地军权,防止他们在安禄山造反后趁机坐大甚至自立为王,事情还算顺利,其他五个节度使已经被他解决地三个,不过他也知道,真正难对付的就是哥舒翰和李清,都不是省油地灯,一个位高权重,手下心腹牢牢把握了陇右的军权;而另一个路途遥远,而且长安也没有人质可用,。

李隆基将写有李清名字的竹牌放在一边,目光却落在哥舒翰的牌子上,如何削去哥舒翰的军权,又必须让他的心腹不因过激而造反。

“得想个法子才行!”

第5章 上元夜(一)第8章 童生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27章 阆中(二)第263章 夜泊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95章 初见太子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15章 辞职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381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350章 勒索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228章 安禄山再进京第207章 触犯权贵的利益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239章 科举案(一)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38章 去成都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15章 辞职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358章 马嵬坡(一)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19章 官司(三)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62章 固执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211章 南诏消息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37章 发薪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84章 海家的把柄(一)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384章 家国天下(四)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313章 掌权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59章 挖墙角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216章 意外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46章 冷刀子(三)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159章 初见诗圣第256章 夜访第296章 行猎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17章 摸奖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280章 把柄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184章 布局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
第5章 上元夜(一)第8章 童生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27章 阆中(二)第263章 夜泊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95章 初见太子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15章 辞职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381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350章 勒索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228章 安禄山再进京第207章 触犯权贵的利益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239章 科举案(一)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38章 去成都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15章 辞职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358章 马嵬坡(一)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19章 官司(三)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62章 固执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211章 南诏消息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37章 发薪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84章 海家的把柄(一)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384章 家国天下(四)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313章 掌权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59章 挖墙角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216章 意外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46章 冷刀子(三)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159章 初见诗圣第256章 夜访第296章 行猎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17章 摸奖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280章 把柄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184章 布局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