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安禄山再进京

尚未大亮,灰蒙蒙的雾霭笼罩着长安城,长安明德门了,早已等候在的商人、脚夫、小贩一拥而上,吵架声、叫嚷声喊成一片,随即进城各异常安静,欲进城的百姓们都静候一旁,等待一支长长的队伍进城,一队队骑兵神情冷漠、黑色的明光甲在阳光下散发着杀气,在他们中间,近百辆马车载着重重的箱笼,吱吱嘎嘎向前推进,这是从幽州而来的队伍,二个月前返回戍地的安禄山再次进京,今回是为他次子安王小女儿荣义郡主而来,与李唐宗室联姻,将更加有助于他地位的巩固。

安禄山的马车在队伍后面,渐渐进入了长安城,马车中的安禄山阴沉着脸孔,眼光复杂地盯着车窗外往来的人流,他这次进京名义上是为次子求婚,但实际上是为治下严重的财政危机而来,安禄山兼任幽州都督,掌管幽州所辖十七州军政,而幽州是北方盐的主产地,贩私盐及盐税便一直是安禄山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朝廷的新盐法推行后,幽州盐铁司成立,独占了盐源,也扼断了安禄山的收入来源,这样一来,他私募之军的供养便成了问题。

更让他心惊的是,他安在长安的耳目传来消息,朝廷有可能成立国家柜坊,将来各县租赋将一律解交柜坊。而不再上缴州郡,各地所需开支用度也由户部统一拨付,这等于完全剥夺了地方地财权,如此一来,他安禄山如何养军、如何招募人才。

唯今之计,只有进京活动,求李隆基对范阳网开一面,若实在不行。他只能自己另想办法让朝廷掏钱了。

这时,安禄山的心腹幕僚严庄催马上前,见四边无外人,便对安禄山低声道:“大将军,属下有重要之事要禀报。”

片刻,马车停下。车门开了,里面传来安禄山的声音,“上来说!”

车厢布置奢华、异常宽大,俨若一间屋子,地上铺着厚厚的波斯地毯,车壁被华丽的蜀锦覆盖,几个侍妾已经被安禄山赶下马车,他关了车窗,马车里的光线变得昏暗。

“什么重要之事?”

安禄山半躺在软榻之上,半眯着眼。肥胖的身子宛若一只准备过冬的土拨鼠。

“大将军,你看这长安物宝天华、何其繁荣。而我范阳物产丰富,营州更有海洋之利。我一路便在想,如果朝廷不给我们钱、或者减少我们地收入,那我们完全可人脸色行事,所以依属下之见,我们这次来长安,还是要以安稳大将军的职位为主,防止大将军被调离范阳。另外若有度使一职。以解决兵源不足的问题。”

安禄山点了点头,淡淡笑道:“严先生和我所想一致,我在范阳呆的时间太久,李隆基不可察都被调动,甚至皇甫惟明还掉了脑袋,我听说李隆基还准备设立宦官监军制,由此可见他对边镇大将开始有了疑心,婚,就是主动将他为押作人质留京,以消除李隆基的疑心,另外,去年击破契丹被我留了余孽,这也是我地牵制手段,让他有后顾之忧,所以这次来长安,我不但要保全位子,还要争取盐税自治和你所说的河东节度使,否则这些年的礼岂能白送?”

他又想了想.对严庄道:“加强贸易也是可行之策权负责,但不能明着来,须暗中找一个掩护进行。”

严庄捋了捋山羊胡,欣慰地笑道:“大将军看得如此透彻,属下就放心了,贸易一事,我今天就去办!”

安禄山在长安的府第位于亲仁坊,离东市不远,车仗沿着朱雀大街行了几里,随即转弯穿过靖善坊向东北方向而去。

天渐渐地大亮,长安各街道上行人开始多了起来,大多步履匆匆,各自忙碌生计,春日的熏风令人庸懒,但家中见底的米缸却更让人揪心,自古以来,都城大都靠全国各地供养,从各地运来的租庸在长安被消费,公卿权贵从各地收刮的财富在长安挥霍,也造就了长安的繁荣盛况,只要不是太懒惰,找一份养家糊口的活儿并不不太难。

一大早,李清便被隐隐传来地女儿啼哭声惊醒了,这几日家事的种种不顺让他地心情火躁,首先是小雨父亲在成都和人赌博时突然卒死,估计是赢了钱兴奋过度而突发脑溢血之类,小雨带着几个仆役回乡奔丧去了;接着是女儿夜里受风寒生病了,日夜啼哭不止,帘儿为照顾女儿,便将他撵到外书房来住。

让他心烦的另一件事是圣旨突来,以二李相婚为借口,命李惊雁到感业寺出家,除去了郡主封号,削去皇室地尊荣,她将变成寻常一比丘,虽然李清知道这是李隆基为将她嫁给自己、同时也为应付吐蕃,而掩人耳目之举,但‘感业寺’三字让他心中生出一丝不详之感,这是百年前武则天出家之地,也是皇宫众多被废宫妃的最后归宿,他不愿李惊雁去那里出家,偏偏他又无力改变已经下发的敕令。

‘来人!’李清喊了几声,皆无人答应,他恼怒地拎起枕头朝门口砸去,将外面正打瞌睡的两个小丫鬟吓了一大跳,连忙跑进来,低着头怯生生道:“老爷有事吩咐吗?”妹,父母早亡,被舅父卖给了人贩子,年纪约十四、五岁,一直服侍帘儿,这几日李清搬到书房来住,她俩也跟过来伺候他的起居。

“没什么,我要出

”李清长长地吸一口气,努力使自己烦躁的心平静下这两天是有些克制不住情绪,显得有失身份。

一个小丫鬟连忙转身跑去打水,另一个则上来伺候他更衣梳头,这丫鬟极会察颜观色,年纪渐长,也懂了些人道之事,老爷为何烦恼,她心中十分清楚,便一边替他梳头,一边乖巧地讨好道:“夫人早上从内宅传来口信,小姐的病已经有所好转,老爷今晚就可以搬进去了。”

此时就只有她一人在服侍李清,她见机会来了,心中忽然生起一个大胆的念头。

“你等会儿去给夫人说,今晚我会晚一点回来。”

李清的脸色有些阴沉,自从自己从扬州回来后,他微微感觉到帘儿有些变了,一大半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对自己也常常莫名地发火,经常望着远方出神发愣,这种变化还体现在夫妻间的房事上,她似乎在逃避自己,象这次让自己搬到外书房,虽然是因为孩子生病,但李清感觉这似乎只是一个借口,其实根本没有这个必要,看来她是有心事在瞒着自己,他心中不禁大喊,‘帘儿,你有什么事情不能对我说呢?’

这时,李清忽然感到身后丫鬟的手似乎在有意无意抚摸自己的脖颈,紧接着,一对浑圆而富有弹性的乳房紧紧贴在自己后背上,李清胸腹间一股火气本能地腾起。他一回头,只看见一双闪亮地眼睛在紧紧地盯着自己,尖尖的下蕴含着讨好的笑意,她咬着唇媚笑道:“老爷,你在看什么?”

李清心忽然狂跳起来,他忍不住搂过她的腰,伸手在她的胸脯摸了一把,低声问道:“你今年多少岁了。”

“回老爷。小婢今年十四了。”她见李清上了钩,目光和语气中都忍不住透出一丝得意。

但也正是这丝得意让李清忽然灵台清明,他记起帘儿当年也是这样告诉自己,她今年十四岁了。

李清一把推开了婢女,猛地站起身来,望着她冷冷哼了一声。“看不出你倒会抓住时机!”

小丫鬟吓得跪倒在地,连连叩头,“求老爷饶我!求老爷饶我!”

李清心中微微一阵叹息,‘难道自己连这点把持都没有了吗?’

他只觉索然无味,向她挥了挥手道:“算了,你起来吧!这事也不完全怪你,是我自己不好。”

这时另一个丫鬟打水进来,见自己妹妹跪在地上求饶,她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心中害怕。也跑到妹妹旁边跟着跪下。

二人站起,李清见刚才那丫鬟眼光既惊恐、又有些黯然。便柔声安慰这对孪生姐妹道:“你们还小,有些事你们还不懂。做错了我也不会怪罪你们,等你们再大几岁,那时你们若想自由,再给我说一声,我会给你们一笔钱,放你出府便是,现在,你们去伺候夫人吧!”

说完。他草草洗了把脸,便大步离开房间。上马外出去了。

今天,李清要去的地方是嗣宁王府,一是想去看看惊雁,二是要和李琳谈一谈他官职之事。

李清还不到李琳府门前,门房便老远看见,飞奔跑去报信,当他刚迈上台阶之时,只见李琳笑呵呵迎了出来,虽然他被罢官,但能得李清为婿,他心中着实畅快。

李清站在台阶上,躬身长施一礼,歉然道:“今天才来看望世叔,侄儿实在是惭愧之极!”

“哈哈!要不是惊雁回府,我敢肯定你今天也不会来。”

李琳一边打趣李清,一边拉着他的手往府里走,他见李清的眼睛在四处张望,知道其心思,便拍拍他地后背笑道:“你小子来得不巧,惊雁被荣义郡主找去了,她们俩在闺中十分要好,估计是有什么体己话要说吧!”

“无妨,我找世叔也有点事。”

二人进小客堂坐下,李清见李琳笑语坦然,丝毫不为惊雁出家之事担心,不由诧异道:“难道世叔不替惊雁出家之事担心吗?”

李琳摇了摇头,“宗正寺已经批下来了,惊雁先在感业寺出家三个月,然后去蜀中青城山,当然,蜀中只是借口,实际去的,应该是你的府中才对!”

Www☢ tt kan☢ co

说到宗正寺,李琳的眼中闪过一道失落之色,他这个宗正寺卿当了不足两年便被罢了,实在令他有些耿耿于怀。

李琳的失落只是一瞬间之事,他勉强一笑,又问李清道:“你刚才说找我有事,不知是什么?”

“世叔无辜为我丢官,侄儿心中甚是不安,为了补偿世叔,侄儿决定推荐世叔为我大唐首任盐铁监令。”

“什么!”李琳霍地站起来,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盯着李清一字一字道:“你是说盐铁监令!”

新盐法施行后,各道相继组建了盐铁司,如此一来,成立盐铁监几乎就是必然之事,据说草案已经递上去,草案中,盐铁监掌全国地商税,一跃成为朝廷的核心部门,那这第一任盐铁监令更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担任了,当几乎所有的人都以为会是李清兼任时,李琳却万万没有想到会是自己。

“不错,正是盐铁监令,昨天中午,李林甫特地来拜访章仇兼琼,二人为这盐铁监令的人选已经达成妥协,监令是由世叔担任,而少监则由李林甫的心腹侍御史宋浑担任,这个奏折就我来写。”

说到此,李清端起茶碗喝了口茶,淡淡笑道:“后日是难得一遇的大朝,盐铁监、国家柜坊就在这次大朝中正式诞生。”

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48章 冷刀子(五)第321章 客栈疑云第264章 示警第36章 贵人(二)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348章 后手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125章 小人眼红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182章 远谋第313章 掌权第175章 比箭第52章 暗流(四)第63章 杨家(一)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29章 阆中(四)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214章 扬州立威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35章 贵人(一)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373章 偷梁换柱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32章 开店(三)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16章 义助第95章 初见太子第295章 对手第332章 安禄山跑了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49章 暗流(一)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81章 意外失足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266章 线索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286章 外放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20章 官司(四)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47章 冷刀子(四)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174章 纳妾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31章 开店(二)第15章 辞职第312章 军权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49章 暗流(一)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37章 发薪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381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73章 除恶(一)第384章 家国天下(四)第6章 上元夜(二)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42章 风骤起(一)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
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48章 冷刀子(五)第321章 客栈疑云第264章 示警第36章 贵人(二)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348章 后手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125章 小人眼红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182章 远谋第313章 掌权第175章 比箭第52章 暗流(四)第63章 杨家(一)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29章 阆中(四)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214章 扬州立威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35章 贵人(一)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373章 偷梁换柱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32章 开店(三)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16章 义助第95章 初见太子第295章 对手第332章 安禄山跑了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49章 暗流(一)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81章 意外失足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266章 线索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179章 高原奇兵(一)第286章 外放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20章 官司(四)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47章 冷刀子(四)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174章 纳妾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31章 开店(二)第15章 辞职第312章 军权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49章 暗流(一)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37章 发薪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381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73章 除恶(一)第384章 家国天下(四)第6章 上元夜(二)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42章 风骤起(一)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