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

我家蔡将军欲有意向相国投诚,请相国给予收录。”必敬地给李清跪下行了个礼,随即从怀里取出一封信举过头顶,在一旁看押他的亲兵接过,递给了李清。

蔡将军就是蔡希德,他因负责防守安西军进攻的西段城墙而损失惨重,眼看兵力损耗过半,而安庆绪非但没有援助之意,反而趁机派心腹来督军,企图夺走他的部属,眼看唐军破城在即,叛军大势已去,蔡希德便下定决心投降李清。

李清却没有急着打开信,而是冷冷地问黑衣人道:“下午唐军攻城时遭到你家蔡将军激烈抵抗,本相丝毫看不出他有投降之心,现在相隔不到三个时辰,他便说要投降,让人如何相信他的诚心?”

黑衣人呆了一下,他立刻急声道:“相国大人有所不知,蔡将军之子被安庆绪扣为人质,他不得不从命,但今天战事稍一平息,安庆绪便派左相张通儒前来督军,指责我家将军作战不力,又私下接见其部将,劝他們力反蔡将军,我家将军走投无路才决定投降相国,决非有假。”

李清点了点头,“走投无路,这倒是实话!”他随即拆开了蔡希德的信,蔡希德在信中极尽谄媚之语,且信誓旦旦效忠李清,却丝毫不提朝廷,看来这些叛军也很清楚长安局势。

李清沉思了片刻,历史上藩镇割据的根子便出在大唐平定安史之乱时,对投降的叛军大将未能彻底清肃。反而准予他們保留军队并委以重用,当然,这也是当时朝廷无力彻底平定叛将。又担心史思明之乱重演而采取地妥协办法,但最终却酿成了大祸。

现在他李清自然不会再走这一步,但一味杀伐在政治上也是愚蠢的,必须有所取舍,审时度势才是上上之选。想到此,他便对蔡希德的特使道:“蔡将军欲弃暗投明。本帅当然欢迎,事情宜早不宜迟,为显诚意,我也会派一人跟你回去协助蔡将军。”

所谓协助,说白了便是监视蔡希德,防止他使诈或是出尔反尔。李清当即将手下帐前衙将辛京叫来嘱咐了几句,最后写了一封信递给他道:“除了监视蔡希德,你再替我做一件事,将这封信交给他們地相国严庄

深秋是多雾的季节。夜色深沉。雾也渐渐起来,将巍峨高耸的洛阳城蒙上一层灰暗的轻纱,李清从唐营远眺城头。雾气浓重,已经看不见城上的地火光,他关心的并不是蔡希德会如何?而是严庄,这涉及到他地一个计划能否顺利完成。

“相国可是担心蔡希德有诈?”

李清急回头。只见郭子仪笑咪咪走了过来。虽然李清在一个时辰前刚刚杀了仆固怀恩。并夺走了他的部众,但郭子仪却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依然笑容可掬。这就是他的圆滑之处,他也知道李清杀仆固怀恩的目的不过是想敲打河东军,在河东军中树威,另一个目的就是想夺走仆固怀恩手中五千精骑。事实上他郭子仪虽为朔方、河东使,但时日尚短,一些依附于他地大将他也控制不住,比如李抱玉、卫伯玉还有就是仆固怀恩,所以李清杀死了仆固怀恩,对他也并无太大影响,他的直属部队,约六万余士兵都留在了河东,由大将李国臣率领,并未跟他南下。

李清淡淡笑了笑道:“蔡希德真投降也好,假投降也罢,这又有何妨?不过这次攻打洛阳事关重大,我自然应谨慎些。”

停了停,却不见郭子仪的回答,李清微微诧异,他抬头看了看郭子仪,见他目光忧虑,欲言却又止,似乎有话要对自己说,便指了指身旁的两块大石笑道:“郭老将军不妨坐下来聊一聊。”

“听说相国地家人回长安了?”

郭子仪坐了下来,对李清笑道:“听说进长安之时有千名骑兵左右护卫,引起长安轰动,连我地家人都写信告诉于我。”

“那也没法子,李清做事卤莽得罪了不少人,护卫当然要严密一点。”

郭子仪似乎在和他聊着家常,神态平静而从容,但李清知道,他是在一步一步走上正题,果然,只说了几句,郭子仪的话锋一转,便切入正题。

他沉吟片刻道:“虽然人说交浅言深是大忌,而且我身份低微,与相国并肩而坐已是不易,怎敢再多言其他,但老夫今年六十有余,从军近四十年,不敢说是大将军的前辈,但老兵总归算得上,有些话我压在心中很久,却一直没有机会,现在难得与大将军独处,这些话便如鲠在喉、不吐不快,若有失礼之处,请大将军多多包涵。”

李清见他已经渐渐将对自己地称呼改成了大将军,知道他要说什么,只微微一笑道:“老将军但讲无妨。”

郭子仪轻轻咳嗽一声道:“相国能料敌在先,大破崔乾佑精骑,力挽我大唐于危急,仅这一件事就足以让子仪佩服,但如果相国能再退一步,那子仪就不仅仅是佩服,而且还敬仰相国的品格。”

“依老将军之意.

“以大将军之智,这还需要我点破吗?”道:“大将军难道不知道自己走地这条路很危险吗?其实很多事情大将军做得可以圆滑一点,可以再忍让一些,比如那些募兵用地土地,大将军完全可以找一些大商贾来开刀,又何必去动宗室,让皇上难堪,将来这会给大将军带来杀身之祸的啊!”

“圆滑?”李清冷笑了一声,“我从天宝三年入仕以来。做事一直就讲求圆滑与让步,才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可有些事情仅靠圆滑与让步是做不到地。就说土地兼并,太上皇下过多少次限田令,然后一次次让步,最后不了了之,可结果呢?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天下良田十之八九被权贵所占。这其中宗室又占了六成以上,他們就象蝗虫,永无止境地贪婪,大唐千千万万的百姓已无立锥之地,天佑我大唐,最后竟是安禄山造反,给了我們一次机会,若是陈胜吴广振臂一呼,你我还能在此促膝谈心吗?”

说到这里。李清停了一下。控制住略略有些激动的情绪,他仰天长长地吐了口闷气,继续道:“我地恩师章仇相国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土地兼并再持续下来,将威胁到大唐帝国的百年根基,他明知这其中艰险。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了。我还记得他曾按着我肩膀说。如果他失败了,希望我能接着他遗志做下去。他真的失败了,而且是痛苦地死去,临死都未能瞑目,从那时起我就知道,要想解决土地问题,靠温和的一纸限田令根本就行不通,没有人会心甘情愿放弃既得利益,必须要用强硬的手段来改变,在这一点上,忍让是换不来土地,原则更不能向圆滑让步!”

说到这里。他轻轻拍了拍郭子仪地手背道:“老将军明白了吗?李清所作所为决非仅仅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为了大唐能千百年地强盛下去,现在有人说我独揽大权、欺凌宗室、营党结私,甚至有人将我比作汉之薰卓,这些我不想辩解、也懒得去理会,可是我希望老将军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

郭子仪沉默不语,半天他才道:“但皇上也是年轻有为,胸中抱负远大,大将军为何不给他机会,非要闹得天下皆知君臣不和,皆指着大将军脊梁说这是唐之董卓,而其实这是个天大的误会呢?”

李清摇了摇头,“当今皇上是我拥立上位,我当然知道他是个明君,否则我为何不拥立那种昏庸无能、整天只知在宫中享乐的宗室呢?那样岂不是更方便于我?”

他望着郭子仪异常诚恳地道:“太上皇也是一个有为的君主,但从开元盛世到安禄山造反仅仅只隔了十几年,这是为什么?老将军想过吗?”

郭子仪悚然动容,这个问题他也想过,可他找不到答案,最后只能归结李隆基用人不察,而安禄山狼子野心,今天李清忽然说出这个问题,着实让他的心中为之震动。

“请大将军直言!”

李清背着手慢慢走进一圈夜雾里,凝视着黑黝黝的城墙,忽然回头淡淡一笑道“其实老将军也能想得到,府兵制的衰败从高宗时便开始了,百姓无地,何以为兵?只是开元盛世的光环太过于眩目,掩盖这个严重地问题,待到开元末年,光环渐淡,无兵打仗地问题便凸现出来,以太上皇英明神武尚解决不了这个难题,而当今皇上年轻力薄,又如何能触动那些宗室的利益,没办法,这个恶人只能我来当,等有一天我缓解了土地矛盾,实现天下百姓耕者有其田,我自然会将大权交给皇上,让他尽情施展自己的抱负!”

一番深谈,郭子仪显然有些被说动了,他低下头半天不语,最后长叹一声道:“或许大将军说得有一点道理,郭子仪虽不能尽绵薄之力,但也决不会阻挠大将军,今天仆固怀恩一事,就此揭过!”

李清心中松了一口气,他快步走上前,握住郭子仪的手道:“深秋夜凉,请老将军早一点休息,明日将是最关键的一天,李清还得倚仗老将军的配合,拿下洛阳城!”

郭子仪点了点,“大将军也早点休息吧!”

两人拱了拱手,各自回了营帐。

且说李清地特使辛云和蔡希德地亲信一起来到了西城墙,等候在此地人用篮子将他們拉上上城墙,辛云当即见到了蔡希德,表示李相国接受他的投诚,时间不宜迟,就定在明日上午,蔡希德大喜,连夜召集心腹会商明日投诚地安排。

而辛云却悄悄地隐身在了浓浓的夜雾之中,辛云是现任羽林军中郎将辛云京的从弟,身高力大。武艺高强,是一员少有猛将,在安西军中。只有他才堪和李嗣业匹敌,但和他地外表相反,辛云思维慎密,又能言会道,所以李清便提升他做了自己帐前衙将,也就是两千亲兵的将军。今夜李清派他进洛阳城真正目的,是要他完成自己地一个计划。

严庄和高尚长得颇为相似,面色焦黄,瘦

庞上留了一撮山羊胡,身材又高又瘦,活象一只大虾和高尚精于谋略不同是。他更擅长内政。在河北时,正因为有了他广收钱粮,安禄山才能逐年募兵,慢慢地壮大起来,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后立刻封他为中书令右相。将所有地政务都交给了他。

此刻这位大燕国地相国却坐在书房里怔怔地发呆,目光中充满了忧虑,当初他曾向安禄山提出过缓称帝、分田地地政治主张,但安禄山并没有采纳,攻下洛阳没多久便仓促称了帝。结果丧失了士族阶层地支持。只是当时军事上节节胜利。严庄也没有多劝。但就在崔乾佑全军覆没、潼关得而复失后。严庄便看到了危机。他又力劝安禄山放弃洛阳,要么回河北重新经营。要么去升州(即今天的南京)建都。夺取东南地半壁江山。

可安禄山却一直迟疑不定,就在他最后下决心回河北时,却发生了安庆绪地弑父纂位之事,安禄山死了,严庄也失去了安庆绪地信任。安庆绪的心腹张通儒被封为左相、知政事。逐渐取代了严庄。

外有唐军的大举攻城。而燕军却发生内讧,甚至包括安庆绪在内。这些领军大将各自为阵,互相谋算、互相拆台,本来兵力就比唐军少,这下如何保得住洛阳?大势已去啊!

严庄长叹一声,将写到一半的奏折扔到一旁,写了又有何用,安庆绪会听吗?

这时门外传来管家低低地声音,“老爷,府外有人求见?他不肯明说身份。”

“什么人都要见我。”见!”

过了半晌没有听见管家离去地脚步声,严庄眉头一皱,极不高兴地道:“难道还要我说第二遍吗?”

“老爷,他还说老爷若不见他,将来、将来.音颤抖,说不下去了。

“将来如何?说!”

管家终于鼓足勇气道:“他说老爷若不见他,将来会死无葬身之地!”

“胡说!”严庄重重一拍桌子,他刚要说将此人用棍子赶走,忽然,他醒悟过来,难道此人是.

“快!快请他进来!”管家刚要走,严庄却又补充一句,“不要走正门,派人带他从后门进来。”

严庄手忙脚乱地将桌面收拾干净,心情忐忑而紧张地等待着,他已经隐隐猜到,来人很可能是从唐营来地。

过了一会儿,管家带来一个极其雄壮地男子,约三十岁,他没有说什么,直接将一张名贴递给了严庄,严庄只瞥了上面有几个字‘中书令右相’,心中惶然,立刻将管家赶了出去,亲自把门窗都关上了。

辛云这才躬身行礼道:“在下是李相国帐前衙将辛云,奉李相国之命特来求见严先生。”

“相国大人找我.现在彼此还站在敌对立场,怎好随意低声下气,他调整了一下心态继续问道:“李相国有何事找我?”

辛云笑而不答,他从怀里取出李清地信递了过去,“这是我家相国亲笔手书,严先生看了便知!”

严庄的手有些颤抖,他干咽一口唾沫,哆嗦着打开信,慢慢地、细细地看了起来,仔细推敲每一个字地含义,

实际上信地内容很简单,让他写一封回信给远在长安的门下侍郎张倚,先在信中暗示他以前给安禄山写过投诚信,而这次是命他施反间计,将李清骗回长安,如果他能将此事办好,李清将来最少会保证他严庄一条生路,甚至封他为官。

严庄心中极为矛盾,李清的这封信写得很自信,显然已经看透安庆绪手下文武官员都有了自保之心,而严庄被排挤,心中的失落使他更应该容易被打动。

确实,安禄山既死,安庆绪又是个量窄地莽夫,跟着他早晚是死路一条,现在有李清的保证,严庄如何不动心,更关键是要他所做之事,对他来说是易如反掌,他手上就有张倚当年科举事件后写给安禄山的信,当然是请安禄山给李隆基说情,虽然当时写这种信是很正常,可是安禄山一旦被定为叛逆,写这种信就有了协从地嫌疑。

严庄想了好一会儿,才终于提起笔给张倚写了一封信,命他在皇帝面前进言,挑拨皇帝与李清地关系,将李清调回长安,写罢,他又从一只盒子里找出十几封大臣私下向安禄山效忠地信,一并给了辛云。

最后,严庄又写了一封回信交给辛云道:“请将军转交李相国,并告诉他,严庄愿为他尽一臂之力!”

第104章 初见李隆基(下)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67章 官从天降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332章 安禄山跑了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27章 阆中(二)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314章 导火索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6章 上元夜(二)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300章 石国遭遇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89章 困兽犹斗第44章 冷刀子(一)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5章 上元夜(一)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46章 冷刀子(三)第50章 暗流(二)第348章 后手第61章 连环计第61章 连环计第314章 导火索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296章 行猎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65章 杨家(四)第350章 勒索第43章 风骤起(二)第65章 杨家(四)第36章 贵人(二)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114章 成亲第323章 安杨会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203章 悲情牌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283章 破绽第60章 兄弟阋墙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56章 暗访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197章 谋画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283章 破绽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48章 冷刀子(五)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66章 归程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8章 童生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99章 二进宫第269章 意外第77章 捐钱募款(二)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60章 兄弟阋墙第49章 暗流(一)第7章 县令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14章 祸起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40章 初到成都(二)
第104章 初见李隆基(下)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67章 官从天降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332章 安禄山跑了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27章 阆中(二)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314章 导火索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6章 上元夜(二)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300章 石国遭遇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89章 困兽犹斗第44章 冷刀子(一)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5章 上元夜(一)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46章 冷刀子(三)第50章 暗流(二)第348章 后手第61章 连环计第61章 连环计第314章 导火索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296章 行猎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65章 杨家(四)第350章 勒索第43章 风骤起(二)第65章 杨家(四)第36章 贵人(二)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114章 成亲第323章 安杨会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203章 悲情牌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283章 破绽第60章 兄弟阋墙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56章 暗访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197章 谋画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283章 破绽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48章 冷刀子(五)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66章 归程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8章 童生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99章 二进宫第269章 意外第77章 捐钱募款(二)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60章 兄弟阋墙第49章 暗流(一)第7章 县令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14章 祸起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40章 初到成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