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杀将立威

宝十二年十月,大唐中书令右相、天下兵马大元帅李万大军围攻洛阳,与此同时,同时,朔方、河东节度使、兵部尚书郭子仪率五万军从灵宝西原渡过黄河,也投入到围攻洛阳的战役中。

洛阳,在风水地理中被称为中原图大之意,得洛阳者,西可进关中,北上河东,南下荆襄,东取陈留,再往东向南皆是一马平川,可席卷江淮等富庶之地。

但它的劣势也是明显的,那就是无险可依,一条黄河横断南北,虽不怕北来铁骑,但它的东、西、南三面皆无险阻挡进攻之敌,历来的统治者也深知此弱点,故洛阳的城池修得异常坚固高大,护城河水深宽阔,极难攻打。

李清正是利用安禄山父子相残、内部不宁之机,向洛阳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没有示弱诱敌、也没有围城打援,这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战役,用战士的鲜血和骨架铺就胜利的阶梯。

如果胜了,它对士气、对整个战局的影响将是决定性的,也就意味着安禄山的叛乱走向尾声。

战斗已经进行到了第十日的黄昏,这是最血腥、最白热化的时刻,双方的试探性较劲已经结束,皆拿出看家的本事,投入重兵进行鏖战。

安庆绪的军队明显比预想的要少,只有七、八万人,无节制的索要和挥霍使他们失去了兵源,但他们占据守势,远比进攻方有利得多。

“咚!—咚!—咚!”缓慢而低沉的皮鼓声在原野上回荡。它是如此震撼有力,仿佛将天地都惊动了,它每敲一下。唐军便向前推进了十几步,黑压压地唐军手持盾牌和战刀从西面和南面向洛阳城发起了进攻,火焰飞窜天空,映红了一群群唐军士兵冷漠的面孔。

东段和南段的护城河已经被填平,几百辆巨大地云梯和巢车被士兵们缓缓推动,滚滚向城墙进军。隆隆声响彻云霄,铺天盖地的箭矢在空中交织成网,二尺长的床弩密如雨点,击打在云梯上,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城下已经堆满了武器残骸和尸体。

“呜~”一块桌面大的岩石挂着尖利的~出,在空中翻滚,划出一道弧线向城下密密麻麻的唐军砸去。

它击向之处。唐军拼命叫喊躲闪。但还是有十几人被巨石砸中撞翻,顿时筋断骨碎,空气中泛起一片血腥之气,巨石接二连三从城墙上飞出,黑黝黝的如死神附体,不断砸向人群。俨如大海中溅起的一朵朵浪花。砸开一点空隙。随即又被人群淹没,运气好的。甚至有巢车也被砸中,高耸的巢车骨架断裂、轰然倒下,上面的唐军或惊叫或惨呼,纷纷从空中坠落。

然而战争是残酷而无情的,叛军的拼死抵抗未能阻挡唐军进攻地步伐,西段安西军地云梯率先架上城头,大将贺娄余润精赤着上身,率领五千彪悍的西域勇士顶着滚木擂石奋勇向前、他们根本不在乎什么枪林箭雨,一个死掉了,另一个接着冲上去,或是云梯被砸断,另一架云梯随即跟上,士兵们在后面巢车射出箭雨的掩护下,不顾生死地向上猛冲.

驻守西面城墙的叛军是大将蔡希德的近二万部属,唐军连续的猛烈进攻给他造成了极大地压力,他地部属也死伤过半,二十架巨大地抛石机或被唐军飞弩击中、或因使用过度,已经损坏了十七架,连续十日十夜的防守使他地士兵疲惫之极,但安庆绪却借口东面的唐军不多,命他死守,不准他退下休整,蔡希德为此愤恨之极,他甚至怀疑安庆绪是在故意消耗他的实力,只因他曾公开指责安庆绪轼父之过。

而进攻南段的唐军是王思礼部的一万五千人,他却损失惨重,这一段是叛将李归仁防守,他抓了大量的民夫协防,再加上他准备的军用物资十分充足,使唐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下午的战斗已经进行了近三个时辰,眼看天边一轮血红的残阳渐渐落山,天色昏黄,夜幕即将降临,李清在数百亲卫的护卫下,在二里外的一处山丘上观战,在他身后就是老将郭子仪,此时,他正眼光复杂地望着前面的李清。

郭子仪是武举出身,从军很早,却一直不被赏识,直到王忠嗣为朔方节度使,他才逐渐展露头角,历史但他的真正发挥才干是在安史之乱中,尤其他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和监军宦官相处融洽,才使他屡屡被朝廷重用,和李光弼一起挽大唐于危难。

当然,在现在的局势下他已经不可能象历史上那样大放异彩,他也看到现在洛阳存在的战机,

便亲率河东大军渡河南下,准备领导这次关乎大局的洛阳战役,从而奠定他在军方的地位,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右相国李清却看破了他的目的,以相国之尊夺走了这次战役的主导权,使他反而为李清做了嫁衣。

他虽挂了兵部尚书的头衔,但那只是虚衔,并无实际意义,和掌握朝廷大权的李清差距不止一级,所以他虽是此战的副将,却几乎不敢反驳李清的决定,他的五万军也被李清堂而皇之地夺走了指挥权。

李清似乎没有注意到郭子仪的复杂心态,他正神情专著地盯着战场,虽然洛阳城城池高大坚固,但守军的战力却明显较弱,显然是刚招募的新军,安庆绪还有最精锐的二万虎卫军并没有投入战斗。

这就是李清抓住的战机,安庆绪轼父自立并没有得到所有大将的支持,在李清大军尚未到达之时,驻守在外围的大将薛嵩已经带领一万部属离开了洛阳,而剩下的几员大将如安守忠、牛庭玠、蔡希德、李归仁。他们都是各自心怀鬼胎,安禄山在世时尚能震住他们

安禄山一死。眼看形势不妙,他们都各自打算自保。军队就是他们自保地实力。

正是这种微妙的心态下,他们各自为战,互不支援、甚至暗中拆台,这就使得叛军即使有洛阳这样地坚城。但仅仅只在大战开始十天后,洛阳的防守就已经岌岌可危。

此时李清却眉头紧锁,今天地攻城他一共派上的四万人。围攻西城和南城,而放东城让叛军逃跑,

贺娄余润和席元庆各率五千安西军攻西城,进退有据,损失并不大,但南城的河东军却损失惨重。至今还没有靠上城池。原因就是仆固怀恩的一万五军似乎并没有投入战斗,使王思礼独木难撑。

“来人!”李清一声喝令,立刻上来两名亲卫,他取出一支金色令箭。递给了亲卫。森然道:“命仆固怀恩给我压上去。若一刻钟之内不见动静。立斩!”

“大帅。仆固怀恩恐怕是体恤士卒,他地兵也很疲惫了!”仪有点紧张地对李清道。疲惫只是个借口,他知道仆固怀恩的真实想法是不想给李清卖命,保存河东军的实力,昨天晚上他来找过自己,抱怨了一通。说李清尽用河东军冲锋。却不用安西军。明显是有用意,而今天他果然开始有意怠兵了。

“郭将军。你也是老将了,难道不知道军令如山吗?我命他支援王思礼共同攻打南城,可他地兵在哪里?已经快一个时辰了,可他的兵却影子都没看见,这不是在公然违抗我的军令吗?”

“这.总不能说他无权指挥河东军吧!

郭子仪心中暗暗焦急,他希望仆固怀恩赶紧出兵,不要被李清抓到把柄,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了,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从小山丘上早已经看不清战况,但李清还是立在马上一动不动,他脸色阴沉,目光中充满了冷意。

这时,一名传令兵飞驰而来,“报!王思礼将军已经坚持不住,希望大帅能允许他暂时退下来!”

“仆固怀恩之军可上去作战了吗?”

“回大帅,仆固怀恩依然在观望,他并没有出兵。”

郭子仪的心突地一凉,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仆固怀恩还是没有出兵,公然违抗李清的命令,这可怎么办?

李清却冷冷一笑,机会终于来了,他怎能不抓住它。

“传我的命令,鸣金收兵!”他回头看了看郭子仪,歉然道:“老将军,兵法如山,望你谅解!”

郭子仪大急,他再一次求情道:“大帅能不能饶他一命,命他戴罪立功!”

李清淡淡一笑,并不回答,他催马便走,渐渐地,李清挺得笔直地背影消失在夜色之中。

沉重而震撼人心地鼓声停止了,唐军渐渐退去,洛阳城下又重新被寂静的暮色吞没,只有一些尚未烧尽的云梯在忽闪忽闪冒着火光,显得十分诡异。

‘啪!’地一身,李清将令箭王往桌上一拍,冷冷地注视着这历史上桀骜不逊的大将,仆固怀恩约五十岁,长得又高又瘦,皮肤黝黑,两只手足有蒲扇大,枯黄如柴,就仿佛一层皮直接包着骨头似地。

“抗令不遵,你可知罪!”李清盯着他地眼睛冷冰冰地问道。

“有道理地命令我会遵守!可居心不良地命令,我为何要听?”

仆固怀恩官拜朔方节度副使,在河东他是郭子仪地左右手,十分得力,但他为人十分骄傲,除了郭子仪,他谁也瞧不起,甚至包括李光弼,他也是爱理不理,而对李清他更只有蔑视,一个三十余岁的后辈,还不是皇族,竟然成了天下兵马大元帅,自己还得听他地话,真是天大的笑话。

他见李清问得冷漠,一下子激起了火气,昂然道:“你有十五万大军在手,却事事命我们河东军去拼死命,这十天来,河东军已伤亡一万余人,而你们安西军才伤亡了区区不到千人,这是何等的不公平,如此,我为何要听你的?”

李清的鼻子冷哼了一声,不怒反笑道:“我真是不明白,世间还真有你这么蠢地人,自寻死路,你当真以为我不敢杀你吗?”

他不再说话,眼睛只往帐两边一扫,立刻冲上来五六个亲兵,一下子将仆固怀恩摁倒在地,将他牢牢捆绑起来。

“李清,你不能杀我!”太上皇所颁发地铁券,历代继承,你要杀我,就是欺君之罪!”

李清冷冷一笑,“你这个蠢货,这里没有什么太上皇,这里只有我地军令,我令在先,给我拖下去,斩!”

十几个刀斧手将仆固怀恩拖了下去,仆固怀恩嘴里依然大骂不止,这时,郭子仪再一次上前求情道:“大帅,仆固将军极擅精骑,在收复河东之战中战功卓著,他若死,实在是我大唐军的损失,请大帅网开一面,饶他死罪!”

李清却轻轻地摇了摇头,“郭老将军,你也是久带兵之人,应知在军中军令第一,我身为主帅却指挥不动下面一将,若不杀他,要军纪有何用?我决心已下,你不必再劝!”

说罢,李清站了起来,断然下令道:“将他斩首示众,并号令三军,若再有敢不听我令者,立斩不饶!”

既杀了仆固怀恩,李清命大将贺娄余润接替仆固怀恩之职,明日天一亮,即刻开始攻城。

可就在当夜三更时分,一名黑影悄悄溜下了西城墙,借着夜幕掩护,飞快地向唐军大营奔去。

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65章 杨家(四)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60章 兄弟阋墙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26章 阆中(一)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267章 蓄势第99章 二进宫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314章 导火索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350章 勒索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49章 暗流(一)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7章 县令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329章 杨国忠的把柄第67章 官从天降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44章 冷刀子(一)第259章 解谜(上)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203章 悲情牌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184章 布局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58章 门生第101章 相亲(下)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28章 阆中(三)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8章 童生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73章 除恶(一)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329章 宫里的消息第73章 除恶(一)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300章 石国遭遇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54章 品牌效应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203章 悲情牌第32章 开店(三)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15章 辞职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216章 意外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323章 安杨会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274章 必要的强硬第257章 一枚金丸
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65章 杨家(四)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60章 兄弟阋墙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26章 阆中(一)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267章 蓄势第99章 二进宫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314章 导火索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350章 勒索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49章 暗流(一)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7章 县令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329章 杨国忠的把柄第67章 官从天降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44章 冷刀子(一)第259章 解谜(上)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203章 悲情牌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184章 布局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58章 门生第101章 相亲(下)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28章 阆中(三)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8章 童生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73章 除恶(一)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329章 宫里的消息第73章 除恶(一)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300章 石国遭遇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54章 品牌效应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203章 悲情牌第32章 开店(三)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15章 辞职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216章 意外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323章 安杨会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274章 必要的强硬第257章 一枚金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