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

仇兼琼为左相,让李林甫黯然无语,心中一阵阵发寒料到李隆基不会让自己一党独大,他一直认为,李隆基名义是用杨国忠来作杨氏宗族的代言人,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假象,李隆基绝不会用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来和自己唱对台戏,他的隐线极可能是李清,为此,他早早布局,在杨国忠身边安插眼线,挑唆杨国忠去对付李清。

不料章仇兼琼却横空出世,原来这才是李隆基真正要用之人,用李清作户部侍郎之谜也就迎刃而解,他是章仇兼琼的门生,将来更是章仇兼琼的左膀右臂。

两人都不再说话,房间里的气氛显得有些凝重,这时,边令诚轻手轻脚走进房间跪下道:“回禀陛下,户部侍郎李清已经带到,现在门外等候召见。”

李隆基点了点头,“宣他进来!”他又回头对李林甫笑道:“演武会恐怕已经开始了,相国可先走一步,朕即刻便来。”

“如此,老臣先告退!”李林甫慢慢退出,正遇见奉诏而来的李清。

“属下见过相国!”李清急向李林甫施一礼,李林甫却一言不发,他望了李清半天,忽然拍拍他的肩膀,摇了摇头便黯然离去。

李清心中略略有些诧异,他一直盯着李林甫的背影走远了,这才慢慢回头,却见高力士站在门口正向自己招手。“李侍郎请快一点,不要让皇上久等。”

李清急忙加快脚步,走进房间,只见李隆基手中把玩着两枚核桃,正专心致致看一本奏折,好象是自己前两日递上地‘新盐法’。

他上前一步,躬身向李隆基道:“臣李清参见陛下!”

李隆基却似乎没有听见自己的话,他依然在全神贯注地看着。随手拈起一枚核桃轻轻敲击桌面,李清不再言语,只站在一旁耐心等候。

李隆基又翻了一页,忽然若有所感,一抬头,却见李清站在一旁。便将奏折放下,呵呵笑道:“李侍郎已经到了,来!先坐下。”

他先命李清坐下,又将剩下的几行匆匆看完,这才将奏折合上,对李清笑道:“你的新盐法朕已经看了三遍,才发现它与汉时的榷盐法有所不同,汉时是由官府垄断整个盐业行当,除煮盐者外,不许民商参入。而你的新盐法却只垄断第一个环节,收购原盐再加价卖给民商。朕有点不大明白这一点,你可把你的思路先讲给朕听听。”

“且容臣细细讲来。”

李清微微欠身笑道:“盐业利益丰厚。自古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这个不须臣赘言,但汉武帝的榷盐法和我大唐开国至今实行地盐政,都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好,那就是地方与朝庭的利益划分,就拿我大唐现在的盐政来说,不论是进行盐田屯营,还是井盐直接贩卖卤水。都是由地方官府来进行,所获利也由地方上缴朝廷。这其中各地的劳役支出、沿路损耗、盐司权限以至地方分利,皆是一笔糊涂帐,明明可以有百万贯的盐利,可最后入左藏(中央金库)只有十数万贯,所以也不受朝廷重视。

臣因此以为,对盐政朝廷应该坚决收权,设立直属机构进行专卖,也不需从民户中抽丁服盐役,应象军户一样设立专门的盐户,从事盐业生产,由朝廷直接控制,由朝廷地专署机构向其购买,再加价卖给盐商,所有漕运贩卖皆由商人自己完成,官府不干涉,这样一来,地方官府无法再插手盐利,而加价的盐利则以税的方式直接收归朝廷,臣最保守的估计,一年的盐税少说也有三百万贯。”

三百万贯,这就相当于大唐现在一年的税钱,如此巨额的收入,使李隆基的手都微微颤抖起来,有了这笔钱,他的许多计划都可以实施,但他依然对交与民商经营不甚理解,不由疑惑道:“盐利归朝廷,朕极为赞同,但由商人来进行二道、三道的经营贩卖,朕却不是很赞同,商人皆唯利是图之辈,盐又是民生必须,若由他們控制贩卖,那天下百姓岂不是无盐可吃,或是有盐也吃不起?”

“陛下,臣倒不是这样认为!”

李清摇了摇头道:“史记中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臣也是商人出身,深知商人逐利地天性,但凡事都有两面,只要能善于用它有利的一面,尽量减少寡头垄断,打击不良商人,若有必要,朝廷也可设常平仓调剂,让它囤积不成,而对于守法商人则放手让它們经营,朝廷收税便是,否则事事都由官府来做,不说这庞大地人员开支朝廷负担不起,而且这中间的暗箱操作,这损公肥私之事也禁绝不了,臣地新盐法正是从这个角度考虑,才建议以民商来直接面对百姓。”

他一边说,一边偷眼看李隆基的表情,见他虽然在听,但明显有点心不在焉,对他的话不置可否,这让李清不禁暗暗叹息,唐朝的商业之所以比不上两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府对商人限制太大,一方面课以重税,设下种种规矩,另一方面却又从骨子里蔑视它,作为一国之君的李隆基都如此轻蔑商人,更不用说下面的文武百官。

但这又不是几句话就可以将李隆基说通的事,唯有以利诱之,以事实来说话,让他逐步接受自己商能兴国地思想。

想到此,李清长身而起,脸上洋溢着坚定而果断的神情,他道:“陛下,现在盐税收入也不过一年十几万贯,影响并不大,倒不如让放手让臣去试验两年,臣愿意立下军令状,两年内若拿不出三百万贯地税收,臣甘愿被罢去户部侍郎一职。”

不知是李清坚定的态度让李隆基动容,还是三百万贯的承诺让他动心,李隆基考虑了半天,才终于缓缓道:“也罢,朕答应你这一次,可效仿江淮转运使一职设立盐铁使,不过此职一般由尚书级的官员担任,你不太适合,可任副职,至于正职么?”

李隆基犹豫了一下,李清却立刻接口道:“臣愿意举荐广平王李俶殿下任盐铁使一职。”

“俶儿?”

李隆基一怔,他随即微微笑道:“这次演武会他的三百军便是你借给他的吧!”

李清吓了一跳,他上前一步,左膝跪地道:“回禀陛下,这三百军从南诏起便一直跟随微臣,感情已深,特恳请陛下将这三百军转到户部或

使下,让他們继续跟随微臣。”

李隆基却半天不语,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盯着李清徐徐道:“你为朕拿下石堡城,朕却一直未能赏你,这次盐制改革看似简单,连朕也知道它会涉及到多少人切身利益,甚至还有皇亲国戚,所以你的人身安全朕要保证,这三百军便赐于你,作为你的贴身侍卫,好好为朕效忠吧!至于广平王任盐铁使一事,且容朕再考虑一下。”.

“咚!咚!咚!”

沉闷的鼓声划过跑马场的上空,初春时分虽然寒冷透骨,疾风将四周的战旗刮得猎猎直响,。但赛场已经人山人海,人人挤得汗水淋漓,通身冒着热气,眼睛通红地望着场内,嗓子已经喊哑。

赛事渐渐进入高潮,最后的对决即将开始,应对双方一为庆王之子新平郡王李俅,另一边即是广平王李俶。

此时,赛场外喊声震天,可主持这场比赛的太常卿、驸马都尉张垍却迟迟没有发令,他得相国的指示,最后的决赛一定要等陛下和贵妃娘娘来后方才能举行。

李清好容易才寻到自己的位子,在紧靠大木台的东侧,说也巧,正好和吏部侍郎杨慎矜邻座,他也是携妻带女而来,李清不在,便是由他在关照李清的家人,李清上前和他寒暄几句,周围人多。倒不好谈及杨慎矜与章仇兼琼会面之事,又和他妻子打了招呼,这才小心来到自己地坐席前。

“抱歉!我来晚了。”

李清挤到帘儿和小雨的中间,这才发现李惊雁也在旁边,两人目光相碰,李清尴尬地笑了笑,李惊雁脸上却飘起一片晕红,急将目光移开。

“李郎怎去了一个上午才来。这已经快结束了。”帘儿不由有些埋怨道。

李清歉意地笑了笑,“等皇上召见,所以迟了。”

他起身搭手帘向赛场望去,半天却不见比赛之人,便问帘儿道:“广平王出阵了吗?可有他的消息?”

“他已连胜三场,下面便是他与新平郡王的对决。”

李惊雁也是王室之人。对这些参赛的皇家子弟都十分熟悉,不象帘儿她們,看了半天都还是一头雾水。

这时,木台上一阵纷乱,无数侍卫都向那边跑去,远远地,可看见李隆基携杨贵妃出现木台之上,随即被一顶巨大的黄罗伞遮挡。

驸马都尉张垍见陛下和贵妃都已经入位,他一声令下,立刻有一面巨大的红旗在赛场上竖起。这是比赛开始的信号。

“呜-呜-”低沉地牛角号~只见他們个个盔甲鲜亮,槊光闪闪。十数万长安民众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骑兵分为五队,在新平郡王李俅的带领下,五百支长槊直指天空,这是从万骑营中挑选出来的精锐之士,是庆王向羽林军大将军陈玄礼求来,其具体指挥的副将为家将首领杜乾运。

就在市民焦急地四处寻找另一支队伍时,隐隐地已经有人感觉到耳膜的震动。是鼓声,有节奏。低微而沉闷,渐渐地心脏也跟着节奏地一下一下跳动起来,这时一个黑点从西方出现,这个黑点慢慢变成一个黑团,又散开成一条黑线。

也是骑兵,三百黑盔黑甲的豆卢军骑兵,甲胃上泛着冷冷地寒光,他們一个个低沉而无言,长槊端平直指前方,在队伍前面,有三匹马,中间手握横刀、神色严峻的,正视广平王李俶,他腰挺得笔直,目光清冷,锐利地紧紧盯着前方,毫不畏惧、充满了自信,浑身散发着强大的王者之气,他身后一左一右,则是河西走廊上的土匪头子荔非兄弟,一个长脸长须,

闪烁着智慧目光的荔非守瑜,另一个则凶神恶煞、满脸横肉,小儿见了也不敢啼哭的荔非元礼。

“这就是朕的皇长孙,广平王俶儿。”

李隆基手指李俶,向杨贵妃笑着解释道:“能文能武,却温和贤良,朕最喜欢他。”

但他的眼睛却偷偷地瞟向坐在一旁,美貌素白、却又透出一丝野性的杨花花,杨花花早已发现李隆基的偷视,她用火辣辣地目光大胆地挑逗着这个至高无上的大唐天子,尤其将她丰满地胸脯挺得高耸。

李隆基几时见过这种光天化日之下的挑逗,忽然想起初见她时,她竟然偷偷捏了自己一把,心中顿时一片燥热,只觉鼻息艰难,嘴里干渴,一点唾液也没有.

突然,李隆基地注意力被赛场上吸引了,只见李俶的骑兵终于动了起来,仿佛是冰峰断裂,从巨大的冰山上轰然扑出,盔尖在晨光下寒光闪闪,像天际的一颗颗闪烁的小星星,三百骑兵向赛场疾驰而来。

赛场上一面寂静,每一个人都紧张地盯着这支杀气腾腾的军队,所有的人都听到了远方奔腾的马蹄声,迎着春风,战马在起伏纵横,黑色地战旗在风中飘扬,向比赛场地疾驰而来。

原野上响彻清晰嘹亮的号角声,瞬间,又转换成雷鸣般地怒吼,飞驰而来的马队中突在最前面的骑兵将领高大魁伟、强健威武,只见他他身着大唐军服,手舞未开刃的长槊,气势钢猛,他身后的骑兵个个身披铁甲,寒光闪闪,动作迅猛,好不壮观。

“杀!”李俶横刀霍然挥出,短促的命令象一声炸雷,在所有士兵的耳畔震响。“杀啊!”刹那间这炸雷又变成了一条滚雷,在乌云下连续炸响。大风怒号,号角亮,铁箭铮铮,五百把长槊高高举起,又化作五百条银龙的犄角,尖刺闪着寒光,迅如闪电,奔腾着、咆哮着,卷起千军万马的气势,直向对手扑去,李俅脸色微变,他极力保持镇定,但战马已经‘嗒!嗒!’地向后退.

这气势让所有人都为之骇然,一边是待遇优良、养尊处优的世袭禁卫军,而另一边则是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铁血战士,不用多述,胜负已经可见高下。

李隆基望着镇静而又威武的李俶,欣慰地笑了,他忽然想起李清的举荐,大唐第一任盐铁使,李隆基缓缓地点了点头,但就在这时,他的脑海忽然闪过一个大胆的念头,自己为何不能立皇孙为储?

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77章 捐钱募款(二)第162章 密会太子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159章 初见诗圣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335章 谋河西(下)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19章 官司(三)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68章 帘儿第33章 密谋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155章 东宫案(九)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6章 义助第72章 上任首日(二)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283章 破绽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241章 科举案(三)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5章 上元夜(一)第260章 解谜(下)第45章 冷刀子(二)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121章 美女与阴谋第312章 军权第241章 科举案(三)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265章 利用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228章 安禄山再进京第100章 相亲(上)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265章 利用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52章 暗流(四)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50章 暗流(二)第114章 成亲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214章 扬州立威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37章 发薪第323章 安杨会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175章 比箭第54章 品牌效应第50章 暗流(二)第174章 纳妾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234章 朝会上的争夺(下)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46章 冷刀子(三)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
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77章 捐钱募款(二)第162章 密会太子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159章 初见诗圣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335章 谋河西(下)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19章 官司(三)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68章 帘儿第33章 密谋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155章 东宫案(九)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6章 义助第72章 上任首日(二)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283章 破绽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361章 马嵬坡(四)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241章 科举案(三)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5章 上元夜(一)第260章 解谜(下)第45章 冷刀子(二)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121章 美女与阴谋第312章 军权第241章 科举案(三)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265章 利用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228章 安禄山再进京第100章 相亲(上)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265章 利用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52章 暗流(四)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50章 暗流(二)第114章 成亲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214章 扬州立威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37章 发薪第323章 安杨会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175章 比箭第54章 品牌效应第50章 暗流(二)第174章 纳妾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234章 朝会上的争夺(下)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46章 冷刀子(三)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