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清洗

书房里的空气仿佛被压缩、凝固,杨玉环的哭诉让鱼进地狱,她将一切都讲了出来,杨国忠背叛了,他的头一阵阵眩晕,胆已裂心已碎,不知不觉匍匐在地上,浑身颤抖不止.

“陛下,臣妾父亲早亡,家族旁观不顾,多亏杨三哥一力承担,才使家父入土为安,如今他错判形势,使他身如危卵,臣妾愿出家为尼替他赎罪,以报其旧日恩德,三郎,臣妾特来向你告别!”言罢,杨玉环泪如雨下,哀哀悲戚连天地都为之动容。

“玉环,你这不是要逼死朕吗?

李隆基一步上前,紧紧地拉住杨玉环的衣袖,生怕她就此离去,他的眼睛也红了,“这才多大的事,让朕的玉环哭成这样,朕心都要碎了。”

杨玉环一把抱住李隆基的腿,放声大哭,“三郎,臣妾也舍不得你啊!”

李隆基急忙蹲下来,扶住杨玉环的肩头,用袖子替她擦拭泪水,急得颤抖着声音道:“别哭!别哭!朕答应你就是了。”

旁边的高力士一叹,杨国忠算是逃过此劫了,他慢慢走过来低声道:“娘娘不用担心,适才陛下对老奴所言,需要用杨相国稳住大局,请娘娘放心!”

杨玉环哭声渐轻,她仰起泪脸,楚楚可怜地望着李隆基,“三郎!是这样吗?”

李隆基重重地点头,“玉环!朕就是这么想的,杨国舅只是一时糊涂,朕不会和他计较!”

杨玉环顿时破涕为笑,她随即娥眉一皱,怯生生道:“臣妾为一己之私干涉国事。求陛下不要怪罪!”

见杨玉环露出笑容,李隆基终于松一口气,连忙安慰她道:“朕怎么会怪你呢!国事就是家事,家事就是朕的事。”

自然,他再无心处理政事,回头对高力士道:“朕要陪爱妃回宫,晚些时候朕会发一道手谕,你转批中书舍人拟旨便是!”

说完,他轻轻扶起杨玉环,一边低声劝慰。一边慢慢向外走去,路过鱼朝恩面前时。他眼中闪过一道寒芒,向高力士使了个眼色。高力士大喜,这是杀无赦!

待李隆基略略走远,高力士望着鱼朝恩一阵冷笑道:“鱼公公,想不到你也有今天。”

鱼朝恩面如土色。他连连磕头求饶:“阿翁,看在我从前服侍你一场的份上,饶我一命吧!我愿去养马为奴,再不敢有半点异心!”

“饶你!”高力士面如寒水,嗤笑一声道:“假如我落在你手上,你会饶我吗?”

说到此。他回头厉声喝道:“来人!”

几名侍卫应声而上。高力士一指鱼朝恩。一字一句命道:“将此人拖出去,乱棒打死!”

“阿翁饶命!阿翁饶命啊!~”鱼朝恩~.L久久回荡在兴庆宫内。

天宝十二年初,庆王李琮以弑兄之罪被李隆基下旨赐死,随即他的一众党羽以及和他往来过密之人皆被处置,荣王李琬自杀、陈希烈罢左相,贬为许州司马;户部尚书张均贬建安刺史、其弟太常卿张垍贬卢溪司马;兵部侍郎吉温本被贬为龙标尉,但有人举报他与安禄山有勾结,随即被捉拿下狱审问,当夜吉温便自缢于狱。

李隆基又紧接着下旨,封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左相兼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最后一道圣旨里,免去安禄山河东节度使,命大将王思礼为河东节度副使,暂行节度使事。

上元夜,万春公主下嫁杨国忠次子杨朏,喜庆地气氛难掩时局的紧张,一股黑色的雾霭,悄悄地从范阳沛然而起.

一队骑兵早已出了凤翔,向北疾行,临近陇州时又放慢了速度,这里早已是陇右大地,时值残冬,大地已经隐隐罩上一层青色,一碧如洗的天空高挂着金黄的太阳,洒下了水晶似的、温柔的光线。

“大将军,我从来没有现在这样轻松自在,我觉得身上就象卸下一座大山一样。”

本该死去的李亨穿着一袭月白色的长衫,头戴平顶巾,他骑在马上,不停地向一望无际的陇右平原张望,贪婪地嗅着空气中泥土地芬芳,他忍不住仰天大喊一声,随即哈哈大笑,脸上神采飞扬,洋溢着不符合他年龄的青春气息。

李清含笑望着这位重获新生地王爷,他理解李亨的心情,在如履薄冰中做了多少年地太子,却又忽然被弃,随即又在痛苦和绝望中挣扎,他的未来只有死亡,现在,他彻底解脱了,抛去了身份的桎梏、离开了死亡的威胁,往日地李亨已经死了,他变成了一介平民。

“平民虽卑,但他们无思无欲,一片蔚蓝的天空,一道温暖的阳光都能使他们快乐,殿下已经体会到了这种快乐。”

“无思无欲!”不要叫我殿下了。”

这时,有军士遥指前方,惊道:“大将军,你看!”

李清挺直身子向远方望去,只见在天尽头,隐隐出现一条长长的黑线,快速地蜿蜒而来,

兵!”

他立刻醒悟,回头对李亨笑道:“我们的储君来了。”

骑兵靠近,果然是安西精骑,只见队伍中驰出一辆马车停在他们面前,车门打开,从里面走下一人,面庞削瘦而,目光宁静而安详,正是大病初愈的李豫。

他一眼看见李亨,平静地目光变得激动起来,他快步走到父亲马前缓缓跪下,“孩儿特来恭迎父亲大人!”

李亨翻身下马,上前一步扶起儿子,他上下打量他,颤声道:“王儿地病好了吗?”

“禀父亲大人,孩儿地病已经好多了,只是还有点体虚。尚不能骑马。”

李亨欣慰地点点头,“那就好!那就好!为父也上车去,我有很多话要对你说。”

李豫急忙扶着父亲,两人慢慢向马车走去。

父子俩上马车去细谈不提,这边大将席元庆也上前向李清见礼,“大将军,弟兄们皆已收拾完毕,可随时出发!”

“出发?谁说我要走,告诉弟兄们,安心在陇州驻扎!”发令完毕。李清又微微一笑,拍了拍席元庆的肩膀。低声道:“咱们就等着看鹤蚌相争地好戏!”

席元庆愕然,他忽然想起一事。从囊中取出一只厚厚的信封,递给李清道:“这是大将军地家信,昨日刚刚送到。”

李清接过,见信皮上写了一个‘急’字。他赫然一惊,“难道是惊雁有什么不妥吗?”他急忙撕开信皮,里面是一纸薄薄的信,这是妻子赵帘写来,只是说家里一切都好,李惊雁身体康健。让他不要担心。又叫他在外注意自己身体。在信的最后,女儿用笔画了个小猫头。算是对爹爹的问候,李清心中一阵温暖。

信封依然厚实,显然里面还有内容,他将信封拱圆,果然还有一封信,叠得四四方方,他取出信展开,白色的信皮上一个字没有,他心中微微有些诧异,打开它,娟秀的字迹密密麻麻地呈现在眼前,信里的内容却使李清心中仿佛打翻了五味,各种滋味充斥着他的内心。

半晌,他叹了一口气,将信收了起来,轻轻一挥手,“先回陇州!”

马车内,李豫已经从乍闻储君的激动中迅速平静下来,他和别的皇孙不同,从少年时便亲眼目睹父亲在东宫是怎样夹着尾巴做人,那一段岁月给他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到今天,这种处境终于要轮到了自己,他心中不禁有些局促不安,想了一想,便低声对父亲道:“父亲,你有没有留在孩儿身边的可能?”

李亨轻轻地摇了摇头,慈爱地搂着儿子肩膀道:“傻孩子,爹爹已经死了,怎么能再出现,你现在内有李泌辅佐,外有李清支持,你只会比我做得更好,再说,时势也已不同,安禄山造反在即,皇上也老了,他知道你为储君,必然会让其他皇子不服,所以必然会更多放权给你,让你早日担起太子之责,这是为大唐社稷考虑,否则他现在也不会再立储君。”

父亲地话让李豫对储君的担忧渐渐消失,他想起父亲未来,又担心地问道:“那爹爹要去哪里?孩儿还能再见到爹爹吗?”

“我也不知道,或许我会去剑南养老,或许会去扬州经商,甚至还会去碎叶做个小县令,这些都有可能。”

李亨凝视着窗外,他地眼里闪过一抹哀伤,良久,方淡淡道:“其实父皇也知道我并没有死,

但我是否真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皇家的记录中已经死了,将来即使再出现,那也是假冒的李亨。”

李豫也沉默了,车厢里地很安静,只听见车轮在辘辘作响,李亨见儿子脸上显出悲戚之意,便展颜一笑,捏了捏他的肩膀道:“可是为父很放心你,你秉性温良,灵秀于内,将来一定会是个好皇帝,励精图治,重现开元盛世之景况,将我大唐社稷千秋万代地传下去。”

李豫没有说话,他眼光闪烁不定,显然是在想别的事,他嘴唇动了动,终于忍不住问道:“父亲,以后我和李清的关系该如何相处?”紧接着他又补充一句,“我是指在东宫这段时间!”

李亨微微一怔,“这可是李泌告诉你的?”

李豫轻轻点了点头,“师傅以为在平定安禄山之乱后,皇上必然要对李清下手,如果我与他走得太近,恐怕会影响我的太子之位,他让我与李清保持一段距离。”

“那你地想法呢?”

“我觉得这是一把刀地正反两面,师傅只看到伤己的一面,却没有看到能用这把刀伤人地另一面,有李清支持,何尝不是一种保护?”

李亨微微松了一口气,“吾儿能这样想,足以让为父放心了,你师傅是不了解李清,所以他才会那样说。但李清就是为父一手提拔,当年他是太子党的骨干,连李林甫都数次栽在他手上,我还不了解他吗?李琮、杨国忠之流,李清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不屑与之争斗,一纸信皮便使他们灰飞湮灭,这次为父能顺利逃脱赐死的下场,也是他一手安排,这样的人。只可重用,不可结仇

说到此。李亨紧紧拉住儿子的手,紧紧盯着儿子的眼睛肃然道:“王儿。杨国忠是我地死对头,他也将是你的死对头,将来若没有李清的强势支持,你单枪匹马。如何敌得过杨家之人,你要切记!东宫只是你迈向帝王之路的开始,只是自身的实力才是你登基的根本,这是为父做了十二年太子,血的教训!”

李豫恍然,他缓缓地点了点头.

夜已经深了。李清背着手站在帐帘前。凝视着南方一颗孤独的星星。在他的帐内,一封写满了娟秀小字的信静静地躺在桌上。

那是从南诏写来地信。七年之约最终成了水中之月,‘太后身死,王儿年幼,妾身不忍离去,惟有向君叩首,相见另期.

人生岂能事事圆满,得失不过只在一念之间,得未必欢,失未必怅,历经坎坷的李清早已明了人世地沧桑,留在南诏,或许才是她最好的归宿。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才是常态,李清默默地将信放进火盆,在火光地映照中,一只请他跳舞的天鹅渐渐地游失在岁月的长河之中.

天宝十二年的上元夜,因公主地下嫁而多了几分风流的印记,灯市如昼,璀璨流离,情人的目光变得格外温柔,或并肩于桥头、或携手于月下,年年岁岁灯相似,岁岁年年人不不同。

但相同的还有长安市民游灯的兴致,早早吃罢晚饭,天刚擦黑,家家户户便琐了门,携妻扛子上街观灯,街上早已人山人海,观灯的人多,看人地人也不少,猜谜地、算命地、卖艺的、卖首饰木剑地诸般此类,各找一个角落,生意兴隆,让他们忙得脚不着地。

兴庆宫内也挂满了各式灯笼,这些都是名匠杂制,缀上玉石珍珠,灯光映照下显得珠光宝气,比街上的灯笼更多了几分华丽姿色,观灯的人却没有看见,麒麟殿里灯火辉煌、笑语喧天,今天是李隆基嫁女之日,他兴致盎然,特地在宫内宴请四品以上大臣。

‘啪!啪!’清脆的掌声在大殿里拍响,窃窃私语的大殿里顿时安静下来,李隆基兴奋地站起身,高举云板向数百名赴他私宴的重臣道:“今日上元之夜,月朗星稀,正是普天同乐之时,朕为贺爱女出阁,特地与贵妃排演了霓裳羽衣舞,请各位爱卿鉴赏!”

说完,他轻轻叩动散板,一阵悠扬的丝竹声仿佛穿林度水而来,飘荡在大殿之中,萧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心热酒酣之时,那乐声风清气爽,自然使人心旷神怡,忽然,金钟叮咚之声委婉而起,大殿两旁各一列宫女摇曳走出,背着手用清朗之声低吟浅唱: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人何在,一帘淡月,彷佛照颜色.

声音越来越低,烛光也渐渐变暗,声既消、乐还在,广寒月宫待人来,众人精神不由一振,一齐向大殿外望去,只见两队长袖纱裙之女,踏着月色款款飞来,倩影婆娑,身姿曼妙,长袖一抖,宛如芙蓉怒放,仙女齐舞旋成花瓣,在芙蓉蕊中,广寒仙子冉冉胜起,她姿容绝丽,正是有羞花之貌的杨玉环,只见她眼波流动、朱唇轻启而唱:

“幽寂,乱吟壁。动信、清愁似织。沈思年少浪。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息。漫暗水,涓涓溜碧。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唱罢,幽幽一叹,醉卧芙蓉瓣,玉臂如藕、酥胸半露,惆怅之意,恍若娥悔药,一众大臣脑中轰然惊艳,杨国忠眼露悔意,暗叹少年时不知佳人在侧;他身旁的哥舒翰,那杯中之酒竟不觉溢出,眼中射出无比炽热之色。

李隆基捋须笑而不语,思量着梨园之乐,一轮明月下,他频频举杯劝酒,大殿中笑声一片,夜夜笙歌,买断君王笑.

数匹劲马狂奔着冲进明德门,前方,观灯的人流如织,马上骑士非但不减速,反而狠狠地举鞭狂抽战马,战马长嘶,在人群中横冲直撞,“前方人等闪开!”马上之人声若巨雷,吓得观灯的百姓跌跌撞撞,个个携妻抱子向两边逃命不迭。

沉重的马蹄声冲过兴庆宫前的楼牌,骑士翻身下马,将手中加急信递给当值宦官,一名宦官高举着八百里加急快报,飞奔进了大殿,“河北急报!河北急报~!”他匍匐在殿前,高.报,安禄山起兵造反!”

‘当啷!’李隆基手中酒杯落地,该来的,终于来了!

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44章 冷刀子(一)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138章 返京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23章 仪陇小摊(二)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271章 下手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126章 暗渡陈仓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88章 刀刀见血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224章 李隆基的办法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187章 初遇安禄山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81章 意外失足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83章 孔方老道第174章 纳妾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44章 冷刀子(一)第261章 策划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274章 必要的强硬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216章 意外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212章 求婚第369章 杀将立威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56章 暗访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326章 多管闲事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212章 求婚第51章 暗流(三)第329章 宫里的消息第253章 荐官第213章 前夜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55章 绑架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381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286章 外放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
第366章 劝说李豫第44章 冷刀子(一)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138章 返京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23章 仪陇小摊(二)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271章 下手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126章 暗渡陈仓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88章 刀刀见血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224章 李隆基的办法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187章 初遇安禄山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81章 意外失足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83章 孔方老道第174章 纳妾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44章 冷刀子(一)第261章 策划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274章 必要的强硬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216章 意外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212章 求婚第369章 杀将立威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56章 暗访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326章 多管闲事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212章 求婚第51章 暗流(三)第329章 宫里的消息第253章 荐官第213章 前夜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55章 绑架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381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286章 外放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