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

言,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定义,可以说是皇说是宰相,也可以说成太子,但大唐天宝四年的一人之下,那只有一人,既不是宰相,也不是太子,而是李隆基的贴身太监高力士。

没有谁会怀疑他的权势,他可替皇上审阅奏文,小事便自行决断,李林甫不敢捋他的虎须,李亨在他面前也低眉顺眼。

他仿佛就是李隆基的手、是他的嘴,甚至是一部分大脑,替他安排食寝,为他分忧解难,天宝二十五年,武惠妃去世后李隆基昼夜不安、孤枕难眠,后宫佳丽三千,皆不入他眼,惟独高力士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女人,于是搭桥牵线,让李隆基见到了善解人意且美丽聪颖的杨玉环,使李隆基和青春第二次握手。

这是一个比李隆基自己还要了解他的人,几十年的揣摸让高力士看透了李隆基,当李隆基命他将弹劾李清的奏折送还李林甫时,他便敏感地捕捉了上位者心境细微的变化,皇上对李林甫的张狂开始有些不满了。

高力士小心翼翼地将李隆基送回后宫,也顾不得疲惫和病痛,拖着沉重的身体向宫外走去,要办完皇上交代的事才能回家,他匆匆赶到紫宸殿,打算从皇上的御书房里取了奏折便去李林甫的府上,此时天色已经近黄昏,大殿上光线暗淡,高力士打了两个喷嚏。身上开始冒冷汗,就在他刚走近御书房时,头忽然一阵剧烈地晕眩,他立足不稳,手在空中乱抓,却无着力之处,后面跟的几个小太监又相距甚远,扶之不及。眼看他要摔倒,这时一条高大的身影从旁边一步跨来,一把扶住了他,“阿翁千万要小心。”

高力士身子晃了两晃,才勉强站直,他闭上眼睛。直到眩晕感消失,才睁眼打量了一下这个及时扶住他之人,却又是杨钊。

“又是你,多谢了!”

高力士心急李隆基交代的事,只微微颌首,便要进御书房,眼一瞥,却见杨钊手上拿着个奏折,不由停下脚步问道:“那是谁送来的?”

杨钊的腰几乎弯成九十度,双手将奏折高高捧到高力士面前。必恭必敬道:“这是御史中丞王:}.>预览!”

“王:=.

高力士顺手接过,眼睛却盯了杨钊一眼。送奏折自然有当值太监,他一个金吾卫地小军官,竟越了自己的职责,不懂规矩,不过看在他及时扶住自己的份上,且不跟他计较。

“你去吧!以后好好当值,不要乱跑,这紫宸殿是机要之处。你是不好随便进来的。”

杨钊自上次去李林甫家吃了一顿饭后,便将自己视为宰相党。事事甘为急先锋,只可惜他人微职卑。有劲却使不上,今天他当值,恰好御史中丞王:=.监,此时皇上已回宫,戒备松了,他瞅了个空,溜进了紫宸殿,他也知紫宸殿不能随便进来,正犹豫时,听到有脚步声过来,赶紧躲闪到一旁,却正好扶住了高力士。

杨钊见他口气温和,不由心中暗喜,急忙答道:“杨钊初进皇宫当值,不懂规矩,愿听阿翁教诲。”

“也好,我正要去李相国府上,你就做我的护卫吧!”

高力士见杨玉环入主后宫已成定局,便对她的这个堂兄也有了几分兴趣,又见他对自己恭敬,好感先入为主,竟打算也扶他一把。

杨钊轰然狂喜,立刻将胸挺起来,那架势,仿佛这宫殿忽然塌下来,他也要将它顶住。

高力士微微一笑,便走进屋去,说是御书房,其实是由十几间屋子组成,层层设卡,戒备森严,好几间屋内都堆满各种常用地图书典籍,供李隆基临时查阅,每天还各有两名翰林院学士和集贤殿学士来此蹲班,专为皇上解惑答疑。

高力士取了要给李林甫的奏折,刚要离去,忽然心中一动,刚才杨钊拿来的奏折也是王:#

想到此,他急忙打开奏,细细读了一遍,心中却吃了一惊,奏折的内容竟是弹劾太子纵容儿子污蔑朝廷重臣,事情就是在李清回来的路上,李俶因激愤说的那句话,“.做阴毒龌龊的背后勾当.

下面还有十几个宗室子弟画押佐证,李银心机颇似其父李林甫,嘴上笑呵呵答应李清不追究此事,但一转身他立刻找到了正在家休息的御史中丞王鉷,将李俶诬蔑之词告诉了他,王:<又看到了一个打击太子地机会,当即写下奏章参劾太子纵子败坏朝廷重臣的名誉。

从某种意义上讲,高力士是支持太子地,一方面是太子对他谦恭有加,且暗中答应过保他终身荣华富贵,另一方面他也明白李隆基已经吸取旧太子李瑛惨死的教训,不会再轻易废太子,但这并不等于绝对不会废,若是李隆基对太子地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他还是照废不误。

而这份奏折看似小事,但它恰恰是太子李亨的命门,李俶是李隆基的皇长孙,自幼聪明活泼,被李隆基所喜,他虽是宫女所生,但李隆基依然封他为嫡长孙,李亨也由此父凭子贵,坐上了太子之位,如果李俶仁孝温恭,动必有礼的形象在李隆基心中被破坏掉,李亨的太子之位也就难保了。

可是御史的奏折是李隆基要亲自批阅的,他不能越俎代庖,想了半天,高力士决定先还是去东宫通知太子,让他早做准备。

听说高力士来访,李亨又惊又喜,亲自出来迎接,见他面带病容,不禁连声埋怨道:“二哥身

,就在家歇着,有什么事叫小太监来办就是了,还亲为此闪了身子,明日皇上怪罪下来,岂不是害了我。”

说完,他呵呵一笑,一抬头,却看见了在一旁护卫的杨钊,李亨的脸马上便阴沉下来,此人是章仇兼琼向自己推荐,看在他是玉真公主堂兄的面上,自己准备重用他,不料毛还没长出来,便立刻投靠了李林甫,人品之低劣,着实让人不耻,李亨不由又想到另一个同样是章仇兼琼推荐的李清,自己那般误会他,他还是没有投靠李林甫,在南诏帮了自己大忙,两厢比较,孰正孰劣,立刻便见了高下,李亨不禁又一阵悔恨,自己当初真不该那么绝情。

“殿下!殿下!”

高力士见李亨有些走神,便低低呼唤了两声,李亨立刻清醒,便挽住他的胳膊笑道:“走!我正好得了一瓮好酒,一起去饮一杯,给二哥驱驱寒,暖暖身子,病不定就能好起来。”

“殿下太客气了。”

高力士轻轻拍了拍他的手笑道:“我身上有圣喻,不好耽误,改日再来喝!”

说完,他拉着李亨进了门,见左右无人,低声道:“王:|折子,弹劾殿下纵容广平王临街辱骂当朝相国,皇上明日若知道此事,必然会怪罪广平王,殿下要早打算。”

他抬头看了看天色。又急道:“已经晚了,我得赶紧走,这事不能拖,一定要赶在皇上明日看奏折前将它用心处置好才行!”

李亨仿佛没听到他地话,他的脸上阴晴变化不定,心中却又惊又怒,准备提醒高力士当心杨钊的话也抛到了九宵云外,待将高力士送走。他立刻找了几个跟随的宦官一问,方知消息属实,李亨顿时气得面如金纸,大喝一声:“来人,速到百孙院将那小畜生给我抓来!”

百孙院紧靠皇宫,和十王宅一样是李隆用来安置嫡系皇子皇孙的场所。李俶便住在其中,有专人照顾,也有师傅教授他们学问。

不多时,李俶被人带了过来,他正在读书,却听说父王找他有急事,还只当是父王要问他今天接李清的情况,一路兴冲冲赶来,却见父王阴沉着脸,面似凝冰。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心中正惶惶不安。他刚要开口,却听父王一声怒喝。“给我跪下说话!”

李俶不的已,只得跪了,李亨阴森森地盯着儿子问道:“我来问你,你今天对那李银究竟说了什么?”

李俶听了这话,头‘轰’地一声,目瞪口呆,呆呆地看着父亲,仿佛丢了魂魄一般。“父王怎么知道此事?”

“你不好好读书,却整天走马浪荡。尽给我惹祸,你可知你说的话已经被御史写了奏折,上告皇上,若明日皇上问起我,你让我怎么回答!”

说到这里,李亨咬牙切齿,眼睛似要喷出火来。

李俶心中大骂李银卑鄙,言而无信,但他嘴上却硬道:“虽然话不好听,可孩儿说地句句是实,他李林甫谋害前太子、赶走张九龄、逼死李适之,哪一件事不是卑鄙无耻,自己敢那样做了,却不准别人说吗?”

李亨气得险些晕倒,他顿时面若金纸,脸色铁青,怒火中烧,前些日子被李林甫围追堵截,他所积下的怨气终于在此刻一并爆发。

他直挺挺地坐在椅子上,瘦弱的胸脯急剧起伏,原本苍白的面孔此刻因为狂怒变得更难看了,他指着儿子暴怒道:“小畜生!还竟敢顶嘴,拿绳子棍子来,给我堵住嘴狠狠地打!谁敢手下留情,立刻打死!”

东宫的太监宫女们个个吓得战战兢兢,太子如此震怒,这些年还是第一次,立刻上来十几个力大的宦官将李俶拿翻,用碎麻布将他嘴堵住,死死按在凳子上,杯子粗地棒子雨点般朝他腿上招呼去,只打了十几下,臀胫处已经渗处一大片血渍,李俶眼睛瞪得血红,他死咬牙关,一声不吭,大颗大颗的汗珠从额头上滚落下来。

高力士的意思是让太子准备应对之词,等奏折到了李隆基那里,问起来,只要有个好的理由,也顶多叱责几句,再责打他的师傅一顿,便了结此事,但李亨此时已是草木皆兵,他本来就是个性格内向而谨慎之人,坐上太子位后,更是每日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长久的压抑竟使他生出几分神经质,每一件事他都要和自己的太子之位挂钩,而李俶所说的话就是他的心声,他仿佛感到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剥光一般,内心担忧不已,生怕李林甫抓住此事做文章,最后危及他的太子之位。

狠打儿子,以悲情换同情,将自己撇干净,这就是他地一贯作风。

李亨的心腹宦官李静忠见李俶已经面白气弱,心中暗叫不妙,连忙劝道:“殿下!不能再打了,打得太狠,皇上那边恐怕也不好交代。”

李亨见火候已到,便手一挥,止住了责打,命人抬进屋去上药,李静忠刚要跟去,却被李亨使了个眼色留了下来,见旁人走净,他便对李静忠压低声音道:“等会儿你亲自送他回百孙院,绕个远路,去一趟李林甫地府上,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殿下放心,此事老奴一定会办得妥妥贴贴!”说完,李静忠慢慢退下,转身进屋安排去了。

望着地上残留地斑斑血迹,李亨长长叹一口气,口中自言自语:“父皇,不知我这样做,你是否可以满意!”

夕阳西下,李亨拖着倦步缓缓向内宫走去,金黄色的余辉映照在他的后背上,拉出一道长长的斜影,显得苍老而疲惫。

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187章 初遇安禄山第32章 开店(三)第26章 阆中(一)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313章 掌权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64章 杨家(三)第174章 纳妾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23章 仪陇小摊(二)第5章 上元夜(一)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198章 第二步棋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63章 杨家(一)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101章 相亲(下)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296章 行猎第73章 除恶(一)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61章 连环计第182章 远谋第31章 开店(二)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203章 悲情牌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46章 冷刀子(三)第348章 后手第8章 童生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264章 示警第30章 开店(一)第114章 成亲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314章 导火索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296章 行猎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3章 以字鉴人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28章 阆中(三)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286章 外放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75章 绊脚石(三)第33章 密谋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210章 寻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63章 杨家(一)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68章 帘儿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241章 科举案(三)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
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187章 初遇安禄山第32章 开店(三)第26章 阆中(一)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313章 掌权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64章 杨家(三)第174章 纳妾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23章 仪陇小摊(二)第5章 上元夜(一)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198章 第二步棋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63章 杨家(一)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101章 相亲(下)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296章 行猎第73章 除恶(一)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61章 连环计第182章 远谋第31章 开店(二)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203章 悲情牌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46章 冷刀子(三)第348章 后手第8章 童生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264章 示警第30章 开店(一)第114章 成亲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314章 导火索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296章 行猎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3章 以字鉴人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28章 阆中(三)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286章 外放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75章 绊脚石(三)第33章 密谋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210章 寻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63章 杨家(一)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68章 帘儿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241章 科举案(三)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