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扑朔迷离

章仇兼琼急忙将李清扶起,无限感慨地望着自己这个门生,当年他不过是个小商人,自己是犹豫再三,甚至是为了铲掉海家才勉强收他,但仅仅数年,他竟一跃成了自己最优秀的门生,假以时日,他必将超越自己。

“记得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派你进京,结果你一去不返,等再见你时,你已经成了一州都督,哎!你要我说什么好呢?阳明,兵贵神速固然是好,但当官神速却未必是好事啊!”

李清苦笑一下,这个道理他也刚刚悟出,虽是金玉良言,也可惜来得太晚了,他上前搀住章仇兼琼“恩师,外面寒,到屋里去坐。”

冬日的天色就仿佛四十岁的女人,刚才还是阳光明媚,可转眼便到了昏黑,书房里的灯已经点燃,火盆烧得正旺,外面寒意十足,可房间里却温暖如春,正是围炉夜话的氛围。

下人端来一个小桌,又摆上十几碟菜和一壶酒,李清笑着招呼道:“恩师想必也没吃晚饭,不妨和学生共饮几杯,一叙别来之情。”

章仇兼琼也不客气,径直坐了下来,微微一笑,道:“看来阳明在李林甫的府上没有吃饱,现在天刚擦黑,便吃晚饭了吗?”

李清忽然沉默了,过半晌,他才笑了笑道:“恩师是从太子那里过来的吧!”

他见章仇兼琼默认,便点了点头,淡淡道:“没有什么可解释的,我确实去了,李林甫想重新收我到他旗下,所以特地请我到他府上去吃饭。”

章仇兼琼叹了口气,语重心长道:“适才我说你升官太快,问题便出在这里,你虽有功劳,但毕竟资历太浅,别人当然不服气,不服气便会眼红,眼红就要找你麻烦,除非你永远不要犯错,否则,只要走错半步,就立刻会被人抓住把柄,虽然皇上可以变通饶你,但总不能一直变通,所以,你必须要有个后台,要有人护着你,说得难听一点,这就叫打狗得看主人,但官场上最忌讳就是两头摆,你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又是我的门生,我希望你能站好队,不要到最后被太子和相国两头嫉恨。”

李清听章仇兼琼说得委婉诚恳,他心中感动,也坦言道:“我知道恩师是为我好,我只是在路上遇到李林甫,他要一定我去他府上,我总不能拒绝吧!他是堂堂相国,百官之长,一口一声叫我李刺史,如此明显的暗示,我又怎能摆个脸色拂袖而去,这是做官的基本之道,哪个不懂,可太子却不替别人考虑,上次我不过是在李琳府上遇到李林甫一次,太子便将我赶出房子,所幸这所宅子是皇上开口,否则我估计今晚就得睡到大街上去,恩师,太子为人刻薄寡恩、且又多疑,难道你没有体会吗?”

“太子是冷漠自私了一点,但他比李林甫让人放心,你了解李林甫吗?开元二十五年,前太子之死,张九龄、裴耀卿、李适之的罢相,哪一桩不是出自他的手,你忘记他曾经要置你于死地吗?此人口上抹了蜜,背后却又用刀子捅,你若相信他的话,你想必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章仇兼琼越说越激动,最后站了起来,高声道:“人不能忘本,当初你只是个小商人,是我荐你做了义宾县主簿,又是我推荐你进京,若没有我,恐怕你现在还在成都望江酒楼算你的帐呢!可你不思回报倒也罢了,却偏要在关键时候去讨好李林甫,你替我想过没有,让我在太子面前怎么抬得起头来!”

章仇兼琼说得太激动,一口气没接上,竟喘成一团,连腰都直不起来。

“恩师,快快坐下,你放心,我没有投靠李林甫。”

李清见章仇兼琼满脸痛苦,心中十分内疚,赶紧扶他坐下,又端了茶给他,再站到身后替他捶了捶背。

章仇兼琼喝了两口茶,气喘稍稍停止,他摆了摆手示意自己不要紧,又平静了一下心情,这才长叹一声,对李清歉然道:“阳明,不要怪我失态,你不知道,这一年来李林甫那老贼将我逼得多惨,要粮没粮,要钱没钱,一会儿监察御史来查帐,一会儿兵部来点人,背地里又不知在皇上面前说了我多少坏话,我心中恨啊!你如果没有投靠他,这最好,我也就放心了。”

李清又替他将茶倒满,双手捧给他笑道:“恩师,李林甫如此待你,我倒以为是件好事!”

“好事?”

章仇兼琼疑惑地看着他,“此话怎讲!”

李清悠悠端起酒杯,先敬了章仇兼琼,再一口喝干,这才徐徐解释道:“皇上废太子的意思越来越明显,如果太子一倒,太子党的那些骨干谁都跑不掉,这样一来,朝中便只剩下李林甫一党,皇上怎可能让他一党独大,必然会再给他树一个对头,杨国忠或者我都资历太浅,不合适,朝中大臣要么老迈,要么和李林甫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也不合适,如此,皇上必然会从地方上调大员进京以抗衡李林甫一党独大,此人既要是李林甫的对头,又要有资历,还要在士林中有号召力,安禄山资历够了,但他是胡人,文人不买他帐;王忠嗣直而不圆,不堪权谋;夫蒙察灵身体不好,不胜重任;虽然有几个刺史也还不错,但资历都比不过恩师,

领军和吐蕃打过仗、又做过益州长史、还是科班出生布朝野,所以,这将来替代韦坚,成为朝庭另一党党魁的,我想只能是恩师。我倒建议恩师述职时,不妨多骂一骂李林甫,最好和他当面争吵,指出他执政不足,比如民生、土地之类,这样效果会更好,既然已经得罪,就不怕再得罪他一场。”

一席话说得章仇兼琼呵呵直笑,“你这臭小子,难怪能这么快青云直上,果然有几分眼光。”

他有想了想,忽然又问道:“如果太子不倒呢?”

“或许有这个可能。”

李清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微微笑道:“皇上废太子之心早就有了,只是在徐徐进行中,柳升坐赃案,皇上铲去了韩朝宗、李适之;半年前的东宫案太子之所以侥幸过关,是皇上担忧皇甫惟明发难,所以便将我安插到沙州,这一次必定会一举除掉皇甫惟明甚至韦坚,如果条件成熟,他甚至会直接废除太子,如果条件不成熟,皇上或许还会再放太子一马,但皇甫惟明和韦坚决不会幸免。”

“将你安插到沙州?

章仇兼琼忽然拍掌大笑,“阳明,你失言了。”

李清摸了摸鼻子,哑然失笑道:“事到如今,我也不用隐瞒恩师,我是得到了皇上的密旨,否则我就不会离开陇右。”

章仇兼琼忽然想起太子的嘱咐,急忙问道:“陇右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你为什么要离开?”

李清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道:“如果恩师想知道,我可以告诉你,皇甫惟明前脚走,董延光后脚便来夺权,所以我进京了,不过我要劝告恩师,你不要再去私会太子了,皇上都知道,太子身边有他的眼线,隐藏极深,我是有过教训,若恩师再私会太子,被李林甫抓住把柄,那就完了。”

章仇兼琼默默地点了点头,跟着却又缓缓摇头:“你的好意我明白,可有些事你还不能理解,我跟太子快十年,眼看他要被废而我却袖手旁观,我做不到。”

过了半晌,李清低头一笑,声音低沉却坚决,“恩师,你以为我会袖手旁观吗?”

章仇兼琼忽然明白了李清的意思,他的眼睛越瞪越圆,手指着他期期道:“你不是.怎么还要助太子。”

“皇上的人?”

李清自嘲地笑了笑,“或许我可以自诩是他的人,但他呢?真把我当作是他的人吗?如果是,那为何还要让董延光来夺权,让那等嚣张之人来辱我?如果是,为何还要让人来沙州监视我?如果是,为何我的儿郎立下大功,拼死夺下石堡城,他却分文不赏,倒是那些败兵、旁人又拿勋官又得赏钱。不!他根本就没有将我当作是他的人,我不过是他的一枚棋子,彻头彻头的利用罢了。”

李清长长地出了口气,他走到窗前,一把推开窗,让凛冽的寒风扑面而来,他象是对章仇兼琼,又象是自言自语,“我退让,皇甫惟明以为我好欺,可以恣意剥夺我的功劳;我忍让,杨国忠以为我软弱,可以砸我的店伤我的人;我避让,李林甫更是将矛头对准我。既然左、右、后面都无路可走,无处可避,那为何不向前走,为自己开辟出一条路来。”

章仇兼琼上前拍了拍的肩膀,温和地笑道:“还记得当年你在我父亲过寿时写的那幅字吗?字体圆浑丰润,但细看处笔力却遒劲峻拔,以字便可鉴人,当初我看中你,就是发现你有一种气质不同于这个时代,你做事圆滑,懂得变通,但你主动越境进攻敌人;你从沙州千里奔袭;你擅自杀死吐蕃赞普,这些却说明你骨子里又桀骜不训,有自己的主见。”

他慢慢走到李清的身旁,仰望深邃无边的天际,亦感慨道:“或许你做得对,人生在世不过六十许,掐头去尾,能用的也就只有那二、三十年,短短数十年,如白马过隙,我现在已经快六十,若能做一番事业,我死而无憾。”

他转身盯着李清,目光清亮,仿佛天上的星星一般熠熠发光,“如果真象你说的那般,你愿意助我一臂之力吗?”

李清回首凝望着章仇兼琼,眼眶有些发红,他长长吸了一口气道:“我一生只跪了两个人,一个是皇上,一个便是恩师你,在我心中,我视你为父。”……

章仇兼琼走后,李清立刻赶回书房,铺开一张纸,他略略凝神想了想,便运笔如飞,将不安与期待都倾注到了笔尖,刚才章仇兼琼告辞时告诉他一个消息,南诏极可能要爆发内战,国王于诚节已经在国内发布征兵令,凡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男子必须从军,他要去征讨西面的另一个南诏。

李清很快便写好一封书信,塞进信封里,仔细地将口封了,便将武行素叫来,一半是吩咐却又一半是商量道:“我有件要紧事想请你帮忙,你能不能帮我跑一趟南诏?”

南诏的内战已经和他李清无关,但他牵记远方的阿婉,相隔万水千山,按时间算,她应该生了,可是至今她音信全无,李清心中忽然生出一种不详的预感,今天得到南诏的消息,他再也忍不住,拜托武行

南诏,替他送一封信,如果有可能,最好能将阿婉带

“你去南诏王宫,找到宜南王后,只说是我叫你来的便可,见到阿婉后,你把这封信交给她。”

武行素接过信,默默地点了点头,他一向沉默寡言,但忠诚可靠,对李清的话,他从来不会说个‘不!’尽管南诏远在万里之遥,但他依然毫不犹豫地将信接下。

武行素立刻回去收拾一番,当即率领十几个手下,趁城门未关,骑马飞驰而去,听着马蹄声渐渐远去消失,李清站在窗前凝望着遥远的南方,思绪也跟着飞去,仿佛又回到了东、南诏的岁月。

“李东主,早!”娇艳的脸庞,深潭一般的眼中露出邂逅的喜悦.

黑色的长发如瀑,缀着银丝的白袍勾勒得身驱高挑苗条,如初春早晨含苞欲放的花朵,可清纯中又蕴涵着一种成熟女人的味道,她的丰润的嘴唇微微撅起,似调皮又象撒娇:

“入土五日之内不准见外人,可今天起我就自由了。”

她象一只燕子般旋转,裙踞飘起,露出两段洁白细嫩的腿,银铃般的笑声穿透了薄雾,

“今天晚上我就可以参加宴会了。”.

阿婉已经擦干了泪水,神情坚毅,饱满的额头闪烁着圣洁的光辉,她毫不理会寒归王,大步向李清走去,将她纤细的小手毫不犹豫地放入了他执着而温暖的大手之中.

一个个零星的片段,让李清想起那晚的篝火,回忆着象天鹅一般翩翩和他起舞的阿婉,一切就仿佛发生在昨夜,历历在目,可细细一品,却又觉得已经过了亿万年,那份感情已经变得遥远而不清晰,但是,那一份照顾她一生的承诺,却重似千斤,须臾也没有离开过他的心中。

“你放心,我绝不会把你留在这里,我要你象早上那样,永远做一只无忧无虑的小燕子。”.

“阿婉,你答应过的,要到长安来找我!”李清望着遥远的南方,心中不禁大声呐喊。

夜已经渐渐深了,风开始偏紧,将大片的乌云吹来,笼罩着长安城,浓云低垂,寒风凛冽,眼看一场大雪要降临,大街小巷都空荡荡的,每个人都躲在家里享受着亲人团聚的温暖,偶然一辆马车飞驰而过,几个拜年迟归的人加快了步伐,恨不得立刻便到家。

但一个黑衣人却有些与众不同,他戴一顶大竹笠,帽檐很低,将整个脸都遮住,但身上的衣服却穿得很少,冻得直打哆嗦,仿佛刚刚从一个温暖的屋子里走出,一时忘记了外面的寒气,一件薄薄的长衫下,不时露出一角宦官的服饰,他走几步便停住,向后张望一会儿,才继续向前走,显得那么小心翼翼。

在他前面是高大的黑沉沉的围墙,偶然露出一边巍峨宫殿的飞檐画角,那里便是兴庆宫,兴庆宫里依然灯火通明,但被围墙挡着,灯光透不出外,虽然李隆基的仪仗上午已经离开长安,但一队队羽林军依旧尽职地在外围巡逻,不准平民靠近宫殿。

黑衣人靠近兴庆宫后门,立刻有羽林军上前阻拦,他把竹笠微微掀起一角,露出一边干净无须的下巴,将一面令牌在羽林军面前一晃,随即一言不发,站立在一旁等候。

羽林军看见令牌,不敢怠慢,立刻跑回宫去禀报,不一会儿,出来一名当值太监,走到黑衣人面前,两人低语几句,黑衣人从怀中取出一份叠好的纸交给了当值太监,随即转身就走,很快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当值太监飞跑着穿过御花园,又过了两座宫殿,来到一所被侍卫护卫得严严实实的宫殿前,仿佛是击鼓传花一般,又将那份报告交给了站在门口的大太监鱼朝恩,最后,鱼朝恩来到一间亮着灯的书房门前,将那份文书举过头顶,向里面一名正背对着他伏案写字的老年男人低声道:“陛下,今天的太子内宫起居录送来了。”

那男人转过身来,赫然便是早上离开长安去华清宫的大唐皇帝李隆基,那支仪仗的龙辇里是空的,不过用来迷惑皇甫惟明,迷惑所有的人,而他,压根就没有离开长安,没有离开兴庆宫。

李隆基打开‘太子内宫起居录’,仔细读着太子在背后的一言一行,看到最后却有一句话:‘太子下午在太白楼寒月厅接见章仇兼琼,中间有李清之事插入,太子震怒。’

“李清?”李清又发生了什么事,让太子如此生气,李隆基微微有些诧异,由于高力士为演戏去了华清池,所以很多情报他都不能及时知道,要隔天才有情报送来。

“看来一定是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

李隆基冷冷一笑,这必然又和李林甫有关,随后他的目光落在了‘章仇兼琼’这四个字上,眼中忽然闪过一丝恼火,他自言自语道:“连你也竟敢去私自见太子,难道朕看错了你不成?”

第48章 冷刀子(五)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321章 客栈疑云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245章 科举案(七)第72章 上任首日(二)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296章 行猎第51章 暗流(三)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15章 辞职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60章 兄弟阋墙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20章 官司(四)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197章 谋画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46章 冷刀子(三)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160章 曲江流饮(上)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269章 意外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214章 扬州立威第212章 求婚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16章 义助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17章 摸奖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314章 导火索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35章 贵人(一)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253章 荐官第259章 解谜(上)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280章 把柄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72章 上任首日(二)第323章 安杨会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384章 家国天下(四)第34章 美人计第20章 官司(四)第87章 抓住把柄第214章 扬州立威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263章 夜泊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第216章 意外第75章 绊脚石(三)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262章 固执第313章 掌权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29章 阆中(四)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295章 对手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174章 纳妾
第48章 冷刀子(五)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321章 客栈疑云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258章 金丸之线第245章 科举案(七)第72章 上任首日(二)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296章 行猎第51章 暗流(三)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15章 辞职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60章 兄弟阋墙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20章 官司(四)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197章 谋画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46章 冷刀子(三)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180章 高原奇兵(二)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160章 曲江流饮(上)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269章 意外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214章 扬州立威第212章 求婚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16章 义助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17章 摸奖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314章 导火索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35章 贵人(一)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253章 荐官第259章 解谜(上)第356章 战争与阴谋(六)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280章 把柄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72章 上任首日(二)第323章 安杨会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384章 家国天下(四)第34章 美人计第20章 官司(四)第87章 抓住把柄第214章 扬州立威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263章 夜泊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第216章 意外第75章 绊脚石(三)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262章 固执第313章 掌权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29章 阆中(四)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295章 对手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174章 纳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