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各逞心机

运送物品之人是李林甫的侍卫长,东西已交割完毕,但他依然在门外徘徊,迟迟不肯离去,这时,庆王李琮匆匆从府内出来,李林甫的侍卫长立刻上前行了个半跪礼,递上一封信笺道:

“殿下,这些时令果蔬是李相国得皇上准许,特地派给各位亲王,这是清单,请殿下过目。”

清单哪里还需他亲自过目,李琮虽然较愚笨,但这封信的含义他心中却十分清楚,抖开信笺,借着大门上几盏大灯笼的微光,他迅速地扫了一眼里面的内容,随即将信贴身收好,脸微微拉长了道:“请转告李相国,他的好意本王心领了,有些事情我自有分寸。”

说罢,李琮转身走回了府中,早已等候在此的王军师立刻迎了上来,急问道:“相国怎么说?”

“只有一句诗,什么‘江南早春桂鱼肥,藕塘深处不思归。’”

李琮将信递给他,语气中透出不悦道:“要我杀李清就明说,却含含糊糊给人意会,一点诚意都没有,要我怎么与他合作?”

王军师笑了笑,劝李琮道:“这便是政客本色,不讲情义,一切从利益出发,现在他正被弹劾,皇上的态度还不明朗,慎重一点也是对的,若写得太明,一旦信落到政敌之手,无论对他还是对殿下您都无好处,其实这钟人反而好相处,一旦有利益相连,他便会全力助你。”

李琮对他的这个军师已经是言听计从,听他说得有理,李琮的紧绷的脸色开始和缓下来,他又仔细看了一遍信,紧皱眉头道:“我想杀李清更多是因为出于私仇,可相国也要杀之而后快,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名堂?”

“很简单,李相国被章仇党逼得太紧,他想让章仇党后院起火,这本是他三年前想做而未做之事,一直到今天才动手。”

“他是在利用我?”

王军师仰头一笑,“有时被人利用未必是件坏事,至少他会和你一起用力,将事情做得圆满,只可惜.......”

李琮心头一紧,“可惜什么?”

王军师背着手走到台阶之上,抬头望着一轮清冷的弯月,半天才缓缓道:“只可惜李清不是那么容易对付,小王爷绝不是他的对手,此事非我亲自跑一趟苏州不可。”

一辆马车驶出玄武门,在皇城承天门大街上疾驰,百名全副武装的侍卫严密护卫在马车两侧,在长安的百官中被李隆基特许可有侍卫保护的,只有两人,一个是右相李林甫,一个便是户部侍郎李清,李清此刻远在苏州,这辆马车里坐的自然便是李林甫了。

三年前,由于士子在朱雀门闹事,严重干扰了朝廷政务的运转,一些重要的机构,如中书省、殿中内省、御史台、门下省、弘文馆、史馆等等重新搬回了大明宫外殿。

李林甫是中书令,自然也不在皇城内办公,此刻他刚刚下朝回府,公平地说,历史上李林甫做了近二十年的宰相不倒,若没有超人的能力和精力,他也无法应付繁重的公务,天宝后期是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强势君主缺位所导致了官僚集团恶性内耗,在这种朝局下,保住权位远远要比关注民生重要,随后又发生了安史之乱,于是后人责备的目光往往投向李林甫,指责他疾贤妒能,一味提拔胡人将领,这未免有失偏颇。

和李隆基高明的政治布局相比,李林甫更精于一局一域中的权谋手段,此刻朝中的局势正处于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短暂平静之中,宫廷平静、朝堂平静,但那种大事来临前的紧张几乎要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所有关联者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

疲惫的李林甫闭着眼睛半躺在车厢里,身子随车轻轻摇晃,他久于宦海,早练就了一身搏击风浪的本领,在惊涛骇浪中,如果来不及脱身,那选择去风浪中心,各种力量在此汇合,若处理得当,让各种力量相互抵消后,风浪的中心反而是风平浪静,但是,这需要高超的技巧,要擅于在各种危机中寻找机会。

李林甫正是具有这种高超技巧的为数不多的人中之一,在他的前面是咸宁刺史赵奉章弹劾他强占土地,各种证据一应俱全,而赵奉章的背后,正是他的政敌章仇兼琼;而在他身后是当朝新贵杨国忠,一个后台极硬但根基浅薄的弄臣,急于取他而代之;在左面是东宫李亨危若覆巢;在右面是庆王永王磨刀霍霍,争抢入主东宫,暗流汹涌,各种危机在他前后左右汇集,李林甫的高明手段便此时显露无遗。

一方面他利用李隆基急于废太子而无暇他顾的时机,先是上书请管教不严之罪,随后抓住赵奉章多次出入章仇兼琼府中这个把柄,在京中广为宣传,揭开了两人的关系,将弹劾之罪演变成政敌间的内部权力斗争,又让亲信御史大夫宋浑主动请缨赴咸宁调查此案,在他赌李隆基不想在同一时刻既废太子又罢宰相,果然,为社稷的稳定,李隆基终于同意了宋浑之请,此案的主动权便渐渐掌握在李林甫的手中。

不仅如此,为了让章仇兼琼后院失火,李林甫利用了庆王对李清的仇恨,唆使他向李清下手,打乱章仇兼琼的部署,当然,李林甫有把握牵着庆王的鼻子走,为了利用这个地位尊崇但智力低下的皇长子,他早已经在庆王身边做了精心的安排。

更深一步讲,李林甫实际上支持的是永王上台,他也渐渐看出了李隆基废太子的目的,连一向低调隐忍的李亨都容不下,他还会选择野心勃勃的李琮吗?退一万步,就算李隆基也考虑庆王,但李琮走的是杨家的路线,他李林甫又肯做这个牛后吗?

用庆王对付李清,一石二鸟,这就是他李林甫的权谋与手段。

马车在宽阔的朱雀大街上飞奔,忽然马车抖了一下,速度越来越慢,渐渐停了下来,前方传来马匹的嘶鸣声及侍卫的叱责声,李林甫脸一沉,向窗外道:“去看看,谁敢在朱雀大街上撒野?”

不一会儿,侍卫回来禀报:“禀相国,是哥舒翰将军,他想要求见相国。”

‘他不在陇右防御吐蕃,跑到京里来干什么?’李林甫摸了摸硕大的鼻子,哥舒翰的意外出现使他生了一丝疑心,暗忖:“现在皇上抓了王忠嗣,关了李亨,就再也没有任何动静,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现在哥舒翰在这个接骨眼上忽然出现,难道皇上等待的就是他吗?”

想到这,李林甫命令道:“将他带过来!”

随着沉重而有节奏的脚步声传来,一个身材伟岸的黑脸将军出现在李林甫的车窗前,他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中唐名将哥舒翰。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哥舒翰,西突厥哥舒部落人,父亲哥舒道元为哥舒部落的首领,曾为安西大都护府的副大都护,母亲尉迟氏是于阗公主,他为人仗义疏财,义气重诺,又喜欢饮酒赌博,一直到四十岁时依然无所事事,浪迹于街头,因在长安替父守灵时被人讥讽,这才一气之下“慨然发愤折节,仗剑之河西”,赴河西投军,哥舒翰作战勇猛、最喜身先士卒,数年间立下赫赫战功,被王忠嗣赏识,一路提拔,更在去年保卫石堡城一战后,取代了董延光的位置,升为陇右节度副使。此刻,他受陇右诸将之托,单身一人来长安为王忠嗣求情。

“末将哥舒翰参见相国大人!”此时的哥舒翰已近五十岁,但他身材挺拔魁梧,和三十岁的壮年男子并无区别。

“哥舒将军,你深夜在朱雀大街上跑马,可是陇右有急事?”

哥舒翰不敢隐瞒李林甫,他躬身施了个礼,必恭必敬道:“陇右、河西二十万将士听说王使君下狱,特推举我来向皇上求情,末将一时心急,惊了相国的车驾,万望恕罪!”

李林甫看着这个即将取代王忠嗣的突厥将领,他忽然有一丝明悟,皇上迟迟不动太子,是不是尚没有完全解决王忠嗣之患,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这个哥舒翰呢?

想到此,他奸笑一声,眼睛眯成一条缝,诈道:“哥舒将军也要瞒老夫吗?明明是奉旨进京,却说是将士推举,真是可笑之极。”

哥舒翰脸色大变,他不由自主后退一步,低头惶恐道:“末将并未说谎,在下确实是众将推举而来,王使君深得军心,今蒙了不白之冤,众军心中实在不服。”

他的一举一动哪里瞒得过李林甫锐利的眼睛,李林甫心中已经完全明白过来,‘众军心中不服,’恐怕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他也不再点破,呵呵一笑道:“那你就快去吧!再晚一点,皇上可就要安寝了。”

“是!末将这就去兴庆宫。”

望着哥舒翰远去的背影,李林甫陷入了沉思之中,废太子已经走到最后一步,那自己也该抓紧行动了,他从车座下摸出一个摇铃,轻轻地晃了晃,清脆的铃声划破夜空。

片刻,一条黑影飘然而至,仿佛一只诡异的黑猫,跪在马车前低声道:“属下叩见相国!”

“去苏州望春茶庄,自然有人会给你安排。”

李林甫从手上取下一枚戒指,递给他冷冷道:“金丸上你失手了,这次莫要再让我失望。”

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32章 开店(三)第216章 意外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89章 困兽犹斗第369章 杀将立威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54章 品牌效应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63章 杨家(一)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176章 异乡第350章 勒索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60章 兄弟阋墙第66章 归程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81章 意外失足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17章 摸奖第17章 摸奖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313章 掌权第315章 兵不厌诈第54章 品牌效应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155章 东宫案(九)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7章 县令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349章 清洗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329章 宫里的消息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65章 杨家(四)第63章 杨家(二)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三百零八章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66章 归程第241章 科举案(三)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52章 暗流(四)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384章 家国天下(四)第42章 风骤起(一)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31章 开店(二)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30章 开店(一)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212章 求婚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182章 远谋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
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32章 开店(三)第216章 意外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89章 困兽犹斗第369章 杀将立威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54章 品牌效应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63章 杨家(一)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176章 异乡第350章 勒索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60章 兄弟阋墙第66章 归程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81章 意外失足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17章 摸奖第17章 摸奖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313章 掌权第315章 兵不厌诈第54章 品牌效应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155章 东宫案(九)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7章 县令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349章 清洗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329章 宫里的消息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65章 杨家(四)第63章 杨家(二)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三百零八章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66章 归程第241章 科举案(三)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52章 暗流(四)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384章 家国天下(四)第42章 风骤起(一)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31章 开店(二)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30章 开店(一)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212章 求婚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182章 远谋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240章 科举案(二)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