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又见故人

安,李清住在崇仁坊的益州进奉院里,所谓进奉院,方设在京城的长驻机构,相当于现在各省市的驻京办事处,吃饭住宿,方便地方官员在京中的生活,一般地方官员也愿意住在进奉院,这里所见所闻都是乡人乡音,心中舒坦不说,而且食宿是免费的,这样出差津贴便可以落入自己腰包,但更主要是这里官员云集,容易碰见个刺史、长史什么的,若套上交情,这对自己将来的仕途非常有利。

益州沃野千里,物宝天华,再加上百年经营,所以益州进奉院无论档次、居住条件一直便是京城各进奉院之冠,堪和长安最高档的客栈万客隆媲美。

李清是从七品衔,按制应与人合住,但那进奉院的管事便是吃这碗饭的,谁是高品闲职,谁是低品要职,还有白衣幕僚,他无不了然于胸,所以李清节度使府兵曹参军的品衔虽低,但职务却重要,虽然在规格上无法优待,却可以变通,最后两人合住的房间只住了他一人。

李清此时正躺在床上,初到长安的失落,攫取了他的喜悦,他枯涩失神的眼睛,正茫然地注视着大梁上一只黑丑的蜘蛛,在忙碌地一往一来修补着破网,从街头巷尾随风飘来一声半声简单而又熟悉的胡琴声,弦声铮铮当当,在他快要麻木的心上,深深地射上一箭,他轻轻抚摩脸庞,脸上的鞭伤已经不痛了,但他的心却隐隐疼了起来。

从天宝元年坠山来到唐朝,不知不觉一晃就已经三年了,几经坎坷,初来的豪情壮志已经磨去,才发现唐朝依旧是唐朝,并没有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什么,他懵懵懂懂地过着,成为别人手上的棋子,一步一步,身不由己。

可今天这一鞭,却把他打醒了。

实力啊!有实力他才不会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有实力别人才不敢随意用鞭子抽他,有实力什么公主、郡主才不会将他当作一段木头。没有实力,一切都是扯淡!什么是实力,在他李清看来,就是权、钱还有刀子。

这时,门轻轻地敲响,李清翻身起来打开了门,却见外间站着一个清瘦的男子,年纪和自己相仿,脸色异常苍白,仿佛刚从戏院的化妆间里溜出来。

“在下成都县主簿李长佑,李东主还记得我吗?”

这个李长佑是宗室旁支,他和李清相反,职务虽低,品阶却高,他袭了祖上从五品的县男爵,又靠父亲之荫,得了个望县主簿的实缺,他与杨钊交好,去望江楼品过几次雪泥,故识得李清。

李清挠挠头,依稀对他有点印象,哦!了一声,拱拱手笑道:“原来是长佑兄,怎么,你也来京里办事吗?”

“那倒不是,我家便在长安,过年回家探亲,住得腻了,便来进奉院住两天,看看能否遇到熟人,刚巧在登记簿上看见李东主,不!李参军也在。”

他又探头看了看屋内,笑问道:“李参军可是一个人住?”

“正是!正是!”同住,这新年的孤寂实在将他压抑得慌。

“长佑兄可愿搬来同住?”

李长佑早听杨钊说过这李清后台甚硬,他如何不愿意,便拍拍李清的肩膀大笑,“我正有此意,不过现在天色将晚,我带你先喝酒去,晚上再搬来。”

紧靠崇仁坊的春明大街是长安城仅次于朱雀大街的另一条重要街道,它西通漕渠,横穿东市,故沿路所住商贾极多,而在春明大街另一端是平康坊,是进京考生的聚集之地,因而春明大街的另一个特色便是酒楼、妓院云集,昼夜喧呼,不绝。

李长佑是长安乡人,此地轻车熟路,三转两转便带李清到了春明大街。

此时天色黄昏,正是晚饭时间,春明大街上眼前满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时而几个宽衣大袖商人谈笑而过,留下一丝铜臭;时而轻狂少年左右喝呼,策马奔来,惹得路人纷纷避让;一队从西域来的驼队从他们身旁经过,晃晃悠悠向东市行去,骆驼背上载满了沉甸甸的箱子,十几个发碧眼的胡人高坐在驼背上打量着这座举世最伟大的城市,眼中充满了崇敬向往之色。

万道金黄洒在远方东市的高墙之上,竟让李清的心中生出几分自豪,仿佛他已是长安老客,可细一想,他不过只来了半日。

二人走了一段路,李长佑遥指街对面一栋四层朱红楼高笑道:“那便是太白楼了,号称长安第一酒楼,倒不是它规模第一,实在是它墙上所题诗词水平之高,乃长安之冠,可惜那李白去齐州了,不然倒有机会一睹谪仙人的风采。”

李清仰望着太白楼,虽见它楼面平常,比自己的望江酒楼还差许多,但景仰之心,却没有半分减弱,它厚载着盛唐的文化沉淀,就如同那半坡的瓦罐,虽简陋不堪入目,但谁又敢轻视。

他心中爽气,一揽李长佑的肩膀笑道:“走!喝酒去,今天我请客。”

二人昂首跨入酒

有一个伙计慌不迭地引他俩进入大堂,大堂早已坐满了二楼,只见每一面墙上都题满诗词,无数才子墨客正移步瞻仰,其中数李太白的《将进酒》下观者最多,个个喃喃自语,眼中流露出迷醉的神情,看那心态,今日定是不醉不归了。

两人走了一圈,不时听见低吟浅唱,琵琶声声,二楼也已客满,只得再去三楼,只走到楼梯口,便已听到喝彩声阵阵传来,看来又有诗人再留墨了,李清兴趣大增,三步并做两步冲上楼去,果然见一群人围在墙边,叫好声已过,众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脸上皆解露出不解之意,墙边一名白袍男子一手执杯,一手捉笔,醉意十足,正脚步踉跄,在墙上肆意泼墨,片刻,诗已写完,他将杯酒一饮而尽,摇头狂笑‘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又潸然泪下,将酒杯一扔,扑进屋内饮酒去了,李清挤上前,只见墙上写有一诗: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

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

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字里行间中充满了失意和不满,下面落款,江陵岑参。

李清心头急震,霍地回头向房内望去,他虽已入唐三年,但除了王昌龄外,他还未曾见过别的诗人,今日初到长安,竟无意中遇到了岑参。

“这岑参是去年进士科榜眼,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看他此诗或许是嫌官小,此等书生,以为胸中有点墨,便以救天下苍生为已任,不通人情世故,官是那么好当的吗?”

李长佑冷哼一声,又拍了拍李清的肩膀,“阳明兄,咱们走吧!”

李清默然无语,他所知所闻,李白、杜甫、王维、王昌龄还有这个岑参,个个胸怀大志,但最终都失意而终,可见官场并不是做了几首好诗便能混的,自己狗屁不通,不定到头来反而成就一番事业,他心中若有所悟,似乎摸到了做官的脉搏。

他见岑参门前堆满了仰慕者,摇了摇头,又上了四楼,四楼布置奢华,人却不多,只坐了两间雅室,其余都空着,其中一间门口昂首挺胸站了十几个士兵,看来里面之人有一点身份,李清进了隔壁雅室,伙计赶紧替二人上了茶,李长佑刚要点菜,忽然想起一事,将菜目簿一合递与李清笑道:“我倒忘了,你便是酒楼大东主,真是班门弄斧了。”

“不妨事,卖酒不如喝酒的,我是头一次到长安来,还是你点菜好。”

李长佑嘿嘿一笑,“既如此,我就不替你省钱了。”十几个菜,又叫了两壶好酒,

不多时,二人所点酒菜送至,伙计接过李清给的小费,欢天喜地道:“干喝酒没劲,不如我给二位客倌叫两个陪酒女来。”不等李长佑说话,李清摆摆手道:“陪酒就不必了,不知可有卖唱的,随便唱两曲便可。”

“有!有!”

几杯酒下肚,李长佑笑道:京城赴任了。”

李清吃了一惊,这是为什么,历史上杨钊赴京应该是在杨玉环被封贵妃之后,难道杨玉环已经封贵妃了吗?自己竟不知道。

“这是什么缘故?”

“我们也不知,问那杨钊,他也是茫然,只说是节度使大人的举荐。”

李清的心已经乱成一团,杨玉环若封贵妃,他不可能不知,定是中间发生了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变故,此事关系到他的前途,李清的心中着实有些忧虑。

眼一斜,却见李长佑正用怀疑的目光盯着自己,似乎要从自己脸上探出什么内幕.道,不说这些,喝酒!喝酒!”

这时进来一个穿红裙的歌女,涂着浓妆,和这李长佑倒是白得般配,她后面跟着两个乐师,竖抱琵琶横抄琴,歌女朝二人深施一礼,搬个凳坐了下来,几个乐师也寻凳坐了,调了调弦声。

“妾身小柔,不知二位客倌想听什么曲。”

李清笑道:“随便你,来个拿手的吧!”

小柔浅笑一下,“那妾身就唱一曲将进酒,这可是太白楼的招牌。”

她清了清嗓子,低声唱了起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歌声婉转悠扬,时而激越,时而惆怅,急时琵琶如暴雨,缓时琴声似泉水,李长佑听得如醉如痴,李清却有些心神不宁,就在这时,隔壁传来‘咚!咚!’地敲墙声,一女子大声喊道:“隔壁喝酒的,给老娘安静点!”

李清一怔,这声音似曾相识,这时又听见一少年怨道:“三姐啊!让你少喝你偏不听,这下可失礼了。”

李清蓦地跳了起来,这不是杨末吗?那、那个自称老娘的,就是杨花花了,难怪声音耳熟。

他再无心听歌,大步朝隔壁走去,只到门口便见到了杨末,他

旧憨厚,只身上早换成了锦袍,连声道歉:“对不起姐姐喝多了。”

“杨末,你不认识我了吗?”

杨末一怔,突然大叫一声,竟跳了起来,上前紧紧抱着他,“李大哥,是你吗?”

不等李清回答,他一把拉住他便朝隔壁跑去,“三姐!三姐!你看看这是谁。”

李清进屋,看到的却是一个明丽的贵妇,她眼光朦胧,眉目轻佻,带着几分醉意,身旁站着一个白胖宦官,手执酒壶,正一脸媚笑替她倒酒。

她正是一别经年的杨花花,李清忽然想起了答应过她的青城山之约,自己早就忘得干干净净,心中顿时有些不安。

杨花花斜眼瞟了李清一眼,眼睛骤然发亮,她跳下地,跌跌撞撞向李清扑来,杨末赶紧将她扶住,杨花花却一把甩开他,一只光溜溜的胳膊搂住李清的脖子,软绵绵倒在他怀中,打着酒嗝,媚眼如丝笑道:“你这冤家,总算被我逮住了。”

这一幕恰被赶来的李长佑看见,他打着哈哈道:“我还有事,就先走一步了,你们忙!你们忙!”

说完,暧昧地朝李清挤挤眼,便溜之大局。

李清将软体动物一般的杨花花半拖半抱放回席上,回头问杨末道:“你们怎么也到长安来了?你娘呢?”进惊,现在又遇到杨氏兄妹,这才是李清急于想知道的。

“我娘身体不好,在家呢!”信吗?在望江酒楼。”

“我没见到,你快说。”接受任务的第二天,李清又返回义宾一趟,接交了职务,随后便直接从义宾赶来长安,压根就没去过望江酒楼。

“从去年十一月起,我们杨家仿佛时来运转,从各地赶来的官员几乎要将我家门槛踩断,甚至还有从京里来的,那导江县县令还向我娘磕头谢罪,开始我们不知,后来才知道,我姐姐可能要被封妃子了。”

说到此,杨末愤愤道:“我们落魄的时候,谁睬过我们,现在却一个个上门讨好,和大哥比起来,哼!什么是人情冷暖,我娘就常感慨,大哥在我们落难时相救,现在却不来了,这才是赤心之人。”

李清听了却老脸微红,他何尝不是一样,只不过先走了一步,这时杨花花的另一只手一把揪住他的耳朵,使劲朝自己怀中一拉,嘴唇凑在他耳边恶狠狠道:“你说春天来陪我爬山,老娘等了一年都不见你影子,你要怎么补偿我?”

“三姐松手!”她道:“敬酒一杯算是赔罪。”

杨花花也不手接,伸出红润的嘴唇,在李清手中将酒一吸而尽,又张口将酒杯咬住,往旁边一甩,抚摩他的脸媚笑道:“呸!你想得美,一杯酒就能了我一年的苦盼吗?”她眼波流转,瞟了他一眼,“要不你陪我去终南山玩。”

这时,旁边宦官咳嗽两声,提醒杨花花要注意影响,众目睽睽之下不要这么楼搂抱抱,杨花花却眼睛一瞪,抡起一盘菜向他砸去,“你这个没卵子的太监,放什么屁!”

那太监措不及防,被菜拍个满脸花,杨花花哈哈大笑,又拎起酒壶灌了几口,嘴中含含糊糊嘟囓几句,头一歪,呼呼睡去。

李清轻轻将她的胳膊从自己脖子上拿下,心中感慨,“看来国夫人的模样儿已经出来了。”

他挺直腰和杨末对望一眼,同时松了口气,“我还有公事未办,办完公事后我再来看你们,你们住哪里?”

杨末想了想,却苦脸道:“我们是下午到的,那地方我也不知道,好象是什么太平公主旧宅。”

“我知道了,过两天我来看你们,”李清瞧了瞧梦中犹笑的杨花花,摇了摇头,俯身将她背起,“走吧!我送你们上车。”

送走杨家姐弟,李清又叫了辆马车回进奉院,这时天已经黑尽,春明大街上通明,到处是醉得东倒西歪的人,酒楼里的劝酒声,青楼里的浪笑声,交织在耳旁,李清在为今夜的遭遇而感慨,历史仿佛走了岔路,此时此刻,他就象在做梦一般,恍恍惚惚,周围的一切都不真实起来。

马车转了弯,前面便是进奉院,李清突然听见进奉院那边传来叫骂声,再一看,竟有大群士兵站在门口,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的使命,心中吃了一惊,急令马车停下,跳下马车,借着夜色掩护,他躲在一棵树后探头望去,却见李长佑被五花大绑抓了出来,他嘴被堵住,正呜呜大叫,李清的眼中闪过一丝惧色,他忽然明白了,李长佑也是主簿,就住在自己的房间,这些士兵定是将成都李主簿当作义宾李主簿而错抓,事情没那么简单,李林甫已经出手了。

李清慢慢离开大树,掉头便跑,他的身影迅速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之中。

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15章 辞职第37章 发薪第259章 解谜(上)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321章 客栈疑云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176章 异乡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34章 美人计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267章 蓄势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210章 寻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275章 角力开始第36章 贵人(二)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197章 谋画第131章 破局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51章 暗流(三)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58章 门生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267章 蓄势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31章 开店(二)第300章 石国遭遇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134章 图穷第32章 开店(三)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34章 美人计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34章 美人计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100章 相亲(上)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262章 固执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44章 冷刀子(一)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6章 上元夜(二)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77章 捐钱募款(二)第47章 冷刀子(四)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280章 把柄第31章 开店(二)第373章 偷梁换柱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14章 祸起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7章 县令第63章 杨家(一)第53章 暗流(五)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
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15章 辞职第37章 发薪第259章 解谜(上)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321章 客栈疑云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176章 异乡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34章 美人计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235章 出家便是还俗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47章 冷刀子(四)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267章 蓄势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210章 寻第85章 海家的把柄(二)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275章 角力开始第36章 贵人(二)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197章 谋画第131章 破局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51章 暗流(三)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58章 门生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267章 蓄势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31章 开店(二)第300章 石国遭遇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134章 图穷第32章 开店(三)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34章 美人计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34章 美人计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100章 相亲(上)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262章 固执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44章 冷刀子(一)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6章 上元夜(二)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77章 捐钱募款(二)第47章 冷刀子(四)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280章 把柄第31章 开店(二)第373章 偷梁换柱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14章 祸起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7章 县令第63章 杨家(一)第53章 暗流(五)第112章 硝烟弥漫的朝堂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