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

晨,雨已经停了,一片金黄色的阳光从高高的气窗射疲惫地从睡梦中睁开眼,身旁佳人已不在,他心中一惊,一骨碌爬了起来,柴房里早收拾得整整齐齐,火盆和铁壶移到一旁,地上扫得干干净净,门开着,大片的阳光从门外射入。

李清刚走到门口,却见一身布衣荆裙的李惊雁端着热腾腾的茶饭走进屋来,她见李清目光诧异,便笑道:“我把头上的金簪子给他们了,换来这一身衣服和茶饭,这还是她家媳妇过门时穿的。”

见李清要接盘子,她却轻巧地让过,“这是我们女人的事,你只管坐下吃饭。”

听到一个饭字,李清才感觉肚子早已饥肠咕噜,举起桌上的筷子便笑道:“你自小被人伺候,现在还会伺候我吗?”

“会不会是一回事,有没有那个心则是另一回事。”

李惊雁双手将饭端到李清面前,抿嘴笑道:“在这个家,我的地位可能连小雨都比不上,不努力点怎么行。”

李清见饭只有一碗,菜也只是几根青菜加咸萝卜条,一颗油星不见,不禁诧异道:“难道他们家一点多余的米都没有了吗?你给他们的可是金簪子啊!”

李惊雁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为难道:“李郎不要怪他们,他们家就只有这点米了,其他的都换成了黍。”

说到此。李惊雁嘻嘻笑道:“我和他们一起吃了萝卜黍饭,第一次吃,味道还不错。”

李清摇了摇头,将饭拨了一点在菜碗中,“萝卜黍饭又苦又涩,你怎么吃得下,还是先垫垫肚子,等会儿咱们回去再吃。”停一下。李清瞥一眼她,又低声调笑道:“再说,我昨晚已经吃饱了。”

“你这个只会欺负人地坏家伙,不准说!”李惊雁大羞,用筷子在他头上敲了一下,一抹红霞飞过脸庞。她忽然想起一事,又忧心道:“李郎,刚才我问了,我们现在就在蜀岗后山脚,上面就是大明寺,我早听人说,这大明寺挺灵验,我怕昨晚佛主会怪罪我们。”

“没事,哪家夫妻没有房事,他不管的。”

“你这登徒子。又想到哪里去了?”道:“我是说我们以天敌为媒。以火为媒,却没有想到佛主。我是担心这个。”

“哦!你是这个意思,佛主住在西天,这天地不就包括他了吗?再说和尚不成亲.

李清嘴上说笑,却见李惊雁一脸担忧未去,知道她其实是为昨天出家又还俗之事烦恼,怕自己生气而不好说出口,便笑了笑道:“这还不容易吗?既然山上就是大明寺,咱们等会儿上山便是。”

吃过饭。二人收拾收拾,将马寄存在老两口这里。牵了手便向山上走去,蜀岗山势低缓,林木葱郁,连绵十几里,大明寺便位于山腰正中,扬州为江南的经济中心,佛教也随之鼎盛,蜀岗之上除大明寺外,还有大大小小十几座寺庙禅院,虽是清晨,但虔诚的香客已经络绎不绝。

大明寺依山势而建,层层向上,庙宇极大,可供一两千僧人在此修行,李清穿得是高品官服,早有僧人看见,忙不迭地跑回去报信。

“阿弥陀佛,大人可是户部李侍郎?”大明寺主持约五十岁,长得喜眉团脸,老远便率领数十僧笑咪咪地迎了上来。

李清呵呵一笑,“高僧的眼睛倒挺明辨,老远便认出我,可是从我官服推断?”

“阿弥陀佛,老僧法号思难,为大明寺主持,已半年未下山,并不知道扬州情景。”

他指了指身后二僧,笑道:“只凭官服推断未免有失偏颇,我这两位师弟曾在长安见过李侍郎,故而知道。”

李清见他身后二僧都四十余岁,皆脸颊精瘦、目光坚韧,所穿袈裟也与其他僧众不同,但自己却不认识他们,便笑笑道:“请教二位高僧法号,是在长安何处见过我,我确实没印象了。”

其中一人上前一步,答道:“贫僧荣睿,那是我师弟普照,我们曾去长安鸿胪寺办事,在皇城内见过李侍郎。”

李清听他们口音生涩,且法号犯忌,想来不是大唐僧人,不禁微微一笑道:“我没猜错的话,是不是二位递上法碟便被鸿胪寺官员赶出?”

那僧人诧异,“侍郎大人如何知道?我二人办师傅东渡的批文,却屡屡被拒,真不知缘故。”

“那是当然,你的法号中带有先皇地庙号,哪个敢接待你,若不是你们非大唐僧人,还会被抓起来。”

“等等!”李清忽然反应过来,讶道:“你们刚才说什么?师傅东渡,难道你们师傅就是鉴真大师不成?”

“正是,我二人天宝元年从日本而来,为请鉴真大师东游兴化,已东渡失败两次。”

他们二人忽然跪倒在李清面前,双掌合什道:“恳请侍郎大人帮帮我们,让官府同意师傅东渡。”

“二位起来吧!”李清将他们二人扶起,笑道:“不经历几番挫折,你们孝谦天皇怎会知道鉴真大师的价值,有志者,事竞成,只要你们坚忍不拔,最终就能成功。”

他回头又对大明寺主持道:“今天我带夫人到贵寺许愿,请主持先带我夫人前去许愿,我想拜见鉴真大师,还望主持成全。”

“阿弥陀佛,侍郎大人有此心愿,贫僧自当成全。”

鉴真,大唐开元、天宝年间高僧,在佛经义理、戒坛讲律、焚声音乐、庙堂建筑、雕塑绘画、行医采药、书法镂刻等方面多所领悟,四十六岁时便为一方宗首、持律授戒,独秀无伦,前后授戒度人略计四万有余、泽及遐迩,道俗归心,仰为“江淮化主”。

天宝元年,日本学问僧荣睿、普照来扬州大明寺祈请鉴真东游兴化,历时十一年,先后五次失败,双目失明,终于在天宝十

日本国遣唐使团东渡成功,为日本律宗创始人,为日文化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此刻,鉴真刚刚经历第二次失败,返回大明寺静修。

李清跟随主持,转过几个回廊,穿过几道山门,行约千余步,在来一座禅房前,主持进去,过了一会儿他低头出来,向李清摆一个请的姿势,“师傅有请李施主。”

李清凝住心神,跨门而入,只见房间里光线昏黑,显得异常寂静,整个房间除二个蒲团外,再无他物,靠里间的蒲团上坐有一老僧,李清刚入黑屋,一时看不清他的面容。

黑暗中两只眸子闪着淡淡的智者之光,蕴涵着人生的智慧,李清上前缓缓跪下,“末辈李清参见大师,”

“李施主请坐,不知欲见贫僧,不知是为何事?”他声音轻柔而平淡,如春风化雨,让人内心平和、宁静。

渐渐地,李清眼睛已经适应了黑暗,可以看出鉴真的相貌,只见他鼻子高挺、颧骨前张、身子瘦小,或许是长期坐蒲团的缘故,腿有些畸形、细若麻杆。

李清也盘腿坐在蒲团上,双手扶着膝盖,身子微微前倾向鉴真肃然道:“大师意志坚韧,一心东去传教、普渡众生,让人敬佩,但李清以为,日本国地域狭小,四周皆茫茫大海,生存不易,从白江口一战便可看出它地勃勃野心。这是天然的地理制约,其岛国心态也注定它后世的国策必然是向外扩张,从隋起至今,我中原国势强盛,日本国屡屡遣使前来,名为学习,实为窃取我中原的文化、制度和各种技艺,久而久之。必然是养虎为患,假以时日,日本国渐渐强大,若中原动荡之时,以它的狼子野心,岂能不趁虚而入?

所以李清想奉劝鉴真大师。宣扬佛法是好,可教化民众向善,但也须努力防止我大唐的先进文化为其所用,渐渐追赶上中原,将来涂炭我后代子孙。”

鉴真半天没有说话,房间里一片寂静,李清见他双目微闭,仿佛没有听见自己说话似的,不禁又追问道:“难道大师以为李清所言不值一听?”

鉴真摇了摇头,略略睁开眼睛笑道:“人说智者可看百年。可李施主的目光又何止百年,话虽有几分道理。但所言都在假设之上,如何能让人信服。但李施主心怀天下民众之心,却让大和尚深感惭愧,我不妨送李施主一言,也算结今日之缘。”

此结果也是在李清地意料之中,自己的进劝苍白无力,毫无事实根据,可他又能说什么呢?倭寇犯境还是七七事变,李清不禁深感无奈。或许来见见鉴真大师也是一个目的吧!

“大师看透人世,悉知人间善恶。李清年轻浅薄,对前路甚感迷茫,身处朝廷乱局而不知进退,愿听大师妙揭!”

鉴真微微一笑,“这不是逼死老和尚吗?”

“水满将溢,月盈必亏,做人存七分素心,凡事留三分退路。”鉴真言罢,再不肯睁眼。

意思就是叫自己做得不要太过分了,道理很简单,李清也明白,可要能做到这一点,却又千难万难,官场上讲究对敌人手段狠辣,决不容情,他可能存素心吗?留三分退路倒可取,但不是现在。

李清见鉴真已不再言,便悄悄退出,主持已经离去,外面一个人也没有,他走了几步,忽然感觉后面似有脚步声,回头却不见人,李清快跑几步,冲出院门,却猛地停住脚步,回身笑吟吟地等着。

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和互相埋怨声响起,他面前赫然出现两个僧人,正是那两个日本僧,荣睿和普照,李清笑道:“你们二位还不死心吗?”

他忽然有一点担心,自己对鉴真所言会不会被这二人听去,只见两人对望一眼,荣睿软语相求道:“我们知道侍郎大人也难办,所以只要侍郎大人送我们一艘船便可以了。”

旁边普照接口又道:“我们也不会白要侍郎大人的船,侍郎大人不是来推行盐法吗?我们知道有个地方藏有一支船队,足有上百艘,上面载满了盐。”

这消息确实意外,上百艘都载满的话,少说也有十几万石,“你们怎么会知道?”李清不露声色又问道。

二人叹了口气,“我们为了弄船,扬州附近地江河湖泊都跑遍了,也是无意中发现。”

这时,忽然听见外面一片喧闹声,李清扭头,却见第五琦、高适等一大帮人指着自己快步走来。

“你们怎么找来的?”李清惊喜交集。

第五琦呵呵笑道:“我们见到你的马,知道你和郡主上山了,便一路问来,正好遇见在求佛的郡主。”

李清闪目向后看去,只见李惊雁站在不远处,神情扭捏且担忧,李清知道她的心思,是怕自己把昨晚之事说漏嘴。

李清打了个哈哈,“找到了就好,我们这就回去。”

“侍郎大人,那我们的事?”旁边两个僧人见李清要走,急忙紧张地问道。

“放心!我不会忘记。”

李清拉过第五琦,指着两名僧人对他笑道:“这两个和尚知道有一处地方藏有十几万石盐,想用这个消息和我们交换一艘船。”

第五琦一怔,随即大喜,他急将李清扯到一边,在他耳边低声道:“我没来得及向你禀报,昨日我去盐仓盘库,发现就在一个月前有二十万石官盐报废,据他们说是风浪将船队掀翻,问他们伤多少人却说不出,我就怀疑其中有问题,难道这就是他们说的盐不成?”

李清眼睛已经眯成一条缝,二十万石,好大的手笔,恐怕只有庆王或永王才拿得出手吧!他微微冷笑道:“此事休要声张,等晚上再集中人手去抓。”

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20章 官司(四)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212章 求婚第68章 帘儿第46章 冷刀子(三)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59章 挖墙角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259章 解谜(上)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162章 密会太子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262章 固执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280章 把柄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101章 相亲(下)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259章 解谜(上)第276章 拉拢第7章 县令第32章 开店(三)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329章 杨国忠的把柄第77章 捐钱募款(二)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241章 科举案(三)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15章 辞职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159章 初见诗圣第264章 示警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14章 祸起第94章 又见故人第34章 美人计第68章 帘儿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214章 扬州立威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134章 图穷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28章 阆中(三)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312章 军权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31章 开店(二)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73章 除恶(一)第33章 密谋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16章 义助
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20章 官司(四)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212章 求婚第68章 帘儿第46章 冷刀子(三)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59章 挖墙角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259章 解谜(上)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157章 崔夫人的眼光(上)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162章 密会太子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262章 固执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280章 把柄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101章 相亲(下)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259章 解谜(上)第276章 拉拢第7章 县令第32章 开店(三)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329章 杨国忠的把柄第77章 捐钱募款(二)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86章 海家的把柄(三)第241章 科举案(三)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15章 辞职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159章 初见诗圣第264章 示警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14章 祸起第94章 又见故人第34章 美人计第68章 帘儿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214章 扬州立威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134章 图穷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28章 阆中(三)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312章 军权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31章 开店(二)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73章 除恶(一)第33章 密谋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16章 义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