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

月,北国严冬渐去,冰雪消融、新枝吐蕊,河西走廊大平原上,牧草开始新长,远处一群群健马在草原上奔驰,牛羊低头在河边悠闲地吃草,这时,在甘州以东的官道上,缓慢地行驶着一队长长的马车,延伸到两里之外。

这里从华州和武功县抽取的第一批西域移民,一千余户,没有自愿,官府从失地农户中随机抽选,一声令下,家家户户都开始收拾自己微薄的财产,携妻带子,还有白发苍苍的父母,他們仓皇告别了土屋草房、告别了故土,三日后开始向西迁移,唯一的补偿就是一辆马车,这是由五户农户拼凑而成。

队伍里,老人抱着孩子坐在马车之上,呆呆地望着越来越远的东方,浑浊的泪水挂在他們眼角,不时给他們的孙辈低声嘱咐,‘孩子,你們要记住,你們根在大唐、在华州.

女人們脸色木然地在马车的另一头忙碌着张罗干粮,而男人們则跟在马车旁徒步行走,和老人的眷念故土不同,他們表情轻松,眼睛里洋溢着希望,不时将怀里的官文拿出来细瞧,上面有安西大都护亲笔签名,一百亩上田,又轻轻将它叠好,小心翼翼地放进怀中,虽然是在遥远的西方,但一百亩土地都是永业田,对于这些身负养家重担的男人来说,土地永远都是最致命的诱惑。

在队伍的两端,则是一千名护卫的官兵,队伍行进缓慢,磨练着他們的性子,可谁也不敢抱怨半句,因为在队伍的最后,赫然跟着安西节度使和广平王。

李清是行到凤翔时得知自己兼任北庭节度使,由封常清取代安思顺任河西节度使,此任命对他来说是有失有得。看来李隆基的用意还是要自己集中精力开发西域,不让他卷入安禄山的事件之中。

此刻,他立马在一处低矮的土丘上,打手帘遮挡住平射的阳光,他望着行进缓慢地队伍,无奈地叹了口气。队伍已经走了近二十天才到甘州,照这个速度,到碎叶至少要五月了,这还只是一千户,将来数十万户迁到西域,更不知要到何年何月去了,事情急不来,关山万里。能顺利抵达便是一个壮举。

“告诉王都尉,今晚就在甘州歇息!”

“是!”一名亲兵接令而去。

李清回头又对张继道:“界。条件就会好起来,大家都能吃到热饭热菜。”

张继拱拱手,带着几个士兵到移民队伍中去了,这时,马蹄声从身后传来,李清回头,只见十几匹马向他快速驶来,一马当先在前,马上人丰神俊朗、英姿勃勃。正是广平王李俶。

“大将军,人家升了官都是喜气洋洋,为何到你这里却变得波澜不惊?”李俶策马上前,与李清并驾而立,这里视野开阔,他望着远方草原上奔驰地群马,马鞭一指笑道:“河西自古便是历朝历代的牧马重地,得河西即得骑兵。可惜花落别家院,大将军可是为此而感到遗憾?”

“自作聪明的家伙!”李清轻轻给了他肩头一拳,又探头向他身后看了看笑道:“可是李老道告诉你,我想谋河西?”

李老道便是李俶的授业之师李泌,他原是东宫供奉,又做了翰林学士,一直与杨国忠关系不好,在他任右相后,李泌便辞去翰林之职,正好李俶要远赴西域。李泌便欣然跟他前往,除了李泌,这次还有一百余名文官同行,他們都是京畿地区抽调的下层官吏,去安西任职两年。

李俶朝李泌乘坐的马车远远地瞟了一眼,嘿嘿一笑又道:“师傅还说,大将军若真得了河西,这个节度使最多只能再做一年,然后便入朝升为左相。”

“李老道倒是有点眼光,不愧是世外高人。”李清随意笑了笑,微微侧目瞥了一眼李俶,见他脸上挂着一丝得意,李清随即笑容一敛,冷冷道:“你师傅还说了什么?”

李俶一呆,随即脸胀得通红,眼睛里闪过一道愧意,低下头道:“多谢大将军,李俶受教了!”

李清点了点头,微微歉然道:“算了,你也是有儿子地人了,我以后不再说你。”

说罢,他轻轻捏了捏李俶的肩膀,掉转马头向后驰去,李俶望着他的背影,脑海中不由想起父王临行前对他的嘱咐,“皇上当年将镇纸赐给李清时曾说过,李清的大用是辅佐继任君王,而让你随他去安西,意义深远,现在皇上看似有意要立李琮,但谁也不知他真正的用意,此去安西,你一定要将李清牢牢抓在手中,切不可给别人机会。”

‘辅佐继任君王!’李俶喃喃低语,他的眼睛里蓦然闪过异样的神采,胸中豪气顿生,一纵马,向移民队伍飞驰而去.

看见李清向自己奔来,李惊雁立刻将车帘扯开,微微嗔道:“李郎,你到哪里去了,一下午都不见你!”

“我这不是来了吗?”

李清轻轻拍了拍她放在窗沿地手,笑道:“我的郡主愈加成熟,也就愈加漂亮,可是一生气,这漂亮便减了三分,眼角的皱纹却多了两根。”

“你竟然敢说我老,当心我敲你地头!”忍不住拿出铜镜,低头细看自己的眼角,只见光洁如玉,哪有半点皱纹,她俏脸一冷,装出一副凶巴巴的样子,可偏又装不像,只凝神片刻,便‘扑哧’笑出声来,轻轻在他手背上掐了一下,低低声笑骂道:“你这个死家伙,也不陪我说说话。”

李清见她肌肤洁白如雪、眼似秋水,心中一荡,目光迅速向

扫,见护卫的亲兵都在欣赏远方地风景,便凑上前涎“那我今晚上好好陪陪你!”

“你在胡说什么!”李惊雁脸上挂不住,她又羞又急,急向李清使个眼色,告诉他自己身旁有人,顺着她眼色看去。只见车厢里面隐隐约约有一张娇美的俏脸。正抿着嘴似笑非笑地看着他俩,李清这才想起,里面还坐着广平王的爱妃,沈珍珠。

“哈!哈!河西的气候确实比长安要冷一点。”他干笑一声,摸了摸后脑勺。又向李惊雁主动请缨道:“我去射几只野鸭子,晚上烤给你們吃。”

说罢。他向亲兵一招手,“儿郎們,跟我打野味去!”撒马便逃走。

望着他落荒而逃的背影,李惊雁又好气又好笑,这刚二月初,哪有什么野鸭子?她嘴角现出一抹令人迷醉地笑意。‘真是一只呆鸟’,轻轻将车帘刷地拉上了.

西迁的队伍继续向前,一路餐风露宿。这一日傍晚。终于抵达了沙州境内,李清一颗久悬地心也终于松了下来,这一路上没遇到马匪。也是庆幸,想必是军队的威慑起了作用,再加上这些西迁地百姓并无油水可捞,马匪們也不感兴趣.

得到李清的事先通知,刚刚升为沙州刺史地王昌龄早准备充分。在官道沿路搭建了近百顶巨大的帐篷,蒸好了热腾腾地馒头和浓稠的高汤,见西迁队伍浩浩荡荡开来,干吏立刻上前将百姓們领到帐篷里休息吃饭,一直到此时。疲乏至极的移民們才终于得到了一次喘息地机会。

“大将军,沙州刺史王昌龄求见。”

李清刚刚在大帐里安顿下来,门口便传来亲兵的禀报声。李清向李惊雁使了个眼色,李惊雁急忙和侍女收拾了几样东西进了内帐。

“请他进来!”

片刻,帐帘一挑,脸庞又黑又瘦的王昌龄匆匆走进帐内,向李清深施一礼,“属下见过大将军!”

“玉壶兄不必多礼。请坐!”

李清摆了摆请他坐下,又亲自给他斟了杯茶,方笑道:“当年我第一次见到玉壶兄时,还以为是哪个老农走错了房间。可现在八、九年过去了,玉壶兄风采不减当年。”

王昌龄仰头一笑,也慨然叹道:“当年我为县丞,阳明为主簿,可现在我为一下州刺史,阳明却成为尚书左仆射、安西大都护,人生际遇如斯。也堪称为天宝传奇,不过也多亏阳明念旧情,我才能在沙州一干便是七年,否则早就被调走了。”

“不然!”李清缓缓摇头道:“并非是我念旧情,若没有玉壶兄,哪有沙州今天的生机勃勃,将一个不足两千户地穷乡僻壤变成一个五万户地上州.

“去年河西逃来不少流民,现在是七万!”王昌龄小声纠正道。

“好家伙,只隔一年又变成七万了。”李清呵呵大笑,忽然,他心中生出一个念头,如果在沙州、龟兹、拔换城(今阿克苏)各设立疏导点,这将极大缓解移民迁徙之苦,使那些老弱之人不至于死在半途,突来的想法使他按耐不住心中地激动,背着手在帐篷内来回踱步,细细考虑自己想法地可行性,关键是粮食,这样一来,移民在路上耗费的时间更长,对粮食的消耗是巨大地,而朝廷拨不出粮食,一切得靠自己解决。

想到此,李清又追问道:“现在沙州仓禀里还有多少钱粮?”

王昌龄想了想答道:“钱还有近二十万贯,而存粮原本有四十万石,上月张巡要去十万石军粮,应还有三十万石左右,不过沙州民间储粮颇足,可再收购一些,我估计最后能到五十万石。”

李清点了点头,“这五十万石粮都给我留着,我打算在沙州建一个移民疏导点,让他們能在此将养一、二个月再上路,你看可行?”

虽然是商量的口吻,但王昌龄知道,这只是李清念在故人的份上对自己客气点罢了,实际上就是一个命令,不容违抗,也不容讨价还价,王昌龄当即答应道:“我明日便着手此事,请大将军放心!”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沙州地近况,这时,亲兵进来禀报,‘李泌在门口求见!’

“请他稍等片刻!”

“阳明既然还有事,我就不打扰了!”王昌龄见李清有客,便告辞而去,李清也不留,随即派亲兵去将李泌请进来,

很快,一身道袍的李泌挑帘而入,只见他年纪约三十五、六岁,身材瘦高,皮肤白皙、显得血色略有不足,额头异常饱满,一双细长的眼睛总蕴涵着调皮地笑意。

虽然李泌已经次去翰林之位,但李清地礼数却不减,见他进帐,李清立刻起身笑呵呵迎了上去,“李翰林一路前行都不曾理我,今天怎么会有雅兴?”

“我现在已经不是翰林,只是一介平民,大将军不用如此客气。”李泌向李清拱拱手,回礼道:“在下是为广平王之事特来找大将军。”

‘广平王之事?’李清有点错愕,但他立刻便反应过来,神色严肃地走到帐门口特地叮嘱亲兵几句,命谁也不准进来。

李清此时已经完全冷静下来,他淡淡一笑问道:“说吧!为广平王何事?”

“自然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李泌慢慢走到李清面前坐下,谢过亲兵倒的茶,随后他见左右无人,便将身子靠近李清,压低了声音道:“我是为广平王谋取帝位一事而来。”

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298章 合作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15章 辞职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348章 后手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260章 解谜(下)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90章 奉命入京第54章 品牌效应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253章 荐官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27章 阆中(二)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350章 勒索第56章 暗访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314章 导火索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79章 黑帮老大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95章 初见太子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74章 绊脚石(二)第48章 冷刀子(五)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68章 帘儿第267章 蓄势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68章 帘儿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6章 上元夜(二)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27章 阆中(二)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57章 反击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90章 奉命入京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54章 品牌效应第329章 宫里的消息第58章 门生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13章 以字鉴人第31章 开店(二)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263章 夜泊第266章 线索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83章 孔方老道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264章 示警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60章 兄弟阋墙
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82章 意外失足(二)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298章 合作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15章 辞职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92章 北番有人来第285章 高力士的最后忠告第348章 后手第185章 釜底抽薪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260章 解谜(下)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90章 奉命入京第54章 品牌效应第169章 匪首的把柄第253章 荐官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27章 阆中(二)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350章 勒索第56章 暗访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314章 导火索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219章 大明寺偶遇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79章 黑帮老大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95章 初见太子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74章 绊脚石(二)第48章 冷刀子(五)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68章 帘儿第267章 蓄势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68章 帘儿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6章 上元夜(二)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27章 阆中(二)第244章 科举案(六)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57章 反击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90章 奉命入京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54章 品牌效应第329章 宫里的消息第58章 门生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13章 以字鉴人第31章 开店(二)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263章 夜泊第266章 线索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83章 孔方老道第380章 里应外合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264章 示警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60章 兄弟阋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