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

国已逾百年,子孙繁衍、生生不息,亲王、郡王、显还有出嫁的公主、入赘的驸马,或富贵三世、或荣华一生,到天宝年间,李氏宗亲已不下千人,另外皇亲国戚更是不计其数。

这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尤其是这群享有特权、锦衣玉食的皇室子弟,在春意盎然、暖气催情的仲春,更是异常活跃,追花逐蝶、赏花踏青,长安处处可见他们的影子。

李清一行在延光门外见到的便是其中最活跃的一群,部分是李唐宗室,还有不少高官子女,年纪都不大,此刻他们正从乐游原夜营归来,野宿的亢奋还未消去,行进中更是趾高气扬。

这里虽是城外,但道路两旁屋舍密集,一路摆满了小摊小贩,往来人流如织,更使狭窄的官道更加拥堵。

忽然不知谁喊了一声,“飞蝗党来了,大家快躲!”,所有人都发现了旌旗和马队向这边开来,街上顿时乱成一团,呼儿唤女,拖箩挑担地向两边屋檐下躲去,马队仿佛决堤的河水,滔滔而来,踢翻了老人的茶摊,踏烂了小贩的瓜果,人们缩着肩、背过脸,不敢看他们,年轻的女子更是躲进小巷,生怕惹祸上身。

李清见他们嚣张,便命令士兵们退到边上,将路让给他们,十几个文官更知道这帮人不好惹,纷纷跑到便道上。远远地看着他们。

很快,浩浩荡荡地车马队从唐军将士们面前经过,两大群人擦肩而过,,一面是肆无忌惮的笑声和歌伎的尖叫声,另一面却是一群风尘仆仆的唐军将士沉默无语。

路边一群盔甲破旧、黝黑干瘦的唐军自然引起了这帮‘飞蝗党’的兴趣,少女们坐在马车里指指点点,掩嘴偷笑。一群衣甲鲜明的少年将军更是嘴撇到耳边,将胸脯挺得高高,头盔上红缨飘扬,活象为吸引异性而开屏的孔雀。

忽然有人大叫一声:“这是哪里来地叫花子,好象还是士兵,真丢大唐的脸!”

众人一起哄堂大笑。见这群士兵都不敢吭声,笑声更加响亮,这时,一辆马车经过,车帘拉起,露出几张漂亮的脸蛋,上下打量对面的唐军,一名梳双鬟流苏辫的绿衣少女盯着最边上的黑瘦将军看了半天,忽然叫了起来,“李清。是你吗?”

这个绿衣少女不是别人,正是帘儿同父异母地姐姐崔柳柳。她叫声引来无数人的注目,李清的脸微微一沉。他早看见了崔柳柳,见她居然和这帮人混在一起,心中着实不悦,便扭头不想理她,不料还是被她发现。

“停车!停车!我要下去。”

她拉开车门,跳下去,提着绿色长裙向李清跑来,紧接着后面几个少女也跳下马车。跟在她的后面。

喧闹的队伍停住,也渐渐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都落在她与李清的身上,一些听见她叫喊的人开始悄悄议论起来,‘这人是谁?.

崔柳柳满怀喜悦跑到李清面前,明媚的笑脸上洋溢着久别重逢的激情,却发现周围一群士兵都冷冰冰地看着她,甚至靠李清最近地几个,手直接握在刀柄上,仿佛她是一个要突施偷袭的女刺客。

“崔小姐,真是巧!”

李清勉强笑一笑向她微微点头,便算是打了招呼。

没有得到另一个人地响应,这重逢的激情便燃不起来,崔柳柳见李清没有下马,她忽然似明白了什么,便低着头轻轻地说道:“你去南诏地事我不知道,你是在怪我没来送行吗?”

李清忽然瞥见她马车后面胡乱折叠成一团的帐篷,眉头一皱,责问道:“你在外边过夜,有没有经过你父亲的同意!”

崔柳柳自小被他母亲娇纵,长大后恣意任性,天不怕地不怕,在长安是出了名的刁蛮女,可她却有点怕李清,自上元夜与他相识,她便对他有了一分爱恋,这份爱恋在一段时间内支配着她的整个身心,使她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她时时刻刻都想找他,想和他在一起,虽然她也知道他并不将自己放在心上,但这并不妨碍她的热情,也不妨碍她体会这种美妙的感觉,可自从李清成亲,这种感觉便陡然消失,她为此伤心了很久,后来李清去了南诏,她也渐渐淡忘了这段情,又恢复了她往日地浪荡生活,整天就和一帮不良皇室子弟在一起鬼混,为此她的父亲也气伤了心,不再管她,直到刚才她又看见了李清,极度地惊喜使她心中已灭掉的死灰竟忽地又燃了起来。

此刻,重逢的激动已经荡然无存,李清问话让她羞愧,他的严厉使她害怕,但众目睽睽之下,她竟僵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你是什么东西,竟敢对崔小姐如此无礼!”

李清的冷漠早惹恼了施柳柳的同伙,立刻冲上来一帮皇室子弟,将他团团围住,拔出腰间宝剑恶狠狠指着他。

“滚下马来!.

旁边唐军大怒,三百骑将士纷纷拔出战刀冲上前来,个个凶神恶煞,战刀在阳光下闪着冰冷的光芒,凛冽的杀气逼迫而来,竟将这群人马匹吓得连连后退,‘唏溜溜!’乱叫。

“不可鲁莽,你们退下!”

将军有令,将士们只得收刀回鞘,退回原位,杀气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一群皇室子弟哪里见过这种阵势,一个个吓得苍白,口唇发干,李清向他们拱了拱手,淡淡一笑:“我的手下们最近杀人顺了手,惊吓了各位,不要被我扰了心情,请继续赶路吧!”

说完,他又向崔柳柳冷冷说道:“若你还肯听我这个大哥一句话,现在赶紧回家向你父亲道歉,若不肯听,以后也休要再叫我,去吧!”

崔柳柳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嘴唇动了动,却一句话说不出来,只得低头匆匆上了马车。

众少年被他的气势所慑,又偷眼看了看横眉怒目的唐军士兵,只得怏怏收了剑,这时,站在最后一个三十出头的瘦高男子向李清高声道:“将军可敢留下大名?”

此人脸色灰白,鼻子硕大,李清忽然觉得此鼻子似乎有点面熟,象在哪里见过,但此时却不容他细想,他微微一笑,“刚才崔小姐不是说了吗?在下李清,职位卑微,乃无名之辈,不敢污了众位王爷、少爷的耳朵。”

“李清?”

众人念了念这个名字,确实陌生,但那名瘦高的男子却脸色微变,仔细打量李清一眼,急低头向一名家人嘱咐几句,那家人悄悄上马,打马向长安城飞驰而去。

这时,从长安城方向传来马铃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随后响起轰然的马蹄声,远方出现大群骏马,卷起滚滚黄尘,簇拥着一匹白色骏马飞驰而来,骏马象一片雪影,冥冥闪着银光,连马笼头也是光闪闪的,仿佛是镶嵌着星光的宝石,马上骑士策马疾驶,披风在身后掀起,高高的金盔下满头黑发迎风飘扬,他眼似弯月,唇线刚强,顾盼之间神采飞扬,散发着勃勃的青春气息。

他从一帮少年身旁飞驰而过,招呼也不打,一脸不屑,那少年公子看见了李清,一拉缰绳,骏马长嘶一声,前蹄高高跃起,如飞龙入云,“李将军,师傅,你们果然回来了?”

李清见他丰神俊朗,也是皇室子弟装束,和眼前这帮宗室子弟一比,竟仿佛凤凰立鸡群一般,心中顿生好感,亦拱手施礼道:“在下李清。请问公子是?”

这时,李嗣业悄悄走近,在李清耳边低声道:“阳明,他便是太子长子,广平王李俶。”

少年口中地师傅正是李嗣业,曾教过他陌刀刀法,也受过他的拜师之礼,算得上是他的师傅。也很喜欢此子的勤奋,便笑道:“又要去跑马了吗?这临近长安城,却不知道减速,当心有拾遗告你父王一状,和上次一般打烂你的屁股。”

少年吐了下舌头,翻身下马。手一挥笑道:“儿郎们都下马,师傅说了,要咱们步行回长安。”

“你这臭小子,我几时让你步行,看来你真是皮痒了,等明日我再传授你几招,好好治一治你。”

听到‘治一治’三个字,那少年挠挠头苦脸道:“我此番有得苦头吃了,不如高挂免战牌,先挫挫师傅的锐气再说。咦!我怎么全说了。”说罢,他冲李嗣业挤挤眼睛。哈哈大笑起来。

眼一瞥,却看见李清正含笑望着他。忽然‘啊!’地一声,拍了拍自己的脑门大叫道:“该死!该死!险些忘了大事。”

说完,他赶紧下马向李清深施一礼,“父王身体欠佳,不能亲自前来迎接,便命我代他前来欢迎李将军回朝。”

李亨的用意李清自然明白,归不归太子党他心中自有打算,但广平王李俶地朝气蓬勃。却让他怀了十分的好感,他是知道一点历史的。这个李俶应该就是日后的代宗皇帝了,能文能武,器宇不凡,果然是人中之龙,他下马急回礼道:“小王爷多礼了,李清何得何能,竟惊动了太子,实在担当不起。”

旁边的一众皇室子弟见广平王亲来迎接李清,还是代表太子,心中不由暗暗心惊,‘这个李清到底是什么来头?’竟连太子都想亲来迎接,一群红男绿女的眼中都流露出震惊与疑虑,随即人群中响起一片嗡嗡地议论声。

此时,人群中却传来一个阴阴的声音:“我听家父说,太子这几日精神抖擞,几时身体欠佳,我看太子殿下是不敢来见李将军吧!”

李俶霍地回头,说话的正是那个瘦高个男子,李俶却认识他,李林甫的第八子李银,他冷笑一声,回应道:“我父亲是堂堂正正的太子,不象有些人,据着相位,不思报效朝廷,却尽做阴毒龌龊的背后勾当。”

李银勃然大怒,指着李俶恶狠狠道:“你把话说清楚了,我父亲几时阴毒龌龊,又做了什么背后勾当,你若说不清楚,那我们去皇上面前说。”

李清暗暗摇了摇头,父辈的恩怨竟传到了子辈身上,他见李俶眼中闪过一丝懊恼,知道他心中也有些后悔,便笑着替他解围道:“原来李公子是李相国之子,李清刚才得罪了,我倒觉得李相国与太子殿下关系一向交好,可别为了咱们后辈的几句无心之言便伤了彼此和气,这对大唐社稷不利,也是皇上不愿见到的,李公子,你说我的话可有道理。”

李银知道李清所指,是让自己不要捅破了父亲与太子之间那层薄薄地面子,便微微一笑,拱拱道:“李将军不仅胆识过人,言语也厉害,在下李银,也替家父李林甫来迎接李将军从南诏凯旋。”

此言一出,不仅这群王室子女,就连旁边看热闹的百姓也开始对这群披挂着血锈盔甲地黑瘦军人们肃然起敬,原来他们就是那群纵横东和南诏的三百骑大唐勇士,他们在东孤身奋战,他们在南诏英勇果敢,他们地事迹早随着第一批使臣的回归传遍了长安的大街小巷。

确实,他们的盔甲破旧、军服褪色,个个黝黑干瘦,在雄伟辉煌的大唐都城面前,显得十分寒碜。但他们褪色军服意味着无数的风雨夜行军,意味着跋山涉水地出击,意味着高原烈日的暴晒。那血迹斑斑的锈痕,也不说明别地,那意味着在决死的鏖战中因为来不及揩拭人血而锈成这样,这里面有敌人血,也有自己地血,甚至两者的血混在了一起。

在他们面前,人们都禁不住鞠躬如也,因为这些人恰恰就是英雄的旗帜和典范,他们身上,充分体现出大唐热血尚武的报国精神。

这时,延光门里又飞驰出数十匹马,马上之人都是宫中内侍打扮,边令诚一马当先,不多时便赶到了李清的身旁,他上下打量一下李清,忽然从怀中掏出一面金牌,高高举起,“皇上命羽林军果毅都尉李清火速进宫见驾!”

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52章 暗流(四)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303章 局势逆转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50章 暗流(二)第203章 悲情牌第26章 阆中(一)第37章 发薪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138章 返京第5章 上元夜(一)第126章 暗渡陈仓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358章 马嵬坡(一)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211章 南诏消息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53章 暗流(五)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87章 抓住把柄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54章 品牌效应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67章 官从天降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100章 相亲(上)第14章 祸起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182章 远谋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20章 官司(四)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213章 前夜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49章 清洗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90章 奉命入京第35章 贵人(一)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6章 上元夜(二)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261章 策划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81章 意外失足第174章 纳妾第264章 示警第314章 导火索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293章 艰难的行军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286章 外放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314章 导火索第241章 科举案(三)
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52章 暗流(四)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281章 客栈布局第208章 暗流涌动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342章 江山如棋(七)第303章 局势逆转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367章 募兵的真正用意第50章 暗流(二)第203章 悲情牌第26章 阆中(一)第37章 发薪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138章 返京第5章 上元夜(一)第126章 暗渡陈仓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358章 马嵬坡(一)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211章 南诏消息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277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上)第53章 暗流(五)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87章 抓住把柄第18章 下 官司(二)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54章 品牌效应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205章 谁为左相?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67章 官从天降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100章 相亲(上)第14章 祸起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182章 远谋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151章 东宫案(五)第230章 李隆基难断崔家事第20章 官司(四)第290章 高仙芝的小鞋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360章 马嵬坡(三)第213章 前夜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49章 清洗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252章 失意的酒楼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90章 奉命入京第35章 贵人(一)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6章 上元夜(二)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261章 策划第343章 江山如棋(八)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81章 意外失足第174章 纳妾第264章 示警第314章 导火索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362章 马嵬坡(五)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293章 艰难的行军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286章 外放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314章 导火索第241章 科举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