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策划

早春二月,天气仿佛恋爱中的少女,情绪阴晴不定,天空布满了灰蒙蒙的乌云,昨日还是金光灿烂,可今天一早天空便飘下了丝丝细雨。

一辆马车飞驰而过,地面湿润,车轮扬不起一点灰尘,空气清新且寒冷,李清拉开车帘,向手上哈了口白气,用劲搓了搓手,目光喜悦地望着窗外的雨雾,他喜欢雨天,无论是雨丝纷飞还是雨滴叮咚,都仿佛是大自然的音符,流畅而舒缓,蒙蒙细雨洗去了人们内心的焦躁,使他的心灵归于宁静,是‘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离别温情;是‘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的孤寂自省;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率真豁达;更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忧国忧民。

李清刚刚从百孙院归来,他已经将使太子忧心卧床的密信交还给了广平王,没有多余的话,广平王也没有深谢,两人心知肚明。

‘吱!’马车忽然停了下来,前面是朱雀门,一辆马车阻碍了他的去路,也打断了李清的思路,车夫回头道:“老爷!好象有人找你。”

李清从窗口探头看去,十几步外,杨国忠笑容满面地朝他走来,老远便嚷道:“阳明,昨日请你,怎么不来?”

李清推开车门,懒洋洋笑道:“纳个妾也须要这么大的动静吗?你这家伙无非是想人财两得,今天就封一份礼去,省得你老忘不了我。”

他从马车跳下,见杨国忠官服鲜明整齐,不由又笑道:“怎么,新婚燕尔便来上朝,可是被大嫂打出来了?”

杨国忠面带苦色叹了口气,可他的眼睛里却有藏不住的得意,“我是想请三天假,可皇上又要召见我,好生烦人!”

他偷眼看了看李清,又无可奈何耸耸肩,道:“这不!先到朝房里取一些资料,省得皇上问起来我无话可答,阳明可有什么话需要我转告皇上?”

李清呵呵一笑道:“我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怎敢劳动杨兄大驾,这一路前去,杨兄定少不了应酬,我就不耽误你的时间了。”

杨国忠摸了一手的软刺,却并不恼火,只打了个哈哈笑道:“阳明说得极是,朝中闲人太多,我这就先走一步。”

说罢,他跑回自己马车,先进城门去了,直到他稍稍走远,李清才轻轻冷笑一声,向车夫命道:“跟上去,回户部衙门。”

。。。。。。。。

且说杨国忠赶到兴庆宫,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的事,沉寂了三年后,他又慢慢东山再起,反而比从前更受李隆基的重用,此时他已近五十岁,在官场混了这些年,他已经没有初入官场的生涩,适度的打压却让他渐渐变得圆滑老辣,去年他加入了裴党,在重任京兆尹后,他便成了裴党数一数二骨干。

今天李隆基召见他,他早知道是为何了事,却故作姿态去皇城中转了一圈,其用意是为了消除众人对皇上召见他的猜疑。

进了勤政殿,杨国忠嬉笑之色尽去,脸上渐渐变得严肃起来,他在执事太监的引导下迅速来到李隆基的御书房前。

这几日,李隆基在御书房的时间渐渐增多,虽然处理国家大事的热情没有了,但如何保住他的皇位,他却一步也没有松懈,正如李林甫和李清所猜测的一样,李隆基终于决定东宫易主,这是他从天宝三年就开始谋划之事,一直等到了今天,这是一场远距离的布局,从铲除李亨的左膀右臂开始,罢李适之、杀皇甫惟明、调章仇兼琼和夫蒙灵察、贬韦坚,瓦解太子党,剥夺东宫之权,一步一步,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但李亨还有个最大的依凭不倒,使得李隆基迟迟不敢动他,那便是手握二十几万重兵的王忠嗣,他事先布置的两个节度副使王难得和董延光却不能服众,最终无法架空王忠嗣,使得李隆基不得不物色新的替代者,在前年,也就是天宝六年,唐蕃间再次爆发了争夺石堡城的战役,王忠嗣手下胡人悍将哥舒翰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得极为出彩,保住了石堡城,他也由此进了李隆基的视线,李隆基毫不犹豫罢免陇右节度副使董延光之职,任命哥舒翰为陇右节度副使兼河州都督。

在这次王忠嗣进京述职中,自然就是由哥舒翰暂行节度使事,这正是李隆基所等待的机会。

三年的岁月十分短暂,但给李隆基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三年间,他老态毕露,须头白了大半,脸上的面皮松弛,手臂和脖子上都出现了老人斑。

此刻,大唐天子李隆基正斜躺在龙榻看一份绝密报告,报告的内容正是几方角逐的金丸事件,他的人虽然没有参与之事,但李隆基的情报却远较当事者清楚,他仿佛一个居高临下之人,看到的是问题的实质和整体,报告的内容十分详细,仅仅只缺了第一天晚上金丸争夺的一段,其他如李亨写密信给王忠嗣,李林甫、庆王、李清三方的争夺,到最后荔非守瑜得到密信,一直到二个时辰前,李清将密信还给了广平王,报告中都记录得详详细细。

“啪!”李隆基将报告随手扔到桌上,回头对高力士冷冷道:“这个李清,难道又要来坏朕的大事吗?”

高力士小心翼翼上前一步,低声道:“或许李侍郎没有看出陛下的心思,是出于保太子的考虑。”

高力士的心里十分矛盾,这份报告就是他刚刚整理出来,虽然他一直支持李亨,但看目前的形势他也明白大势已去,他并没有因此隐瞒或删去部分内容,而是如实地向李隆基汇报,太子倒了对他是有损失,可若失去皇上的信任,那就得不偿失了。

李隆基的鼻子轻轻哼了一声,“他没有看出?大将军当真是这样认为的吗?”

“这。。。。。”

高力士面露难色,他尴尬笑了笑道:“老奴对此子的印象不错,所以皇上一问,老奴便往好的地方说。”

李隆基面色稍缓,微微一笑道:“这是实话,其实朕对他的印象也很好,年轻有为、有情有义,但他是户部侍郎,只要管好财税便可,又何必来插手太子废立,让朕左右为难。”

“要不,让老奴去提醒他一下?”

李隆基沉思片刻,摇了摇头,道:“此事你就不要过问了,朕自有定计。”

这时,鱼朝恩悄悄走到门口禀报道:“陛下,杨中丞来了,正在外间等候!”

“宣他觐见!”李隆基迅速坐直了身子,杨国忠就将是他此次易主东宫的主力,在他眼中此时的杨国忠已经不是三年前那个卤莽、惹祸的国舅,已经初具权谋,可以慢慢取李林甫而代之。

“微臣参见陛下!”杨国忠大步走进书房向李隆基叩首行礼。

“国舅请坐!”

李隆基微微摆了摆手,“朕身体不好,不能持久,我们就长话短说吧!”

他向高力士使了个眼色,后者立刻退到门口,将所有在门外伺候的太监赶走,此时,房间里就只剩下李隆基和杨国忠两人,李隆基沉思了片刻道:“这次太子密信王忠嗣一事想必你也有所耳闻,你怎么看此事?”

杨国忠知道有些事瞒不过李隆基,便毫不迟疑答道:“启禀陛下,臣是从庆王口中得知此事,只可惜那封密信没有到手,错过了这次机会,但臣以为,太子既然有第一次,应该就会有第二次,只要下一次抓住机会,还是有可能作为。”

李隆基并不为杨国忠与庆王有勾结而恼火,他只想知道杨国忠对自己是否的坦诚,李隆基赞许地点了点头,道:“你说得不错,他是什么样的人朕很清楚,胆小慎为又野心勃勃,他不会再写什么信了,若稍微施加点压力,他应该会密见王忠嗣。”

说到这里,李隆基从案上抽出一封密旨,递给杨国忠道:“照朕的吩咐去做,不要再有失误了。”

杨国忠受宠若惊地接过密旨,急跪下谢恩道:“请陛下放心,微臣决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朕还有一件事要问你。”

李隆基背着手在御书房里走了几步,拉长了语调缓缓说道:“这次太子的密信被户部侍郎李清所得,朕不想让他参与此事,你可有什么办法?”

杨国忠心中抖了一下,迸出一丝惊喜,‘难道皇上是要对李清下手吗?不象!不象!千万不要冲动,’他的手心微微出了汗,心中迅速平衡此事的利弊,‘现在还不是两线作战的时机。’杨国忠头脑慢慢地冷静下来,将趁机陷害李清的念头压了下去。

“臣以为此事极易,将他暂时调出京城便可。”

“不错!不错!你果然有长进了。”

李隆基拍了拍这个大舅子的肩膀,笑道:“有些事可为,有些事不可为,只要你能把握这个平衡,你就能成为朕的左膀右臂,去吧!李清之事,朕自有分寸,你就不要过问了。”

“臣这就去为陛下办事。”杨国忠收好密旨,告退而去。

听着他的脚步声渐渐远去,李隆基冷冷一笑,从随身携带的紫檀匣中取出一封密旨,又随手写了一旨,一齐递给刚刚进屋的高力士道:“给朕送加急,一封给陇右哥舒翰,另一封给苏州刺史崔涣,命他们按旨行事。”

。。。。。。。

第314章 导火索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138章 返京第81章 意外失足第6章 上元夜(二)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262章 固执第64章 杨家(三)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58章 门生第203章 悲情牌第131章 破局第89章 困兽犹斗第43章 风骤起(二)第315章 兵不厌诈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260章 解谜(下)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17章 摸奖第114章 成亲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7章 县令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8章 童生第348章 后手第84章 海家的把柄(一)第239章 科举案(一)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36章 贵人(二)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42章 风骤起(一)第37章 发薪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259章 解谜(上)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329章 杨国忠的把柄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245章 科举案(七)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261章 策划第50章 暗流(二)第63章 杨家(一)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56章 暗访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三百零八章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23章 仪陇小摊(二)第87章 抓住把柄第35章 贵人(一)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384章 家国天下(四)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51章 暗流(三)第74章 绊脚石(二)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121章 美女与阴谋第184章 布局第329章 宫里的消息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269章 意外
第314章 导火索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138章 返京第81章 意外失足第6章 上元夜(二)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262章 固执第64章 杨家(三)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58章 门生第203章 悲情牌第131章 破局第89章 困兽犹斗第43章 风骤起(二)第315章 兵不厌诈第189章 三方博弈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260章 解谜(下)第378章 请君入瓮第17章 摸奖第114章 成亲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7章 县令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8章 童生第348章 后手第84章 海家的把柄(一)第239章 科举案(一)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69章 县尉县丞(一)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279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下)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36章 贵人(二)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42章 风骤起(一)第37章 发薪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259章 解谜(上)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329章 杨国忠的把柄第346章 江山如棋(十一)第170章 横峰突起第245章 科举案(七)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261章 策划第50章 暗流(二)第63章 杨家(一)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56章 暗访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三百零八章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23章 仪陇小摊(二)第87章 抓住把柄第35章 贵人(一)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384章 家国天下(四)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51章 暗流(三)第74章 绊脚石(二)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289章 沙州夜话第121章 美女与阴谋第184章 布局第329章 宫里的消息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269章 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