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皇杠被劫

天不亮,李清离开家门去州衙办公,倒不是他勤政,一出来,地上就会象下火一般,出外办事的人几乎都会选择此时出门,李清也是随乡随俗。

天将破晓,黎明时分空气清新,还带着一丝凉意,沙州蓄积不了热量,盛夏时节,早晚相对较为凉爽,此时大街上的人倒比中午还多,都是赶早出门的人,大街人来人往,一辆辆马车从李清身边飞驰而过。

李嗣业已经去了五日,究竟能不能借到兵,说老实话,李清一点底都没有,且不说这种跨区域调兵需要兵部的批准或者李隆基的首肯,就算是私下调兵,高仙芝肯不肯为他冒这个风险也未为可知,毕竟只是一支小小的匪患,他开始有些后悔,如果李嗣业又被高仙芝扣住不放,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阳明!李刺史!李都督!”

沉思中的李清被惊醒,似乎后面有人在叫他,一声一个称呼,他忙回头望去,却被人流阻碍了视线.

“都督,好象是王大人?”

透过人群,身边的亲兵远远地看见了叫他之人,很快,一辆马车在李清停了下来,车窗里探出一张又黑又瘦的脸,布满了褶子,果然是王昌龄,李清昨天刚下的规矩,沙州的官员中只有五十岁以上才能坐马车,其他一律骑马,包括他本人,省得体积庞大的马车拥堵在衙门口,影响了通风。

“早啊!”

李清笑笑给他打了个招呼,“玉壶兄既然坐马车,其实晚点来也无妨。”

王昌龄却没回答,他身字也探出窗子,努力向后张望,李清奇怪,正要询问,却见一辆马车飞驰而来,停在王昌龄的马车后面,车门开了,从里面下来一个中年男子,身体颇为肥胖,王昌龄一见他,立刻也跳下马车,将他拉到李清面前,向李清介绍道:“这是我们敦煌县数一数二的大商人,往来于西域和长安之间,姓马,是我前日在酒桌上认识的。”

那马商人见了李清,立刻上前恭恭敬敬行了个礼,“小民马元见过刺史大人。”

李清诧异地望了王昌龄,此人的脾气又臭又硬,从不和人假于辞色,今天怎么变了性子?竟给自己介绍起大商人来,心虽这样想,但嘴上还是笑呵呵道:“不知马商人是做哪一行的?”

“小民是做绸缎生意的,这不,今天便打算去长安进货。”

“绸缎!”

李清立刻来了兴趣,眉飞色舞笑道:“你若去长安进货,我介绍个店给你,长安西市的巴蜀行,你就说是我介绍的,保证你买到物美价低的好货色。”

“呵呵!小民春天时去过一次,那个长一对招风耳的掌柜好厉害,生意竟做到我的客栈来,真不知他们是怎样找到我的。”

两人在谈生意,却急坏了旁边的王昌龄,他急得一跺脚,吼道:“马元,你巴巴儿找我,不是说有大事要向大人汇报吗?”

一句提醒了马元,他是有一件大事,赶紧对李清道:“我刚才经过东门看见城墙时,忽然想起我父亲说过的一件事,可能大人会感兴趣。”

李清见他说得郑重,也笑容收敛起来,“什么事?”

马商人想了想道:“开元三年还是四年,具体是哪一年我忘了,大人可以去查查县志,当时是重筑城墙,我听父亲说,不知是什么原因,东城墙正门一段便偷工减料了,用的石料厚度比正常薄了一半还多,而且里面还是空心的,没有用泥沙夯实。”

话音刚落,人便被李清扯了两个趔趄,好在此兄重心颇低,下盘结实才没被拉趴下。

“快带我看看去!”

李清飞身上马,狠狠一鞭抽下,战马吃痛,便向东门处狂奔而去。

“刺史大人,听我父亲说,大概就是这一段。”

马商人从城门起,向北走了三步,往前一指道:“再向前八十几步,这一段的城墙就是我说的情况。”

李清脸色阴沉,手一指,回头向十几个守门的士兵们命令道:“撬下一块砖石看看!”

士兵闻命,赶紧找来铁条、撬棒之类,不料刚一用力,砖石便裂开,碎成几块,‘扑通!’掉进里面去了,吓得一群士兵一哄而散,跑得远远的,仿佛城墙马上要塌了一般。

“要塌也不是今天!”李清瞪了他们一眼,亲自上前细看,城墙上出现了一个两尺见方的大洞,黑漆漆,一股霉湿之气迎面扑来,他随手拾起根撬棒向里面捅去,没入大半,却碰到一个软软绵绵的东西,好象是根腐朽的木头,里面果然是空的,用木头撑着,就仿佛后世用来拍电影的道具城墙一般。

王昌龄点了个火把,伸进洞看去,里面氧气不足,火把忽忽弱弱,很快便熄掉了,但王昌龄也看到了一角,叹道:“里面全仗木头撑着,看样子木头已经腐朽,若再过几年,这段城墙便要塌了。”

清沉默不语,他用手掌比划一下墙石的厚度,忽然狠在墙上,恨声道:“吐蕃人若用巨型投石机,一石便可以砸垮它。”

王昌龄一呆,连忙道:“我想去衙门找找资料,开元初年,应该还在!”

李清摇了摇头,冷笑一声道:“这种证据是不会留给后任,就算有,也是假的!算了,还是我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吧!”

“可是库禀里只有不到百贯钱,要到八月才有赋税入库。”

王昌龄迟疑一下,瞥了一眼李清,话到嘴边却又变了,“要不然我去问问县里还有多少钱?”

“我们县里也只有三百多贯!”

敦煌县令张巡也闻讯赶到,他看了看情况,心中迅速估算一下,对李清道:“大人,要重修这段城墙,少说也要三千贯,如今之计,只能朝廷报告,请朝廷拨钱来修。”

李清苦笑一声道:“朝廷拨钱要到什么时候去?先要派人来查看,再追究以前都督的责任,再辩论一番,然后工部再把工事排个队,侍郎再打个哈哈,相国大人说了,天凉好个秋,明春再说!明春再说!如此,一来二去,没有一年半载钱是下不来的。”

“那这事阳明看该如何处置?”他。

他的意思李清当然明白,没好气道:“我最后悔之事便是在义宾掏自己钱修桥,现在可好,自己不想着开源节流,整天就眼巴巴盯着我那几个钱。”

王昌龄哈哈一笑,随手给了他一拳道:“财不露白,谁叫你那么张扬,连马匪都能打你的主意,为何我就不能?”

“你.马蹄声,只见一匹马从州衙方向奔来,近了,才发现马上之人是他的幕僚高适,只见他高声向李清急唤:“大人快快回去!朝廷圣旨到了。”

李清生出一个念头,“难道是李隆基有信了吗?”

随即又觉得时间没那么快,可能性不大,如果不是,那又会是什么事,他顾不得细想,大步向自己坐骑走去。

“阳明,那这城墙之事怎么办?”王昌龄一把没拉住他,急得直喊。

“罢了!罢了!谁叫这种烂事情摊在我头上。”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对王昌龄道:“你自己看着办吧!别忘了记笔帐就是。”

走了两步,又回头对二人笑道:“我先说在前面,这一次我只是先垫付,等朝廷拨钱下来可是要还我的,你们二人可要替我佐证。”

王昌龄只撇了撇嘴,可张巡却听得目瞪口呆,三千贯啊!一下子拿出三千贯,他到底有多少钱?他一把抓住王昌龄的胳膊,几乎要将他的几根老骨头捏断,急道:“王大人,刺史大人他、他带了多少钱来?”

王昌龄看了他一眼,便在他耳边低语几句,张巡的眼中闪出异样的光彩,兴奋得搓手追了上去,“李大人,不!李都督,你慢走一步,我想和你商量件事!”

自然不是好事.

李清赶到州衙,却见街头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前面数百轻骑将州衙前的道路堵得水泄不通,他好容易挤过去,只见州衙门口站着几十个羽林军,旁边有几辆马车,用油布遮盖得严严实实,想必这就是要赏赐自己之物,再向上看去,三名黄衣宦官正站在台阶上焦急等待,他们脸色发黑,眼中都布满血丝,气色都不太好,估计是昨晚赶了夜路,正中间那名宦官,李清却认识他,正是李隆基身边的大宦官边令诚,自己从南诏返京时曾见过。

但他在西域的出现会不会有什么特别含义?李清知道,天宝后期来西域监军的,便是此人。

“李都督别来无恙?”

边令诚一眼便看见了他,忙笑呵呵向他招手。

李清翻身下马,疾步跑上台阶,拉住他热乎乎的手笑道:“我说今天怎会这么热,原来是边公公到了,在异乡遇到京城旧人,李清高兴啊!”

边令诚见他说得真诚,心中也有些感动,他指了指那圣旨道:“本来是需要你夫人来接旨,但听说她身体不好,你就代她接吧!”

他快步走到桌案后面,从旁边太监手里接过圣旨,高声道:“豆卢军都督兼沙州刺史、云麾将军李清接旨!”

李清急上前一步跪倒在地,“臣李清接旨!”

边令诚微微一笑,展开圣旨念了起来,他声音清朗,将圣旨的内容一字不漏地传到李清耳中,

“.匹,.了朕意,钦此!”

李清心中长长松了口气,拜了一拜,“臣李清谨记圣恩,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站起来接过圣旨,边令诚却揽着他的肩膀到一旁低声道:“此次皇

赴西域封赏,一共只有四人,陇右、河西节度使皇甫西都护高仙芝、北庭都护程千里,还一个就是你,你们都各种借口,象皇甫惟明是封其子为礼部郎中,高仙芝是封其为开国县公,程千里也是封其次妻诰命,但赏赐的东西却是一样,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李清缓缓点头,他怎么会不明白,自己只是个小都督,却和节度使、大都护们放在一起封赏,这是否是在向自己暗示什么呢?

“无功却受禄,边公公请转告皇上,李清受之有愧啊!”

“别人羡慕都还来不及,你还受之有愧?”

宣旨完毕,边令诚疲惫地伸了个懒腰,对李清笑道:“你们那个玉门关驿条件太差,我实在看不上眼,连夜赶路,就想来沙州好好睡一觉。”

听说边令诚一夜未睡,李清连忙将王昌龄找来,吩咐他去安排最好的宿处。

“多谢李都督了。”

边令诚大步走下台阶,先命令羽林军将一只只箱子从马车上搬下来,他指了指几辆马车对李清笑道:“这些都是皇上赏赐你之物,一路携带不易,给了你,我也算轻松了。”

“这些全是我的吗?”

李清见边令诚空手空脚而走,不由有些疑惑,“那高都护和程都护的赏赐之物呢?”

边令诚哈哈一笑,“那些全是赏给你的,那两位都护的赏赐我寄存在玉门关驿,省得来回走拿着麻烦。”

“玉门关驿?”

李清忽然脸色大变,他一下子想起了那群马匪,不由急问道:“可有人在那里看护?”

边令诚见他脸色不对,心中也有些忐忑,昨晚玉门关驿的守卒告诉他这一带闹匪,他并不相信,只当是那几个守卒嫌麻烦哄他,反而将他们训斥一顿,可李清这表情,让他开始隐隐觉得不安。

“我放了五十名士兵在驿站看护,应该没有问题吧!”

“五十人?”

李清一声苦笑,自己三百人都差点完蛋,五十人再加上驿站的十人,一共才六十人,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也来不及多解释了,他翻身上马急对边令诚道:“请公公速派护卫兵赶去驿站,我随后来支援,要快!晚了东西就没了。”

话音一落,他一鞭抽去,战马一声长嘶,直向城外军营冲去。

玉门关驿在寿昌县以北一百里外,它的职能在李隆基时代还比较复杂,既有邮局的职能,又有官家招待所的职能,同时还要负责递送官府文书,整天就忙于接待官员,所以传递的效率就大大降低,一直到唐代宗,才将传递的职能从驿馆中剥离出来,驿馆就只负责迎来送往的接待工作。

玉门关驿的职能偏重于传递文书,一般官员到此都不会住宿,而是去寿昌县或敦煌县休息,驿站里只有一伙士兵驻守,‘伙’是唐朝军队中最小的军事单位,相当于现在的班,共十人,一个个穷得叮当响,没有什么油水,马匪平时也不打他们主意,不过若有粮草在此驻停,也照抢不误。

李清的担心没有错,其实早在凉州,边令诚的赏赐队伍便被盯住了,马匪们没有见识,自然不知道这是皇帝派来的人,不过就算知道,他们照样会下手,‘人为财死!’,管他是什么人,只是边令诚有五百轻骑护卫,使他们有些顾虑,还不敢动手,但边令诚竟然将东西寄放驿站,还只有数十人守卫,如果不下手,恐怕强盗的祖先也会从祖坟里爬出来臭骂他们了。

当李清率五百士兵赶到玉门关驿时,这里已经是一片狼籍,馆驿的围墙被推倒了,东西早被抢得干干净净,边令诚眼睛木然地望着这一切,东西没了,这可是要掉脑袋的事,护兵们都派出去搜寻了,可是,连他自己都不抱什么希望了。

李清的心里暗叹一声,事情发生在他的治内,恐怕他也脱不了干系了,他跳下马走到边令诚身边,轻轻拍了拍他肩膀,边令诚回头,木然的眼中忽然迸射出一丝希望,他一把抓住李清,颤声道:“李都督,此事你可一定要帮帮我!”

李清点了点头,帮是一定要帮,可马匪们来去无踪,去哪里找他们?就算找到了,自己只有一千二百人,真血拼下来,未必会讨好,除非是高仙芝真肯派精锐来相助。

“那我就等你的好消息!”

边令诚无力地垂下了头,他感觉到自己已经精疲力尽,再也站不住,便慢慢向馆驿走去,李清望着他蹒跚的背影,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有此人在,自己还担心高仙芝不肯发兵吗?’

想到此,他心中嘿嘿一笑,快步赶上去,揽过边令诚的肩膀柔声道:“为了把边公公的东西追回来,恐怕边公公也需出点力才行。”

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63章 杨家(一)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313章 掌权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59章 挖墙角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74章 绊脚石(二)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36章 贵人(二)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253章 荐官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19章 官司(三)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68章 帘儿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216章 意外第280章 把柄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75章 绊脚石(三)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269章 意外第350章 勒索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63章 杨家(二)第381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253章 荐官第48章 冷刀子(五)第131章 破局第381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31章 开店(二)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46章 冷刀子(三)第203章 悲情牌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326章 多管闲事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63章 杨家(一)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99章 二进宫第48章 冷刀子(五)第28章 阆中(三)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369章 杀将立威第15章 辞职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114章 成亲第49章 暗流(一)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182章 远谋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28章 阆中(三)第6章 上元夜(二)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75章 绊脚石(三)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5章 上元夜(一)
第377章 各自出招第63章 杨家(一)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313章 掌权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59章 挖墙角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74章 绊脚石(二)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36章 贵人(二)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253章 荐官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19章 官司(三)第305章 小规模战役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68章 帘儿第365章 微妙的朝议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216章 意外第280章 把柄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75章 绊脚石(三)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269章 意外第350章 勒索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141章 君臣共商西南事第63章 杨家(二)第381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253章 荐官第48章 冷刀子(五)第131章 破局第381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188章 李林甫的拉拢第268章 各逞心机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31章 开店(二)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46章 冷刀子(三)第203章 悲情牌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326章 多管闲事第206章 盐铁使的人选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63章 杨家(一)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99章 二进宫第48章 冷刀子(五)第28章 阆中(三)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369章 杀将立威第15章 辞职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114章 成亲第49章 暗流(一)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310章 高仙芝升官第182章 远谋第199章 王忠嗣的进劝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142章 情切切良辰花解语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307章 秘密武器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28章 阆中(三)第6章 上元夜(二)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75章 绊脚石(三)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156章 东宫案(十)第5章 上元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