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

当!当!’刺耳的锣声在江都县城中游荡,一匹骡车只大木笼,木笼里枷着一人,嘴角青淤、神情呆滞地望着天空。

“各位父老乡亲!此乃倒卖私盐者,数额巨大,按律死罪!”

人群围看着木笼,指指点点、议论纷纷,‘这不是张千户吗?怎么要被杀了?’

‘听说是少登记一处盐田,被人告发了,人要被杀,家产没收,妻女也被发配充军。’有知情者悄悄给大伙儿解释。

众人纷纷摇头叹息:‘这又何苦呢?偷那点钱,命也丢了,十几万贯家产也没了。’

‘你们知道个屁,这里面有内幕的。’一个身着皂服的公人脱口而出,可眼见众人好奇向他围来,又吓得连连摆手,落荒而逃。

骡车经过一个酒楼,二楼靠窗者皆趴在窗上探望,‘砰!’地一声,一个年轻公子狠狠一拍桌子,将酒楼中人都吓了一跳,纷纷回头看他。

只见那公子咬牙切齿道:“卑鄙,什么倒卖私盐,无非是想杀鸡儆猴,便安这么个罪名,滥用王法,难道李成式不管管吗?”

他旁边几个家人吓得围拢过来,急忙低声解劝:“公子,你小声点,被人听到了可不好。”

这公子想到自己肩负重任,这口恶气也只能忍下。颓然坐下,铁青着脸一杯接一杯喝闷酒。

不用说,这公子正是刚刚从长安赶来地庆王之子、新平郡王李俅,他进江都县城还不到一个时辰,便遇到了李清杀鸡儆猴之事。

这时,在一个角落有两个正在吃面的泼皮听出李俅是京城口音,且随从众多,又直呼刺史大人之名。诧异地抬起头来,对望一眼,目光中均露出一抹喜色。

‘当!当!就在前街杖毙,大伙去看啊!’

刺耳地锣声搅得李俅无心吃饭,他恨恨地将桌子一推,“我们走!”

十几个家人簇拥着他地动山摇般下楼而去。两个泼皮互相使了个眼色,也扔了几文钱在桌上,远远地衔尾跟去。

从李清的发布告密令至今已过了整整十日,正如千年前的古话,‘重赏下必有勇夫’,又如千年后的一句名言,‘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无论是多么偏远的一块盐田,总有人知道,只要跑一趟扬州。便十万钱到手,哪个不愿意?于是。告密者将扬州搅得鸡飞跳,一队队衙役和士兵在江淮一带横行。到处抓人、罚课,查封店铺、扣留盐船。

所有盐户、盐商、盐铺、盐吏、盐官,只要和盐沾一点关系地,无不人心惶惶,不知这场风暴几时才能结束。

就如后世靠矿发财的老板们一样,在江淮一带吃得开的盐户、盐商多少都和官府有一点关系,江都县令柳随风也不例外,他本人在扬州有几处赚钱的买卖。其中在临淮县也投资了一处盐田,当然。所谓投资并不是需要他拿出钱来,而是利用手中之权给人便利,白占几成份子罢了。

今天是他做江都县令以来最心惊胆战的一天,他的合伙人大盐商张千户遭人告发,被盐铁使大人选中而杀鸡儆猴,而被告发地那块漏报盐田就是他柳随风的份子田,也正是他指使张千户不要去备案。

所有审问、录供都是江都县衙役做的,张千户已经无法说话,供不出他来,这让柳随风可以放心,但是,抄家却是盐铁使下亲自所为,帐册都被带走了,里面就有他柳随风签字画押的分成契约,这让他如何不着急。

考虑了整整一个上午,柳随风心一横,决定去找李清自首,不管与他有私仇也好旧怨也好,好歹是故人,况且自己也没有真的折磨过他,最后不是将他放了吗?

抱着一线希望,柳随风惶惶然来到了李清所在的署衙。

此刻,盐铁使署衙前戒备得异常森严,数百名士兵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将整个府邸守护的严严实实、无懈可击。

府门正上方横挂一大匾,‘江淮盐铁司’,这是李隆基刚刚批准成立的官署,吏部的正式批文也到了,正式任命第五琦为江淮盐铁转运支使,主管江淮盐政及漕运,而刘晏则任命为判官,为第五琦之副。

几十名从江淮各地、甚至广州、襄州赶来的大盐商焦急地站在大门前地广场上,引颈向里面探望,今天又有一次榷盐,二十五万石的量,一百石为一份,共二千五百份,申购状早已经已经递入,虽然结果会在昭示栏中贴出,但这群盐商谁也不肯走,一直便站在门口等侯里面地消息。

这时从里面走出一名盐官,手端一只黑色漆盘,又有两个绿衣盐吏跟在后面,扛着盐引,盐商们一阵骚动,‘来了!来了!’你推我攘,一起涌上前去。

那绿衣盐吏板着脸,拣起第一块牌子高声叫喊:“林风洋,五百份!”

“赵大明,一百五十份”

“倪十三郎,一百四十份”

林风洋就是林掌柜,他和他的妻舅一起合作,在李清地刻意栽培下,已渐渐成为扬州第一大盐商,等将来盐政步入正轨后,将由他出面组建江淮盐铁商会。

“在!在!”引,他申购一千份,批下来五百份,共五万石,按每石三百五十文的官价,也就是一万七千五百贯,钱早在申购前便已交上去,凭铁牌去盐仓提货,多交的钱在王宝记柜坊办理退款,而盐引则是随货凭证,由各道盐铁司签发,且编有号码。

“恭喜林兄又拔头筹!”几名盐商上前祝贺,眼中充满了羡慕。

“哪里!哪里!十三郎不是也中签了吗?”林掌柜一边口中客气,一边迅速清点手上的盐引,五百张,一份不少,他随即找到他的妻舅,二人兴冲冲登上马车向码头上的盐仓而去。

柳随风看着这一幕,眼中酸涩,从今以后,他自己甚至地方上都无利可图,无论官盐田还是私盐田,原盐只能卖给盐铁司,再由盐铁司加价卖出。

“一石居然要赚二百八十文,朝廷也太黑了。”柳随风恨恨地嘟嚷几句,向侧门走去,他取出一张贴子,恭恭敬敬地递给守卫。

“请转告户部侍郎李大人,就说江都县令柳随风求见!”

李清现在已经不再管具体事务,新盐政已经慢慢走

,一切由第五琦和刘晏去打理,他要做的事是收一批押运回京,经过十几天的运作,已经攒下四十余万贯,只等再卖一两次,凑足六十万贯,连同二十万石查获之盐一齐进京。

此刻,他正在接待来访的长史张博济,张博济虽是长史,主管政务,但他压根就不知道二十万石官盐失窃之事,更不知道李清已经查获了这批盐,这一切他都蒙在鼓里,一直到昨天,他收到岳父李林甫的加急快信,询问他李清查获的那一百多条盐船是何人所为,他才恍然惊觉,原来李清与李成式已经几次交锋。

“李侍郎,这些日子我事务繁忙,也无暇过问盐政之事,昨日路过盐仓,听说前些日子的盘查发现帐实有出入,具体内详却不知,便想来问一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扬州唯一让李清不敢怠慢之人,那便是张博济,名义他是长史,但实际上他是李林甫代言人,李林甫在这次新盐法推行中一直保持沉默,并没有阻挠和干涉,这才是高明的政客,有所为、有所不为,当然,李清也知道,假如他在这个回合中被庆王击败,李林甫也会毫不客气地上前踩他两脚,但此时,他必须好好将李林甫应付过去。

“这也难怪张长史不知道,事发时,你正好在长安,此事与张长史无关,又何必自寻烦恼。”言外之意。这事不会牵扯到你,你就不用管了。

李清地意思张博济自然明白,他的心也放了下来,但岳父的疑问他不能不答复,只得又硬着头皮问道:“多谢李侍郎体谅下官的难处,下官万分感激,不过有些事若不弄清楚,将来朝廷问起来。我若回答不上实在不好交代,我听说李侍郎查获一批盐,不知是否和盐仓之事有关?”

话已经问得很直接,李清的心也警惕起来,‘听说查获一批盐’,听谁说?李成式么?绝不可能!如此锲而不舍地问。极可能是李林甫的意思,如果是这样,那李林甫又怎么知道?也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参加行动的人中有他的耳目;要么他与庆王有勾结,可看张博济地情形,应该不是和庆王勾结。

但不管怎样,张博济的话中透露出李林甫一直在盯着此事,丝毫没有松懈,自己要万分小心了,千万莫要只顾庆王这只狼。而将李林甫那头虎给忽视了。

“既然张长史真想知道,我不妨实话告诉你。这批盐和李成式有关,你明白了吗?”

张博济点了点头。起身拱了拱手呵呵笑道:“我明白了,既然如此,我就不打扰李侍郎休息,告辞了!”

张博济快步走出,他急着要给李林甫回信,李清的话虽然说得很含糊,但他知道,话只能到此为止。再要深究也不会有结果。

刚走到门口,却迎面看见前来拜访李清的柳随风。柳随风只向他拱拱手,便随军士快步进去,张博济疑惑地盯着柳随风的背影,却不知他又要搞什么名堂,摇了摇头,便去了。

且说柳随风心惊胆颤走进大堂,军士只告诉他等一下,便将他丢在大堂不管,可怜柳随风心中又急又害怕,却不敢乱走,连杯茶也没有,只背着手在大堂上来回踱步。

一直等了近一个时辰,眼见昏鸦归巢,才听见重重咳嗽了一声,有人慢慢走了出来,此时柳随风两腿又酸又麻,喉咙干得要冒火,心中却诚惶诚恐,头也不敢抬,急上前长施一礼,“卑职柳随风参见侍郎大人。”

“呵呵!柳县令弄错了,我是侍郎大人的幕僚,张千户案涉及到柳县令,李侍郎不便接待,让我来替传他几句话。”

柳随风见来人是一个近四十岁地清朗男子,不禁心生好感,可他最后一句话却使柳随风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侍郎大人要交代什么话?”

高适上前向他先施一礼,随即摆一个请的姿势,笑咪咪道:“此处不好说,柳县令不妨跟我到内室,咱们慢慢谈。”

夜色并不是很暗,风高月圆,白云掩映,云来月隐,云过月明,屋内也随之乍明乍暗,李俅表情严肃,端坐在椅子上,静静听着李成式的陈述。

“回禀小王爷,这十几日属下也并没有闲着,一直在四处寻找那一百多条盐船,能用的手段都用尽了,搜过过扬州的每一寸水面,可盐船就象平空消失一般,不见一丝踪迹,所以属下判断,盐船肯定已经不在扬州。”

李成式一边说,一边偷偷地窥视李俅的表情,其实不用去搜寻他也知道这批盐船绝不会在扬州境内了,李清不会象庆王那样蠢,他手握盐务大权,配几张盐引,就可将盐船轻易移走,天下这么大,他李成式搜得过来吗?

李俅却眼一挑,冷冷道:“那照你的意思,这盐船追不回来,我父王就铁定被他弹劾了吗?”

李成式忙欠身陪笑道:“属下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如果庆王殿下在京城活动活动,皇上未必就会将李清的弹劾当回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那李清白忙一场。”

“砰!”李俅的拳头狠狠砸在桌子上,将李成式地心和茶杯一起唬得跳起来,心跳到嗓子眼中,可茶杯却飞到地上,摔得粉碎。

李俅霍地站起来,指着李成式的鼻子厉声喝道:“如果京城能解决,还要我来扬州做什么?你没那个本事就明着说,休得找借口推托!”

李成式也是宗室,说起来还是李俅地长辈,堂堂的上州刺史,论实权连庆王都不如他,却被一个毛头小子指着鼻子大骂,此等大辱他几时受过,脸色不禁一阵红一阵白,最后他忍无可忍,一声断喝:“够了!”

他也站起来,盯着李俅恶狠狠道:“要不是你父亲贪心、愚蠢,事情会到这个地步吗?现在反过来怪我了,我不管又如何,有本事你们自己解决去!”

他一脚踢开椅子,重重哼了一声,负手大步向外走去。

李俅望着他地背影,脸色越来越铁青,眼一翻,轻轻吐了一口气,“不知报恩的东西,若不是我父王,你能坐到这个位置吗?”

他盯一眼地上碎裂成几大块的茶杯,伸出脚吱吱嘎嘎地将它们逐一踩得粉碎,嘴角露出一丝阴毒的笑意,“没有你,我一样能解决此事!”

第26章 阆中(一)第335章 谋河西(下)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53章 暗流(五)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47章 冷刀子(四)第313章 掌权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234章 朝会上的争夺(下)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19章 官司(三)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245章 科举案(七)第29章 阆中(四)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64章 示警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54章 品牌效应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14章 祸起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46章 冷刀子(三)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176章 异乡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7章 县令第138章 返京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59章 挖墙角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66章 归程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298章 合作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266章 线索第83章 孔方老道第264章 示警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89章 困兽犹斗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99章 二进宫第73章 除恶(一)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三百零八章第263章 夜泊第66章 归程第269章 意外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95章 初见太子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5章 上元夜(一)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
第26章 阆中(一)第335章 谋河西(下)第247章 科举案(九)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53章 暗流(五)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47章 冷刀子(四)第313章 掌权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234章 朝会上的争夺(下)第341章 江山如棋(六)第19章 官司(三)第105章 各怀心事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第198章 第二步棋第245章 科举案(七)第29章 阆中(四)第371章 心狠手辣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264章 示警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317章 请君入瓮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54章 品牌效应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232章 并不难断的家务事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209章 假道灭虢第14章 祸起第379章 两淮势力第46章 冷刀子(三)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181章 高原奇兵(三)第176章 异乡第21章 仪陇小摊(一)第7章 县令第138章 返京第190章 扑朔迷离第59章 挖墙角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18章 上 官司(一)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66章 归程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149章 东宫案(三)第233章 朝会上的争夺(上)第334章 谋河西(中)第223章 借刀杀人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108章 南诏主导权第298章 合作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266章 线索第83章 孔方老道第264章 示警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220章 庆王之痛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89章 困兽犹斗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99章 二进宫第73章 除恶(一)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三百零八章第263章 夜泊第66章 归程第269章 意外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363章 马嵬坡(六)第95章 初见太子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24章 仪陇小摊(三)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5章 上元夜(一)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