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掌权

茫无际的大草原上,一支千人的骑兵在迅速向东北方队伍的最前面,数十面大旗迎风招展,正中这是广平王李俶的队伍,铠甲鲜亮,清一色从长安来的万骑营,他们从白水城出发,目标是东北四百里外的碎叶城,就在两天前,安西军高仙芝刚刚离开碎叶城。

李俶行在队伍中段,此刻这位年轻的皇长孙身着金盔金甲,骑在一匹雄骏的栗色马上,不时和身边的一名亲兵说着什么,亲兵,虽然衣甲和普通士兵并无二样,但目光冷峻,举手投足间却透出一种常人难及的威严,数百名士兵护卫在他们周围,甚至整支军队都是以他们

这名装扮成普通士兵模样的唐军正是大唐新任安西节度使、冠军大将军李清,他在昨日接到席元庆的快报,高仙芝回长安、康怀顺掌军权,抓捕了李嗣业,李清当即决定连夜赶赴碎叶城夺权。

席元庆既然逃脱,康怀顺当然会有所准备,为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冲突,李清决定将广平王推到一线,自己则化装成小兵,隐藏在军中,经过一夜半天的行军,中午时分,碎叶城巍峨的城墙已隐隐在望。

离碎叶越近,李俶神情却开始有点紧张起来,他此行不是去抚慰远征的将士,而是要协助李清夺取军权,这种斗争与冲突他是第一次经历,而他身旁的千余士兵虽然穿着万骑营的衣甲,但无一例外都是豆卢军的精锐,从长安来的人只剩他孤零零一个,实在令他忐忑不安。

李清在一旁看出了他的忧虑,不由微笑着安慰他道:“殿下不必担心,康怀顺暂领军权到现在不过三天时间。他还来不及建立自己的威望。若是李嗣业我会斟酌行事,可是康怀顺他差得远了。”

李俶苦笑一下,事到如今他还能说什么,也只能硬着做下去了,他挺直身子,打手帘向远方望去,城池在即,左首一里外是安西军原来的驻地,昨天已经全部撤回城。营地里还留有几顶破旧地帐篷在风中拼命摇晃。

忽然,李俶似乎看见碎叶城地城门打开了,从里面驰出一队骑兵,他心中一阵紧张,本能地回头看去,却发现身旁的李清已经没有了踪影。

骑兵队飞速靠近,为首两名军官满脸堆笑。在马上拱手道:“来人可是广平王殿下?”

“正是本王!”俶

两名军官对望一下,一人向李俶陪笑道:“大帅暂回长安,现在由康副帅主持军务。”

而另一人却闪到一旁仔细在军中查探。或许是没有发现他要找的人,这名军官立刻向城门方向做了个手势,就听见马蹄声轰然响起,大队骑兵从城内涌出,飞快地胖中年男子。他长有一只又细又长的鹰勾鼻,身上穿着紧绷绷的军服,显得颇有点滑稽。

“行军司马康怀顺参见广平王殿下!”

康怀顺说着,目光却不放心地在李俶身后巡,果然不见李清的踪影,他这才放下心来,李嗣业被关押后,康怀顺唯一害怕的就是李清。他既害怕李清就在军中,可广平王他又不敢不迎。他是皇上的长孙,若伺候不周,他回去告一通状,自己地仕途可就完了。

思量再三,只好赌一把,赌李俶不会和李清同流合污,远远见李俶到了,他又派人先行查看,确定真的没有李清随行,他才肯出来迎接,他见李俶眼中微微有些不“大帅回京献俘,临行前将军务托付于卑职,又说殿下不日将至,命我好生接待,卑职适才在准备给殿下接风之事,顾而罪!”

李俶神思似乎有些恍惚,他摆了摆手道:“罢了,你前面带路吧!”

此时,李俶仿佛就是一个被李清牵着线的木偶,他不知道李清会在什么时候发动,只得在他的牵引下寒暄应付,一步一步向前走,最后等待着那幕后之人突然出现。

安西军已经驻扎在城内,几乎占去一半的民房,在高仙芝下驱逐令后,住在碎叶城内的大部分突厥人都已随拔汗那的军队南撤,整个城内显得空空荡荡,看不见一上撒满了不值钱地东西,一队一队的唐军在街上巡逻,防止刚撤进的大军趁机侵扰民宅,

一行人穿过军队驻扎的密集区,再往前走便渐渐看到了一些行人,这时,康怀顺见李俶身边地亲兵还跟着不到三百人,他这才彻底放心下来,急忙走到李俶身边,指着前方一座尚在营业的酒楼媚笑道:“卑职准备了几杯素酒给殿下接风,殿下能否赏脸?”

李俶借低头沉吟之机,目光迅速向后一扫,只见一大群亲兵护卫都集中在左首,想必李清就在里面,他便微微点头笑道:“我这些亲兵都一路饥渴,否能给他们也吃一顿!”

康怀顺大喜,他就怕李俶不答应,整栋酒楼都被他包下来,多几百人吃饭也无妨,“那请殿下随我来。”

片刻,三百多人簇拥着李俶涌进了店堂,店里的掌柜、伙计顿时忙碌起来,开坛倒酒、杀羊宰牛,大声吆喝唐军入席,但就在这时,怪异的事情却突然发生了,大暗下来,三百名李俶的亲兵个个目光冷漠,他们密集地站立着,一动也不动,将康怀顺和他的几个亲兵困在中间。

“殿下,这是什么意思?”

康怀顺慌了神,他左右寻找李俶,却没有能看见李俶地身影。

“康司马,你就不要费心

李清从人群中冷笑着走了出来,他随下摘下铁盔,换上了一顶金盔。背着手斜睨着他道:“我只问你一句话。你要死还是要活?”

康怀顺忽然看见李清,他惊得连连向后退了几步,后腰被一张桌子抵住,他颤抖着手指着李清,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仿佛见到鬼一样。

碎叶城里的气氛开始紧张起来,一队一队的骑兵从街上飞驰而过,他们一遍又一遍在军队驻扎区厉声叫喊:“皇上有旨,封安西副都护李清为安西节度使。高大帅升官入朝!”

这太突然了,安西军的每一个营房都在议论此事,‘不是说大帅回京献俘吗?怎么是升官入朝,但不少人都知道,高仙芝确实升官了,消息在真真假假中传递,整个碎叶城都笼罩在疑惑之中。

帅帐内。近百名士兵挎刀列立在李清身后,新任安西节度使李清高据正位,在他左面站着惊魂未定的康怀顺,右面是正在念李隆基密旨的广平王李俶。

数十名安西军中高级将领被康怀顺临时召集。此刻他们都站在帐下,仔细地聆听着皇上地圣旨。

“.长史、沙州都督李清为安西节度使、冠军大将军、校检工部尚书,实领安西四镇兵马.

李俶读完,他将圣旨一收。便大声令道:“皇帝陛下圣旨已下,诸军可参见新任使君!”

虽然没有人怀疑这圣旨地真伪,但李清与高仙芝地矛盾,大多数人都略知一、二,大帅临走前并没有交代此事,而且他前脚刚走,李清后脚便来,这明显就是为了夺权。

在军队中。效忠主帅的情形有时还大过皇帝,所以李隆基在倒王忠嗣时。惟恐他手下地将士造反,足足用了三年的时间来寻找接班者、等待机会。

今天也是一样,将官们个个沉默不语,谁也没有上前参见李清,要他们接受新的安西节度使,除非要高仙芝当众宣布。

沉默使大帐里的气氛变得格外凝重,帐内外一片寂静,只听见沉重的鼻息声,李俶发现形势不妙,他再一次高声道:“这是皇上的旨意,难道各位还有什么疑虑不成?”

依然是沉默,没有谁移动一下,也没有目光对视交流,众将地心中都似乎互通似的,每个人的目光都是一般的冷漠,凝视着地面,空气已经紧张到了极点,仿佛被压弯到极致的韧条,要么折断,要么猛烈反弹。

段秀实和武行素率领军士已经将大帐团团围住,横刀出鞘,只等一声令下便蜂拥杀入大帐,李清没有说话,他在等,等最后的一次机会,如果这些将领依旧抗命不遵,那他也只能悉数杀之。

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从帐外传来,“大敌当前,你们为何不从朝廷旨意!”

声到人道,魁梧高大地李嗣业大步跨入帐内,身上依稀还可以看出绳索捆绑的痕迹,他冷冷地瞥了一眼康怀顺,回头对众将道:“我们安西军不是谁的私军,而是朝廷的军队,应忠于皇帝陛下,现在大食在西、吐蕃在南,无不对我西域虎视眈眈,若此时生乱,不仅高大帅在朝中难以交代,更会给虎狼可趁之机,如果诸位不想造反地话,请随我参见新节度使大人。”

说罢,他上前一步,半跪着向李清行了一个军礼,昂声道:“末将李嗣业,参见节度使大人。”

李嗣业在安西军中威望极高,他的这一跪,首先忠于他的部下便跟着半跪下来,随即是康怀顺的下属,剩下的中级军官们也纷纷跪下,最后几个高仙芝的嫡系互相对视一眼,土蕃、大食地威胁他们并不在意,但高仙芝在朝中的安危他们却不能不考虑,若落下造反之名,高仙芝就会首先遭难,一边倒的形势使他们渐渐软了下来,皆默默地跟着躬身行礼。

直到此时,压在李清心中的大石才终于落下,他微笑着将诸将逐一扶起,高声对众人道:“我知道高帅一直待大伙不薄,或许各位对我尚有疑虑,现在我也不想说什么漂亮话,大家都是务实之人,我李清究竟如何,请大家以后慢慢细看,不过。”

说到‘不过’二字,李清的口气陡然变得严厉起来,他盯着高仙芝的那几个嫡系心腹厉声道:“我既为主帅,当令出即行、令停则止,不容有一点含糊,若谁敢有半分懈怠,立斩不赦!”

众将心中凛然,一齐躬声道:“愿听大将军调遣!”

约半个时辰后,碎叶城大街上到处是唐军的队伍,骑兵、步兵、弓兵,交错而行,一队队整齐排列,推着辎重装备迅速向城外开去,不时有传令兵从黑压压的队伍旁飞驰而过,这是安西军在执行李清地第一条命令:留武行素率二千人驻扎碎叶,其余大军向拓折城进发.

李清在数百名亲兵的簇拥下出现在队伍中,虽然他已经控制了安西军,但人心未平,尤其要防止高仙芝地亲信紧急向高仙芝报信,使他中途折返,最好的办法就是留亲信控制碎叶城,大军则进驻到拓折城,这样就算高仙芝归来,他也无法通过碎叶和白水城两道关隘.

队伍渐渐离开了碎叶城,这时,段秀实率十几名骑兵向中军飞驰而来,他跳下马快步走到李清面前,躬身道:“卑职得令前来!”

李清微微点头,他催马上前,俯身在他耳边低声道:“你先行一步赶到拓折城,将车鼻施父子给我杀了,以绝后患!”

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100章 相亲(上)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234章 朝会上的争夺(下)第280章 把柄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87章 抓住把柄第46章 冷刀子(三)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159章 初见诗圣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134章 图穷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100章 相亲(上)第256章 夜访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241章 科举案(三)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37章 发薪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52章 暗流(四)第358章 马嵬坡(一)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27章 阆中(二)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91章 曲江邂逅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54章 品牌效应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115章 金盒之秘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131章 破局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68章 帘儿第45章 冷刀子(二)第89章 困兽犹斗第17章 摸奖第214章 扬州立威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59章 挖墙角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354章 战争与阴谋(四)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28章 阆中(三)第293章 艰难的行军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94章 又见故人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19章 官司(三)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381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184章 布局第83章 孔方老道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262章 固执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95章 初见太子
第375章 京兆尹与左相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100章 相亲(上)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234章 朝会上的争夺(下)第280章 把柄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87章 抓住把柄第46章 冷刀子(三)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127章 滇东收官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159章 初见诗圣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134章 图穷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100章 相亲(上)第256章 夜访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241章 科举案(三)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122章 唐朝特使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37章 发薪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1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一)第52章 暗流(四)第358章 马嵬坡(一)第202章 步步设局第27章 阆中(二)第297章 石国使者第91章 曲江邂逅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54章 品牌效应第148章 东宫案(二)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115章 金盒之秘一百九十六章 太子的决策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131章 破局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68章 帘儿第45章 冷刀子(二)第89章 困兽犹斗第17章 摸奖第214章 扬州立威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325章 给李林甫拜年第59章 挖墙角第355章 战争与阴谋(五)第354章 战争与阴谋(四)第331章 述职结束后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137章 南诏内讧(下)第28章 阆中(三)第293章 艰难的行军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352章 战争与阴谋(二)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96章 四两拨千斤(上)第94章 又见故人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19章 官司(三)第153章 东宫案(七)第381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327章 安禄山的时机第376章 兴庆宫的阴谋第152章 东宫案(六)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150章 东宫案(四)第238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第110章 不期而遇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184章 布局第83章 孔方老道第226章 兴庆宫的早晨第262章 固执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95章 初见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