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

年十一月,沉寂多年的杨玉环忽然被封为玉真公主,,李隆基之心立刻昭然天下,一时杨家大贵,从各地赶到导江县的关怀者不计其数,车辆遮天蔽日,杨家村后来因此典故改名为‘车渎’镇(渎者,堵也)。

新年,杨玉环思念家人,李隆基便命人将其姐弟接来团聚,暂住太平公主旧宅。

且说李清囊中羞涩,便信步而行,顺路饱览长安街景,走了三里路,果然看见一座朱门大府,门前只剩一只镇门神兽,大门朱红斑驳,檐下住满了寻常百姓家燕,大门处数十名士兵分两列笔直挺立,警惕地注视着周围,两名老太监一左一右,沿阶拾缀着满地花瓣。

“这个、烦请公公进去通报一声,就说成都李清来访。”

太监老眼昏花,凑近李清面庞看了半天,方摇摇头继续拾他的花瓣,“年轻人,你不行的,去叫你爹爹来。”

“秦公公,这位可能是三小姐的熟人。”

李清抬头,却见一名军官走上前,笑笑向他点点头,这军官昨夜也去了太白楼,亲眼看见杨花花被李清背下楼,想必不是普通熟人。

老太监又瞥了李清一眼,这才起身慢吞吞道:“既如此,让杨哥儿出来认认,若是,才能进去。”

只一夜不见,杨末似乎又长胖了一圈。也变白了,听说李清到来,他早欢喜得连蹦带跳跑出,“我们正好说到大哥,大哥就来了。”

李清笑道:“大哥没饭吃了,便想到你们这里混饭吃。”

再往里看,他只觉眼睛一花,仿佛有一片黄色地裙琚飘过。躲到了树后。

“大哥,那是三姐,她昨晚喝醉了,羞于见大哥。”

在杨末心中,早将李清认作是他的三姐夫,他只来一日。便有四、五拨当官的上门拜访,什么这样郎、那样书的,个个眼睛溜溜闪着贼光,将三姐吹捧成天上的仙女,与他们的儿子是郎才女貌,杨末虽年少,但也听出这帮人是想娶三姐进门。

“呵呵!三姐竟然会害羞,这倒是少见了。”

李清话音刚落,便见杨花花从树后飞奔而来,一身宫装黄裙艳丽非常。在她健康肤色的衬托下,倒象三月的油菜花。在阳光下散发出乡土气息。

“你这死鬼,敢奚落老娘!”两支白葱般地指头直奔李清耳朵飞来。

李清侧身躲过。杨花花手指落空,又顺势一滑,在他胳膊上狠狠拧了一把,却媚笑如花,“谁让你昨晚揩我的油。”

不知怎的,李清和杨花花说话却感觉异常轻松,他亦嘿嘿一笑,向后面军士瞟一眼道:“我不背你。难道要他们背你不成?”

杨花花笑逐颜开,一把将李清的胳膊抱住。直朝后室拉去,李清唬了一跳,“三姐,这青天白日的,你不会.

“你要死了,想到哪里去了,是我妹妹要见你!”

她顿一顿,眼角余光扫见杨末慢吞吞走在后面,便伸出两片嫣红的嘴唇在李清耳边低声道:“你如果想地话,晚上再说。”

她见李清的眼睛忽地亮了起来,心中窃喜,难道这个男人回心转意了,不料李清却停住脚,一把拉住她,结结巴巴道:“你妹妹!你妹妹可是杨玉环?”

后宅的戒备更加森严,一色的羽林军,黑亮的盔甲,冰冷的眼睛,黑沉沉一片竟将围墙的白色掩盖。

“大哥稍等,我先去通报。”

在威严的军人面前,杨花花也收起的媚态,匆匆进去了。

“大哥,我四姐人非常好,你别害怕。”

杨末上前挽住李清的胳膊,陪他一起站在门口,李清微微侧头,见他憨厚地脸庞充满了善意的笑容,李清轻轻拍了拍他地手笑道:“大哥不是害怕,只是有些紧张。”

后世的风花雪月已将杨贵妃捧到了神地高度,她究竟美到什么极致,这一刻李清又盼望却又不希望它过早地到来。

片刻,里面走出一名杨玉环的贴身侍女,她体态婀娜,皮肤柔嫩,白瓷一般的脸上挂着浅浅的梨窝。

“公主清李先生进去。”

穿过一座小巧别致的花园,李清和杨末走进游廊厢房,掀开厚实的皮帘,迎面便看见一盆烧得正旺的碳火,房间里温暖如春,布置简洁,几个橱柜沿墙排列,橱中摆放着精致的花瓶,正中则摆着一圈楠木长椅。

杨花花早坐在一侧,似笑非笑地望着他,在她身旁,一左一右站着两名宫娥,而在宫娥中间却是一个圆形地花门,一层薄纱轻轻垂下。薄纱相隔,见不到杨玉环的面容,李清微微有些失望,但心却蓦地一松。

透过轻纱,一名身着亮丽明黄宫裙地女子若隐若现,她高梳云鬓,仪态丰腴,令人浮想联翩,待侍女进去,掀起纱帘一片,在纱雾飘忽的瞬间,李清与她相视,她的双眸如一剪秋水,明亮而有神,流盼不息、光芒四射,两人眼睛只短短一触,李清便觉心驰神往,心中连声赞叹不已,果然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李先生请坐!”杨玉环声音轻柔婉转,略含一丝忧郁。

“多谢公主赐座!”

半晌,杨玉环才缓缓道:“家道不幸,玉环不知也无力,昨日见母亲的信,方才知道先生大恩于我家,家弟家姊皆言先生赤诚,非现在锦上添花之人可比,先生恩情,请先受玉环一礼。”

说罢,杨玉环站起,向李清盈盈施了一礼。

李清两只手摇得跟风扇一般,连声道:“不用!不用!实在谈不上什么恩德,你莫要想着报什么恩。”不经意间,

心中的想法竟脱口而出。

旁边杨花花忍不住捂嘴‘扑哧’一笑,顿时将李清臊个大红脸。

“公主莫要误会,我的意思不是说报恩。”

杨玉环微微一笑,“先生心意我明白,有些情我不用还,但先生的恩我必报。”

她沉默片刻,忽地一叹,喃喃自语道:“可是我又拿什么回报呢?”

“不知先生可有什么心愿?”

李清却沉默不语,他施恩于杨家,为的就是这一刻,可是当这一刻到来之时,他却说不出口了,自尊的火苗在他心底隐隐燃烧,他摇了摇头,挺直腰板道:“多谢公主,只是李清没有什么愿望。”

“李大哥,你怎么可能没有愿望,皇上最听我四姐的话了,你快说呀!”李清身后的杨末大急,若不报答李大哥,他回去将无法向娘交代。

“老五!”杨花花霍地站起,喝止道:“你不要胡说!”

杨末这才想起四姐的再三嘱咐,在外人面前切不可随便提及皇上,他只得住口,垂头丧气低下了头,嘴里又嘟囓一句,“李大哥又不是外人。”

“三姐,不碍事,你坐下吧!”

杨花花狠狠瞪了弟弟一眼,这才坐下来,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只盯窗外微微发怔。眼中流露出向往之色。

杨玉环笑了笑又道:“我弟弟说得对。谁会没有愿望,我虽然能力有限,但我确实可以给皇上说说,请先生不要推迟,再推迟就是矫情了。”

李清听杨玉环说得坦率,顿时对她生了几分好感,亦笑道:“公主说得对,李清现在确实有一事想求公主。”

“先生请说!”

李清下意识地摸了摸面颊上地鞭伤。又想起了李琳蹒跚的脚步,想起他仰天长悲,便咬了咬牙缓缓道:“我有一个恩人,就是嗣宁王李琳,听说皇上准备将他的女儿平阳郡主送去契丹和亲,嗣宁王求诉无门。如果公主能给皇上说一说,不要将平阳郡主送去契丹,李清将感激不尽。”

杨玉环迟疑一下,若李清是求官求财,她可以去给三郎说说,问题不大,可李清的要求竟牵涉到国家大事,这是她不愿意的,她笑了笑,岔开话题道:“不知先生可愿意到京中为官。若有意,我去给皇上说说。保举先生一个实缺如何?”

李清见她推托,知道并不是她办不到。而是她不想去说,但李惊雁之事又非她不可,他心念转动,事到如今,只能用孔方道人教他的那一招了,他哈哈一笑,起身告辞道:“若公主为难,李清就不打搅公主了。”

说完。他拔腿便走,耳朵却竖得老长。只听杨玉环幽幽一叹,便知道大事已济,看来他没有看错杨玉环,她确实是一个老实之人,李清心下一松,虽有些惭愧,但总算解决了此事。

不料杨花花却在一旁冷冷道:“为一个女人,你这样做值得吗?”

她听说李清的愿望竟是为一个女人求情,心中早就不痛快,一直阴沉着脸,又见李清施欲擒故纵之计,她了解妹妹心软,知道李清这样一来,妹妹必然会答应,便抢先堵住杨玉环的嘴。

李清见杨花花在关键时候横插一脚,心中着实恼怒,便停住脚步回头盯着她道:“她是皇室郡主,我只是芝麻小官,我和她又会有什么关系,嗣宁王大恩于我,他现在有难,我又岂能坐视不管,这报恩之事,又怎么和女人扯得上关系。”

杨花花反唇要讥,却被杨玉环出言止住,“三姐,你不要说了,我心里明白。”

她望着李清,目光清朗,一字一句道:“先生尚知报恩,玉环怎会反而不如,请先生放心,平阳郡主之事,我自然会去给皇上说。”

李清大喜,向杨玉环躬身长施一礼,“多谢公主成全!”

他又斜睨杨花花一眼,见她目光冷漠,嘴唇咬得发白,心中暗叹:“同是一母所生,两人地心地却是天壤之别。”

就在这时,门口有侍卫禀报:“启禀公主殿下,高公公求见。”

侍卫话音刚落,便听高力士呵呵的笑声,“公主殿下,今日是上元夜,皇上特命老奴来请公主一同去赏灯。”

他刚到门口,却一眼看见了房内的李清,公主的房中竟然有男人,高力士不禁脸色大变,尖着嗓子厉声道:“你是何人!为何在公主房内?”

李清知道高力士虽是宦官,但影响之大,连太子都得唤他一声‘阿哥’,不敢怠慢,连忙躬身施礼道:“在下剑南节度府参军李清,奉公主殿下之命,特来接受垂询。”

“高公公,不要难为他了,他是我家乡之人,是我命他来的。”

高力士见杨玉环隔着纱帘,而且房内人众多,连她兄弟杨末也在,也微微放心下来,陪笑道:“老奴乍见,吓了一跳,既然是公主召见,这也无妨。”

他冷冷瞥了李清一眼,“既然事情已经讲完,你还不速速离去。”

李清不敢逞强,向众人拱拱手,“各位,那我先告辞一步了。”

高力士一直盯着李清的背影消失,这才回头对杨玉环笑道:“皇上思念公主,又不忍破坏公主与家人团聚,所以便命老奴将公主地家人也一并请入宫中。”

杨玉环点点头,回头对杨花花道:“三姐可想随我进宫?”

杨花花如何不想,听说皇帝要见她,早欢喜得心都要炸开来,将刚刚对李清的怨恨抛到九霄云外,娇笑得浑身颤抖,“只是我不太懂规矩,希望皇上不要怪我才是。”

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234章 朝会上的争夺(下)第57章 反击第293章 艰难的行军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374章 满月酒第286章 外放第88章 刀刀见血第37章 发薪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260章 解谜(下)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81章 意外失足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99章 二进宫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303章 局势逆转第34章 美人计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326章 多管闲事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74章 绊脚石(二)第95章 初见太子第313章 掌权第239章 科举案(一)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19章 官司(三)第203章 悲情牌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131章 破局第94章 又见故人第87章 抓住把柄第8章 童生第384章 家国天下(四)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89章 困兽犹斗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29章 阆中(四)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203章 悲情牌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384章 家国天下(四)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313章 掌权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313章 掌权第121章 美女与阴谋第101章 相亲(下)第126章 暗渡陈仓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52章 暗流(四)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234章 朝会上的争夺(下)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283章 破绽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212章 求婚第38章 去成都
第177章 高仙芝的忠告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10章 以直报怨(二)第306章 试探性的战斗第234章 朝会上的争夺(下)第57章 反击第293章 艰难的行军第380章 父子恩怨第386章 家国天下(六)第374章 满月酒第286章 外放第88章 刀刀见血第37章 发薪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260章 解谜(下)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81章 意外失足第116章 故地重游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168章 皇杠被劫第99章 二进宫第200章 天宝五年的上元夜第303章 局势逆转第34章 美人计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338章 江山如棋(三)第164章 河西走廊的马匪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326章 多管闲事第357章 战争与阴谋(七)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242章 科举案(四)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103章 初见李隆基(上)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74章 绊脚石(二)第95章 初见太子第313章 掌权第239章 科举案(一)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19章 官司(三)第203章 悲情牌第302章 外交的背后第131章 破局第94章 又见故人第87章 抓住把柄第8章 童生第384章 家国天下(四)第311章 矛盾激化第372章 李泌之策第89章 困兽犹斗第236章 钓海鳖李白讽驸马第29章 阆中(四)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203章 悲情牌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97章 四两拨千斤(中)第384章 家国天下(四)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313章 掌权第39章 初到成都(一)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368章 宫中秘议第301章 针锋相对第313章 掌权第121章 美女与阴谋第101章 相亲(下)第126章 暗渡陈仓第194章 崔府请客第173章 庙堂之高第250章 科举案(十二)第333章 谋河西(上)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52章 暗流(四)第204章 路遇杨花花第41章 初到成都(三)第234章 朝会上的争夺(下)第359章 马嵬坡(二)第283章 破绽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212章 求婚第38章 去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