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满月酒

自从洛阳被收回,而安庆绪逃往相州后,大唐朝廷与江南、江淮各州的联系终于被疏通,十一月,从江淮运来的一百万石粮食和五百万贯盐税经天宝渠抵达了长安,一时关中沸腾起来,漕运恢复,意味着大唐又重新走上了正轨。

这一天,嗣宁王府张灯节彩,庆贺长孙满月,这可是嗣宁王李琳唯一的孙子,是长子李照成婚十年后才喜得的贵子,当然不是正妻所出,那个女人十年都下不了一个蛋。

据说孩子的母亲是李照的一个贴身丫鬟,产后不久便凑趣得产褥热死了,不过没人关心这个,嗣宁王是宁王李宪的长子,李照是长孙,而这个宝贝孩子自然就是宁王的嫡重孙了,血统十分高贵。

嗣宁王焚香更衣、玉盆洗手后,虔诚叩拜了李氏的列祖列宗,在他满月的前一天,正式将这个孩子定名为逸,宗正寺卿也饱蘸浓墨,亲自在李氏族谱的正册上小小地添了一个‘逸’字,皇上的封赏随即跟到,封李逸为上轻车都尉、高陵伯,他的父亲、中书舍人李照也连升数级,被升为苏州刺史,实现了他为官一方的多年夙愿。

一时满门荣耀,但所有人都清楚,恐怕这还是因为李琳有一个暧昧的女婿,说是暧昧一是因为二李相婚,二是李惊雁还在感业寺为尼呢?

不过李豫的又一道圣旨也及时下了,尊右相李清之父李大寨为泾原县公,并向天下明言李清与李惊雁虽为同姓,但并不同宗,可赦免其二李相婚之罪,准李惊雁从感业寺还俗,正式嫁与李清,除平阳郡主称号,封为宋国夫人,为李清次妻。

方方面面的矛盾似乎都解决了,众人皆大欢喜,这个满月酒做得也格外隆重,从早晨天尚未亮,嗣宁王府便派出十几辆马车到长安各坊施粥,让穷苦人也沾沾他的喜气,不!应是让孩子沾沾贫苦之气,据说这样好养活。

天刚大亮,来庆贺的官员便络绎不绝,马车在府门前的大街上停了长长一溜,爆竹声声、喇叭震天,不时有家人出来撒一轮钱,惹得上百个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哄抢。

李琳身穿一件大红色的吉袍站在门口迎接宾客,脸上几乎笑成了一朵花,他正与太子詹事李泌寒暄,忽然见又是一辆马车停下,身着一身便服的新任门下侍郎颜真卿低头从马车里出来,老远便笑着拱手道:“祭酒大人今天大喜了,颜真卿特来祝贺。”

李琳笑着迎了上来,拉着他的手道:“颜侍郎能亲临,使蓬壁生辉,今天孙儿满月,颜侍郎不醉不准归去!”

这时旁边一人忽然插话道:“听说颜侍郎醉了就喜泼墨书法,那今天我就在旁边候着,岳父大人可要多准备些上好的条幅纸哦!”

二人回头,只见右相李清负手站在一旁,正笑咪咪地望着他们,颜侍郎吓了一跳,连忙过去见礼,这时李泌也走上前来,他上下打量李清一下,只见他穿一身淡青色的宽身禅衣,头戴一顶细麻小帽,样子十分悠闲,李泌不由失声笑道:“今天也是李相国的家事,怎么倒象是来喝酒的?”

李清呵呵笑道:“我一早便到了,说替岳丈迎客,可他却说我若迎客,大门便会堵住,而端茶送水似乎又有失体统,左思不行、右想也不妥,只好等着开席喝酒了!”

众人闻言一齐哈哈大笑,“让右相端茶送水,有趣得紧,可是谁敢喝啊!”

这时,颜真卿先进去了,而李琳则去欢迎新的客人,李泌见左右无人,便低声对李清道:“裴相国病重,恐怕时日不多了,相国有没有考虑过左相的继任者?”

李清瞥了他一眼,见他目光有些不自然,心中便明白他是希望自己能让一步,不用说,李豫想让他继任左相。

李清却不露声色,只淡淡一笑道:“左相的继任者虽是由李清推荐,不过还要经内阁讨论,最后皇上拍板才能定下,只是裴相国虽病重,但还没有请辞,咱们现在就谈此事恐怕不合时宜。”

李泌听他说得圆滑,只得干笑一声道:“今天是嗣宁王长孙满月,谈此事确实不合时宜,李泌考虑不周,不说了!不说了!”

这时又来了几辆马车,却是户部尚书第五琦和苗晋卿等几个户部官员相约同来,他们一眼便看见李清,急忙上前来见礼,却对李泌视若不见,连招呼都不打一个,李泌见众人并不理会自己,心中没趣,只得先进去了。

时间渐渐到了中午,李琳府上那间可容纳上千人的大堂里已经坐满了宾客,谈笑声喧天,各人都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下,一队队侍女和家人在宾客间穿梭不息,有的上菜、有的给客人斟酒,而客人们则一边慢慢饮酒,一边和旁边之人聊天。

有一些机灵的官员,还特地仔细地观察座位的安排,嗣宁王是右相的丈人,这样重大的聚会,座位排定怎不会交给他过目,尤其是裴宽病重,左相之位必定会让出,或许就能从这次座位的安排中看出一点端倪。

酒席是纵向排列,一共分为六列,左右各三列,右边是男宾、左面是女客,男女相对而坐,

中间是一块长条形的空地,一群舞姬正翩翩起舞。

右首第一个安排是裴宽的位子,裴宽病重,他的长子替代前来,不过他却不敢坐首位,而首席现在坐的是户部尚书第五琦,众人心里都不禁对这个安排起了疑问,难道会是第五琦任左相不成?几个性急的已经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在最上方又横摆了一排座位,坐着主人和一些地位尊崇的客人,坐在正中间当然就是主人李琳,紧靠他右边按理应是孩子生父的座位,可现在却坐着右相李清,不过众人想想也释然,李清是孩子的姑父,李照当然得将位子让给他,在李清的下面还不是孩子的生父,而是永王李璘,再下面是宗正卿嗣鲁王李宇,然后才是孩子的生父李照,只见他面色平静,看不出有什么喜悦。

不过永王的出现却又让许多人都大吃了一惊,新皇即位后,所有跟太上皇逃走的皇子皇孙们都被士兵严密看守,不得出府门一步,几乎销声匿迹,今天永王李璘的突然出现是不是意味着政局会有什么变化?

永王李璘一直保持着沉默,事实上他心中同样充满了疑惑,从前天中午开始,看守他的一百多名士兵忽然撤离了,事先没有一点征兆,所有人都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直到昨天早上依然没有士兵来看守他们,李璘才终于明白,他自由了,他立刻坐上马车在长安城里美美地逛了一大圈,连平时从来都不屑一顾的街头巷尾也变得如此美好。

不过,等他的心稍稍平静下来,疑惑顿生,他知道那些看守他的士兵是李清派来,从他们平时的言谈中便可知道,是只知大将军而不知皇上安西军,而李清为何要放自己自由,难道是他善心发作?还是看守自己已经没有意义,他始终都猜不透。

就在他疑惑不解之时,他忽然接到了李琳的请柬,邀他参加自己孙儿的满月酒会,他与李琳的关系素来不错,为解开心中的疑团,他便应邀前来,不料正好坐在李清的身旁。

“殿下的脸色红润、神采飞扬,看来这几个月保养得不错啊!”李清笑着端起一杯葡萄酒,向李璘敬酒道。

李璘心中愤恨,却不敢得罪李清,只得端起酒杯勉强向他回敬一下,冷冷道:“前几个月我形容枯槁、面若死人,只是从前天起才渐渐恢复,相国的问候,李璘心领了。”

李清并不生气,只淡淡一笑道:“看来殿下是有些误会了,李清派兵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殿下一家不受到伤害,并无别的意思。”

李璘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将酒杯往桌上重重一顿道:“那为何现在又不派兵保护了呢?”

李清却细细吮了一小口葡萄酒,不急不缓地道:“现在相州会战在即,兵源紧张,所以只好委屈各位亲王了,若没有安全感,各位王爷可训练家丁自保。”

李璘心中呆了一下,‘训练家丁自保’,这是一句极隐晦的话,若按从前的理解,这就是告诉他,可以养一些私军或者武士,但李清现在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却使他感到一头雾水。

这时,旁边的小门处忽然发生一阵小小的骚动,只见十几个妇人从外面涌了进来,走在前面的是李照的妻子裴氏,她旁边乳娘的手里抱着一个襁褓,按过满月酒的规矩,这是今天过满月的小主角亮相来了,李琳立刻站起身快步迎了上去,他小心翼翼从乳娘手里接过襁褓,走到第一列席前笑呵呵地给第五琦、韦见素等人迅速看了一眼,规矩虽然没有破坏,但孩子的脸上却覆盖着一块纱巾,根本看不清面容,但第五琦却立刻下结论道:“容貌清秀大气、性子沉稳,将来必能做成大事!”

容貌清秀大气是他脑海里的想象,至于性子沉稳,那是当然,孩子睡得正香甜,不沉稳才怪!

或许是怕大堂里的酒气熏坏了孩子,不等几个好奇的女客跑上来看,李琳急忙将孩子递给乳娘,命她赶紧抱走。

这一顿满月酒一直持续到下午方才渐渐散去,李璘有些酒意上头,匆匆上了马车便向王府里驶去,他依然住在十王宅,十王宅实际上是个地名,它又叫做永福坊,位于长安东北角,是长安第一坊,而里面住的又绝不止十六王府和百孙院,大量的普通百姓也生活在其中。

时值漕运恢复,长安百姓信心重拾,各坊的街面上都十分热闹,永福坊也不例外,临街的酒肆里早已经坐满了喝酒的客人,街上更是热闹,跳舞的胡女、卖杂货的货郎、卖艺的江湖人、落魄的武士,都随处可见,李璘半躺在车厢里,眼睛却隔着竹帘,目不暇接地望着街上的一切,正是这些快乐的小人物使整个大街都充满了生机。

就在离永王府还有百步时,街角传来阵阵叫好声。李璘隔着车帘望去,却被一对卖艺的兄弟吸引住了,他随即命马车停下,自己神情专注地看着这对兄弟的表演。

只见二人年纪约二十四、五岁上下,穿得十分破旧,表演也没有用什么道具,只是在几棵树之间拉了两条绳,兄弟俩一个空翻便同时跳上了绳子,拔出刀剑在绳子上拼斗起来,一时刀光闪闪、剑气逼人,仅仅是刀剑斗这并不稀奇,关键是两个年轻人脚下的功夫实在了得,不需要帮助,两人直接站在绳子上来回拼斗,赢来了一阵又一阵的惊叹声。

连李璘都霍然动容,他也曾养过武士,可那些武士没有一个人可以和这两个年轻人相比,李璘的爱才之心顿时升起,他招了一下手,对靠近的侍卫道:“你等一会儿,等这两个年轻人表演结束后,问他们愿不愿做我的侍卫,如果愿意,你就立刻将他们带的见我,但如果是不愿意的话,就不要勉强了”

过了片刻,两个年轻人被带了过来,他们跪下给李璘磕了一个头,道:“我们叫刘三郎和刘四郎,愿为王爷效力!”

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262章 固执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53章 暗流(五)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59章 挖墙角第64章 杨家(三)第54章 品牌效应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8章 童生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321章 客栈疑云第213章 前夜第59章 挖墙角第101章 相亲(下)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83章 孔方老道第348章 后手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210章 寻第81章 意外失足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53章 暗流(五)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323章 安杨会第20章 官司(四)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48章 冷刀子(五)第212章 求婚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56章 暗访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283章 破绽第28章 阆中(三)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267章 蓄势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23章 仪陇小摊(二)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45章 冷刀子(二)第275章 角力开始第358章 马嵬坡(一)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213章 前夜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83章 孔方老道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55章 绑架第321章 客栈疑云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380章 里应外合
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171章 奇袭吐蕃军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262章 固执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370章 郭子仪的感动第70章 县尉县丞(二)第284章 利益之盟第330章 述职交锋第53章 暗流(五)第257章 一枚金丸第167章 借兵平匪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251章 科举案(十三)第117章 纯属误杀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59章 挖墙角第64章 杨家(三)第54章 品牌效应第337章 江山如棋(二)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292章 大国的决策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320章 边令诚的暗示第158章 崔夫人的眼光(下)第8章 童生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107章 帘儿进京第321章 客栈疑云第213章 前夜第59章 挖墙角第101章 相亲(下)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254章 南诏女王(上)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113章 林欲静而风不止第243章 科举案(五)第154章 东宫案(八)第83章 孔方老道第348章 后手第119章 奇袭安西城第193章 第一声春雷第210章 寻第81章 意外失足第316章 敌踪乍现第12章 新政县鲜于府(二)第201章 柳暗花明第53章 暗流(五)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323章 安杨会第20章 官司(四)第132章 水落石出第118章 纵横滇东(一)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9章 以直报怨(一)第48章 冷刀子(五)第212章 求婚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第294章 夺取小勃津第56章 暗访第192章 不速之客第328章 李隆基的雄心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283章 破绽第28章 阆中(三)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76章 捐钱募款(一)第129章 人情翻覆似波澜第267章 蓄势第255章 南诏女王(下)第23章 仪陇小摊(二)第143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上)第45章 冷刀子(二)第275章 角力开始第358章 马嵬坡(一)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25章 仪陇小摊(四)第382章 家国天下(一)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213章 前夜第225章 和李林甫的妥协第109章 李琳升官第83章 孔方老道第62章 釜底再抽薪第55章 绑架第321章 客栈疑云第288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第133章 毒杀皮逻阁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140章 两个宦官第319章 怛罗斯之战(下)第130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340章 江山如棋(五)第246章 科举案(八)第98章 四两拨千斤(下)第231章 安禄山的企第287章 重返沙州的深意第380章 里应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