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曲江流饮(下)

就是这样,脾气有点象孩子,心中有气藏不住,可转了,忙拉过李清的手给白袍男子笑呵呵介绍:“青莲,他就是今天长安城人人在议论的李都督,我大唐最年轻的三品官,当然,那些生在皇室中的金玉之人不算。”

李清唬了一跳,忙低声埋怨王昌龄道:“我不是说不要泄露我的身份吗?你怎么忘了。”

王昌龄老眼眨了眨,摸了摸后脑勺尴尬笑道:“我一时生你的气,倒忘了。”

李清却已经不在意他的道歉,他忽然反应过来,怔怔地盯着那白袍男子,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王昌龄叫他青莲,那他就是李白了,后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伟大诗人李白,尽管李清来唐已经四年,他早就已经溶于这个时代,对无数的唐代名人,他已经见怪不怪,甚至刚才见到岑参,他连招呼都懒得去打一个,可就是这个‘李白’二字,竟让他的心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正是那一篇篇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将他高高地推到天际,几近神话。

此人正是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人(今天水),隋末其祖迁到西域碎叶城(今中亚),李白便出生在那里,五岁全家迁回蜀中,二十岁时李白开始游历天下,并四处求仕,渴望登上高位,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屡屡碰壁。虽然已名满天下,但至今依然一职未得,他已年届中年,这次进京,便想再孤注一掷,以实现人生最大地理想: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刚从齐鲁归来,王昌龄的这个酒会,其实也就是为他接风。他见李清有些恍惚,便拱拱手沉声道:“李都督在南诏为国立功,不贪图长安繁华,却又主动去西域戍边,这才是我大唐的热血男儿,在下李白。绵州彰明县人,算起来也是李都督的乡党。”

李清的心已经平静下来,也淡淡向李白道:“青莲居士名满天下,若说不景仰,那是矫情”

对于李白,李清崇拜的只是他的诗,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可谓达到文学艺术地顶点,但对他的人品却并不如对杜甫那般景仰。他一方面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转身又道,‘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他一方面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可永王李麟造反,一纸相招,他便从庐山隐居处热血奔来,甘为驱使。

他才高性狂,酒后戏耍高力士。诗讽贵妃杨玉环,可被李隆基赐金遣返后他又抑郁十年。或许是他不满翰林学士的虚职,或许是他不满无才学者位居高位,但治国岂能用诗来为之,民生之事烦琐细小,他又怎静得下心来;政治斗争残酷诡异,又岂是他浪漫情怀所能逢源。

他的人品应该不是卑下,而是才高者的寂寞,而是无人理解的痛苦,而是对平生不得志地激愤,他一生都在矛盾和茫然中度过,正如他本人诗中所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清虽曾是现代人,但他已入唐多年,已融入那个时代,已位居高位,他倾慕李白,而李白又何尝不倾慕他。

他见王昌龄一连焦急,便笑了笑又对李白道:“既然青莲居士有心换个地方,那李清恭敬不如从命。”

王昌龄大喜,连声道:“那我现在就去给你那管家说说!”

他刚走两步,两辆马车从侧面驰来,当先一辆仿佛害怕迟到一般,车速迅捷,停车已经来不及,王昌龄后退也来不及,眼看就要撞上,李清几乎是出于本能,眼疾手快,一把将王昌龄拽了回来,“当心!”劲风扑面而过,将脸刮得生疼。

李清脸一沉,是什么人竟敢如此放肆,进了杏园还这般飞速,撞了人岂不是王昌龄的责任。

马车已经停了下来,后面一辆也在十步之外停下,两辆马车的车门几乎是同时打开,面前一辆下来一个年轻男子,年纪和李清相仿,身材不高,他头戴介帻,身着淡绿丝布交绫罗袍,腰束银带,是个六品官,再看脸上,面色惨白,显得体质有些瘦弱,但目光却明显带着一丝傲慢。

他看了看王昌龄,嘴角轻微一撇,干笑一声道:“我说是谁竟想以身拦我马车,原来是王江宁,当真是老当益壮,哈哈!”

王昌龄见到他,脸上也流露出一丝鄙视,去年此人还叫他前辈,这中了状元,当了官便换了称呼,据说此人是李林甫的红人,官拜从六品秘书郎,自己并未邀请他,倒自己跑来了,‘呸!还穿官服来,一个从六品有什么了不起,老夫的朋友还是从三品呢!也没象你那么张狂。’

王昌龄回头向李清望去,却见他满脸惊讶盯着黑暗处,顺他目光望去,王昌龄呆了一下,他虽不好色,但眼中忍不住流露出一种惊艳之感。

只见暮色中渐渐现出一袭素白长裙,在月光,她不作任何修饰,也没有任何化妆,仿佛刚从月间飘落下来的仙子,她的脸庞呈透明的晶白色,两汪深潭般的眼眸里,眼珠宛如千年寒玉,冰冷而透射人心,可就在她看见李清的一刹那,寒玉又变成了七彩宝石,射出炽热而绚丽地光芒,本象岩石般刚硬的双唇,忽然变得轻柔而丰满,仿佛有千言万语要说,可嘴唇只动了动,一个字也没有能说出来。

不用再多说,读者们都知道她是谁,李惊雁在万般悲愁下,答应了大哥地请求,陪赵岳来参加曲江流饮,虽然后来她也后悔,但出于礼节,她还是来了,但万万没想到,竟会在这里遇到李清

喜交集,一时间忘了周围的一切。

“郡主,你没有事情吧!”

谦恭的问候声将她惊醒,她看见一个让她厌恶的人正站在身旁,李惊雁本能地向后退了两步,不想和他并肩而立。

赵岳的脸刷地变成惨白色,猛地一回头,恶狠狠地盯着李清,太明显了,郡主看见到此人竟似完全变了一个人,他究竟是谁?

此刻李清的心中却冒出一股酸意,他没想到李惊雁竟然会陪另一个男人来,在李清看来,这就是约会,而且这个人他听说过的,去年的新科状元,才学极好,连岑参也在他之下,但他是相国党人,他觉得自己有义务立刻就告诉李惊雁,他父亲是中间派,她切不可和相国党人来往。

最后好容易将自己劝相信了,让她去跟赵岳约会吧!自己并不喜欢她,吃什么劳什子醋,多管人家闲事?全是帘儿和小雨不好,开玩笑开得自己心里有了鬼,自己已经结过婚了,怎么可能再娶她,再说都是姓李,是不可能有结果的。

话虽这样说,可见赵岳朝她走去,心中实在止不住那股儿酸涩,他忽然恨起李惊雁来,她怎么能答应跟别的男人单独出来,而且还是晚上。

“你是什么人?”

赵岳眼光斜视李清,口气傲慢,他职位低微,还上不得朝堂。并不认识李清。

李清却不睬他,只对王昌龄道:“玉壶兄不是要去换地方吗?我陪你去好了。”

此时李白负手站在几步外,笑吟吟地望着这几个年轻人,仿佛站在云端里悠悠哉哉看撕杀一般,王昌龄却一把抓住李清地胳膊,将他拖了回来,他是过来人,中间的微妙一看便知。更何况李惊雁见到李清时的表情变化,就算瞎子也看得出来,他才不管李清想什么,他是李清的朋友,更是他的大哥,既然郡主对自己的小兄弟有意。那又岂能便宜了赵岳。

赵岳碰了个钉子,心中恼怒,只得将李清的相貌牢记在心中,返身对李惊雁低声道:“郡主,别理他们,咱们到别处去。”

李惊雁却没有动,她目光低垂,坚定地摇了摇头,“对不起赵公子,我身体不好。我要回家了。”

“郡主既然来了,那就一起参加我们的诗会吧!”

杜甫不知何时冒了出来。他身上衣服已经焕然一新,当真地是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虽然身子还是有些单薄,但神采奕奕,笑容里充满了喜悦和自信,他身后还跟着七、八个人,高适、岑参也在其中。

李惊雁忽然抬头凝视着李清,她的眼睛里充满了勇气、充满了期盼,所有的羞涩和胆怯都在这一刻通通消失了,她决然、缓缓地、一字一句地问道:“公子。你希望我留下来吗?”

她的眼睛已渐渐闪现出泪光,李清心中突然有些感动。这份情感的直白,对拥有特殊身份的她,又是需要多么大地勇气,他忽然想起多年前在中酒楼,那惊鸿一瞥,白云仙子裙琚轻旋,他记忆曾经模糊,可此时此刻又清清楚楚地重新回到他的脑海里。

这一瞬间,李清刚刚对她生出的一丝怨恨,仿佛夜雾见了朝阳,消散怠尽,一种男人特有的自豪充溢在他胸膛,他微微一笑,向她点了点头。

李清的点头,俨如浓烈的春意,立刻将李惊雁脸上、眼中的冷意驱逐得干干净净,她仿佛是童话中被施了魔法的冰女,而李清的微笑就是解除这魔法的咒语,也就从这一刻起,大唐冷郡主便从此消失了。

“郡主、你.

赵岳简直不相信自己地眼睛和耳朵,他霍地回头盯着李清,如果还能有一个词能形容他此时眼神,那就是‘仇恨!’

“你到底是谁!敢不敢报上你的名字。”

“我若是你,就不会自取其辱,人家是堂堂地州刺史,豆卢军都督,你算什么!”

众人闪出了一条路,一名六十多岁的男子在一群人地簇拥下缓步而来,虽没有说过话,李清却认识他,前左相、知政事李适之,现被封为太子少保的闲职,张九龄死后,他便是大唐文坛领袖,在文人中享崇高的地位,他是岑参专程请来的贵宾,他的到来,无疑为今晚的诗会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他冷冷瞥了一眼赵岳,掩饰不住眼中的厌恶,这个人曾是他最得意地门生,见自己失势,便毫不犹豫投向李林甫,当真是个小人。

“这里不是朝堂,赵大人,你走错地方了。”

赵岳见了他仿佛是鼠见了猫,连连后退几步,又不甘地狠盯了李清一眼,一转身便跑得无影无踪。

李适之上前,亲切地拍了李清的肩膀,由衷感激道:“今天若不是李都督,我此刻就会在大理寺冰冷地牢房中,哪有机会来曲江饮酒。”

李清苦笑一下,忙躬身向他见礼,“少保大人过奖了,李清的路还很长,请少保大人将来多多提携。”

“你就不必我提携了,只要好好辅佐太子,你将来的成就将远在我之上。”

李适之忽然觉得此话不该在这里讲,便哈哈一笑,对众人道:“时候不早了,就开始吧!老夫的酒虫可忍不住了。”

天空没有一片云,一轮圆月在青碧的曲江池里穿游,孤独地撒下一地清冷的光辉,地上、水面、树上都染了一层银白色,夜非常静。

远处,诗人们的笑声将夜宿的水鸟们惊得无家可归,杜甫的《望岳》正徐徐吟出,抒发他此刻的豪情和远大抱负,激起一片喝彩声。

李清和李惊雁却沿着曲

肩而行,欣赏曲江夜色,他们身后,几个侍女和家人着,在忠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或许,此刻的李惊雁更渴望成为一个平常人家的女儿,不被下人监视,她忽然眉头一皱,向自己的贴身丫鬟做了个手势,丫鬟会意,立刻拉着侍女和家人离开了他们的视线。

下人一走,李惊雁立刻活泼起来,她踮起一只脚,单脚在岩石上跳着,忽然童心大发,脱去绣春鞋,一手拉起长长的裙摆,将白玉一般的脚浸入浅浅的水中,沙石细软,水滑温凉,她用脚轻快地拍打着水花,喜滋滋地笑道:“公子,你不来试试吗?”

李清摇了摇头,微微笑道:“我若也下去,我们岂不成了两个摸鱼的顽童?”

李惊雁见他不肯下来,伸手撩起一串水花,如珍珠般散落,梦吟般地回忆道:“我从小就渴望光着脚踏进曲江池里,可从来就没有实现过,八岁那年,乳母躲着家人想偷偷带我下水,结果被发现了,乳母被我祖父重重责打一顿,赶出了王府,这一晃多少年过去了,我以为此生再也没有机会,今天却实现了这个梦,公子,我心里好高兴。”

“你们皇室就是规矩多,我以前认识一个女子,她家门口就有一条小河,她和她妹妹天天都要下河戏水。”

李清忽然想到了杨花花,自己回来似乎还没见过她。也没她消息,或许是想儿子回老家了吧!

李惊雁莞尔一笑,“我知道,你说地是杨花花,她妹妹就是杨娘娘!”

李清没好气道:“三个女人一台戏,真是不假,那你还知道什么?”

李惊雁顽皮地眨了眨眼睛,象个小女孩似的嘻嘻笑道:“我还知道公子想把一匹癞马卖出去。便搞一个什么抽奖,结果抽中的人把公子告了官;恩!还听小雨说,公子和疯狗打过架。”

“胡扯!我什么时候和疯狗打架,这两个家伙,掀我老底也罢了,还随意篡改。回去找她们算帐去。”

说罢,李清挽起袖子,那架势仿佛真要回去打架一般,惹得李惊雁咯咯地笑弯了腰。

“算了,她们两个,我打不过!”

李清跳到一块青石上,拾起一把石子,一颗一颗向水面里打着水漂,李惊雁提着长裙小心翼翼向他走来,忽然脚下一滑。她立足不稳,急叫道:“公子!公子!”

李清见她要摔倒。急忙伸手向她拉去,却没注意自己的脚下借力之处全是青苔。一滑,他自己却先跌入水中,‘扑通!’一声水花溅起,将李惊雁也连带扑倒。

“你没事吧!”

李清慌忙将李惊雁扶起,手触之处,几乎就是她的身体,两人象触电一般,吓得同时撒手。长裙拖水,李惊雁再次失去平衡。一下子摔到在他怀里,将他压坐在水中。

忽然,两人都呆住了,仿佛雕塑一般,一动不动,李惊雁仰着晶玉般的脸庞,痴痴地凝视着他,李清几乎是在抱着她的整个身躯,从她那双痴情的眼睛,从她那纯洁无邪微微倾斜地双肩和修长柔软的手臂,从她那美妙、同时又好象有点儿娇懒的姿态,从她那甜糯而带磁性的声音,都仿佛送来一股淡淡的处*女幽香,让人感觉到一种难以察觉、温情默默地魅力,一种含而不露、还点儿羞怯的柔情,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地东西,然而会使人砰然心动,会激起某种感情,当然啦!它激起的绝不是胆怯。

李清忽然一把搂过她的香肩,向她樱唇重重吻去,李惊雁宛转相就,四唇相接,她顿觉天旋地转,迷失在她此生第一次踏入的最美妙的天堂之中。

“李郎,你娶了我吧!”李惊雁紧紧抱着他,声音颤抖着,带着一丝哭腔。

李惊雁的话仿佛是一根棍子,一棒将李清打醒了。

他没有说话,而是将李惊雁默默地从水中扶起来,坐在青石上。

“你.

李惊雁感受到了他的冷淡,一把抓住他的手臂,泪水涌出她美丽的眼睛,最后竟失声哭了起来。

李清叹了一口气,仰望着天上的圆月,半晌才道:“惊雁,我若娶你,帘儿怎么办?你地身份,能做妾吗?”

李惊雁的眼睛里闪烁着泪花,她脱口道:“如果我不要任何名份,只要跟你,你愿意接受我吗?”

李清忽然感到鼻子一酸,眼睛有点湿润,他温柔地将她披散在脸湿发拢好,又脱下外衣给她遮住身子,“别说傻话了,你是郡主,郡主嫁人怎么能没有名份。”

李惊雁缓缓挺直了腰,眼睛红红地,脸庞映照着圣洁的光辉,她坚定地摇了摇头,“李郎,你错了,只要能跟你,我宁可不要这个郡主身份,不说是妾,就算没有任何名份,我也心甘情愿!”

“你.

这时,不远处传来急促地脚步声,还有李惊雁贴身丫鬟惊慌而焦急地呼喊,李惊雁放开李清的手,却又猛地扑入他怀中,搂住他脖子重重一吻,低声轻呼两声,“李郎!李郎!”

随即泪如雨下,转身飞奔上了岸,很快便消失在夜幕之中。

望着李惊雁被五、六个侍女拥进马车,马车绝尘而去,李清无力坐到大石上,俯视水中一轮孤月,他心乱如麻,头一次生出了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88章 刀刀见血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79章 黑帮老大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239章 科举案(一)第79章 黑帮老大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174章 纳妾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114章 成亲第5章 上元夜(一)第35章 贵人(一)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326章 多管闲事第239章 科举案(一)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43章 风骤起(二)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224章 李隆基的办法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37章 发薪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61章 连环计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31章 开店(二)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65章 杨家(四)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81章 意外失足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155章 东宫案(九)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315章 兵不厌诈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211章 南诏消息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54章 品牌效应第52章 暗流(四)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263章 夜泊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28章 阆中(三)第38章 去成都第323章 安杨会
第273章 浔阳惊变第144章 高力士夜访李林甫(下)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347章 江山如棋(十二)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102章 帘儿的姐姐第229章 崔翘的抉择第88章 刀刀见血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135章 匕现——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诏内讧(上)第351章 战争与阴谋(一)第146章 东宫案起第79章 黑帮老大第195章 李隆基召见第336章 江山如棋(一)第3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三)第344章 江山如棋(九)第239章 科举案(一)第79章 黑帮老大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174章 纳妾第282章 阴招出手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353章 战争与阴谋(三)第106章 南诏风起第145章 王昌龄求助第114章 成亲第5章 上元夜(一)第35章 贵人(一)第40章 初到成都(二)第80章 黑帮老大(二)第191章 第一步棋第326章 多管闲事第239章 科举案(一)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43章 风骤起(二)第383章 家国天下(二)第123章 追杀南诏使团第291章 拉拢边令诚第272章 诡异的刺杀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224章 李隆基的办法第2章 骗吃骗喝的道士(二)第147章 东宫案(一)第299章 帷幕拉开第115章 金盒之秘第278章 虢国夫人的寿辰(中)第37章 发薪第215章 各逞心机第128章 风云聚会第61章 连环计第4章 复杂的人际关系第183章 李隆基的心机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364章 马嵬坡(七)第249章 科举案(十一)第221章 魔有魔路,道有道途第31章 开店(二)第270章 终下决心第93章 李林甫的烦恼第65章 杨家(四)第322章 回家的路第165章 豆卢军的秘密第178章 战争背后的战争第71章 上任首日(一)第186章 步步为营第81章 意外失足第345章 江山如棋(十)第111章 平淡是真第120章 南疆姊妹花第218章 天地为媒第155章 东宫案(九)第139章 长安少年狂第163章 再别帝京第166章 谁是卧底?第227章 因爱生恨第222章 将计就计第385章 家国天下(五)第78章 捐钱募款(三)第315章 兵不厌诈第304章 发动政变第11章 新政县的鲜于府(一)第237章 赏牡丹贵妃思曲第248章 科举案(十)第318章 怛罗斯之战(上)第211章 南诏消息第339章 江山如棋(四)第54章 品牌效应第52章 暗流(四)第172章 至关重要的一战第263章 夜泊第217章 和亲事件第124章 滇东遭遇战第28章 阆中(三)第38章 去成都第323章 安杨会